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开学 > 试论工学结合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高职计算机应用考试

试论工学结合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高职计算机应用考试

来源:开学 时间:2019-11-17 08:17:28 点击:

试论工学结合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

试论工学结合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 [论文摘要]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以工学结合为 切入点,基于应用型设计人才岗位能力需求,建立系统化的岗位课程体系,基于 网络平台,设计“课证融通”课程内容,以行动导向的学习贯穿教学过程,改革考 核方式,以校外实习基地为基础,探索弹性人才培养模式。

[论文关键词]工学结合 高职教育 计算机应用 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 模式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 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 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 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因此本文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为例, 介绍在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建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等方面的研究和实 践。

一、以工学结合为基础,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1.依据行业需求定位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近年来,伴随着企、事业单 位对计算机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长,计算机培训业已经迅速崛起并呈现逐日攀升 的势头。随着科技的进步,使得计算机行业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和更新,通过对计算机人才社会需求调研分析,企业迫切需要从事应用型工作的 人才,加上近年来广西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紧缺已成为广西振兴经济 的一大障碍。如今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动画设计等人才是就业市场上的“香饽 饽”,而这类职位用人需求大且门槛较低,职位要求看上去大同小异,都是要求 设计类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有工作经验,熟悉各类设计软件。wWW.133229.cOm 针对我系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数学能力知识相对比较差和以编程为主的计算 机专业人才不再适合发展实际情况,把改革的重心放在实践设计能力培养和职业 素质教育上。因此,确定应用型设计人才作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主要人才培养 方向。

2.建立工学结合系统化的岗位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选择尽量考虑职业 的应用性,突出高职高专的教学特色,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技能体系为 主”的新理念要求,强调“基本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 能力。调整和侧重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主要围绕优化后的教学计划和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对许 多主干课程进行了重组或综合,使课程无重复出现的内容,并重视实践性教学, 压缩理论教学时数,增加实验、实训教学时间,每个学期都开展一周以上的实训 内容,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特点和社会需求,在 教学中以平面设计和网页设计作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全面提高学 生的平面和网页设计能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原有的课程设置基础上,增加 了课程设计和课程实训环节,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并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定位, 增开一些选修课程,扩展学生职业能力。例如,增加了《技能考证实训》大纲和 课程设计等,组织学生参加技术职业资格ata“图形图像制作员”考试。建立多个专 业实验室和完善多个实训基地建设,构建了教学结合、校企结合、以综合职业技 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产、学、研、业共同运作的模拟真实岗位职训平台。

3.基于网络平台,设计“课证融通”课程内容。我们课题组在2009年申 报了广西区级精品课程——“photoshop应用设计”。该课程的主要学习对象就是本 专业的学生,该课程是以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和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采用新的教学平台,充分考虑到对学生能力的 培养以及教与学的互动性,由“photoshop应用设计”精品课程小组的成员制作了一 套基于web的功能完善、内容丰富的“photoshop应用设计”课程教学信息化平台, 弥补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使学生可通过远程学习,自主把握学习时间、学习进 程,发现问题并得到帮助解决,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便于因材施教。同 时主讲教师也可以通上网上视频教学、网上师生交流等交互功能及时掌握学生的 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结合典型工作任务,着力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根据课程要 求,选择相应的实验(实训)指导书或自编实验(实训)指导书,并要求完成课 件,做到门门有教案、门门有课件、门门有指导书。如由教师自编的《图像处理》 课程实验指导书——《photoshop实例教程》,该书共有八章,每章由四个案例 组成,案例与实际贴切,可操作性强。教学内容精选优化,阐述循序渐进,富有 启发性,便于自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课本 中的实际案例和项目,学生和企业达到了“零距离”接触。

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我们还设计了“课证融通”的课程内容。将计算机应 用专业职业技能考核要求与ata证书结合起来,凸显出职业教育与高职教育之间 的区别与差异,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符合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职业特征,课 证融通,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从而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构建“以核心课程 为先导,以专业技能课程模块为重心,以综合技能实训为小结”的优质核心课程 体系。4.建立弹性人才培养模式。在基于课程体系和实习基地的基础上,积 极探索“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新模式。学校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用人需求,实 施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如“2+l”人才培养模式等。

按照我院“2+1”工学结合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前两年在学校一年 学基础、一年学技能,第三年进入企业一线岗位进行岗前强化培训、顶岗实习, 进行岗位综合能力训练,实习结束考核合格即成为企业正式员工。在这种培养模 式中,需要安排对应的企业课程对第五学期的课程进行学分替换。

比如我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2+1”人专培养模式,第一年在校的基 础专业课程设有计算机应用基础、美术基础设计、电子设计基础;
第二年在校的 专业核心课程设有图像处理、网页设计、3d设计、矢量绘图设计等;
第三年按学 生的学习专业方向送往我系的实习基地——厦门天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或者北 海永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岗前强化培训,接着进行岗前实习。第三年是关键 性的一年,学生会在企业学习学校以外的知识,在企业内相应的课程也和学校内 的课程相替换,实习教师将在实习地点完成授课。比如绘画课程,按旧的教学计 划是安排在第二学期完成,因为考虑到该课程的职业性,所以将本门课程安排到 了第五学期在企业内完成,实习教师会在绘画前授予相应的基本知识,企业将根 据项目要求学生完成人物、物体等的绘制,整个项目的绘画部门将最终由学生完 成,实现了学生与企业的“零接触”。通过一年的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和专业综合素质。

二、以行动导向的学习贯穿教学过程 行动导向的学习强调以学生的学习行动为主,是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 者,引导学生“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教师角色由“知识传授者”转换为“学习指 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任务中设计对象的不同和教学中的具体问题,采 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专题教学、cai教学、任务驱动法、现场 实践教学等,上机实践中采用“实践—查漏—再实践”的方式。

1.全面推行“问题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都围绕问 题而展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觉思考、主动探索,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动画 设计”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兴趣,在讲解完相关的知识点 后,先将动画的实例效果展示出来,让学生思考这个动画效果是采用了哪些知识 点去完成的,接下来由学生根据教师原先讲授的知识也自觉地去探索该如何去完 成这个设计效果,在学生自行完成的过程中教师不点评,学生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相互之间讨论,半个小时后再由教师点评完成这个作品的设计。这时因为学 生首先先经过思考,再自己演练,最后教师点评,学生的学习印象更加深刻,知 识会掌握得更加牢靠。当然这种方法也可以适用于大型的综合设计,教学效果会 更加明显。

2.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上机实践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 生灵活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在编程、上机操作、程序调试与正确性 验证等基本技能方面受到严格训练。我们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网页设计、动画 制作、平面设计等课程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大纲,为学生的课程 设计提供指导。要求学生必须能够清楚设计思路、运用主要技术手段通过设计等。

同时,要求学生每完成一次实践作业都要撰写一篇实验报告。通过这种 方法,对于编程方向的学生,不仅有利于良好程序设计习惯的培养,而且有利于 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养成;
对于设计方向的学生,则可以使他们更好地回顾设计 的思路。另一个方面是采取“实践—查漏—再实践”的方式进行上机实践。这种方 法较适合编程方向的学生。比如,在程序设计课的实践课中,我们会精心设计几 组不同类型的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作为实习题。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调试程 序,一周后给出一个示范程序(示范程序基本上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和思想来设 计),要求学生对照示范程序发现自己程序设计中的漏洞或不足之处,改进或完 善示范程序,然后再修改、调试自己的程序。最后要求学生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批改后,对学生的上机实习情况做及时总结,指出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通过这种“实践—查漏—再实践”的方法训练,对实习问题的深入分析、剖析,避 免上机变成简单重复,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编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基于工作任务,以赛代考、成果汇报式考核 在考试考核模式上,突出实践教学的考核要求。以项目(作品)设计 考核代替笔试,是对传统的背书式应试教育模式的一大改革。“会考试,不会做” 是我国课程教学长期存在的一大顽疾,学生通常只要到期末临时突击背书便可混 过考试。对一些操作性强的课程(如平面设计),我们摒弃传统的笔试考核,以 自由发挥创作为主,在提供的主题和素材中由学生创造性地设计,教师则根据学 生设计的作品在宣传主题、创意、平面构成和色彩几个部分进行评分。这就要求 学生平时必须在设计上花很多时间和精力,通过作品设计又可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保证教学效果起到了至关重 要的作用。根据课程的设置安排了平面设计作品展,将平时学生自由创作设计的 名片、包装盒、宣传册、广告海报等以作品的方式展出,以及进行flash作品展。这种以成果汇报(作品展览)方式进行的考核,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的提高。还组织学生参加了第三届全国itat教育就业技能大赛,以及通过举办“平 面设计”技能大赛和网页设计大赛等方式进行考核。

总而言之,教学改革是专业建设的催化剂,在专业课程及内容设置上一 定要抓住专业的核心知识、能力和技能,积极探索“以学生为本,以设计为主线, 以网络为教学环境手段,以就业为目标,进一步深化专业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在专业人才培养建设中迈出新的步伐。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