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开业致辞 > 【德语教学应用研究探讨论文(共5篇)】德育论文

【德语教学应用研究探讨论文(共5篇)】德育论文

来源:开业致辞 时间:2019-11-12 08:47:05 点击:

德语教学应用研究探讨论文(共5篇)

德语教学应用研究探讨论文(共5篇) 第1篇:在高职德语教学中影音教学的运用探索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上搜索到影音资料越 来越容易。德语学习者可以直接在网上找到很多影音学习资料,本文将主要针对 德语影音资料在高职院校的德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1我国高职院校目前的德语教学情况 1.1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 首先来到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都是刚从高中生经过高考进来的,而 且一般学习成绩是比较差的。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喜欢新鲜的东西,有一定 的学习自控力,但是不强。刚开始学习德语的时候,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觉得 很好玩,学习热情与信心高涨,但是慢慢的熟悉了以后就会厌倦课堂觉得枯燥, 有的学生还有抵触的情绪。加上有的学生可能一开始对德语就没什么兴趣。所以 对高职德语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对高职院校德语专业设置的课程进行分析 目前我国有开设德语专业的高职院校中常见的设置课程有旅游德语、 德语阅读、经贸德语、科技德语、德语精读、德语写作、德语视听说以及德语翻 译等。

1.3对高职院校老师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虽然在语言的教学中有一本书曾经概括出了六种方法,分别是听说法、 直接法、认知法、语法-翻译法、功能法及视听法,但是高职院校的老师在实际 的课堂中由于受到学校教学设施以及自身的专业素质所局限。在进行德语教学时 最常用的还是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如果在德语教学中能够引进影音资料进 行授课的话,那么以上提到学习语言的六大法中就可以用到其中的认知法、功能 法以及视听法,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高职院校德语老师的教学质量与效率。

2对高职院校中采用德语影音教学的可行性及优缺点进行探讨目前国内的德语教材在市面上可以找到的德语影音资料相对英语、日 语来说是比较少的,主要的都是靠老师自己搜集材料制成的讲义。一般来讲,歌 曲、视频、广播都是影音资料。德语老师的视频资料主要是从德语的电视节目、 德语新闻、德语电影、德语广告、德语广播、德语歌曲中收集来的。因而具有很 强的时效性、趣味性、生动性以及形象性,同时传达出了大量的信息。采用影音 教学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对德国的国情况有了大概的了 解,知悉实事,掌握了一些基础的生活化口语,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德语听力及 口语表达水平。但是影音资料的内容分学习难度是比较大的,而且时间又长,比 较适合对有一定德语基础的学生采用影音教学法,不然会挫伤一些德语比较差的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做到因材施教。布置任务时要把学 生的个人实际情况充分的考虑进去,然后进行知识的及时复习与巩固。

3探索影音教学在高职院校中的实际运用 影音教学应用在德语的视听说这门课中是十分合适的。具体的课堂组 织形式如下,首先布置任务让学生针对课文提前预习,课堂上导入文章主题后用 一些词汇、文化小贴士进行相关的词汇及文化背景的介绍。接着根据主题设计一 些不同类型的练习然后针对题材设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进行口头回答,最后还 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习题加强口语的锻炼。

影音教学作为德汉翻译课教学中的练习资料也是十分恰当的。不过老 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安排好相应的影音学习资料难度就是了。;
另外影音资 料在德语阅读、德语综合以及德语写作中作为一种辅助的学习手段,不仅可以使 得教学课堂生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同时也是一种很好 的教学拓展模式。老师要注意的是选择的影音资料要切合教材主题,可以是教材 的背景知识介绍,也可以是课堂学习内容的拓展延伸,而不是说看个德语电影打 发时间。还有平常老师也可以收集一些当下流行的,比较好听的德语歌曲或者是 精彩的德语歌曲mv,用于课前和课后的播放,这样有助于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 爱上德语课堂,同时也可以拓展视野。

4结束语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德语教学经验还不足,又因为学情的不同对课堂 的教学质量有更高的要求。所以作为一名高职的德语老师,要继续加油,在实际 的教学中不断反思,总结经验,开拓思维,摸索出一条更适合高职院校的德语教 学模式。作者:张瑛 第2篇:德国文化在德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 语言作为交流的主要媒介,外语的学习为国际交流打下基础。一种语言与其社会 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了解民族文化是学习该民族语言的基础环节,外语 教学中,使用该语言的国家的文化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我国的德语教学中,注 重对语法和词汇的教学,却忽略了对德国文化的探索和了解,这种现状严重阻碍 了德语教学的质量。因此,如何加强德国文化在德语教学中的应用,是教育者首 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德语教学中导入德国文化的重要性 目前,在我国的德语教学中,教师的主要教授内容为语音、词句和语 法等基础语言知识,学生对德语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很好,基本的交流也没有问题, 但是由于缺乏对德国文化的了解,在具体的实践中很容易出现误会,影响到交流 的与沟通的正常进行。随着各国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加,交流中容易出现的误会也 引起人们的反思,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在对语言的掌握中,要加强对该国的文化 的关注,了解各国在交际中的习俗的不同。例如,在中国,“干嘛去”“吃饭了么” 都是一些招呼用语,并不一定有实际的意义,而在德国见面时多说的是“天气真 好”之类的关于天气或环境的描述,德国人并不喜欢被人问及“去哪”的寒暄。

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的重要性逐渐受到广大外语教育者的关注, 文化教学成为外语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很多教育者对文化教学的内容、教学原则、 具体方法等做出全方位的研究,并得出优秀的研究成果。在德语教学领域,教育 者将德国基本的文化、历史、习俗等编入德语的教材中,这很大程度的促进了教 学的顺利开展。

二、德国文化在德语教学中的体现 目前,我国的德语教材中应用的德国文化主要包括交际用语、国情发 展、国家历史、德国的宗教与信仰等方面。

1、德国文化中的交际礼仪与德语知识的内涵德语交际主要体现在吃穿住行、工作、求医等生活日常场景中,学生 在语言学习中要注意中国与德国交际用语之间的差异,掌握与德国人交往中要注 意的基本礼仪。如在点餐时,中国人常说“随便”这种客套话,中国人可以忽略这 种回答,但是德国人会进行认真回复。德语中很多词语有着较深的历史渊源,例 如,“周四(Donnerstag)”一词主要来源于日耳曼民族的第二主神“雷神(Donar)”, 将这种简单的文化运用到语言教学中,可以使知识不再枯燥乏味,而是更有故事 性和趣味性,也有利于学生的掌握与记忆。了解中德两国日常交际中的差异,避 免社交中的误会,掌握德语的历史,从而更好的运用德语。

2、德国的国情与历史 在我国现有的德语教材中出现的关于德国的国情与习俗都是最基础、 最表层的,在德语教学中都是零散出现,对此可以将德国的一些主要的基本国情、 社会文化现状以及特有的习俗等进行系统的整理,便于学生能够了解更多德语环 境,加深学习层次。例如德语教学中会涉及一些德国的重要节日,学生可能对节 日的名称很熟悉,但是对节日的由来缺乏了解,这种现象可能会对学生进一步学 习造成影响;
很多德语学习者对出国有兴趣,但是对德国的教育政策、留学生规 定、国外工作者的政策等不熟悉,这些都不是掌握德语的技巧就能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德育教学中,将德国的国情、历史、习俗等运用到教学中,扩大学生的 知识面,便于语言的深入学习。

3、德国的宗教与信仰 精神文化是文化的最高层,主要体包括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 观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人们的道德规范与宗教信仰中,精神文化直接影响着人们 思想体系的形成。德国文化与我国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的代表,东西方国家由于宗 教与哲学等的思想不同,形成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历史中,德国人与基督教的关 系密切,虽然基督信徒逐渐减少,但是宗教信仰在德国人心中仍占据重要的位置。

在德语教学中,注重宗教文化的了解,有助于学生了解德国人的思想,尊重他国 人民的宗教习俗,防止触及别人的禁忌,对双方关系造成不良影响。

三、加强德国文化在德语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要加强德国文化在德语教学中的应用,就要将德国文化贯穿在德语教 学的各个环节。对德语教材进行文化内容的强化,将德语相关的历史习俗、词语 典故等加入教材中,丰富语言文字的趣味性。还要在词汇或语句以及交际礼仪等方面进行德国文化的普及。

1、在德语教学中加强交际礼仪的教学 基础的问答是最简单的德语交流,由于中国与德国的习俗不同,要教 导学生在交流中注意中国与德国交际用语的不同。一般中国人之间的交流中,为 了减少两者的距离感,拉近双方的关系,通常会对对方的个人问题进行交流,如 了解对方的学习、工作、健康、婚姻等情况。但是在德国,个人的隐私非常重要, 如果向他们了解个人问题很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甚至会造成误解。因此,在德 语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时要注意让学生避免将中国的聊天话题带入谈 话,防止在与德国人实际交流中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不仅是交际语言,在交际行 为中,中国与德国的行为方式也会有所差异,教师也要对学生的交际行为进行规 范。

2、加强词汇与熟语的趣味性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组成单位,在语言学习中,词汇是最基本的学习内 容,但是单独的词汇罗列会让词汇学习繁杂又枯燥,而且相同的词汇在不同的文 化中可能有较大的差别,这就对学生的外语学习带来一定阻碍。因此,教师在基 础词汇教学中要加强对词汇来源与词汇含义的解读,可将东西方文化中差异较大 的词汇进行对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例如“龙”一词的教 学中,该词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与高贵,但是在西方国家,包括德国,龙是 恶魔般的存在;
猪在我国的文化中代表这懒惰与笨拙,但是在德国,猪是一种幸 运动物。无论是文字还是数字,在东西方文化中都有很大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 注意帮助学生进行区分。

3、丰富德语教材中德国文化的内容 由于我国现今的德育教材中对德国文化的介绍较少,导致学生的学习 受到局限,因此相关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德语教材的完善。德语教育者可将具有代 表性的节日、习俗、历史事件、与学生发展有关的政策等进行系统科学的整理, 编入德育教材中。由于时代的进步很快,很多方面可能受时代发展的影响变化会 很大,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的同时,通过互联网等技术多多关注德国的 新闻或发展,方便学生及时获取最新的信息,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德国文化, 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便于德语的学习。四、结语 加强德国文化在德语教学中的应用,这需要教师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 础上对德国的文化有较深的认识,以便在语言教学中补充相关文化基础,提升教 学质量。东西方文化差异较大,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对东西方文 化的区分,引导学生正视文化差异,并积极探索、研究出现的差异。在语言教学 中,将语言与丰富多彩的文化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 率,还能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刘颖 第3篇:大学德语教学中的语境化交际能力培养 步入21世纪之后的十几年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变得空前的密切。中国加入WTO,成功 举办奥运会,申办亚投行等一系列举措更是成功的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各国企 业纷纷来到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市场开展业务,随之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和就业机会。德国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历来与中国有着友好而密切的往来, 如今在欧洲市场疲软,中国市场快速崛起的情势下,对华贸易占德国对外贸易的 比重越来越大,中國成为德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因此德国政府也积极推动中德 间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2016年6月,德国总理默克尔到访中国,来东北老工 业基地沈阳参观访问。在这次访华前默克尔曾表示,中国正在推进结构性改革“非 常重要、也非常有勇气”,德国愿意参与到其中来。这次默克尔访问沈阳,正被 看作是促进“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对接与合作。据悉,在其离开的第 二天,便有13个项目落户中德装备园。德方希望能够用自己所拥有的先进技术配 合中国广大的市场以谋求新的经济增长。跨国经济合作的实现,需要各方政策市 场的积极配合,以及大量的相关人才辅助。在对德招商引资过程中,对于德语人 才的需求也同样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

中国现如今已有几十所大学设立了德语专业,目的是培养掌握德语知 识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学校为学生开设了多门相关课程,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 德语语言知识,地理历史,民俗文化,希望为学生为将来进入职场,继续深造打 下良好的基础。更多的学校开设了二外教学课教授德语,为非德语专业的其他学 生想要毕业之后去德留学,到德国相关企业就职提供了便利条件。但经过了几年 的学习之后,毕业进入职场开始工作的学生往往发现,在实际的工作场景中,自 己总是面临着不知如何开口说话的尴尬境地。是自己掌握的语法知识不够多?可是多数学生都已经顺利通过了相关考试,掌握了常用的德语语法。那么是词汇量 的问题?需要掌握多少词汇才能顺畅的与人进行交流呢?有的学生背了很多单 词,结果面试的时候回答问题仍然觉得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觉得自己学的是 “哑巴德语”,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哪些是有用的,哪些又是用不上的?其实还是 应当回到课堂上来,讨论教学方法,目的与导向的问题。

就语言的作用而论,不妨说语言是一种交际中所需使用的起着传递和 负荷信息的工具。因此,语言能力是“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的合二为一,这意 味着学习外语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单词、语法的理解和记忆上,还要大量地到实际 生活中去应用。很多学生学习德语的目的是为了就业,而许多企业对本科生的语 法水平,科研能力并没有直接要求,提供的岗位也多数是需要用到口语表达和听 说理解,面试时面试人员能够直观感受到的就是学生的发音是否标准,用词是否 准确,表达是否流畅,能否理解面试人员提出的问题并作出正确的反应,这些都 是语言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传统的课堂教学等方式过于注重语法规则和词汇的 使用,结果导致学生能够做到语法熟烂于心,考试无往不利,但是到了实际生活 中应用时却处处碰壁,无法满足实际工作中的交际需求。

1971年语言学家海默斯(Hymes)发表了《论交际能力》一文,概括 了人们如何是在社会环境中有效地、恰当地使用语言来进行交际的。他认为,交 际能力是指:能否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恰当地使用某种语言的能力,以及在不同 的场合、地点对不同的人进行成功的交际的能力。交际能力的内容包括:1.语法 上的可能性程度,即从词汇、构词规则、语音、句法等语言系统本身的角度来判 断某种说法是否正确,即字面上说的遣词造句的能力;
2.实施上的可行性,指的 是语言使用者个人的记忆力和认知能力等等;
3.在实际交际中能否被接受,意即 表达行为在当前语境中是否得体,能否被接受,是否合乎社会文化习惯;
4.言语 行为是否是现实常用的,在现实中究竟能不能发生。用海默斯自己的话说,就是 “何时说,何时不说以及关于何时何地以何方式与何人说何内容”。这一概念的提 出,对语言教学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许多语言学家、语言教师纷纷从传统的 侧重模仿的教学方式转变到从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角度来重新考虑进行语言教 学。一个人的交际能力包括了人的语音、语调、语法使用是否规范、恰当;
掌握 说话规则,了解语言的文化特征,在特定的情景下能够恰当得体地使用他人所习 惯的表达方式和正确的语体;
熟悉交际的策略,能使用会话技巧及利用非语言手 段来克服因语言能力不足引起的交际困难等。其中语境对交际能力有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因为交际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它涉及到说话的人,说话的时间、地点、 目的等等,在实际语境中使用到的交际能力既包括使用语言的交际,也包括非语言的交际。

不管从语言因素还是非语言因素的交际考虑,构建具体的语境都是理 解语言不可或缺的因素。既然言语交际如此依赖语境,那么就有必要在实际教学 中注重进行语境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中国的外语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语境的 缺乏。对中国学生来说,因为缺少周边的语言环境,外语教学是在模拟的环境中 进行,外语的交际能力不是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靠自身培养出来的,不可能像以外 语作为母语的人一样从周边环境中获得潜移默化的“习得”。况且高校学生的外语 学习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课堂教学是很多学生能够获得外语交际能力的惟 一途径。

多数情况下只能靠在课堂上教学来完成。而上课时间有限,要在传授 语言知识的同时培养外语交际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和掌握目标语技能并直接使用 该技能进行思辨和交际,就需要教师特别地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由单纯使学生 掌握语言知识以及相关技能,向使用语言从事思辨活动并完成复杂的,具体的交 际任务转化。

外语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在语境中学习语言的机会,和利用所 学的知识来适应现实中不同的语言使用场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在真实的 交际情景中使用他们所学的语言形式。而要最好的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把语言 表达放在构建好的具体的交际语境中去呈现和练习,将学习者尽可能地置于真实 的交际场景中,从而使他们能够亲身经历一个交际活动的全过程,这就是外语学 习过程中的语境化。如果缺少适当的语境营造,教学就变成了为了说话而说话, 学生缺乏自发表达的主动性,教师也会因难以调动课堂气氛而缺乏教学积极性。

因此如何为教学营造一个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是每个教师都应重视的问题。

进行语境化教学的目的是希望在培养学生外语语感的同时,启发他们 正确理解交际过程中各个要素所蕴藏的信息。语境化交际能力教学应当遵循的原 则是:1.把交际能力作为外语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和根本出发点;
2.将以教师作 为教学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只负责中担任引导和辅助角色;
3. 坚持学习过程中语音、词汇、语法与语境之间的相互体现关系,有效开展语篇语 境化;
4.要通过还原真实的交际场景来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语言使用过程,注 重运用所掌握的外语知识来进行真实的交际活动,在尽量模拟现实的交际情景中 来进行教学和学习,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最终成功培养出学 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针对此目的,在大学德语教学课堂上可以尝试提出以下几点 建议:一、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语料,包括有所要讲授的语法现象和词汇表达,建议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模仿正确的表达,从中自行提炼出语法规则;
二、将学生分 成若干個小组来完成教师针对不同场景设计出的不同练习,让学生能够自行使用 适才所学得的语法词汇来进行表达,并能够从对方同伴那里获得回应,从而得知 自己的交际行为是否成功,在互相协作中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第三点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需要由教师为学生创造出富有意义的语言情境,在具体的语 境中引导学生完成交际任务,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使学生产生自我代入感,愿意 进行自发性的主动思考,通过想象作出在真实情况下可能会有的相关反应,从而 得知自己的表达方式是否得当,在实际环境中能否应用,在什么样的场合下这样 的运用方式才是合适的,符合逻辑的,表达的内容还有哪方面的欠缺,最终达到 能够利用语言作为工具来顺畅地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的目的,从而实 质上的提升自身的交际能力。语境必须是具体化,细节化的,才能使学生所学的 内容和社会交际需要以及他们所具有的经验相联系,如此一来学生本身的学习动 力、学习积极性也将得到极大的提高。营造语境的方式同样也是多种多样的,现 阶段可利用也是最方便的教学手段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进行。对比使用传统 的黑板,粉笔,课本来进行授课,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点是直观,快速,规范, 省去漫长的写板书时间,也能够避免学生在翻阅课本时可能出现的精力不集中现 象,通过携带信息的图片、文字、表格等第一时间直观快捷地把知识呈现在学生 面前,方便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记忆,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 率。现阶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发展的多样化使得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原汁原 味的外语语料,如德国电视新闻,德语电影,歌曲等音像资料,提供多方位,多 角度的感官刺激,能够在短时间内成功的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为教学提供呈现 真实的交际场景和地道的外语语言输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另一大优点是, 通过观看影音资料的同时,交际中非语言的因素如发音、语调、面部表情、肢体 语言等都可一览无遗,这要比单纯的书本或听力材料更有趣,给学生留下的印象 更深刻,在不知不觉中便自主接纳了很多非语言的交际要素。现代化的多媒体教 学平台所能够提供的多种现代的声像设备综合应用极大地扩大了语言输入量、丰 富了语言输入内容,从而能够做到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利于保持学 生对学习的新鲜感和长期的注意力。理想的外语教育,尤其是大学阶段的外语教 育,应该使学生除具有坚实的外语语言知识基础之外,同时还能获得使用外语来 进行评判和思辨的能力,具有同以外语为母语的本国人一样的思维习惯,从而更 好的理解语言所蕴含的真正涵义。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用语言去学” 达到“学会用语言”的教学目的,而非单纯的“学语言”,从单纯的被动学习角度转 变为适应交际需要的主动学习,从而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作者:周文姝等第4篇:关于德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内容的导入研究 近年来,随着德国的迅速发展,我国与德国在商业、文化、科技、教 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也不断加深。德语不断显现出其重要性,德语学习者的数量 也在逐年递增。新的时代背景对德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目前文化交 流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并且精通两国文化和高水准交际能力 的人才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在德语教学中引入跨文化交际的内容,已经成为 一项重要任务。

一、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及其意义 (一)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 跨文化交际所指的文化并不是人们一般认为的设计音乐、绘画、建筑 等内容的狭义的文化,而是一种广义上的文化,包含不同的社会风俗、宗教信仰、 人际关系等诸多内容。简单来说,跨文化交际主要是指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人 们之间的交际,主要是研究在这种背景下交際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得体的 与他人进行交流。

(二)德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内容引入的意义 事实上,德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是密不可分的。不论任何一种语言的 教授和学习,其最终目的不仅是培养具备一定语言交流能力的人,更重要的是培 养具备能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得体交际的人。在德语教学中引入跨文化交际的 内容,可以使德语学习者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性,增强德语学习者在接触不同 文化时的应对能力,学习德中两国的不同文化,能够促进实际交际过程更加顺利 的进行。同样,在德语教学中引入跨文化交际内容,德语学习者有了一定的文化 基础,也有助于其德语语言的学习。

二、在德语教学中导入跨文化交际的具体措施 在德语教学中融合跨文化交际的内容,使德语学习者可以用德国人的 思维进行德语语言学习、德语实际运用,以及在实际的中德跨文化交际中可以从 德国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跨文化交际内容的导入的主要关注点在中德文化的差 异性,对中德文化差异性的研究可以使德语学习者对中德文化有一个更为直观的 感受和了解,同时,由于德语教学时针对中国学生而言,所以导入跨文化交际内容时的核心应该在德语文化的适应性上,如何使德语学习者摆脱中文的惯性思维 方式,真正理解德国文化,从而可以灵活地学习使用德语。

(一)将文化内容和语言材料结合在一起 这一措施是跨文化交际内容导入德语教学的突出代表。德语教学,归 根结底还是以语言的学习为基础,但是单纯的语言学习比较枯燥再加上德语语法 本身又十分繁琐复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德国文化、历史、文学等内 容与德语语言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有趣,能够很好地调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 通常情况下,跨文化交际就是两种或者多种文化之间的碰撞。在德语 教学中导入跨文化交际的内容,对比教学法是一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对比,才能 发现汉语和德语在语言结构上的不同,才能发现中国和德国在文化上的差异性, 才能知道跨文化交际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在德语初学阶段,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 语法知识的传授和文化内容的教授结合起来,使德语初学者在学习基础语法的同 时,对德国文化和具体交际中的规约制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树立起跨文化交际 的意识。

(三)注重实践 德语教学中德语语言和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学习最终都是要回归到具 体的实践上,也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使德语学习者真正体会到跨文化交际 的实际内容和交际时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将跨文化交际内容导入德语教学必须注 重教学的实践性,比如创造德语学习者能与德语母语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 的交际中体会跨文化交际。再者,德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内容的导入也要紧跟时 代。

三、结束语 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于交际者来说文化和语言一样重要。培养具备跨 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德语人才,这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德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在 德语教学中导入跨文化交际内容时,文化和语言因素应相互融合相互促进,通过 形式丰富的实践来提高德语学习者的语言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作者:张瑛 第5篇:网络资源在德语教学中的运用 1引言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相 关,我们通过网络摄取信息的速度也更加的快。网络教育的各种资源不仅跨越了 时空限制,而且其学习资源日益丰富、共享互动性越来越强。这使得学校教育方 式变得更为灵活、更为开放:即任何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
网络教育使我们能够充分利用空余时间,随时使 用身边的信息工具进行学习和交流,不断充实、提升自己,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于是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就是我们现在经常看到的“低头族”。可见电子信息技 术加快了我们摄取信息的速度,也使我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更为广泛。因此单纯 的“知识”不再是力量,最重要的是能通过网络懂得在浩如烟海的信息里,获取有 用知识的能力。

2我国大学德语教学的现状 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的是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即教师通过讲授、 板书及多媒体教学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当作了接 受知识的容器。换句话说,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知 识的地位。这种强调书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往往形成了老师照本 宣科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比如在阅读课,强调教师逐句翻译,对较 难的词汇一一作解释。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课 堂教学进度慢,学生能吸收的知识很少;
其中最为严重的是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始终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 了。现代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能独立自主,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很显然,这种 模式担负不了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重担。因此迫切需要改进传统教学模式, 寻找更加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效课堂模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电子技术以及 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和越来越新德语学习资料。这些资料 包括德语电子书、影视资料、新闻广播、德语学习网站和各种德语网络课程等, 为我们的德语学习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源。

3网络资源的现状网络上的德语资源十分丰富,其内容涉及范围广泛,将语言学习所需 的听、说、读、写都囊括在内了。各类德语网站比比皆是,主要分为德语教学网 站、德语媒体或机构网站等。这类德语网站向德语学习者和德语教师免费提供专 业的学习素材,内容包涵德语考试,德语词汇、语音、语法练习、德语漫画、德 语视频、歌曲、文化等,也会提供一些听力游戏等德语教程材料,内容包括新闻 听力、短文听写、听德文歌曲学德语、看视频学德语等。这类德语学习网络资源 主要有:
1.国内知名培训机构的德语教学网站和学习论坛,其中,比较熟悉的 网站有:德语学习网站(http://de.tingroom.com),德语德国(www.dedecn.com)、 沪江德语(http://de.hujiang.com)。

2.德国政治相关站点:联邦议院和参议院(http://www.bundesrat.de)、 总统介绍(http://www.bundespraesident.de)、德国政府(http:
//www.bundesregierung.de)。

3.德国文化、教育、科技相关网站:德国电影(http://spielfilm.de)、 柏林电影节(http://www.filmfest-berlin.de)、啤酒(http://www.bier.de)德国 葡萄酒(http://www.germanwine.de)、体育报道(http://www.sport.de)、体 育新闻(http://www.sportschau.deARD)。介绍德国历史相关网站如德国历史 (http://www.geschichte.2me.net)德意志帝国史(http://kaiserreich.home.Pages.de) 德国当代史(1945年至今)(http://www.hdg.de)德国历史博物馆(http:
//www.dhm.de),歷史学网上图书馆(http:
//www.uni-heidelberg.de/subject/hd/fak7/hist/cl/de)。

4.德国新闻媒体相关网站,提供了新闻文字和视频链接,能及时的了 解到新的信息,第一时间获得新的素材,突破了时空的局限。这些网站如德新社 (http://www.dpa.de)、德国电视一台(http://www.ard.de)、德国电视二台 (http://www.zdf.de)、德国之声(http://www.dwelle.de)、RTL电视台(http:
//www.rtl.de)、电视台http://www.satl.deSatl、《焦点》杂志http://www.focus.de、 《明镜》周刊(http://www.spiegel.de)、《世界报》(http://www.welt.de)。

5.德国网站搜索引擎,给我们提供新的最便捷的搜索渠道,能更快速 查阅我们需要了解的信息,(http://www.aladin.de)、(http://www.allesklar.de)、 (http://www.altavista.com)、(http://www.appollo7.de)、(http:
//www.austronaut.ims.at)。4网络资源在德语中的运用 网络资源是强大的信息库,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的搜索引擎随时 查询各种信息资料,为德语的教与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网 络资料都是最新的资料,比大多数教科书更具有现实意义,内容也更为丰富。网 络资料不仅可以供教师备课用,也可作为学生预习辅导的学习资料。比如在上学 期我教德语阅读课程,我让每个同学都在上新课前,根据教师给出关键词,自己 在网络上搜索一篇有关的德语原文。同学们都能独立完成收集文章的任务,并且 内容丰富,而且其中发现很多有趣的文章。上课的时候,我让同学们作文章的介 绍,大部分学生能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绘声绘色地用德语介绍自己选择的文章, 并把不熟悉的词汇都标识出来,作重点的解释。这样的课程使学生们的学习积极 性空前高涨,也正因为有学生们的积极主动参与,使得课程内容新颖有趣,从而 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在课后的复习中,我要求学生们学会在网络上找到各种学习网站和软 件,充分利用在线的学习与互动,提高其自身的德语听,说,写的能力。尤其是 在线的邮件或者是现在流行的微信等及时聊天软件,更打破了时空的限制,随时 互通信息,给我们提供了练习德语的互动机会。即使遇到德语学习上的问题,学 生们也能通过网络自己找到答案,不需要时刻离不开老师,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 能力。

5结束语 在信息时代,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知识,但同时也能否认教师的地位, 教师既不会被技术所替代,也不应该再作为传递知识的权威。教育技术的发展永 远不会替代教师角色,因为教育的根本特性就是以人育人;
也就是说教师之所以 是教师,在于教师能在智力、情感、个性、精神和人格等方面全面培养和塑造学 生。凭借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将会从单纯的“运输”知识的繁重任务中解脱出来, 更有精力和时间真正进行以人育人的活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被 广泛使用,教师是主动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 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教师的传统角色也相应发 生了变化:即逐渐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 合作伙伴、设计者、开发者、社会文化的诠释者、教育的研究者,教师更多关注 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开发。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中,教师会自然而然地专注于对 信息教学系统的设计、监控、研究和评价。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中,学生地位应该由被动的知识容器和知识受体转变为知识的主宰、学习的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 积极参与者。

网络学习会变得越来越普及,越来越重要,因为如何学习者都可以结 合自身实际情况,及时找在线名师,突破年级之间限制,去拓宽自己的学习渠道, 提高学习效率。但是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局限性,网络学习也不例外。虽然总 体看来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网络学习是利大于弊,但网络学习目前为止还不能取 代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比如语音的教学,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同步发音,但及时 能纠正错误的,最有效的还是我们面对面的老师。还有就是青少年的认知判断水 平还不十分成熟,而网络信息量浩如烟海,其中还混杂有大量真伪难辨的信息, 这时候往往需要教师在旁更深入的引导学生筛选合适自己的学习资源。因此网络 资源在教学中起到辅助作用,学生们只有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才能使其达到更 有效地学习效果。

作者:谢小东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