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开业致辞 > [由高三复习课引发的对新授课概念教学的反思]

[由高三复习课引发的对新授课概念教学的反思]

来源:开业致辞 时间:2019-10-22 08:00:20 点击:

由高三复习课引发的对新授课概念教学的反思

由高三复习课引发的对新授课概念教学的反思 在高三复习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在老师看来非 常简单的一个概念题,学生在解答时的错误率却高得出乎意 料,例如函数的零点、直线的截距等一些特别重要的数学概 念在新授时作了特别的强调,但在综合训练中仍然有较高的 出错率,如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双曲线的第一定义、逻辑 关联词“或”等概念。笔者发现,究其原因,这种现象有其 存在的心理学根源,只要教师深刻剖析问题成因,就不难找 到在新授课时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

二、数学概念的获取 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的过程实际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 关键属性的过程,这种过程有两种形式,一是从大量的正例 之中独立发现并不断完善,达到高度概括的定义,这种称为 概念的初始形成,如平行、垂直、圆、函数等概念;
另一种 是学生从已有的概念属性中修改部分属性得到新的概念,这 种过程叫概念同化,如空间直线的垂直可以建构在平面几何 的垂直概念之上,双曲线的概念可以构建在椭圆的概念之上, 复数的向量表示可以建构在平面向量概念之上,这两种方式 并不是孤立的,在某一位同学身上可能是单一的,但对于一 个班级的学生而言肯定不是单一的,并且学生的认知过程往 往都是潜意识里先用概念同化,当发现同化不了时,才会另起炉灶建立新的概念模块。

当了解了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的过程,就不难发现学生 是怎样形成错误概念的,教师又该如何在新授课时对症下药, 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概念,构建具有较强同化能力、即开 放性的概念模块。

三、形成错误概念的原因 1.学生已有的日常生活经验的影响 事实上学生掌握的数学概念许多都是从日常概念中发 展而来的,有的学生很快能够找到新概念与旧概念之间的异 同,并同化到已有的概念体系之中,从而不断地使已有概念 系统向外扩张,这一类学生表现出掌握新知识比较快,学习 能力比较强的特征;
而有的学生则会受到原有的错误概念的 影响或者对原有概念本质理解不透造成同化障碍,使得头脑 中出现新旧概念的对立与矛盾,这样就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调 整原来的认知或者构建新的体系。例如逻辑关联词中的“或”, 在日常生活中,较多的是出现如“下午去游泳或打球”这种 二选一的命题,但在数学上有第三种选择:既游泳又打球;

再如生活中的三段论“中学生要遵守纪律,你是一名中学生, 所以要遵守纪律”,这种思维方式是大前提到小前提再到结论的收敛性思维,通俗点说是“由大及小”,而在数学概念 中有些是不一样的,如“x∈P”是“x∈p”的充分不必要条 件,即:如果“x∈P”则“x∈p”,而“x∈Q”不能得到 “X∈P”,学生很自然地认为大集合可以推导出小集合,故 P,其实这是错误的,因此这个概念就成了一个难点。

2.教师在概念新授课上缺乏足够的正例 3.教师在概念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未能体现 概念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 面:一是在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概念模块基础之上,如何引 导其向更高级升华,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备课要备学生,按照 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组织教学,不能以教师自己固有的思维方 式来看待学生,如初中教学中对韦达定理、十字相乘、切割 线定理、三角形“四心”等问题的要求都有所削弱,高中教 学中对三视图、定积分、复数的三角式都做出了明确的说明, 这些知识该补充的要补充,该删除的要删除;
二是如何帮助 学生打破已有的概念结构来建构新的图式,不但要让学生有 机会经历概念产生的过程,而且要让学生把这种建构的思维 过程充分暴露,这样教师才能做到“破立”得当,笔者在“四 种命题”的课堂教学中作了如下的尝试:当讲解完四种命题 的两两关系后,让学生自己用图式恰当地刻画它们的关系,大多数如图1,少数如图2,但没有和教材图式相同的。

图2已经比图1有了改进,不但完整地表达了四种命题的 关系,而且图形具有一定的美感,记忆比较方便,后来经过 与教材图式(图3)的比较发现:
图3不但有图2的优点,而且将“互为逆否”这一组重要 的关系凸显了出来,大多数的教师在新授课会忽略学生建构 这一过程,而是直接将教材上的图3呈现给学生,殊不知,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形成概念非常注重知识与动作的统一, 熟练记忆形成知识的过程并不能有效促进人的发展,只有在 学生亲自参加获取概念的实践之中进行独立自主的活动才 能实现,教师就是需要给学生适当的素材,通过不断地引导 促使他修正甚至是另起炉灶,建构起合理的、符合自身认知 的概念模块。

四、新授课概念教学的应对策略 总之,概念教学中首先要设法诊断出学生头脑中的错误 概念,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暴露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 比较学生头脑中的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差异,再设法 判断产生错误概念的实际背景,找出差异及其产生背景后, 再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正例,使学生能够经历概念产生的过程, 对一些已经形成的错误概念要及时打破,在提供素材的情况下,帮助构建合理的、开放的概念网络,也可以利用适当的 练习,纠正错误概念,强化正确概念,逐步地用正确概念取 代认知结构中的错误概念。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