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领导发言 > [在知识建构中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一位特级教师的教学片段分析] 核心素养校本化建构

[在知识建构中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一位特级教师的教学片段分析] 核心素养校本化建构

来源:领导发言 时间:2019-10-30 07:57:12 点击:

在知识建构中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一位特级教师的教学片段分析

在知识建构中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一位特级教师的教学片段 分析 摘要: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必须通过自身的知识建 构来完成。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搭建知识建构的脚 手架,营造知识建构的环境,让学生自觉地去构建知识,从 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撷取一位特级教师的《数列》和《点 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两课教学片段,考察如何在知识建构中 促进学生逻辑推理、数学运算能力的发展。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个人终身 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普通高中数学 课程标准修订稿指出,高中阶段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 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

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挑战,即 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从课程标准修订稿给出的框 架可以看出,数学核心素养的本质是能力(思想方法)。事 实上,能力(思想方法)是无法直接获得(传授)的,其发 展(培养)与知识形成(以及问题解决)的过程密切相关。

依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知识的形成只能通过基于自身认 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来实现。喻平教授认为学科核心素养的 发展要经历知识理解、知识迁移、知识创新三个阶段,而这 三个阶段都与知识的建构密切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 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必须通过自身的知识建构来完成。基于 这种认识,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搭建知识建构的脚手架,营造知识建构的环境,让学生自觉地去构建知识,从 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具体来说,可以设置有利于学生探究 的问题情境和课堂氛围,让学生自由探索、尝试自己的观点 思路,充分解释、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下面,撷取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特级教师刘明老师的一些课堂教学片段,考察如何在知 识建构中促进学生逻辑推理、数学运算能力的发展。

一、在知识建构中发展逻辑推理能力 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 他命题的素养。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类比;
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绎。高中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能够提出和 论证数学命题,掌握逻辑推理的基本形式,理解事物之间的 关联,把握知识结构,形成重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 维品质和理性精神,增加交流能力。为此,教师需要构建前 后一致、逻辑连贯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 学会思考面对一个新的研究对象,从哪些角度发现和提出值 得研究的问题,按照怎样的线索、用什么方法研究问题等数 学认知问题,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 发展逻辑推理能力。比如,刘明老师设计、实施的《数列》 教学过程:
【片段1】 突出认知,建构概念 (教师出示问题1:根据前面的学习,结合学过的方法,你觉得应如何研究“数列”这一新的概念?) 生首先要研究它的定义,从它的定义出发,研究它的性 质和其他的一些东西,有时还会涉及表示方法和运算。

生首先是定义,然后是表示方法;
再与已有的概念进行 比较,研究概念之间的联系,可以用已有的概念研究新概念。

师 大家总结得非常好!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 研究一个 新的数学概念,往往需要经历这样的一个研究过程(投 影图1 并讲解)。那么,我们想一想,在建立一个新的概念时, 我们 通常的路径是什么?现在能不能形成概念? 生(齐)不能。

师不能,应该怎么办?大家说说看。

生给出概念和它的一些注意情况。

师给出一个定义,然后看看它是什么,是这样吗?有同 学有不同 看法吗? 生我觉得应该由特殊情况归纳到一般情况。

师非常好!在建立概念时,往往是由特殊对象归纳到一 般概念的;
而有了一般概念以后,再通过一些特殊的对象来 加深对它的理解。我们学习概念就是在重复这件事情,处理 这种关系。那么是怎样的一些特殊对象呢?请大家看书第31页上这样的几个具体的例子。

…… 刘老师这节概念课的引入方式很特别:循序渐进地引导 学生建构学习概念的方法体系。其意图是,通过问题1,引 导学生将前面已经初步形成的研究概念的基本策略类比迁 移到建立数列概念的过程中,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元认知。

从以上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问题1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这 不是简单解决一个问题的思考,而是整合解决一类问题的思 考:先归纳出一般情况,再演绎出特殊情况,从而形成一定 的知识体系。这样的教学体现了建构主义的观点:让学生通 过高级思维活动来学习,即针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转换, 基于新旧经验进行综合、概括,从而建构知识。正是这种思 维过程,使得学生的逻辑推理 能力在知识建构中得到发展。

【片段2】 注重关联,理解概念 (教师出示问题2:数列{an}中的各项ak与各项序号k(k =1,2,3,…,n,…)之间存在着如图2所示的对应关系, 从该对应关系中,你能发现什么?) 师请大家思考一下,之后可以相互讨论。

生数列是函数。

师数列是函数?为什么呢? 生因为对数列中的每一个项数1,2,3,…,n,…,都 有唯一的项a1,a2,a3,…,an,…与它对应,所以数列是一个函数。

师其他同学认同这个结论吗? (学生大多点头认同。) 师依据函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数列确实是一个函 数。因此,当我们学习新知识时,要关注它与原有的知识之 间有无内在的联系,以利于我们从整体上来认识和把握数学, 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师我们知道了数列是一个函数,那么,我们应当继续研 究数列的哪些问题呢? 生我们应当研究它的定义域、表示法和相应的性质。

师你是怎样想到研究这些内容的呢? 生模仿函数的研究内容。

师回答得很好!既然数列是一个函数,我们就可以用类 似于研究函数的方法来研究数列。那么,数列的定义域是什 么呢? 生数列的定义域是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 …,k}。

师很自然地,数列的值域是什么呢? 生数列的值域难以确定,因为有些数列是由一些随机的 数构成的,比如我们用计算机产生一组随机数,它们可以构 成一个数列;
有些数列可能是由一组有一定规律的数构成的, 如细胞分裂的个数。

师数列与我们前面研究过的基本初等函数(如指数函数、 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相比较是有区别的:前面所研究的基 本初等函数通常是连续型的函数;
而数列则是一种离散型的 函数,它的值域规律性有时较弱。(稍停)数列的表示法有 哪些呢? 生由于函数的表示法有列表法、解析法、图像法,而数 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那么它也应当有这三种表示法。

师很好!上面的问题2就是一个列表法表示数列的例子。

类似地,我们还可以用以n为自变量的函数解析式f(n)来表 示数列{an},即an=f(n),我们把它叫作数列{an}的通项公 式。下面请同学们完成例1。

…… 这里,刘老师通过问题2,引导学生发现数列是一个特 殊的函数,即可类比函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一步研 究数列。这样的设计可以促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数学,把所 学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串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综合来看,上面两个教学片段有两个特点:其一,教学 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逻辑关系清晰、明确,这就为发 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创设了外部环境;
其二,由学生通过 联想、类比、归纳形成概念,这一过程不仅使学生建构了概 念,而且突出了逻辑思维的训练。

二、在知识建构中发展数学运算能力 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

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思 路,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高中数 学教学,要使学生能够进一步 发展数学运算能力,有效借助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形成程序化思考问题的品质, 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可见,数学运算实质 上是在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 维形式思考数学问题的过程;
运算能力并非一种单一的数学 能力,而是运算技能与逻辑思维能力乃至空间想象能力的一 种独特的结合。其实,按照算法规则按部就班地进行运算只 是数学运算的一个简单、基础的方面,构造、设计或选择算 法才是数学运算的更为困难、关键的方面。因此,培养数学 运算能力,不仅要教会学生按照常规的程序实施运算的“技 能、技巧”,更加要引导学生经历构造、设计或选择算法的 探索过程,体会其中的创造性思维。为此,教师需要引导学 生综合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方法,深入挖掘蕴藏在抽象符号、 图形以及不同数学对象之间的关系或模式,探求如何从运算 目标出发产生判断,发现适当(优化)的变形方向,最终确 定合理(简洁)的运算路径。比如,刘明老师设计、实施的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教学过程:
【片段3】 初步交流,引发深度思考 (教师立足于定量研究,从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问题过渡到两条平行直线的距离问题,引出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 再转化得到求两点之间的距离这一基本思路。) 师下面请同学们独立地推导点P(x0,y0)到直线l:Ax+ By+C=0的距离公式。

(学生充分思考后,教师引导交流——) 师这种解法是一种最基本的想法,其他同学对他的解法 有没有疑问? 生他忽略了系数A、B是否为零。这里应该对系数A、B是 否为零进行分类讨论。

生没有必要考虑系数A、B是否为零。他这样写没有问题。

生我觉得这样求点Q的坐标太难算了。由于PQ=(x- x0)2+(y-y0)2,所以没有必要具体地求出点Q的坐标 ,只要求出x-x0和y-y0就可以了。可以把直线l和PQ 的方程分别化为①A(x-x0)+B(y-y0)=-(Ax0+By0+C), ②B(x-x0)-A(y-y0)=0。然后,由①×A+②×B得x -x0=-A(Ax0+By0+C)A2+B2,由①×B-②×A得y- y0=-B(Ax0+By0+C)A2+B2。

师这位同学在运算时,利用了整体思想,减小了运算量。

今后,在解析几何的相关计算中,要逐步形成整体意识,以 减小运算量。其他同学有没有问题? 生受他的方法的启发,我发现,可以不解出x-x0和y- y0,由①2+②2得到(A2+B2)[(x-x0) 2+(y-y0)2]=(Ax0+By0+C)2,就可以得到距离公式了。

这里,基于知识结构的生长,引出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 后,刘老师要求学生自主尝试推导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经 历构造、设计或选择算法的探索过程,以发展数学运算能力。

根据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学生自然地得到了一种推导方法, 并感受到其计算量十分可观。于是,刘老师引导学生对此展 开交流,得到了利用整体思想简化的两种推导方法。由此, 学生初步体会到运用适当的思想方法可以简化运算过程,而 运算方法选择 得恰当与否常常直接决定着运算量的大小、运算的繁杂 程度,甚至能否得出正确的运算结果。

【片段4】 合作交流,展示不同方法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通过求出点P在直线l上的射影坐标 的方法,推导出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通过相互启发,使 计算变得越来越简单。请同学们再考虑有没有其他的推导方 法?先独立思考,在得到推导的方法后和组内其他同学交流, 然后和全班同学交流。

师这一方法是过点P分别作与两条坐标轴平行的直线PA、 PB,分别交直线l于点A、B,把所要求的“斜线段”PH的长 度转化成与坐标轴平行的线段PA、PB的长度,并利用由∠1+ ∠2=90°得到的(sin∠1)2+(sin∠2)2=1 求出了距离。它体现了解析几何中求线段长时常用的一 种方法——化斜为直,即把“不与坐标轴平行的线段”转化成“与坐标轴平行的线段”。还有没有其他不同的方法? 生我的解法和上面的解法有相近的地方,也是化斜为直, 求出与坐标轴平行的线段PA、PB的长。所不同的是,我利用 勾股定理AB2=PA2+PB2求出了AB的长,再通过面积法12PA·PB =12AB·PH求出了PH的长。

师这一解法利用面积相等得到了点P到直线l的距离。利 用面积法求三角形的高是平面内求距离的一种基本方法。在 空间中,有没有类似的方法? 生用体积法求三棱锥的高。

师很好!其他同学还有别的方法吗? 师向量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是沟通数与形的桥梁。

刚才这位同学利用向量巧妙地 得到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避免了代数运算。另外, 还有其他几位同学给出了其他几种方法,限于时间,这里不 一一展示,课后张贴在教室的张贴栏内,供同学们相互交流。

…… 让学生参与到促进学习的事件和活动中去,经历数学知 识的自我建构过程,才能真正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这里,刘老师进一步给予 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推导 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同时发展数学运算能力。主体地位 的凸显使得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发散,给出了教师很难全部 预设的直接法、三角函数法、三角形面积法、向量法等近10种推导 方法。之前整体思想的运用使得学生产生了探索改进算 法的意识,于是,学生想到了三角函数、三角形面积、向量 等各种相关的知识,从而对所求距离进行了相应的转化,使 运算过程得到了不同的改进。总之,殊途同归的推导点到直 线距离公式的探索过程使得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算法的探索 改进、运算的过程技巧,提升了数学运算能力。

综合来看,上面两个教学片段体现了解析几何的核心思 想——数形结合,使得学生在通过数学运算方法解决直观想 象问题的知识建构过程中学会了合理构造、设计或选择算法, 在直观想象素养的渗透中提升了数学运算的素养,在成功快 乐的体验中增强了数学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喻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与策略[J]. 课程·教材·教法,2017(1). [2] 史宁中.试论数学推理过程的逻辑性——兼论什 么是有逻辑的推理[J].数学教育学报,2016(4). [3] 章建跃.构建逻辑连贯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学会 思考[J].数学通报,2013(6). [4] 刘明.“数列”起始课的教学设计[J].数学通 报,2015(1).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