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归类整合,丰富语言 《桥》这篇文章结构有特色,洪水的肆虐与村民的惊恐 交叠出现,村民们的慌张与老支书的镇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教学中,我将描写洪水的语句整理打包,一一出示在屏幕 上。学生在阅读比较、互动交流中,不但发现洪水越来越凶 猛、情况越来越危急,同时也发现句子在表达上特点:以拟 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短句,以凝练的语言来渲染灾难 来临时的惊心动魄。学生在读中悟语、读中悟境,以润物细 无声的方式积累语句并内化为己用。在阅读教学中,若能时 刻关注并引导学生捕捉文本的言语特点,丰富学生的语言储 备,长此以往,在学生语言发展的道路上就会呈现出“黄四 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的喜人景象。
二、据文拓展,发展语言(一)依文炼词,浓缩精华 长文可以通过概括小标题进行提炼,快速理清文章叙述 的顺序。同样,文章的关键句子也可以提炼为词语,让表达 的意思一目了然。在《桥》一文中,我将描写洪水凶猛的语 句一一出示在屏幕上,并问学生:面对如此险境,你的脑海 中会蹦出哪些词语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危在旦夕、千钧一 发、火烧眉毛、十万火急、生死攸关、命悬一线、险象环生、 四面楚歌……我又将描写洪水凶猛和人们恐慌的句子交错 地出示在屏幕上,让孩子们用词语形容人们的反应。学生们 纷纷说道:惊恐万状、惊慌失措、仓皇不定、慌作一团、慌 慌张张、措手不及、惊魂未定……这些词语如同珍珠一般从 孩子们的口中滚落。这样,学生不但感受情况的险恶,而且 内化这些词语,并在表达中运用。在课堂上,只要以课文语 言为依托,丰富语言语积累,并在运用中发展语言能力,就 会收获着“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欣喜。
(二)拓展链接,开渠引水 以课本的词句为聚点,拓展链接,将相近的词、同主题 的句子有意识地引进课堂,能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化。如此, 一篇篇文章好似一个个聚宝盆,将各类的词语、优美的语段、 名人名言一一收揽,化为学生的财富。
开渠引水,语段积累亦可如此。在执教《为人民服务》 一文,引导孩子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 毛”的含义后,我抓住契机,告诉孩子这就是经典,给人以启迪,令人深思,同时让学生积累生死观的名言。整合资源, 运用语言的环境随处可见。如,教学《匆匆》一文,可引导 学生积累时间的名人名言、古诗词;
教学《梅花魂》一文, 可引导学生积累思乡的诗词;
教学《文言文两则》,可引导 学生积累孔子的名人名言……心中有语言文化,处处就有积 淀语言文化的资源。
三、以文为本,运用语言 王尚文教授指出:“语文教学的聚焦点应该是‘言语形 式’,即‘怎么说,怎么写’,而非‘说什么,写什么’。” 可见,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语言内容,更要关注语言形式, 以文为本,整合运用,有效地进行语言训练,促使学生自能 发展。
《顶碗少年》描写了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 演的“惊心动魄”展开。文章重点写第一次、第二次表演情 景,第三次一笔带过。教学时,我利用第三次表演情节的空 白,引导学生练笔。这样,既可以运用文中的好词佳句,又 可以借鉴文章的写作方法,进行场面描写训练,同时还可以 训练学生围绕中心,把一件事写具体,可以说是“一箭三雕”。
我是这样设计:围绕“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这句话, 抓住少年、观众、碗的具体描写,要突出表演的精彩。这种 仿中有创的练笔,最大限度地展现了形象,开掘了文本的潜 在资源,培养学生读“活书”、写“活文”的良好学习习惯。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读书、不积累就像农民粮仓里没有粮 食一样。“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让学生 懂得运用语言文字,就得有丰富的语言文化的储备。作为语 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植根于语言环境,聚焦语用,直面文本 的语言表达,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归类整合,积累语言文 字,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