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开业致辞 > 初中生写作正迁移受阻的成因与对策:假账的成因及对策

初中生写作正迁移受阻的成因与对策:假账的成因及对策

来源:开业致辞 时间:2019-10-17 07:54:34 点击:

初中生写作正迁移受阻的成因与对策

初中生写作正迁移受阻的成因与对策 一、研究背景 “迁移”作为一个词语时,它的意思是离开原来的所在 地而另换地点。在心理学中,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 学习的影响,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 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根据迁 移性质的不同将迁移划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一 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如阅读技能的掌 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1]国内教育同行对迁移与写 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阅读量或阅读水平对写作时迁移的影 响,[2][3][4][5][6]较少从心理学的角度,全 面分析成因,寻找应对策略。然而,笔者在一线教学中发现, 初中生写作时正迁移受阻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本研究具有 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写作时正迁移受阻的成因分析 (一)学生个体的认知结构过于简单 学习正迁移能力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个体 的认知结构层次的高低。认知结构是指个人在以前学习和感 知客观世界的基础上形成的,由知识经验组成的心理结构。

初中生的心理年龄一般较小,对客观世界的阅历尚未全面, 因而,他们的认知结构质量,例如知识经验的准确性、知识 经验间联系的丰富性和组织性等都有所欠缺,会影响其在选 题构思时提取已有知识经验的速度和准确性,从而影响写作时有效迁移的发生。2011年广西玉林地区的语文中考题目 为:“你曾经阅读的有关春天的诗文给你留下怎样的认识? 刚刚过去的春季给你留下怎样的记忆?正在经历的人生之 春又给你留下怎样的体验?请根据你的经历、认识和感悟, 以‘春天的味道’为题,写一篇文章。”认知结构质量好的 学生即可抓住“正在经历的人生之春又给你留下怎样的体 验?”关键信息,与平时的习作“成长的滋味”“成功的滋 味”“挫折的滋味”等类似话题作文挂上钩,发生有效的迁 移,而认知结构质量差的学生可能就局限在“春天”这个字 眼里面了,纠结在春天有什么事物这个问题上而迟迟未能完 成正迁移。

(二)学生对写作或对语文学科的态度不正确 学生对写作或对语文学科的态度会影响他们把平时积 累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写作中。研究发现,写作正迁移能力差 的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往往不能认识到所学知识对以 后的生活或学习的重要意义,联想不到将学知识可能的运用 情境,不具备在具体写作情境中运用已有知识来解决问题的 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对语文教师、语文课堂、语文学 科的态度都会影响其写作时的正迁移。倘若学生认为语文教 师是一位负责任、教学能力突出、会教学生写作文的老师, 或认为作文课堂、语文学科是充满乐趣的,就容易产生对写 作的自信心与热情,有助于正迁移的发生。反之,如果学生 养成一种害怕写作文或厌恶语文学科的态度,则会在写作时产生负迁移的不良影响。

(三)学生写作时的思维定势 写作思维定势是由先前的写作学习引起的、能对今后写 作产生影响的特殊心理准备状态,思维定势既可能成为积极 迁移的心理背景,也可能成为消极迁移的心理背景。例如, 2012年广西玉林地区出了一道中考语文题目:“有一首歌这 样唱道:‘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其实, 无论是万物,还是你、我、他,都需要来自太阳七彩的光辉, 也需要来自人间多样的‘阳光’。请以‘给你一片阳光’或 ‘给我一片阳光’为题,写一篇作文。”有的学生不能结合 材料情境予以思考,受困于已经形成的思维定势,只能正迁 移到平常写过的“给我(你)一个机会”“给我(你)一次 鼓励”。这种水平线上的正迁移属于大众构思,不够独特, 难以出彩。如能打破常规,在垂直线上正迁移,如另辟蹊径 把“阳光”理解为“好书”,叙述个人在读好书的过程中不 断收获,不断成长,这样文章的水平就更上了一个台阶。

(四)教师的写作指导缺乏启发性 教师有启发性的指导有利于写作时发生正迁移。但是在 一线语文课堂上,部分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或平时带领学生 阅读时,常常没有计划好如何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文章之间的 异同点,没有启发学生应该如何去仿写或创造。教师的写作 指导缺乏启发性,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思维刻板,缺乏创 造力,正迁移能力逐渐下降。(五)写作时缺少迁移媒体 一般情况下,两个写作情境并不能直接发生联系或产生 迁移,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体才能使两个不同“题目”的写作 之间产生正迁移。此时,学生能否选择能引起正迁移的媒体 将对迁移的发生和性质产生重要影响。2013年广西玉林地区 的语文中考题目为:“昨天的背影依稀可辨,今天的事物历 历在目,明天的日子近在眼前。过往的昨天值得念想,经历 中的今天值得玩味,不确定的明天更值得期待。请根据你的 认识、经历或想象,以‘向明天问个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这个写作材料的情境显然与初中生平时的写作情境很不一 样。因学生对写作材料陌生,骤然难度增大了,隐蔽了开启 迁移的重要信息。这时,大多数学生由于缺少迁移媒体,写 出的作文只会不断点题呼喊“向明天问好”,实则是言之无 物的“乱章”。

三、促进学生写作迁移的渠道 (一)泛阅读、浅阅读与深阅读的多样化结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语文学习中,厚实的 阅读量能提高阅读技能,阅读技能的提高又能促进写作技能 的提高。阅读技能与写作技能之间会发生相互迁移。初中语 文教学要充分运用泛阅读、浅阅读与深阅读多样化结合的方 式。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社区书城等资源,博览 群书,在泛读中夯实个人的阅读基底。在语文课堂上,教师 通过指导学生揣摩文章主旨大意,品析精彩的词句等提高学生深阅读的能力。教师以“泛、浅、深”阅读结合的方式提 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让学生不断完善个体的认知结构。

(二)“知写、好写、乐写”,逐步发展迁移能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语文 教学而言,能让学生以写作为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语文 教师应当从训练学生“知写”,慢慢培养学生“好写”,进 而熏陶学生到“乐写”,通过这三步逐步发展学生的写作迁 移能力。教师在教授文本的过程中,应紧扣实际学情,让学 生在体验中知道如何写作。教师应发挥网络资源的便利,创 建班级作文微博或微信群,让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热烈地 “跟帖”或“评论”,让学生渐渐喜欢上写。教师全面关注 学生写作的进步,及时挖掘学生文章中的亮点并加以表扬, 让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使得学生乐在写作之中,端正学生 的写作态度。

(三)构建“看、听、说、读、演”多元化作文课 “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写作时,学 生总是比较容易把个人的亲身经历精彩地写到文章中。更多 的感官体验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所以作文课不能总是 局限于“写”。教师的作文教学方式要多元化,如采取全班 一起读优秀作文,听美文朗诵,尝试口头说作文,举办作文 朗诵比赛,把优秀作文情景化表演出来等。在多元化的语文 课堂上,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用多样的方式体验与学 习写作。当学生学会洞察生活或学习上的细节,成为勤发现的有心人时,必能走出思维定势,把作文写实写活。

(四)养成重组性迁移思维,以丰富正迁移的媒体 重组性迁移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重新组合 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 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运用于新情境,这类迁移叫做重组性 迁移。[1]在写作过程中,如果能够重新组合原有的写作 情境,建立新旧写作情境的联系,启动正迁移的媒体就应运 而生了。例如,上文提及的“向明天问个好”这一题目,材 料提及的“过往的昨天值得念想,经历中的今天值得玩味, 不确定的明天更值得期待”这一句话中藏着需要重组的成分, 即是“昨天”“今天”和“明天”。学生写过的作文“令人 难以忘记的一件事”是在“昨天”发生的;
学生写过的作文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珍惜今天的时光”等是属于“今 天”的;
学生写过的作文“明天将更美好”“我的未来不是 梦”是关乎“明天”的。学生若能将三者重组,正迁移的媒 体便跃然纸上了:为什么要向明天问个好,因为昨天刻骨铭 心的体验对明天有启迪;
怎么向明天问个好?珍惜今天的幸 福生活吧;
期待向明天问个好,因为明天将更美好。

(五)语文教师个人要具备写作正迁移的“范”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语文教 师要具备写作正迁移的“范”,才能让学生“信其道”。教 师要熟知常见的迁移理论:加涅的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布 鲁纳的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帕金斯的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等。只有把个人写作迁移的经验和理论结合起来,在作文教 学中给学生示范迁移时才能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学 生模仿教师正迁移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综上所述,由于学生个体认知结构简单等因素,初中生 在写作时常会遭遇正迁移受阻的现象。如何引导学生真正掌 握写作知识,并将已有经验与已学知识运用到新的写作活动 中,应成为初中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教师只有在作文教学 中注意培养学生正迁移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让学生获得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