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领导讲话 > 关于实践的古诗文 三法实践古诗文少教多学

关于实践的古诗文 三法实践古诗文少教多学

来源:领导讲话 时间:2019-10-19 07:58:17 点击:

三法实践古诗文少教多学

三法实践古诗文少教多学 “少教多学”的实质是老师讲得精,学生收获多,是真 正体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一种教学理念。在具体教 学实践中,如何操作是摆在众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在 古诗文教学实践中,尝试用三种方法去诠释这一教学理念。

以下就是我的一些做法。

一、知人论世法 1.《世说新语·伤逝》:泰元中,二人俱病,有法师飘 然而至。子猷泣求法师曰:“吾才不如弟,位亦通塞,请以 余年代弟。” 2.《晋书·王羲之传》:时吴中一士大夫家有好竹,欲 观之,便出坐舆造竹下,讽啸良久。主人洒扫请坐,徽之不 顾。将出,主人乃闭门,徽之便以此赏之,尽叹而去。

3.《世说新语·雅量》:豫章太守顾劭,是雍之子。劭 在郡卒,雍盛集僚属,自围棋。外启信至,而无儿书。虽神 气不变,而心了其故;
以爪掐掌,血流沾褥。

4.《世说新语·伤逝》中记载,郗超死了,家人禀告他 的父亲说:“大郎死了。”他的父亲听了,并不悲伤,只是 告诉家人说:“出殡时告诉我。”临到出殡,他的父亲去参 加葬礼,一下子哀痛得几乎气绝。

知人:材料1,子猷愿以自己的“死”换取弟弟的“生”, 这是怎样的兄弟情深!材料2,王子猷面对主人的礼待,竟 全不搭理。联系王子猷在《人琴俱亡》中的怪异表现,不难看出王子猷虽有那种不拘世礼、率性而为的个性,但他们兄 弟的感情是深厚的。

论世:材料3、4中顾雍和郗超父亲真的不悲痛吗?他只 是把悲痛之情强制压抑住,没表露在脸上罢了,从“以爪掐 掌,血流沾褥”和哀痛得几乎气绝就可以看出来。和王子猷 “了不悲”“都不哭”“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 既不调,掷地”等异常行为,最后“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的结局是何其相似。此时老师只要简略介绍一下魏晋时期的 名士们讲究“喜怒不形于色”,是为“魏晋风度”,其实是 魏晋文人的一种不拘于世俗的特殊的表达感情的方式,无需 赘言,学生自然理解王子猷是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他对 王子敬的兄弟情深。

教师提供了一个方法,链接了四个材料,一句补充解释, 学生却理解了一个教学难点,学会了一种方法。`流。一切 理念要变为现实都不会一帆风顺,都需要在施行的过程中不 断总结,在总结交流中积累,才能更好地形成定型的理论, 从而在更广的范围内推行使用。总之,只要我们能把课堂和 “本本”有效地剥离与契合,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完成课堂教 学任务,让学生于书内、书外去获取知识,感受生活,享受 快乐。

二、分门别类法 默写是中考语文必考题型之一,但早就不是简单的写了 上句要你补下句,有一半分值是考理解性记忆。试题举例:古代诗人常常借酒言事抒怀。范仲淹在《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 ),( )词句中借写守边将 士饮酒来表现他们因远离家乡和功业未立而生发的怅惘之 情。陆游在《游山西村》( ),( )诗句中,借 写农人备酒待客来展现农村丰收的欢悦气象,赞美淳朴的民 风和人情。这类题失分严重,原因在于学生只是机械记忆, 脑中这些名句呈碎片化状态,给个上句还能想到下句,若凭 空想一句就困难了,勉强写出答案也是张冠李戴。

如何让学生更容易记忆且不容易忘?分门别类法可以 一试。

在平时的诗词教学过程中,笔者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归纳 总结各类诗词名句,分门别类存储在大脑中。比如李煜的《相 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离 愁化为有形可感的乱丝线,纷乱无头绪,生动形象。其实, 古诗词中写愁的佳句还有很多,我们让学生先归纳整理。如 李清照的《武陵春》一词中,“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 许多愁”一句将无形的哀愁化为有形的重量,可谓千古奇句。

像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写出了愁的长度。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虞美人》),写出了愁思的连绵不绝。一个愁 字,链接了所有同类诗歌。如果说,每个名句就是一颗美丽 的珍珠,那么愁字就是串联它们的线,它的存在使散乱易失 的珍珠变成了一串璀璨的项链。多串些类似的项链,学生遇到此类考题,自会快速准确地答出。

教师提供了一个方法,做了一个示范,学生却冲出了忘 了再记、记了又忘的恶性循环。

三、触类旁通法 词从创作风格上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整个初中课文 重点选词不超过十首,量并不大,并且大多集中在九年级。

因此,在九年级教学时,我打乱了课本的既定顺序,按风格 来。先是豪放派,以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重点 分析,然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与辛 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让学生充分体 味豪放雄壮的词风。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延伸阅读辛弃疾 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等豪放词风的作品。这两首学生以前接触过,但学得并不深 入,此时触类旁通,更能深刻领悟到它们雄浑壮丽的特点。

花间派的词风与婉约派类似,教师先重点讲析李煜的《相见 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自主、合作的方式赏析晏殊的 《浣溪沙》。之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两首词的风格特点, 并引导学生延伸阅读李清照的《醉花阴》、柳永的《雨霖铃》 等婉约派的典范之作,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婉约派缠绵、婉 约、绮丽的风格特点。当然,这里所说的“风格相似”,并 非完全相同,它们之间也是有差异的。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 时,也应注意风格相近的诗作间的不同,才能使学生对所读 词作有更全面、透彻的理解。课文只是个例子,教师精讲每类里的典范之作,并提供 一定数量的同类优作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触类旁通,一通 百通。教无定法,以上具体的操作实践只是为了一个教学理 念——少教多学。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