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开业致辞 > 高职院校主体性教育与学生健全职业价值观的塑造|职业价值观

高职院校主体性教育与学生健全职业价值观的塑造|职业价值观

来源:开业致辞 时间:2019-10-30 07:54:18 点击:

高职院校主体性教育与学生健全职业价值观的塑造

高职院校主体性教育与学生健全职业价值观的塑造 高职院校学生健全职业价值观的塑造,根本的方法在于 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必须 摒弃“工具主义”的教育思想,强化“全人教育”意识;
必 须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
关注学生社会关系网络和人际交往 的质量;
必须营造“全方位育人”环境,实现“教育世界” 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学生健全职业 价值观的塑造。

摘 要:
高职院校;

主体性;

职业价值观 问题的提出 何为“职业价值观”?目前国内学者逐渐开始对其定义 形成一致的看法,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关于职业的 基本价值取向,是大学生整体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择业行 为,而且还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满意度,乃至未 来的职业发展前景。

[ 1 ]日本学者宫地诚哉等人认为职业 观可归为“维持生活”、“发展个性”、“承担社会义务” 三种价值追求,三种价值比重的多少,决定了每个人职业观 的异同。而一个有健全职业观的人,对三种职业价值的需求 比例是和谐的。[ 2 ]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 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尽管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有着职业预期比较理性,就业观念灵活,能够主动适应市场 需求等积极的方面,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 3 ]主要包括如 下几个方面: 1. 特别看重个人的物质利益,功利和个人发展成为主 导的职业评价标准,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务实主义。同时,轻 视一般的工作岗位,缺乏艰苦奋斗的作风;
诚信意识不强, 不少学生频繁跳槽,导致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高职院校毕业 生时心存疑虑;
[ 4 ] 2.过分追求自我价值,而忽视了社会价值。在被问及自 己的职业价值时,44.4%的人选择“生存需要,谋生手段”, 39.5%的人选择了“满足兴趣爱好”和“占有较高的社会地 位”,只有9.1%的学生选择“为社会做贡献”,表明学生的 社会责任感相对不足。

3. 职业认识模糊,缺乏规划,对如何发展自己的个性 并无明确计划。大部分高职生对如何应用自己所学专业?如 何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等问题缺乏思考。仅有10.3% 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及自己未来的专业 发展前景;
有高达33.4%的学生根本“不知道”或“不了解” 自己的专业。学生中普遍对如何发展自己的个性并无明确计 划,只有20.2%人表示“认真规划过”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 62.0%的学生表示“偶尔想过”,还有17.8%的学生选择了“走 一步算一步”。

4.社会关系网络狭窄,资源汲取能力有限。有51.3%的受调查学生表示在就业遇到困难时会首先求助于父母和亲 戚,分别有16%、14.8%的学生表示会更多考虑寻求学校、社 会中的就业指导机构的帮助,几乎没有学生选择“其他”选 项。

主体性的不完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出现问 题的主要原因 “主体性”概念的提出起源于西方近代的理性启蒙运动, 它强调通过突出人自身的价值来对抗神性。一个完整的、具 有“主体性”的人格,首先是一个自主的人格、完善的人格, 而非被动的人格、异化的人格。“主体性”教育以学生自我 意识的苏醒、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为目 标,鼓励个人奋斗和个性的充分拓展。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 我们强调的发展概念仅局限于经济增长,以这种哲学来指导 职业教育,必然不是从人的需要出发来设计职业教育,而是 让教育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人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这样 做的结果就往往导致学校只强调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 不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将学生当成产品,把学生培养成合 格的“生产工具”;
另一方面学生也以一种纯粹实用的态度 来学习,只看眼前,不顾长远,缺乏理想,缺乏职业规划, 仅为谋取“生计”而学。教育作为完善人的手段这一根本目 的没有达到,反而学生的人格被“异化”了。

同时,从“以人为本”出发强调人的“主体性”,并不 是否定人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而是鼓励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实现个人与他人的“共在”。它强调社会生 活,重视在交往中的“移情”和“共同经验”,强调相 互协作与互相谅解,目的在于使人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处社会 中的规范与责任。所谓的“社会实践”更多地强调思想政治 方面的教育意义,而没有上升到完善学生“主体性”的高度。

如何通过平等、和谐的社会交往来有效实现共赢,既能够合 理汲取自己发展所需的资源,又能为社会、为他人提供力所 能及的帮助,这是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缺乏的经验。

主体性的培养与健全职业价值观的塑造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健全职业价值观的塑造,其根 本的努力方向在于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而培养学生的 “主体性”,必须重视以下几个维度:
1、摒弃“工具主义”教育思想,强化“全人教育”意 识。高职教育在强调传统的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必须将学 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提高到应有的位置上,增强职业教育的人 文目标。强调“社会交往”,关注学生社会关系网络和人际 交往的质量。正如姜大 源教授所强调的,要重点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方法和 社会三种能力。社会能力是指学生未来进行职业活动必须的 行为能力,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发挥团队合力, 善于汲取他人的经验和团队的力量成就事业。[6] 3、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必须教育学生认识到社会生 活是人类生活的本质,缺乏社会责任,逃避社会义务的人并不能获得真正的职业幸福。

4、营造“全方位育人”环境,实现“教育世界”向“生 活世界”的回归,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学生健全职业价值观 的塑造。在教育的过程中, 关注学生的社会生活,关注学校 的文化氛围和学生个人参与交往的能力与资格。具体到高职 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塑造来说,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受诸多 因素的共同影响,因此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多方的共同努 力,营造“全方位育人”的良好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 学生健全职业价值观的塑造。

[1] 蔡静.国内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进展[J]职业技术 教育,2008(10):76. [2] 宫地诚哉、仓内史郎.职业教育[M].天津人民出版 社,1981:58-76. 注:此研究系2009年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 “当代大学生职业观调查研究:高职教育的视角”(项目编 号:2009ZY048)的阶段性成果。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