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研究表明体验性学习对教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能在潜移默化中 给学生以启示,让学生有切实的情感体验等是心理课的设计难点和重点。本研究 以“适应中学生活”主题课程为例来探讨心理课在结合探究体验教学和内容传授教 学模式上的尝试,从而呈现出学生课堂体验在心理课堂中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一、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北京市某中学初一学生。学生整体水平较好,知识面较广, 领悟能力较高,接受力也比较强;比较关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担心在新集体中 显露不足,对群英荟萃的新环境警惕性较高。
(二)研究步骤 研究步骤主要体现在同一主题下教学设计的改变,从最初的教师为主 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改进为强调学生的课堂活动体验,再改进为强调学生的课堂情 绪体验,不断改进的过程中体现心理课堂中学生体验的重要性。
1.首次课堂设计 最初的课程设计主要以问答的方式进行,预期激发学生对校园的了解, 思考如何适应新环境,主要环节为: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同学、介绍校园、对 比中小学生活的不同、讨论如何适应这些不同,最后布置作业,作业形式为案例 分析,教师给出一定的提示,辅助学生思考。
本次教学设计,在内容安排方面,由简入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但存在问题较大,问题主要来源于课程设计的形式缺乏学生体验。(1)教学模式单一,互动方面较少。首次课程设计几乎以“老师问,学 生答”的方式贯穿全场,初一的学生尚且缺乏单以问题引导就能够进行反思和执 行的能力。另外,学生对周围的同学和环境还不熟悉,可能还不适应在不熟悉的 同学面前表现。而且教师过多采用单独提问的方式,不能保证所有学生的参与。
(2)教师的提问缺少递进性和引导性,没有做到由浅入深地层次性提 问,课堂缺少对学生日常体验感受的引导。
(3)教师在每个活动环节后,缺少必要的总结,难以完全呈现活动的 价值,无法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2. 第二次课堂设计 第二次课堂设计增加了必要的体验活动,增强了提问的具体性和引导 性,以及整个过程中的情绪渲染和情感交流。第二次试课的主要环节为:接力棒 游戏,考察对同学的认识、了解校园设施和规则竞赛、对比中小学生活有哪些不 同之处、思考如何适应这些不同,作业是为期两周的探索校园并回答问题任务。
本次课堂设计增加了学生的集体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积极 性和参与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活动过程促进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对 周围的人和环境的了解程度,弥补了首次课堂设计中的部分问题。但依然存在一 些问题。教师过于重视传授技巧,在重要的生活适应方面以讲述和传授为主,与 实际实施起来的难度之间存在脱节,降低了学生兴趣,没有和教师产生应有的共 鸣,在心理上依然缺乏依托感,认为适应还是一个“过来人”在宣传大道理。主要 问题如下。
(1)教师的站位较高,希望能够一次性“教会”学生一些适应的技巧。但 心理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显现成效的,对于适应这样大的话题更不是能够单凭一 次课就能让学生做好的。过多向学生传授以往的经验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适用,学 生缺少的是去了解在什么时候如何用这些技巧,或者在真正面对问题的时候是否 能理智地使用这些技巧。
(2)教师缺乏对应对问题时应采用的态度的必要讲解。心理课的体验 并不局限于活动体验,也要让学生有必要的情感体验,保持理性的情感。当问题 不能快速解决时,过多的技巧可能起不到明显作用,而保持理性的情感和积极处 理问题的心态很重要。3. 第三次课堂设计 本次课堂设计的主要改进点在于教师的导入语没有过多强调对适应 技巧的掌握,而是加入对适应问题的看待方式、态度和遇到问题应如何寻求帮助 的方法上,增加了情感态度方面的介绍,让学生知道遇到问题时应如何面对,适 应生活的方式可以尝试由学生自己介绍,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自己的能力。
本次试课将上次试课中由学生提出,教师总结适应技巧改为小组活动 “问题帮帮忙”,让学生自己总结经验和技巧,并传递给其他同学。
第三次试课增加了必要的情感态度引导。在让学生回想自己遇到的困 难,并整理最近的生活状态,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反思。以小组 竞赛的形式对他人遇到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案,促进小组内部成员的讨论和组间的 积极竞争,增加学生彼此间的熟识度和课堂的参与度。这个过程也让学生了解到 自己遇到的困难可能别人会有一些解决方法,从而在活动中体验到寻求帮助的重 要性。
二、研究结论 基于研究主题“在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中增加学生的体验”,以“适应 中学生活”为例,进行三次课程设计研究,得到以下研究结论。
(一)课程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情境或氛围中引导学生产生各种问题意识,展开自 己的思考和想象,寻求答案,分辨正误,这一原则指导下的教学,思维的“过程” 同“结果”一样重要。教师尽量避免给出过多的限制和方向导向,要能够充分理解 学生出现的各类情感,避免在课堂中出现过多的“应该”“必须”等带有明确方向导 向的词语,教学是一种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体验式教学更强调这一点。只有 师生间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教师对学生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两条 信息回路才有畅通的可能。这意味着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学生也要适当了解 教师,彼此形成一种默契。
(二)重视学生体验的课程设计的程序及注意事项 心理课的体验性教学主要遵循“三环六步”的策略,包括探究合作、归 纳总结、巩固反思三个环节,出示教学目标、检查预习作业、展示预习成果、变式巩固训练、教学目标检测、教学内容反馈六个步骤。
在探究合作环节,教师在设计课程时要有必要的课程导入,让学生明 白每节课之间的关系和意义。在设计任务时,避免形式过于单一或繁杂,单一的 教学模式缺乏趣味性,过于繁杂的形式往往让教师和学生都陷于单纯的活动环节, 而忽略重要的反思环节。教师在设计体验性教学活动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 况,过高的教学视角会让学生有种无助感,能力达不到时更容易产生失落感和不 自信,而过低的教学视角会导致学生对课程的不屑,而不能达到体验情感的效果。
在归纳总结环节,心理课相比其他学科课程结论更为开放,不同学生 给出的结论可能都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在适当理解学生感受的基础上给出相对 具有指导性的总结,总结的视角可以不同,方式可以相异,但还是需要有明确贯 穿起整个课堂以及前后课程的主线。
在巩固反思环节,教师要注意设计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体验的作业, 既要引发学生完成的兴趣,又要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对他们有所启发,并且作业 的反馈也能给学生不同的体验感受。
作者:闫阅张郁茜冯广慧 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11期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