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儿童成长必不可少的营养;
诗歌,儿童最易接受的文 学样式。
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屈子之魂,东篱之意,太白之酒, 少陵之笔,东坡之梦,至今仍在万里长空唱响。
鉴于以上原因,教材总要安排古诗及现代诗。教材中的 现代诗是一些比较适合儿童诵读的诗歌,但这类诗歌在现行 教材中占有的篇幅不多。就拿苏教版教材来说,现代诗在三 到六年级教材里,每册仅一首。因为是教材的开篇之作,加 之数量又少,所以对它进行教学研究的就少之又少。
课标在第三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中提出:“阅读诗歌,大 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 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由此可 见,学习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情感,应该成为诗歌教学 的重点,而朗读应该成为学习诗歌的主要形式。我们认为, 现代抒情诗的教学路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入。
一、破题,感受诗题的凝练美 诗,是语言最凝练的一种艺术形式,而诗的题目可谓诗 的眼睛,一首诗要表达的情感往往就在这浓缩的诗题中了。
因此,抓住诗题就是抓住了诗歌的灵魂。比如,《我们爱你 啊,中国》(苏教版六上),这个诗题与《我们爱你,中国》相比只是多了一个“啊”字,但是读起来感觉完全不同。多 了一个“啊”字后,语气马上就舒缓下来,再读后面的“中 国”时,就会更饱含深情,更富有诗意。
《老师,您好!》(苏教版四上),这个诗题与一般的 课题相比,多了两个标点。第一个逗号的停顿是为了强调突 出“老师”,第二个感叹号表达了对老师深深的敬意。
诗题,既是情感的浓缩,又是语言的浓缩。它或来自首 尾点题的诗句,或来自诗中反复出现的句子。一开始的破题, 通过朗读诗题,感受它的独特,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情感的基 调。二、朗读,倾听语言的声音美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 的语言。进入一首诗,最初是从诗歌的外在节奏———语言 的声音开始的。而朗读是要分层的:一开始要求学生读准字 音、读通诗句。其次,要求他们读出停顿:分行朗读,即使 句子未结束,也要换口气朗读下一行。第三,要读出诗歌的 节奏和押韵。孩子喜欢读诗,那是因为他们喜欢这种语言的 韵律和节奏,朗朗上口,适宜朗读。这一块,我们主张要从 诗歌富有特色的词语或短语进入。
《老师,您好!》中的双音节词语:
大道金桥崇高辛劳波涛 塑造闪耀美好新苗您好 读了这些词语,让学生发现:这些词语在每一句末尾, 这些词语最后一个音节的韵母都含有“ao”,是在押韵,读 起来朗朗上口。《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中的“的”字短语:
绿色的大门清凉的绿阴 芬芳的空气绿色的课本 明亮的眼睛明媚的早晨 绚丽的色彩愉快的黄昏 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 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无限的风光少年的豪情 浩瀚的大海少年的胸襟 学生在读这些短语时,极易把“的”字拖长变成唱读。
读好了这些短语,才能把诗的节奏感读出来。同时,也不难 发现这些短语在押鼻韵母的韵。
《长江之歌》中的四字词语:
群星闪烁盎然春色 银装素裹清奇俊秀 浓妆淡抹云雾飘渺 波澜壮阔清香醇美 光洁绚丽天工巧夺 战国编钟古曲新歌 滚滚春潮希望之火 朗读这些词语,除了让人感受到诗歌的节奏外,还能让 人体悟到诗歌的押韵,更给人一种激荡、雄浑的气势。
最后,在读好这些词语、短语的基础上,带入诗中去读好诗歌的节奏和押韵。当然,诗的节奏也包括整齐的句式和 对称的诗的结构。
三、品读,探究语言的形式美 1.发现结构之美。
首尾完全相同,如《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诗人 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来首尾呼应,增强情感的抒发。
小节结构相似。在一首诗的不同小节的相同部位,出现 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句法相近,甚至重词叠句来增强诗歌 语言的音乐性与节奏美,增强诗歌语言的“义势”和“文势”。
如《长江之歌》的中间5 小节,均以“我们爱你———”开 启,便于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老师,您好!》就是由 两个结构相似的小节构成的。
2.聚焦语言之美。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也是语言最精练的文体。教材中 的现代诗,基本上都是节有定句,句有定字。我们在聚焦诗 歌的语言美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入:
对称之美。“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和理 想之间架起金桥。”“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 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这些整齐的句式无不闪耀着中国汉语的对称之美。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去发现大量的具有对称之美的诗句,并且把这种对 称之美读出来。
修辞之美。受汉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诗歌修辞中用“比”既多且广。比喻:“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 理想的丝线;
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把教师比作春蚕、甘露,把学生比作茁壮的新苗。仅此还不 够,还要引导学生想象一下“笔尖飞舞”“笑语盈盈”“甘 露洒向新苗”的画面,然后把想到的画面读出来。比拟:“青 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绿水说:
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仅仅指出把 青山、绿水当作人来写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想象一下“会 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画面与心情,读出登山的豪情以 及想象大海的浩瀚画面,然后读出开阔的胸襟。
四、诵读,体悟诗歌的情感美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曾经少年的我们是那么地热爱朗读诗歌,可是我们对诗 歌的意境、主题一知半解,甚至不解。即便这样,仍然不能 减弱我们的朗读热情,舒婷的《致橡树》,戴望舒的《雨巷》,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首一首地朗读,为什么呢?这是 因为诗歌是内心化、体验化、主观化、情态化的表现。一句 话,诗歌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
但是朗读的形式要丰富有变化! 分角色诵读。对诗歌的角色分配,我们通常这样进行:
绿色的字男生读,红色的字女生读,黄色的字教师读,蓝色 的字一起读。先4 人小组分角色练习,再指名小组展示,最 后全班分角色诵读。也可以进行小组比赛诵读。
表演读。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也可以让孩子扮演小鸟、松鼠、小兔、小猴,表演着读。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