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开业讲话 >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 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继续教育的转变途径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 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继续教育的转变途径

来源:开业讲话 时间:2019-10-07 08:01:18 点击:

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继续教育的转变途径

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继续教育的转变途径 经济的转型升级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从原来的 资源消耗型、粗放式的增长模式,转型升级为资源节约型、 集约式的增长模式。具体表现为企业或产业从低附加值向高 附加值转变,从高能耗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转变,从粗放 型向集约型转变[1]。要实现这些转变,其关键就是要对产 业链中的企业员工进行继续教育,对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和再 就业的下岗工人进行继续教育,对区域现代化进程中大量专 业技术人员的职业成长提供继续教育,以提高劳动者的业务 素质和生产技能,解决一线劳动者素质偏低、企业技能型人 才紧缺的问题,实现企业或产业发展从依赖低成本劳动力优 势向依靠高素质人才支撑转变。

一、继续教育是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基本实现第一次现代化、 逐步进入第二次现代化的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以工业经济 为基本特征,第二次现代化则以知识经济为基本特征[2]。

在此过程中,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人力资源在增强国力和综合竞争力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首要劳动力条件是人力资本的高度 积聚和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随着时代进步,知识老化的周 期越来越短,接受继续教育不仅是为获取资格,更重要的是 使劳动者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素质。无论是企业职工、 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再就业职工,还是专业技术人员,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都处于动态的变化发展之中。

要适应这种快速的变化发展过程,劳动者必须坚持继续教育, 坚持终身学习,不断增强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社会发展和技 术变革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适应性,满足社会越来越高 的文化知识要求、职业技能要求和综合素质要求。

二、坚持创新是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理念的创新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 都面临着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为适应这一变革,适应新 的产业发展环境,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目标的继续教育必须 紧跟形势发展,因此,继续教育办学理念的创新显得非常迫 切。当前,针对继续教育的理论研究仍以政策形势分析和自 身经验总结为主,尚未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要从全局的角 度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寻求继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建立 有中国特色、适应终身教育需要的继续教育体系。

(二)制度的创新 由于继续教育关系到社会各个阶段、各个领域的社会 成员,体系庞大、涉及面广,如何确保继续教育的高效运行, 在制度创新上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政 府部门要科学规划,加强统筹、协调和指导,整合各方面的 教育资源,改变和克服当前我国继续教育存在的条块分割、 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浪费和低效现象;
二是要加强继续教 育法制化建设,明确继续教育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义务,依法强化各类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条件保障;
三是要完善多 种方式的继续教育成果评价机制,改革培养模式,完善分配 制度和激励机制,提高培养质量。

(三)管理的创新 人力资源开发和高素质人才培养是继续教育的重要 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继续教育管理过程中, 一是要改革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可在工作中采用分级负责、 责任下移的灵活方式,奖罚并用,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 平;
二是要以提升培养对象的实用性能力和技术为重点,将 课程与岗位标准结合起来,体现专业核心能力;
三是要完善 考核评估制度,邀请专家学者和行业权威建立标准化试题库, 增强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四是要革新教学方式,引 进学分制等形式,实施弹性管理,着力于解决“工学矛盾”。

三、经济转型背景下继续教育的发展策略 面对经济转型,继续教育机构要根据产业上移的要求, 把握继续教育区域服务性和培养针对性的重要特征,着力实 施学习内容适应市场需求、课程设计适应本土需求、师资队 伍适应多元需求、教学过程适应对象需求等综合性、普适性 的策略,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做出贡献。

(一)学习内容适应市场需求 适应市场需求,就是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竞争实现优 胜劣汰,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效率最大化目标。在地方经 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办学主体要科学分析继续教育所具有的市场化特点,主动融入市场,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 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市场。

在市场化策略下,继续教育的办学主体要强化四种意 识:一是竞争意识。要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全面了解市场信 息,分析竞争对手,不断地培育、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使 自己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二是强化效率意识。要充分注 重教育的效果和效率,让受教育对象充分感受教育在知识更 新、技能提升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强化品牌意识。要在 继续教育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像经营企业一样, 强化品牌意识。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提高 教育质量,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四是强化管理意识。要避 免因制度约束和教育周期限制,在教育手段和教学内容上与 社会需求脱节,要实行企业化管理,力求周期短、内容新、 方式灵活、手段多样,使继续教育工作与市场接轨,与时代 同步。

(二)课程设计适应本土需求 继续教育机构要深入分析区域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 之间的相关性,只有瞄准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动态、科学地 进行专业布局,为市场提供人力、智力和技术支持,继续教 育的地位和作用才具有不可替代性。也就是说,课程的设计 要充分体现地方特色,与地方经济紧密联系,才能使继续教 育有根基。在继续教育课程设计中,要处理好四大关系:一 是高与低的关系。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继续教育的受众面有高低之分,因此,对课程内容、程度设计要有高低之 分,有针对性地开展继续教育,不要让水平低者听不懂,也 不要让水平高者不想听。二是多与少的关系。在经济转型升 级的背景下,多数企业和劳动者都有继续教育的强烈愿望, 但不同产业的需求是不同的,只有抓住大头才能把握大局, 但同时也要关注小群体,小群体的继续教育也是一种积累, 要抓多不放少,取得聚沙成塔的效果。三是远与近的关系。

在设置继续教育课程时,既要立足当前,形成与地方产业结 构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相适应的专业布局,又要有前瞻性,走 在产业经济发展之前,在未来的继续教育发展中赢得先机。

四是内与外的关系。既要强调课程本土化,也要为区域外的 继续教育提供服务;
既要打造本地的品牌,也要充分利用外 地的教学资源,提升继续教育的影响力。

(三)师资队伍适应多元需求 就某个办学机构而言,要想凭自身能力对所有劳动者 开展继续教育,那是不可能完成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师资队 伍的制约。面对继续教育的巨大市场,要根据多元需求来补 充、扩大师资队伍,除运用自身的师资力量外,还要充分调 动各种社会资源,为开展更多、更广的继续教育服务。就师 资多元化这一命题,张敏提出“三三制”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以该模式为思路,继续教育的师资队伍可以由在编教师、长 期聘用教师和临时聘用师资三部分组成,通过动态调整,满 足不同的需要[3]。在构建适应多元需求的师资队伍过程中,要落实三项 措施。

一是“以师为生”。就是要让在编的专业教师当学生, 一方面,要让教师向“上”学习,根据继续教育的特点和需 要,让教师到高层次教育机构接受再教育,有计划地选派骨 干教师到境外研修,激励教师取得更高级的职业资格证书, 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另一方面,要让教师向“下”学 习,即建立教师到行业企业实践锻炼制度。使他们掌握行业 企业发展的新信息、新理念、新技术,尤其是新工艺,全面 了解所对应行业的应用技术动态,更新自身的知识、能力结 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要去国外大企业、大财团、大行 业培训、挂职,以了解市场行情,掌握继续教育所需的高技 能。

二是“以生为师”。就是要让学生当教师,要通过一 定的程序对学生进行选拔与培训,让较高技术水平的学员为 较低技术水平的学员当教师。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仅能 使继续教育有了充足的教师,更在于学员本身走过了从“低” 到“高”的过程,对技术能力较低的学员情况比较熟悉,也 了解他们的需求,有天然的亲近感,从而能有效地因材施教, 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是“专兼互师”。就是在编的专业教师与从行业企 业聘任的兼职教师互为老师,结对互助,促进双方共同提高 教学水平。一般来说,在编专业教师理论水平较高而实践能力相对欠缺,兼职教师实践能力较强而理论水平欠缺,通过 相互交流学习,可以使从事继续教育的这支专兼师资队伍得 以整体提升。当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还要强化国际交 流与合作,根据继续教育的项目设计课程,有计划地吸引“外 智”,聘请国外知名专家前来讲学,提高继续教育师资队伍 的整体水平。

(四)教学过程适应对象需求 在开展继续教育过程中,要让教学环境尽可能接近于 生产环境,贴近学员的工作实际,注重教育的实效性,使学 员学有所用。具体要把握以下三大主题。

一是“逼真”主题。所谓“逼真”,就是无论是在校 内还是在校外,其实践场地的布局和设备选配等,都要尽量 与学员所处的产业、所在的企业基本一致。即使难以达到“全 真”,也要尽可能做到“逼真”,使学员在实践场所学习时 感觉像在原单位上班一样,减少学习的陌生感,提高教学效 果。

二是“贴近”主题。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 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操作训练,都要贴近学员的实际,贴近 学员的需求,与学员自身的学习习惯、知识结构相对接,让 他们跟得上、学得好。要将知识、技能、实践融于兴趣之中, 激发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实现学有所成。同时, 也要做到兼顾两头,要在贴近大多数学员的前提下,对优秀 学员“加量”,让他们吃饱;
助后进学员“反刍”,让他们消化。

三是“实用”主题。继续教育具有鲜明的功利性特点, 要对学员知识、技能的提高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在 开展继续教育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教学的实用性,不搞花架 子,要抓真工夫。要让学员实实在在地提高能力,使他们能 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产技能;
要让行业企业实实在在地得 到实惠,使行业企业的技术水平有所进步,创新创业有所体 现,转型升级有所推进。

四、发展继续教育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一)优化政策环境 发展继续教育要以政府为主导,针对不同对象出台相 应的扶持政策,在制度环境下为继续教育需求提供政策保障。

当前,面对经济转型升级,一些省、市通过多项政策为继续 教育快速发展扫除障碍。例如广东省针对流动人口多、农民 工比例大,但技术熟练工缺乏而引起的“民工荒”问题,制 定了农民工培训条件及积分优惠政策,出台了《关于开展农 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将农民工文 化程度、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职称作为积分条件,对农工民 培训和继续教育加以扶持。天津市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 建成以“学习包”为核心的学习资源中心,建立“市民终身 学习卡”和“学习包”制度,使市民能够根据需要自主选择 “学习包”,满足市民继续教育的需求。《浙江省专业技术 人员继续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要建立以经济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动态调控机制,大力支 持企业开展继续教育活动,大规模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公需课 程培训,加大行业协会推进继续教育的力度和广度”,从政 府层面构建了继续教育的政策体系。

(二)加强基本能力建设 开展继续教育必须依托一定的设施设备,依据继续教 育对象的不同和需求多元化、层次多样化和地域差异化等特 点,在硬件建设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财力。要以受教育对 象为本、以学习为中心,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但高质量 的继续教育完全依靠人力已难以适应,只有采用各种现代化 的设备,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才能高效出色地完成。因此, 政府和继续教育机构要根据继续教育的需要,建立先进的支 持系统和服务平台,为现代继续教育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保 障,使硬件设施现代化、自动化、网络化,大力提高继续教 育的服务效率。

(三)建设质量保障体系 继续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教育的过程是 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因 此,继续教育除了需要有政策支持和硬件保障外,更需要规 范、有序的管理和监督,以确保教育的质量。继续教育机构 和政府监管部门必须依照先进的服务理念、结合继续教育的 特点,建立一套质量标准和监督体系,并不定期检查和评估, 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修正,使继续教育始终保持高质量的教育效果。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