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际化的第一步是拥有一个国际化的校园。大学教育的 国际化是指大学在教、学、研、服务和管理等方面的开放性、 交流性和通用性。浙江理工大学在总结过去工作经验以及对 现状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指标》具体规定了各学院未来的 考核项目,共分7个指标20个观测点,每个观测点都设定了 相应的权重,做到了可行、有效的导向。但是“开放性”只 是初级阶段,“交流性”和“通用性”才是一所大学国际化 发展的较高阶段。
1.提高学科的国际化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化。高 水平教师是高质量教学水准的保证。一方面,让本校有能力 的老师接受国外进修项目,提高本校教师国际化水平;
另一 方面,在世界范围内招聘教师。我们既要尽快培养一支符合 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的师资队伍,也要吸引外国知名教授来 授课。②教师能力的国际化。大学教师是站在高等学校教学、 科研的最前沿,只有具备国际意识,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技术和手段以及研究方法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 才,产生一流的科研成果。其一,提高教师因材施教的能力。
浙江理工大学的留学生根据学习目的分为两种四类:语言生 (分长期汉语进修生和短期汉语生)和学历生(本科生和研 究生),四类学生学习目的不同,因此教学方法也应该区别 对待。浙江理工大学在2013年的《指标》中给外语授课提出 了明确的要求:“在研究生中,外语或者英语授课数量占全 校的前30%”,并要求教师积极采取有效的“帮教”措施和 依据培养目标实施合适的留学生考试方式。其二,增强教师 反思教学的能力。教职员工能否充分利用留学生工作发现和 积累经验,为学校体制、观念注入活力,以此推进学校的国 际化进程,将反作用于学校国际化建设的步伐(柴欣,2006)。
专业教师也要通过教学实践提高应对外国学生学习困难的 能力和其他国家的教学方法中汲取营养,为我所用。要鼓励 专业教师充分利用留学生资源,整合国外教育体系,立足我 国、本校的特色,建立一套有针对性、有特色的国际化教学 体系,能够在本专业、本学科的教学内容中及时补充国外最 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技成果。其三,增强教师使用新媒 体教学的能力。录制本校授课内容,将录像上传网站,既方 便中外学生课后反复学习、复习、消化,也可以成为宣传学 校教学和中国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浙江理工大学多年来 一直坚持建设4A教学平台,但是这个平台多以资料上传为主, 授课的视频资料较少,视频建设将成为高校国际化建设中提高竞争力的一个亮点。
2.国际合作项目的推进学科建设上切实做好与国际接 轨,推进学分互认。学分学位国际化有利于各国学生间的交 流,课程的接轨和学分互认是国际化教育中一个迫切需要解 决的问题。教育输出大国的德国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与法 国、奥地利、荷兰、意大利等签署了高教范围内的学位对等 协议;
现在欧盟也在努力发展“欧洲学位跨国大学教育计划”。
在跟国际接轨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我们:一方面,可以借鉴 日本的做法,落实好本国内的学分互换;
另一方面,跟合作 院校首先签署学分互认协议。浙江理工大学的《指标》中将 合作办学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点,设定了8%的权重。然而, 我们不得不提醒,我国高校在学科国际化改革中,出现了只 是给过去的专业换个时髦的名称而已,内容上换汤不换药的 情况,这对学科建设的国际化并无实际意义,我们在实施过 程中一定要避免。②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的进程。中外合 作办学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它能较 快地了解、学习、实践国际办学模式。中国高等教育应有选 择地举办多种类、多形式、多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推动“不 出国门就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战略模式。地方高校应分析 自己的办学特色,有重点、有计划地推进中外合作办学的进 程。比如浙江理工大学有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8个,其 中“服装设计”作为学校的特色专业,先后与美国纽约时装 技术学院(FIT)、香港理工大学、韩国水原女子大学合作办学,积极推进硕博连读项目和交换生项目,在国际化办学 方面取得了很高的进展。
二、强化管理和服务的国际化水平 在管理上,我们要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营造多元 化的校园文化,提高跨文化管理水平,在提高本校教职员工 的国际化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的同时,为进一步的教育国际 化做好了后勤保障,增强了我校的后勤竞争力。①加强管理 队伍建设。其一,留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 专业化、稳定的留学生辅导员队伍。辅导员不仅是学生的管 理者,更应该是学生的朋友。留学生的特殊性要求这支辅导 员对于必须具有跨文化管理水平和能力。要求他们能积极思 考留学生教育中的特殊性和困难,能及时解决留学生的困难, 化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文化冲突。其二,基层工作人员 国际化培训。目前国内高校中的基层管理人员的普遍来自农 村,学历较低,更谈不上国际化。因此,学校应该制定基层 工作人员的工作规范,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帮助基层管理 人员了解和掌握不同民族文化的习性和思维方式和外事工 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学会尊重和包容文化差异。②改善管 理方式。其一,细化管理与服务。留学生来到异国他乡,语 言、文化障碍使得他们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会遇到不 可预期的困难,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会让他们倍感亲切和温 暖。因此,留学生服务具有特殊性,要体现人文关怀。2008 年新加坡国立大学被新加坡旅游局评为“新加坡国际学生最好的家”,原因是从国际学生抵达机场开始,新加坡国立大 学就不遗余力地帮助他们适应新加坡的环境和文化,直到毕 业。其二,构建畅通的信息渠道。由于语言、文化的障碍, 一些小事情,在留学生看来是不可逾越的障碍,及时、有效 的处理在这个时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建立畅通有效的沟 通信息渠道,当发生突发事件到时候,能够让留学生有一个 求助、沟通的渠道,避免实践扩大华。③学生数据库建设。
长期以来,我们由于受到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制约,一直 把留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来对待,没有把留学生教育真 正纳入到我过高等教育的体系中去,使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 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留学生既是我们教育和服务的对象, 反过来也是反哺我们教育的群体,因此我们要建立外国留学 生数据库,将留学生就业纳入管理体系中,为他们提供就业 指导和跟踪服务,建立留学生校友会,与已回自己国家的留 学生保持联系。进一步打造国际化的交流平台世界一流大学 的共同特征是:国际性和开放性。目前留学生在大部分高校 的地位仍处于边缘化。他们通常被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学习、 生活、活动都被集中安排和管理,独立于学校的主流生活和 校园文化之外;
因此也更谈不上他们对学校国际化校园建设 发挥作用。这有悖于高校国际化教育的初衷,也是一种资源 浪费。学校应当要加强中外学生的合作交流,构建合理、有 效的合作平台:①开放社团:社团在招募新人的时候要把留 学生群体考虑在内,海报和通知的拟定要使用国际化语言―――英文,让留学生及时了解中国学生动向,积极参与到 学生活动中,促进合作与了解。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安全、 规范、外事教育等各方面的培训,既允许文化融合,更要让 文化在规范、安全的范围内融合。②开放宿舍:提倡放开学 生宿舍,让中外学生可以选择按照专业合住,也可以选择按 照国别住宿。不同设施,不同管理,不同收费。这种自由选 择虽然会带来一定的管理困难,但是极大地促进跨文化、跨 语言的交流,让中外学生在文化冲突中加深的了解,成为一 生的朋友。③鼓励中外学生共同创业。目前,大部分高校的 学生创业培养主要在中国学生当中进行,很少有鼓励留学生 或者中外学生共同创业的。我们说,教育国际化的最终目标 是要培养“世界人”。因此,我们应该在高校的教育中努力 创造“世界舞台”,让学生在各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逐渐成 长为世界人。
三、小结 高校的国际化其最终目的是通过高校国际化,提高学生 的“全球意识”和“国际化观念”,培养出适合在国际舞台 上发光发热并为我国建设做出贡献的“世界人”,这些我国 培养的“世界人”的最终主体还是中国学生。因此,校园国 际化的过程中应该时刻考虑如何在引进外来理念、技术、人 才、文化的过程中,让学校的师生从中收益,提高全校师生 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当文化交流真正变成双向时,才算真正 达到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