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研究的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结合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通过 互联网查询各大图书馆和资料库,查阅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 数十篇,为该论文的理论分析与问卷设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2.2问卷调查法对黑龙江省14所高校进行了实地调查之后, 根据本次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目的,设计出了《高校体育 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并针对黑龙江省14所 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期中对高校体育 教育管理者和学生发放3500份问卷,并回收3500份问卷,即 本次问卷的回收率达到了100%。为了检验该问卷结果的稳定 性与可靠性,选用了“信度折半”检验法,对问卷进行了全 面的信度检验,该问卷的最终信度系数0.83;
用重测法进行效度检验,两次问卷调查的相关系数为0.95,表明本次调查 的结果十分可靠。2.2.3实地考察法为完全了解高校体育教 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随机抽取了黑龙江省14所高校进 行实地走访考察,并就高校体育教学安全问题,咨询了各高 校体育教育管理者。2.2.4数理统计分析法在得到真实有效 的数据后,选用统计软件SPSS与软件Excel,进行数据分析 工作与数据统计工作,从而确保所得数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3.研究结果 3.1高校体育教学运动损伤情况 对黑龙江省14所高校随机抽取3500名学生,其中男生 1800名,女生1700名进行运动项目及损伤后的问卷调查得 知:有34.0%的学生发生过1次运动伤害事故,有25.6%的学 生发生过2次,还有4.5%的学生发生过3次及3次以上运动伤 害事故。以上数据表明,发生过伤害的人数比较多,占总数 的64.1%,且伤害事故的频数多为1次,发生多次伤害的不多。
其中,男子发生运动损伤的运动项目为,足球(27.3%)、篮 球(16.4%)、田径(15.6%)、排球(13.8%)、体操(8.5%)、其 他(7.13%)、羽毛球(7.3%)、网球(4.6%)、游泳(0.37%)。女 子发生运动损伤的运动项目为,田径(23.6%)、篮球(21.1%)、 排球(19.3%)、体操(健美操)(14.5%)、羽毛球(8.3%)、其他 (7.44%)、网球(5.6%)、游泳(0.16%)。从统计结果来看经常 发生运动损伤的项目排序为:足球、篮球、田径、排球、体 操、其他、羽毛球、网球、游泳。损伤的部位排序为:膝、踝关节、肘关节、手腕、手指、手臂、腰、肩、眼部、其他。
由此可见,一旦发生意外出于保护的下意识作用受到损伤的 是四肢。
3.2高校体育运动损伤项目构成 结果显示,在学校各类体育活动中,三大球类(篮球、 排球、足球)受伤学生最多,占运动损伤的41.84%;其次依次 为重竞技项目(20.15%)、生存生活类项目(14.67%)、器械类 项目(11.15%)、小球类项目(9.01%)、健身类项目(3.30%)。
见表2。损伤的主要类型是关节韧带拉伤、皮肤擦伤及搓伤、 切伤和肌肉拉伤,较严重是四肢骨折、眼部受伤、腰部扭伤、 关节脱臼,溺水等。参与体育锻炼的男生多于女生,因此男 生运动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大,可能与这些男生的运动跌 伤机会较多有关,因为性格外向的男生生性好动、活动范围 广、偏好刺激性运动。
4.讨论 4.1高校体育教学运动损伤分析 4.1.1教师方面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起指导传授作用,课 的组织,教材选编,教学手段的选择,安全措施的准备等都 会直接影响课能否顺利进行。课中出现损伤事故对于教师方 面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①专业思想方面:对于 一位专业思想牢固的体育教师而言,备课、组织上课、课中 安全方面都应有充分的准备。专业思想不牢固,上课责任心 不强,随便应付一节课了事,不会充分备学生、备场地、器材、备教材、更不会在课中做好安全措施,那么课中容易出 现运动损伤;
②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方面:专业技术和实践 经验是体育教师上好课的另一重要因素。如果专业技术不过 关,教授的动作出现技术性错误,这样容易出现伤害事故;
另外没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仅有满腹理论和只会自己做动作, 而不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手段,也是 出现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
③课后放松:很多体育教师上完 一节课后,放松活动随随便便,每节课的放松内容相同。而 不是根据本课的教材有针对性达到放松的目的,这是造成慢 性损伤的重要原因。4.1.2学生方面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 教学是教与学相互配合的,课中出现运动损伤对于学生方面 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①安全意识淡薄。很多学生 上课前无心听教师讲的安全措施,练习时往往由于技术较复 杂或难度较大而造成损伤。通过观察,有相当多的学生在活 动时,根本没有做好准备活动或准备不充分,这样神经系统、 内脏和肌肉没有充分活动起来,肌肉伸展能力欠佳,关节不 够灵洁、动作不够协调,就很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② 自我约束力差。体育锻炼中产生损伤的大多数学生大都在离 教师比较远的学生,因为中学生的心理在教师附近比较约束、 离老师较远就可能更随意地释放自己,加之学生没有很好的 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就很容易出现不安全事故,因而在教学 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体育技能,而且更要培养学生的自 我保护和自疗的能力;
③身体素质比较差。目前在校学生普遍身体素质较差,由于现行升学制度的影响,繁重的功课占 去了学生的课余锻炼时间,仅靠每周2节的体育课根本无法 使正在生长发育高峰期的青少年具备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 各种身体素质。由于身体素质差,在完成强度较大或难度较 大的练习时容易造成损伤。一些学生身体素质差、平时不爱 活动,看到其他同学作一些动作幅度较大,而且动作非常漂 亮,所以也想去试一下,但忽视了“循序渐进、量力而为” 的原则,仅凭一时冲动,在缺乏必要的素质与基本技术情况 下盲目去做,也很容易导致运动损伤;
④恶性循环。学生身 体素质差,因而怕大强度、大运动量的练习,对练习产生畏 惧和厌恶,不肯主动练习,久而久之素质更差,易在练习中 损伤;
损伤后影响上课,导致素质更差,如此下去,形成恶 性循环。即身体素质差――少练习(厌练)――更差――易 损伤――少练――素质更差――更易在练习中损伤;
⑤运动 疲劳、心理过于兴奋或紧张。运动疲劳受伤主要是在练习过 程中,反复做同一动作,使身体局部负担过大而引起的。学 生学习新内容或比赛时会表现出过度的兴奋,容易发生损伤。
学生在练习较难的动作时,由于心理害怕,做动作犹豫不决, 也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其它,教学组织不合理,天气不好, 保护措施不当,都是引起运动损伤的原因。
4.2生命安全教育方法不全面 目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体育生命安全教育的方法十分 陈旧、落后。现存的体育生命安全教育方法主要是教师照本宣科讲授的、很少有高校开设体育运动防护课,这无疑造成 了体育生命安全教育被动的局面。陈旧、局限的教育手段使 得无法对所有的大学生进行全面、集中、深度的体育生命安 全教育。对3500名大学生调查后,结果显示大多数学校采用 日常灌输、教师讲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体育生命安全教育, 只有13.1%的学生接受过实践演练。由于学生缺乏预防损伤 常识和遇险急救基本技能而不能很好的规避运动损伤或不 能在第一时间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免错过最佳的损伤治疗 时机以致不能挽救生命。一份对全国普通高600余人的抽样 调查结果显示,60.7%的学生认为现有运动防护知识的学习 不能满足需求。各高校在教学内容上应以体育运动安全为基 本教学内容,并拓展生命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如心肺复苏 术、绷带包扎、止血、骨折临时固定等急救技能。在教学过 程中,改进教学方式,创设模拟环境,不仅让学生在模拟场 景中学习应急避险等安全技能,并培养学生对生命、生存、 生活的积极、健康、乐观态度,启发他们尊重自然、珍爱生 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5.预防与建议 5.1强化学生安全运动体育思想认知 学生进行安全运动的教育知识普及,促使学生在开展体 育活动前,有效杜绝思想麻痹的情况认真就预防为主思想方 针予以贯彻,良险发扬体育精神风貌。
5.2强化保健指导在授课时,教师要多进行体育保健知识在学生间的宣传 普及,有效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全面促使其依据体育 保健规范自觉展开运动的习惯。当学生孙佳剑:黑龙江省高 校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5年第10期了解到此类体育运动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后续 的运动之中,他们便会更加注意动作方面的技巧,运动伤害 也即能够大大避免。
5.3提倡运动之前的热身环节,督促学生做好准备活动 在进入到正式的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需要督促学生展开 恰当的热身。对于热身的内容选择,应最大化趋于同教学的 内容相接轨。准备活动能够有效提升中枢神经的兴奋,克制 身体活动时出现的生理惰性,为体育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进行体育热身时,教师应当做到使学生感到身体微微出汗 发热即可。
5.4体育运动之后应让学生进行相应放松 通过按摩能够有效地刺激人体的体表部位及穴位,进行 改善提高人体的生理机能,有效地消除运动疲劳,预防疾病 的产生。因此在教学活动之后,组织学生开展按摩放松,可 以很快地恢复学生的精神及体力,避免学生出现因运动而造 成的不良运动因素积压,导致后期运动中产生运动伤害的事 故。在当前体育教学活动中,针对频频发生的运动损伤,教 师应认真做好运动中各项器械设备及防护用具的管理工作,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还须经常对学生施以相应保健理论知识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体育教学中的运动 损伤情况,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