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开业致辞 > [生态文明观照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价值理性重建]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观照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价值理性重建]生态文明

来源:开业致辞 时间:2019-10-22 08:00:02 点击:

生态文明观照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价值理性重建

生态文明观照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价值理性重建 生态原义指涉“一切生命的存在或生存状态”[1],在 本质层面上表明的是一种关系,即“生命与其环境之间的关 系”[1]。以生态为核心语素的生态文明在广义上通常被视 为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个阶段之后的更高一 个层次的人类文明形式,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重要标志, 以建立生态文明社会为目标,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 续的科学发展观”[2],已被党的十八大纳入“五位一体” 建设总布局。作为时代诉求,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的要求 囊括了包括教育在内的所有系统要素;
同时,“教育是促进 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生态与发展问题能力的关键” [3]。高职教育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类型,与其周围的经济发 展、科学技术、行业部门、行政组织及办学主客体组成了一 个庞大系统,在各种张力与拉力中适应与磨合的同时,内部 的专业定位、课程体系与师资建设之间组成一个子系统,与 整个生态系统其他要素一起融入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

商务英语专业,作为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复合 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因其涉外性可能带来的高薪而广受学生 与家长追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外经贸行业与企业的需求。

毋庸讳言的是,近些年来该专业“蓬勃发展”的表象并不能 掩饰必须意识到的问题:“学生知识面偏窄,思辨能力较差, 教学效率较低,素质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难以培养成为外 事、经贸、文化等部门的复合型英语人才。”[4]该专业学生“仅有2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比较占优势”[5]。课程 体系作为商务英语专业培养人才的主要载体,“是教育体系 的关键环节,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部分”[6],直接关系 到专业化与职业化人才培养目标能否有效实现。但是,在高 职教育培养模式工具理性占主导趋势的今天,在扩张式向内 涵式转变进程中,课程体系比较僵化,课程之间的关联度与 支撑度比较有限,难以适应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过程中 对技能型人才提出的更高素质的要求。文章将以生态文明为 关照,检视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工具理性的表 征,从而尝试性地提出该专业价值理性重建的路径。

一、生态文明的偏离:工具理性的漫溢 工具理性发轫于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意指“通 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 待作为‘条件’或者作为‘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 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7]。作为高等教育一个 重要类型的高职教育,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
在市场经济网 络中,高职教育已经必然性地以诸多市场化指标来接受社会 公众与教育部门的“考核”。当下社会语境中,“在公众眼 里,大学似乎正成为一个忙碌的大市场,高等教育蒙上了一 层交易的色彩。作为快餐式教育产品的倾销地,经济社会因 而充分主导了大学的命运与选择”[8]。教育部2011年11月 起已经连续多年出台关于就业、创业的通知,如在《教育部 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 年度报告制度,健全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对就 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的 改革措施,同时“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 度”。商务英语专业在工具理性渗透之下,作为高职院校比 较入时的人文学科专业,体现了办学主体对学科主体的思维 认知与调整,其课程体系的模块化组合,一定程度上符合学 生个体提升就业能力的现实需求,缓解了学生个体层面长期 存在的就业压力,在客观上能够有效推动学习主体的自我激 励,实现自我存在价值的肯定;
在社会层面推动了进出口行 业的发展,也部分地支撑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价值诉求。

以此为基点,众多高职院校普遍大力打造并宣传自己的 “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将自己的角色定位 为一种经济主体,“物化”地设计学校发展方向与专业课程 体系;
学生主体则成为一种教育产品,经过几年的“打造” 或者“制造”,流水线一般经过层层加工输入市场化的用人 单位。高职院校整体层面开设的商务英语专业,其理据离不 开现代工业文明在全球化推进过程中各类行业企业对涉外 型技能型人才不断加大的时代需求,这种“市场化”、“全 球化”基点就其产生与发展动因而言,具有“现世价值”的 工具性,也因此,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宏观与微观设置都流淌 着工具理性的血液。

二、生态文明的阻断:价值理性的缺失(一)不可偏离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学生主体,是高职教育的基 本价值功能。不可忽略人生意义的指向,脱离对学生主体终 极价值的关怀,结果是“在向外部世界的攫取与扩张过程中 迷失了自我,丧失了内在意义”[11]。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 程知识体系,以动态的商务实践流程为课程主线,聚焦于业 务细则与规范。然而,基于工具理性追求商务流程合规律性、 课程经济效用最显化、学生就业率最大化等评判标准客观性 较强的课程体系,同质化地以英语技能、商务知识、行业比 赛与资格证书为主体要素,“整齐划一”地边缘化了承载全 面发展学生高尚人格、培养人与自然、社会及其自我之间和 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的非专业核心课程--富含人文精神的 通识课,从而导致课程人性凋敝,排斥了学生与社会人文多 样性的诉求,异化了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文学科本色。

作为 一个“复合型”专业,商务英语的工具理性尚处于“价值理 性的初始阶段”[12],“技能化”的课程捆绑导向,促使该 专业的教育功能单一化地培养个体生存与发展的相关技能, 促使其教育“迅速地从旨在使每一个人的内在禀赋在一套核 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蜕变为一个旨在赋 予每一个人最适合于社会竞争的外在特征的过程”[13],造 成缺失了价值理性充分参与的课程体系所培养的学生,“以 功利化的形态去应对周遭的世界,去从事一种职业时,他自 身也就被功利化了……失去了诗意的存在状态”[14]。(二)不可剥离课程体系的人文属性。

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要素是英语,“是人文学科的一支 ……基本要素是英语语言、文学与文化”[15]。割裂或偏离 “育人为本”的价值导向与培养体系在塑造学生技术型的能 力的同时,为工具理性贯彻下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提供了解 魅商务理论与实践迷惘的手段,为阶段性实现预期目标创造 了可能,缺失了道德修养、理想信念、人生意义、行为逻辑 与价值取向等价值理性维度的融合,将学生这一价值理性主 体转变为工具理性的载体。该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化的组合, 在知识结构层面抚慰了的是功能性维度需求,挤占了人文精 神向度的渴求。商务英语专业,在本质上应当且必须“唤起 人对未知世界的一种希望,一种想象力,一种浪漫主义精神, 给人以精神的底子”[16];
而其课程体系是同质化、扁平化 地把教学内容按一定顺序组织起来的制度性课程组合,“凸 显了的是严重制度化与科层化的课程本质”[17]。该专业作 为一门人文专业,其课程具有高度符号性,在传授规范化专 业知识与应用技能的同时,更加应该允许和鼓励学生与教师 从多维的文化视角解读存在着的客观世界与商务语境。以该 专业常设的“国际商法概论”课程为例,它是商务英语专业 国际化与专业化的体现,通常涉及境内公司、企业和经济组 织,以及个人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法律规范和规则的初步了 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可能的国际经贸风险与争端。这 些抽象的法律概念与规则,往往使得该专业学生比较忌惮,在教学实践中难以引起足够的兴趣与重视。如果开设与其密 切关联的“法律文化”、“中西方思维方式文化比较”、“中 西法律思想史”之类的选修课程或者主题讲座,组建为一个 人文知识或通识课课程群,将会有助于学生在更加感性地从 全球化视野的角度理解、比较中西法律产生的文化语境及其 当下表征与未来趋势的之际,能够批判性地反思相关商务活 动涉及的法律利弊与得失,为境内外合理合法地展开商务活 动奠定有力基础;
而且,随着国家层面“跨境电商”的推动, 此类“辅助性”的人文课程的“功能性”价值愈加体现。

(三)不可抽离思辨力存在的可能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明确了的国家战略主题之一为:“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 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 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 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 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其中提及的能力已经上升为国家 教育的战略高度,而这个高度的基石离不开思辨能力:“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内核都是思辨能力,或者说思辨能力是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前提。”[18]思辨能力也称为批判性 思维能力,指“个人为了决定某物的真实价值,运用恰当的 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最终做出有理据的判断的能 力”[19];
这种思辨力正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意识内嵌的 一种能力与要求:“生态意识作为一种思想和观念,是人类的自我反思与自我关怀。”[20] 当下的课程体系关注到了商务英语专业借助于语言技 能与专业课程实现的工具理性,但是限于学生实际语言能力, 在材料选择层面多为“一般性”话题或者“通俗性”专业内 容,在训练模式层面多以反复操练为主,较少或极少涉及需 要阐释、评价、推理等能力的思维活动,结果是含有阐释、 分析、归纳等要素的认知能力长期得不到激发,处于停滞甚 或退化状态。该专业学生必备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最高层次 为“思辨性文化意识:思辨性评价的能力及在本民族、本文 化的视角、实践和文化产品的基础上进行评价的能力”[21], 却因此遭受到了漠视,其承载与体现价值理性应然的内洽功 能也难以实现:通过深度语言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层次、思辨 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提升,允许学生发展认知能力,通过分析 与归纳、判定与筛选、评价与解决等语言任务的完成,接触 多元价值观与行为方式,逐步发展为一个具有较强的民族意 识与世界观、能够诠释世界并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具有鲜明主 体性的“全人”。

课程体系的实践环节,侧重于学生的整体性感知与概念 认知,教师或者行业人士给予一定指导情况下更多地依赖于 学生借助于体验与直觉、分析与归纳、评价与解释等多个维 度的方法逐渐观察到位、具体把握及灵活运用。然而,现实 校园中的学习主体,在尚未构建内在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忙 碌于适应外在的社会竞争,其结果往往是:一方面,在工业文明不断推进与劳动分工日益细化的情况下,难以有效参与 到与外部信息交换的过程中去展现本专业的工具理性,服务 于社会整体与其个体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在缺失包含思 辨力与人文关怀的生态意识情况下,难以通过有效地在全球 化语境进程中各种意识形态侵扰下通过自我调节去作出正 确的商务策略与职业发展规划。“没有目标而造反,没有纲 领而拒绝,没有未来应当如何的理想而又不接受现状”正是 目前产业升级、就业艰难时况下,一个普遍存在的学生群体 性的价值焦虑。价值理性属于工具理性的高级阶段,其应然 之存在不仅观念性地建构源于现存世界的理想王国,而且可 以实践性地引导、鼓励学生在未来若干年中改变个人的境况, 致力于理想世界走向现实世界的努力,从而真正意义上支撑 其合目的性的职业生涯。“人有了精神家园,他即使没有物 质家园、社会家园,也不难为自己创造出来。反之,如果人 失掉了精神家园,其物质家园和社会家园就会有丧失之虞, 或者即使存在也难以让人感觉到生活的意义”[22]。

三、生态文明的指向:价值理性的重建 课程体系意 为同一专业范围内以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为指导,排列组合 课程内部相关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培养目标的系统。

生态文明关照下的课程体系,并非完全客观量化、工具化导 向与价值中立的载体,而是承载着塑造学生主体的精神旨趣 与人文价值诉求。借此,课程体系必须超越教育主体与学习 主体对物质层面的现实期待,探寻能够将主体工具化、对象性教育行为引向融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崭新的存在疆 域,回归学生主体的“全人发展”价值思维:“人以一种全 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全面的 本质。”[23]价值理性的融入,基于提升人的现世价值、完 善人的现实生存、向往人的全面发展等维度,为工具价值的 存在与发展提供价值驱动力与人性依据。

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过程中,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整体性 设计只有定位于人的素质培养与功能规范二维组合,重塑价 值理性的应然取向,才能融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现实关切 与终极关怀,最终推动高职教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一)强化通识课程参与,彰显专业人文属性。

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文属性决定了人文教育在其课程体 系的必要性与基础性,且人文教育并非局限于人文学科,而 是所有学科专业。教育部于1998年颁布的《关于加强大学生 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我们所进行的加 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 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 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 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人文素养教育的载体主要存在于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通识课。

然而,近些年加强饱含人文素养的通识课,无论在课程属性 与课时数量方面,都已经不同程度的边缘化于包括商务英语 专业在内的专业课程体系中。以汉语言文学课程为例,其在功能上不逊于其他专业课程,在价值取向层面可以有效地培 养该专业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批判精神。遗憾的是:此类以汉 语为母语的语言文学课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这也许可以 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在汉语运用方面如下这种尴尬境况了:
“现在从中学生大学生的作文、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到书报刊 物、电视电影屏幕,错别字连篇、文理不通的现象已经严重 到令人难以容忍的地步。”[24]与此相仿的是英美文学课已 经难觅踪迹了,导致的结果是该专业的核心技能之一“英语 五会”情况更加糟糕:口头与书面表达常见语法错误屡见不 鲜,主体概念模糊,欠缺必备的结构逻辑性,仅仅剩下那些 所谓的“骨干”技能型课程,导致教学活动“失去了其最基 本的人文向度和价值属性”[25]。

生态文明的指向,在于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内在和谐 与发展;
能够践行生态意识、实现生态文明的只有依赖于具 备高尚人文情怀的“全人”,而非“工具人”。商务英语专 业具有较强的涉外性,这是该专业区别于其他非外语类专业 的显性特征,也因此该专业的学生更有可能遭遇不同层次的 意识形态并陷入于其中的困惑。除却行业规范等“硬性”素 养以外,能够平衡外在状态与内心世界、形成良好的生命存 在与发展态势的只有“软性”人文素养:“任何外在的价值 尺度都不能成为对人的发展状态的终极解说,也都不能对教 育的永恒理念予以恰当、合理的评判。”[26]择业与就业的 艰难、生存的种种困境、物质利益的诱惑往往会顷刻间摧毁“工具人”的内在世界,致使其难以足够认识自我世界、认 识和适应社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压缩其缺乏人文支 撑的未来发展空间。

商务英语专业的通识课并非一门孤立的课程,而是以 “全人发展”为导向的课程群,融入了工具理性的价值理性 课程集合,交叉着文学、历史、语言、哲学与心理学等课程。

该课程群不仅仅囿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更着重于学生创 新与思辨能力的整体提升:“我们用它们来解决社会与道德 问题,获得真正的科学知识和训练感官的理性思维能力。” [27]而这恰恰也正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明确了的国家战略主题之一:“坚持能 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 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 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 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从而为生态文明 的真正落实奠定人文基础。

(二)优化专业课程组合,关切现实目的取向。

工具理性是价值理性的初级阶段,也是价值理性得以存 在与发展的基础。“人是目的”意味着学生必须通过手段来 实现自身的存在诉求。生态文明视域下的课程体系,不能忽 略工具理性的存在,因为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在客观上一方面 必须适应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与内涵式发展模式对高素质技 能型人才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必须能够借助于所学的专业知识与获得的职业技能去就业、创业与立业。课程体系蕴含 的对学生当下存在价值与人生终极关怀只有落实到具体的 课程配置行为中才能有效地体现其工具理性,才能在目前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不断加剧的全球化进程中,有效地践行 “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请进来”与“走出去”的高职教 育发展模式。

WWw. WWw.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