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及法治化进程的加快,劳动法学在 现实生活中承载着沉重的社会使命。劳动法每次的革新都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争 论及深刻探讨,尤其是劳动合同法出台前后更是引起空前规模的讨论。社会各界 对劳动法律工作者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
劳动法学课程在我国高校开设以来,其课程地位也在逐步提升,教学改革也在 不断开展。然而,目前我国各高校对劳动法学课程没有足够重视。因此,审视目 前劳动法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其问题的成因,劳动法学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 意义。
一、目前劳动法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课时量偏少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给劳动法学安排的课时量只有2课时/周,有些高 校将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合并后,也只分配了约56课时/学期。这对于一门核心 课程而言,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劳动法学涉及内容多,体系极其庞杂,如此少的 课时量使教学过程很匆忙,连很多基本理论知识都没法涉及,更不用说将时间安 排到实践教学环节如案例教学、模拟法庭、法律咨询平台等。这就很难保证正常 的教学需要,从而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学大纲设置不科学 很多高校在设置劳动法学教学大纲时没根据学生的知识需要,即不管 是针对法学专业的学生,还是针对如人力资源专业、社会学专业等其他专业因课程设置需安排劳动法学课程,还是作为全校公选课的学生,一律编制同一套教学 大纲。很多高校没有在劳动法学专业课教学大纲侧重 (三)学生重视不够,教学效果不佳 因课时量安排偏少,任课教师没有相对深入的研究很难形成自己的思 维视角,对劳动法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掌握程度也极为有限,导致在课堂上照本 宣科的现象大量存在。还有,由于任课老师频繁更换,常常出现边教学边学的现 象。由于课堂授课没有感染力根本没法激起学生兴趣,更没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难以使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
笔者曾经多次在公选课课堂上问学生,“你们为什么选修劳动法学” 很多学生回答说是因别的课程没选上,为了学分只好选择劳动法学了。也有学生 表示劳动法学学习起来很枯燥。笔者也曾问过一些法学专业的学生,“感觉你们 不是很重视劳动法学的学习,为什么”有学生回答说司法考试占分数太少,每年 约5分。这也是很大一部分学生不重视劳动法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劳动法学师资队伍及研究梯队薄弱 劳动法学在目前的高校法学教育体系中所占的份额相对较小。由于受劳动 法学学科地位影响,我国劳动法学的研究较少也相当滞后,全国各大高校的劳动 法学专任教师相当少。据了解目前我国只有少数的几所高校设了劳动法与社会保 障法并有专职教师,大多数院校都没设有劳动法教研室,也没专任教师,基本上 是由其他教研室如民商法教研室的教师兼任。
不管是劳动法,还是社会保障法,其课程体系均未明确,师资队伍和研究 梯队薄弱也是很显然的,而师资队伍和研究梯队及课程体系三者关系又是环环相 扣。
(五)教学方法不科学合理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由于受劳动法学科学地位偏低、课时量较少、师 资队伍和研究梯队薄弱、课程体系不明了等影响,教学方法明显不科学合理。具 体表现是:
把过多的学时安排在对理论知识的传授上,很少甚至没有安排学时在实践 环节上。有高校在理论知识传授上也不注意将具体案例与国家规定结合讲解,使课堂沉沉闷闷毫无生气,没法引起学生兴趣,更谈不上理解课堂内容。有高校在 劳动法学教学中实施了案例教学法但所选的案例太陈旧、生硬也没现实感。
或案例教学过程很不合理,可能是教师对案例教学理解存在偏差,课堂上 也往往只是一个案例说明一个问题,整个过程完全由教师主导,学生很少甚至没 参与案例讨论,所以很难引发学生对相关劳动法律知识的思考,更无法发挥学生 的操作能力。有的高校在劳动法学教学上是运用了模拟劳动仲裁庭,成立法律诊 所或法律援助中心,或者搭建了法律咨询平台等实践教学方法。但并没设置相应 的操作程序,或并没根据实际情况系统组织并加以引导。
二、关于劳动法学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提升劳动法学的学科地位 劳动法学是法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之一,随着不断发展其学科地位也不 断得到加强,目前已被教育部定为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然而,从普遍的高校 学时分配较少,师资队伍和研究梯队薄弱等劳动法学教学目前的现状可很显然看 出,实际中劳动法学的学科地位并没有受到充分重视。因此,在实践中进一步提 高劳动法学的学科地位就极为必要了。
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的法学一级学科是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与行政法 学、刑法学、民商法(含劳动法学和社会保障法学)、等,应将其调整为理论法学、 应用法学、经济与社会法学以及国际法学等学科,然后将劳动法学作为二级学科 纳入经济与社会法学学科,而摒弃劳动法学作为民商法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的做法。
这样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劳动法学学科地位偏低问题,也有利于改善劳动法学师 资队伍及研究梯队不力的结症,从而有利于为社会各领域培养法官、检察官、律 师等法律人才。(二)加强师资队伍及研究梯队建设 教师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核心因素,没有专任教师及相应研究梯队使劳动法 学教学难以得到发展。因此,笔者认为:首先要设劳动法学教研室或劳动法与社 会保障法教研室并且配备足够的劳动法学教师。然后安排劳动法学教师到外校访 学、到劳动行政部门、公检法单位、律师事务所或企业等单位挂职进行实践锻炼, 安排各种级别项目由劳动法学教师参与等。
教师系统深入的掌握劳动法学理论知识并有配套实践经验,有自己的研究 成果及独特的视角,就可以深入浅出的给学生授课,感染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劳动法学的积极性,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最终促进劳动法学的发展。
(三)增加课时量 针对普遍高校劳动法学课时量偏少的情况,将课时量增加至4课时/ 周,或56课时/学期。如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合二为一的话,就将该们课程安排 两个学期上且保证56课时/学期。只有充足的课时量,才能合理的安排时间系统 讲授理论知识,并安排实践教学,这样才能将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法与开放式的 案例教学、模拟仲裁庭、法律诊所或法律援助中心等实践教学相结合,从而激发 广大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
(四)梳理课程内容,科学编制教学大纲 合理的课程教学内容有利于彰显课程特色及其所承载的教学功能,也 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将劳动法学设 为选修课,有少数的高校设为必修课,且课时量安排甚少。而劳动法学所涉及内 容较多,体系庞杂,还要将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根据课程所承载的功能 及针对不同的学生对象对教学内容梳理,科学编制教学大纲就非常必要了。笔者 认为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如劳动法学是专业课,侧重法学理论体系性,注意从法学视角循序 渐进展开。以劳动合同法为蓝本,从劳动法概述这些劳动法总论性质的知识出发, 到劳动法的各项制度如劳动合同、劳动工资、工时制度和休息休假等分论性质的 内容。且还应详现有的立法概况。
2.如劳动法学是公选课,侧重该课程所承载的促进就业功能,将各个 实用的劳动法律知识按逻辑脉络串联即可。劳动法历史沿革、劳动关系等内容可 不必赘述。可重点讲述大学生勤工俭学与实习、求职与就业、劳动合同、劳动工 资制度、工时与休息休假制度、社会保险与福利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及劳动监察 等。
(五)改革课堂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德尔教授于1870年引入法学 教学中,案例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 推理和判断等能力,使学生能较好掌握法律知识,培养法律素养。根据目前我国 普遍高校在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其成因分析,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改革之处有:
1.精心挑选案例。所选案例要体现真实性、典型性、可辩性和启发性。
选择的案例可是现存的司法实践中的案例,也可是现实生活中但尚未进入司法程 序的案例,或是已进入司法程序但还没审判结果的案列。让学生对尚未进入司法 程序或进入司法程序尚没结果的案例分析探讨,并运用其所学法律知识裁决案子。
2.教师应定期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案例库,做到与时俱进。且根据教 学需要将体现授课内容重难点的新案例纳入课堂讨论,这样可以使学生对现实法 律运行环境保持敏感度和适应性。
3.在案例教学中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导两模式折中。即首先由教师引 导、鼓励学生对案例提意见,帮助他们提高问题分析能力,树立论证方法。然后 教师选择一些有相互冲突、相对复杂的真实案例交给学生,让他们按照模拟法庭 的形式自行展开辩论。学生通过扮演并体验各诉讼参与人角色,有助于提高他们 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劳动法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理论源于实践,更要 回归实践。因此,劳动法学应重视实践教学的环节。笔者认为:在理论知识传授 中,可通过组织模拟仲裁庭等并制定相应操作程序及配备教师进行适当指导跟踪。
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快速的掌握知识,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 果。学校还可与各地劳动行政部门或劳动仲裁庭等协商,建立特殊实习基地,劳 动法学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到实习基地实习,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知 晓劳动法学,并提升自身劳动法学应用能力。
三、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劳动纠纷日渐增多,社会 各界极其需要各种劳动法律工作者。根据各高校劳动法学教学普遍存在的各种问 题并对其成因分析,对劳动法学教学进行提升其学科地位,加强师资队伍及研究 梯队建设,增加课时量安排等,教学改革就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了。科学合 理的劳动法学教学改革,可以为各研究和事务部门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劳动法律专 门人才,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健康有序的发展。
作者:杨雪琴 来源:法制与社会 2016年3期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