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674-4810(2015)15-0061-03 根据对已有知识的掌握,可以把教育分为传承教育和创 新教育两类。从广义上讲,传承教育是以对已有知识的继承 为目的的教育,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接受知识。而创新 教育则以学生创造精神的弘扬、创造潜质的发掘、创造能力 的培养为最终目的。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对既有成果的 接受,还是创造新的成果。所有教育都应具有传承的功能, 因为几乎所有创新都必须以既有成果为基础,不少创新成果 则直接来源于对已有知识的整合。传承教育绝不能止于传承, 而要通过传承来实现创新,传承是手段,创新才是目的。正 如国画大师齐白石告诫弟子的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简明而深刻地阐述了艺术设计教育中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 系。
一 艺术设计传承教育 从行业来看,传统民间美术曾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文化建设作出过巨大贡献,目前却面临“人亡艺绝”的窘境。始于 1979年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截止到2012年,六届 评选一共只评选出430位国家级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09年 发布《全国工艺美术行业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全部的1000 多个工艺美术种类当中,538个生存困难(占29.82%),263 个濒危(占13.87%),119个停产(占6.82%)。传统民间美 术的地域性很强,脆弱的师徒传承及家族传承方式,加上来 自社会和市场的压力,使其传承与发展陷入危机。技艺传承 上的后继乏人是民间美术发展受制的主要原因,如果不进行 及时有效的原生态保护,此行业通过“市场”进行自然传承 的道路就会越走越窄。
在教育领域中,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2000年前后,大 批工艺美术院校升格为综合性美术学院,原来的工艺美术专 业也过渡为艺术设计专业。在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 式和教学内容方面大多借鉴西方,艺术类院校逐渐淡化甚至 忽视了自身作为传统民间美术传承者的责任,这从根本上违 背了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要求。随着全社会对发扬民族文化 的需求,民间美术才作为教育资源而被重新重视起来。
二 艺术设计创新教育 设计的核心在于创造,而创造的源泉在于人的主观思维 与客观实践的交融。目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不重视 艺术理论课程的开设,导致学生只重视技术操作,而忽视了 艺术之道,这是此类专业创新教育的一大瓶颈。设计创新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如下五个方面:第一,培养 创新意识。即追求创新、崇尚创新,形成以创新为荣、以抄 袭为耻的设计观。第二,形成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突破 常规思维的界限,用创造性的方法去解决现实中所遇到问题 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令学生以超常规的方法,从反常规的 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不同以往的解决方案,最终形成新颖、 独到的、有价值、有意义的思维成果。第三,训练创新技能。
创新技能是设计者将想法付诸于实践的方法,是在创新思维 的控制下实施的,属于创新行为的范畴。第四,培养创新情 感和创新人格。创新的过程不仅要依靠智力活动,还需要以 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以及强烈的愿望等创新情感为 动力,而这些情商方面的因素往往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具体 措施包括如下三点:(1)课程的设置和安排需加强艺术设 计创新思维的培养。要重视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 它们是培养优秀设计人才的开拓性前期教育。素描、水彩、 三大构成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不仅是通向后期专业核心 设计课程学习的桥梁,更是设计大类专业学生专业素养和创 造性思维培养的关键;(2)以浓厚的专业文化背景提升学生 的人文艺术修养,为设计创新提供文化素养支持。艺术教育 的核心并不只在于掌握几项技能,关键是能够欣赏艺术、学 会运用艺术思维进行设计;(3)组织开展艺术类专业的创新 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设计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 传承教育背景下的创新教育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是传统民间美术传承的重要阵地, 应在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创新教育理念、开发教学内容、拓 展教育方式,强调对传统民间美术资源的重视,让更多学生 有亲身体验传统民间美术的机会。
1.构建新的教育理念 当代的艺术设计教育应强化和坚持艺术设计教育地方 化、特色化的教育理念。艺术设计专业在开发、利用和传承 传统民间美术资源的策略上,应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 将传统民间美术资源纳入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当中来,聘 请民间艺人进课堂授课,组织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实地考察, 加强民间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保护和传承民间 美术资源这一绚丽宝贵的文化遗产。
2.开发新的教学内容 传统民间美术资源是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设计教 育难得的课程资源。通过对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的再设计,用 新的形式可以反映出时代新的内容和艺术特征。而怎样开发、 利用和保护传统民间美术课程资源,构建新的与之相关的课 程教学内容,使其更好地为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服务,这是当 前艺术设计教育普遍关心的问题。对民间美术课程的结构性 调整,以理论知识的传授结合具体的制作过程、方法的讲解 和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学习民间工艺品的设计创意、各 种饰材的运用、实施的手段与制作工艺等,以达到培养创意 思维、提升综合设计素质的教育目的。
传统民间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传承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向学生展现其造型 方式,同时还有通过造型方式所表现出的创作手法、社会背 景及文化内涵。最关键的是必须找到传统民间艺术与现代设 计教育体系的契合点,探索传统民间美术资源在当代高职艺 术设计教育中的开发与传承方式。在实施课程的选择上,以 专业基础课程为主,专业核心课程为辅。传统民间美术的造 型手法主要有剪、刻、印等:剪——其渊源可追溯到更早的 镂刻技艺,是一种将镂空的空间魅力和图案的平面魅力结合 起来的图案化镂空。剪纸,就是通过镂空效果产生虚、实对 比,体现出各种形象。我国北方剪纸以剪为主,而南方剪纸 则是剪与刻结合使用。“南秀北雄”的江苏剪纸是中国剪纸 的缩影,常州金坛是我国最早流行刻纸的地区之一,金坛刻 纸以浓郁的江南地方特色而魅力无穷;刻——镂空能使造型 更为灵动,因此在民间美术中广为应用,如刻纸、竹刻。常 州留青竹刻,集书画和雕刻于一体,简朴而雅致。在薄如纸 张的竹青和竹肌上,通过精妙的刀法,营造出意境和情调, 具有很高的审美、学术和文化价值;印——雕版印刷和木刻 版画均历史悠久,蓝印花布更是在民间广泛应用。蓝印花布, 就是利用镂空花版和防染浆将靛蓝染在白布上,使其出现蓝 白花纹,它分为蓝底白花和白底蓝花两种。南通蓝印花布的 造型手法源于民间剪纸,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体现出中国 传统的佛教、儒教和道教的思想。剪纸、留青竹刻、蓝印花 布中共有的造型形式——“镂空”在艺术设计专业的传承教育研究中有深挖的价值。
3.形成新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传统民间美术资源的 技艺传承,一般都是师傅带徒弟的师承式或家传世家型。具 有现代教育意义的当代艺术设计教育,势必要对传统民间美 术的教学方式进行适当的改革与合理的创新,以适应现代艺 术设计教育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尊重学生对传统民间美术资源的兴趣选择,引导 学生确定适合自身兴趣和特长的传统民间美术研究方向。对 于课程作业,允许学生们选择擅长的传统民间美术语言和表 达形式来完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 设计作品的质量。
第二,增加场景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传统 民间美术的设计和制作过程较为复杂,理论讲授往往过于抽 象和概念化,聘请著名的民间艺人现场教学,不仅有利于传 统民间美术资源在呈现方式上的原汁原味,为传统民间美术 资源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 和思考能力。通过选择具体的传统民间美术资源项目,让学 生参与到场景之中,能对其全面、系统、深入、具体地了解 和认识。
第三,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来说,在传统民间美 术资源相关课程的作业环节中,引入设计竞赛机制是一种合 适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设计竞赛题目为核心,结合课程教学的过程与内容,引导学生参加各种设计竞赛, 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相关的设计创作,增加其对实 际设计工作的感性认识和实战经验。以赛促教模式是对学生 所学知识全方位的检验,同时在赛后可以组织学生总结、吸 收其他选手作品的优点,这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
第四,从剪纸、留青竹刻、蓝印花布等民间美术的图案 出发,在造型元素中挖掘,不受限于民间艺术本身的形式语 言和构成限定,借用它们的形式韵味,关注当下设计需求, 融时代审美、技术、材料于作品之中,通过“再设计”进行 创新,在创新中再生。
四 结语 参考文献 [1]张新词.当代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对传统民间美术资 源的传承[J].大舞台,2013(9)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