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分类与抽象引入概念 引入圆柱与圆锥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分类图形引 入,另一种是抽象实物引入。
图形归类法。教师展示许多不同的直柱体与正锥体图片, 按一定的标准让学生分类,在分类过程中将圆柱与圆锥与其 他柱体与锥体区别开来,并由此总结出圆柱与圆锥的主要特 征。分类对问题研究和图形认识都很重要。通过逐级分类, 学生先学会分辨柱体与锥体,然后在柱体范畴里再区分圆柱 与棱柱。只知道图形名称还没有达到认识图形的目的,对个 别典型、常见立体图形的教学只是抛砖引玉,因此,学生只 有对正确的图形分类标准和方法做到了然于胸,才能牢固掌 握柱体与锥体的系统理论。制订合理的标准是分类的根本意 义所在,唯有图形的基本属性方能构成分类依据。分类时要 同时比对图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因为二者都能促进思维的 抽象化,因此,分类不但能帮学生提炼出图形的主要特征, 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对于抽象提炼的模式与方向,学界并没有明确的 规范,把实物图抽象成几何图,到底哪些要素要变,哪些要 素不变,不同版本的教材有不同的诠释。在新版教材中,实 物图与几何图的比例基本保持1∶1,而旧版教材则不是这样。
(如下图) 抽象是分层储存在意识中的,如果能从体积差异很大的 不同原型中抽象出同一个物象,那么这种抽象属于高级形态, 这时抽象的思维依据是本质属性。
二、在立体与平面间交互转化 观察。观察是认识图形的基本方法。(如下图) 在观察图形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很多经验,比如研究 平面图形主要观察边、角等要素,研究长方体主要观察棱、 面等要素。只有设计直观丰富的活动,才能将这些宝贵的经 验迁移到认识圆柱的活动中来。
比较。圆柱与圆锥息息相关,圆锥体的体积是与它等底 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13 。通过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学生 很容易总结出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种比较的现实意义 是在学生不用接触微积分的前提下,就能掌握圆锥体这种不 规则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
旋转。立体图形由旋转平面图形得到,这是旋转体的典 型特征,二维到三维的微妙关系在这种特征中充分得到体现, 同时也为学生了解立体图形开创了新模式。旋转平面的学习 模式被许多教材采纳,人教版明确要求学生观察想象的同时,进一步探讨平面图形的边长与几何体底面半径的关系。(如 下图) 制作。与旋转相反,制作是通过肢解立体图形的方式, 将其分化为若干个平面图形后进行研究的,常见的方式有展 开与折叠。人教版教材里,在学生掌握了圆柱的主要特征后, 通过展开、折叠圆柱体的制作活动,研究几何体各要素与展 开后平面图各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为几何体表面积计算打 下基础。(如下图) 截取。平面横截法也是研究几何体性质的常用途径。
(如下图) 对于圆柱,要想切面呈圆形,横截面须平行于底面,若 想切面呈椭圆,横截须相交于底面所在平面;
对于圆锥,若 想切面是一个圆,横截面须平行于底面,若想切面交线是双 曲线,截面须与底面垂直,若想切面是椭圆,截面须与母线 平行且不过圆锥顶点。
三、在目标与干扰间理解 为检验学生对圆柱特征的掌握程度,笔者对六年级100 名学生进行了测试。(如下图) 测试题目是:上面6个图形,哪些是圆柱体,哪些不是? 总结一下圆柱的特点,并用文字描述。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考 查:一是学生对圆柱体的特征把握是否全面到位?二是干扰 项是否增强学生对这些特征的辨识度? 组成圆柱的要素主要包括底面、侧面、高等,以及它们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测试主要从各要素的特征引起注 意的主次强弱来考查,具体方法是对描述各特征的人数进行 统计。描述项主要有:(1)底面是全等的圆;
(2)侧面是 长方形围成的曲面;
(3)有无数条相等的高;
(4)既可以 看成是长方形的旋转体,又可以看成是圆的平移轨迹。结果 如下:
可见,引起注意最强烈的是底面特征,引起注意最弱的 是动态形成。目标项与干扰项对于概念学习能够发挥不同的 作用,目标项用于特征定位,干扰项用于稳固意志。调查时 先让学生用文字正面描述圆柱特征,然后让学生从反面排除 非圆柱特征,以此来补充完善圆柱概念内涵。
总之,立体图形概念教学要将其本质从外延表象中萃取 出来,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图形的特征,掌握其内涵,让学 生从观察到认识,从理解到掌握,不断提高立体图形概念教 学的效率。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