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反思性教学 反思 教学目标设置 预设与生成 高效的 语文课 熊川武教授在《反思性教学》一书中指出:教学主体借 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 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 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自从加入《反思性教学与语文教师的发展》课题组后,我学 会了用反思的眼光去评价课堂教学,丰富了自己的课堂教学 经验,让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
一、教学目标设置的反思 如果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好的教学目标 的设计,就有一个好的课堂教学的开端。有好的目标,教师 教什么才心中有数,怎样教才心中有路。可见,教学目标在 教学设计中是至关重要的。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是多方面的,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也是十分丰富的,它的综合性也是非常强的。而且不同的课文,特点不同,学生学习 的重点也不同,这就决定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反映是多元的, 也决定着我们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要体现出教 学目标的三个维度。
二、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能说真话, 表真情,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体验。如课前预设过于细,则 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呈现出语文教学的丰富性, 多变性和复杂性。就《新型玻璃》这类科普小品的课文来说, 它的目标肯定不是让我们的学生了解科普常识,进行科普扫 盲,它肯定有一个内在的目的。应把学生兴趣的生成,以及 学生能力的递进生成考虑进去。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全面体现 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生命多方面的发展,而不是只局限于认 识方面的发展。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很多教师 在上课时,往往只关注与学生一对一的交流,而忽视了其他 学生的学习状况。年龄低的学生注意力保持的时间也短,教 师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让学生学会 倾听,学会评价,在评价和讨论中生成智慧的火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 开放的矛盾统一体。”“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 教学理念。它更多地关注课堂生成的新情景,新方法,更多 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少一些预设,多一些生成,在多元智慧中生成。《语文课 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师首 先必须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把自己从师道尊 严的“神坛”中请下来,由教学中的“统治主宰者”转向“平 等中的首席”,积极营造新环境,少限制,多宽容,实施“六 让”策略:问题让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操作,时空让学生 占用,方法让学生归纳,知识让学生获取,规律让学生发现。
让学生的身心在这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去尽情释放,洒 脱驰骋。
三、关于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的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 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 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一节课要上出它的语文味,不外乎就是字词句段篇的训 练,也不外乎就是听说读写四个环节的训练。如中年级比较 关注的段的训练,《新型玻璃》这篇课文很多片段就叙述得 非常好。前面所说的,现在很多老师把说明文类的课文上成 科知识课,把叙事类的课文上成故事课,把语文的要素忽略 了。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很多问题,其目的都是让学生理解 课文内容。结果一节课下来,你是让学生读懂了,还是问懂 了,还是讲懂了?就语文的工具性而言,应该是让学生读懂 才是有效的语文课堂。读懂课文是一个铺垫,重要的是怎样 回到文章中去,学会表达的方法。一节课的重点应该放在语言文字上,放在能力训练上。《新型玻璃》这节课也不乏说 的训练,但只停留在形式上。老师只关注学生的回答,学生 说完了,老师说好,那么好在哪里?是不是用了总分的方法, 逻辑性是不是很强,说话前是不是有很好的引导等等,学生 说的能力是否得到训练很大程度取决于老师的导,教师在此 时更要关注的是怎样导才能让学生得到训练。总之,语文课 上教师要尽量想办法回到语文的根本上,即字词句段篇以及 听说读写的训练上,然后是怎么感悟,怎么积累,怎么运用。
当然,我们不可能每节课都把字词句段篇以及听说读写的训 练各方面都训练到,而要根据这节课的技能重点来训练。
高效的语文课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读出来的。
一个容量那么大的课堂,而师生单对单的交流效率不高,因 此,教师在课堂设计上就要更关注学生如何学。其次我们就 是利用真实的同伴互助学习,以师生单对单的交流为范例, 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同伴互助学习,达到课堂的高效。
苏霍姆林斯基在自己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里一针见 血地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这同样也适合我们 的语文教师,真正的专业成长之路就是自我成长之路。反思 性教学贵在反思中积累经验,在经验基础上反思。美国心理 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只有 经过持续的教学反思,深入的教学研究,才能够不断地通过 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结合,探索最佳的教学模式,促进自 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打造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参考文献:
1、赖素珍《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学》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