2 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 趣。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中教师不在于要讲授多少知识, 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 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由此可见,兴趣永远 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最有效的内动力,而 信息技术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2.1 聆听音乐,激发学习兴趣 每上一节课,学生的思想都会由课前时的松弛变为上课 时的紧张,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为此, 在上课前可播放一段韵律优美的轻音乐,优美的乐曲不仅调 节了课堂气氛,改变了教室里紧张的学习环境,而且使得学 生通过聆听音乐放松了精神,活跃了思绪,为下一步学习做 好心理准备。也可根据教学内容播放一首与学习有关的歌曲, 如在学习诗歌《黄河颂》时,播放歌曲《黄河颂》,学生情 绪大振,尽显歌喉,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
2.2 播放动画,激发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声、像一体的优势,充分利用这 一优势,结合学习内容,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 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乐趣, 从而引发主动学习的热情。
比如教朱自清的《春》一文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春 天美丽的画面,学生的情绪立即活跃起来。再通过配乐范读, 学生很快走进课文所描绘的春景中。这不仅能帮助学生通过 形象去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同时 提高了朗读水平。
3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联想和想象力的生成 联想和想象是创新思维的一对翅膀,缺乏联想和想象, 学生的思维就会枯竭,创新能力就不能展开。因此,促进学 生联想和想象能力的生成,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构 建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需要。信息技术可以借助于音乐、图 画等形式,提供与新课题有关的条件,创造适当的情景,使 新旧知识自然地联系起来,还学生一片广阔的思维空间,放 飞学生联想的翅膀,让学生在课堂这片属于自己的天地间自 由地翱翔。
例如,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时,笔者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片段,让学生从中 联想武艺高强的关羽、侠肝义胆的张飞和足智多谋的诸葛亮, 把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同音乐和视频融合起来,体会当时诸葛 亮向后主刘禅进谏时的思想感情,进而联想到诸葛亮六出祁 山的艰辛,联想到他收服诸戎的不易。这样,不仅加深学生 对课文的深层理解,而且可以拓宽他们的想象空间,使他们 “心游万仞,思接千载”。
4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 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作文教学应引 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各种活动,获得第一手材料。
但是,现在的学生由于大多时间生活在校园内,抬头只能看 见校园四角的天空,导致生活材料仅限于自己经历的那么几 件事,作文源泉自然“枯竭”,从而形成作文时无东西可写 的现象。而运用电教媒体教学作文,可以把学生平时不容易 见到的或容易忽视的东西呈现屏幕上,使学生如身临其境, 既为学生提供了作文素材,又引发了作文兴趣。如写说明文, 可将被说明的事物,用多媒体展示出生动的动态形象来揭示 复杂的变化过程,让学生了解;
写议论文,可展示有关系列 画面或情节让学生做到有感而发,从而让学生既掌握了材料, 做到有东西可写,又感觉到作文是一种情趣,而不是负担。5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是以全体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为 前提的,学生进步越快,课堂效率就越高。自主、探究、合 作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式,因而新课程标准予以 倡导。信息技术的交互式功能,使参与教学过程中的人们的 思想交流进入网络般的状态,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自由地从 网上查阅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这对于培养学 生的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程标准承认个体的差异性,因而倡导合作学习。学 生可以通过网上交流,向教师请教;
也可以生生交流,相互 讨论,通过交流,做到取长补短,达成共识,共同完成学习 任务。
例如,在学习冰心的《谈生命》一文时,笔者要求学生 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以“走近冰心”为主题的手抄报。结 果,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设计版面,为手抄报画插图;
有的从网上搜集整理冰心的生平资料,查找冰心的文章,收 集冰心的名言诗句,人人参与,群策群力。当一张张精美的 手抄报摆在学生的眼前时,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这不但使学生深入地拓展了课文的内容,也充分感受到同学间合作的快乐。
6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具有创设情 境、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拓宽知识容量、加大教学密度及 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多方面的优势,为学生语文 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证。只要教师准确把握使用点,因 材施教,合理运用,就能发挥其独特的辅助作用,从而实现 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