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网络空间;
风险传播;
危机传播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行政学院资助项目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2月22日 一、网络空间风险传播 (一)风险传播与危机传播。风险传播在风险沟通、风险管理、突发 事件应对等领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风险传播通过风险识别与准备来预防风险, 通过风险沟通减缓风险进化为危机。风险传播注重在专家、风险管理部门和利益 相关者之间风险信息的流动(Fiorino,1990;
Leiss,1996),把风险传播视为风 险信息在不同传播主体间的传输。强调风险传播中政府、专家和公众之间的风险 沟通,认为信任在不同主体间的风险沟通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曾繁旭、戴佳, 2015);
将风险管理的流程概括为计划准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置、 风险沟通与监测,其中的风险沟通更是贯穿在风险管理的全过程(闪淳昌、薛澜, 2012)。良好的风险传播,可以通过公众的参与,协助解决与风险有关的冲突 (Covello,1986)。
危机传播则更重视危机到来后,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适当地与公众 及媒体分享危机信息,来消除负面信息与危机、化解冲突,寻求机会维护和修复 受损的形象。比较成熟的理论有:斯蒂文·芬克(StevenFink)的阶段分析理论, 即危机在潜在、突发、蔓延和解决修复这四个阶段往复;
威廉·班尼特 (WilliamBenoit)的形象修复理论,即面对危机时采取否认、逃避责任、减少敌 意、亡羊补牢和自责五大战略来修复形象;
托马斯·伯克兰(ThomasBirkland)的焦點事件理论,认为危机即焦点事件,可以促进政府或组织为改善其公共政策采 取行动。
目前来看,网络空间秩序还不是十分有序,空间主体追求乐于追求负 面信息刺激,他们更希望彼此分享的危机信息能带来更多更大的危机,所以通常 在危机传播中,政府或企业的形象是大概率受损,危机传播能做的往往是尽可能 把损失降到最低。所以说,如果可以控制好潜在风险,把握风险传播,防止其进 化为危机,对政府和企业来说是最佳选择。
(二)网络空间潜在风险 1、知识传播的多样性,加速了风险的发酵。网络与信息突发安全事 件中,公众会频繁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以满足自身安全上的需求,且主动获取的 信息中,知识与科学所占的比重较大,可以为公众判断事件发展提供依据。其中, 知识与科学相辅相成,互为前提,作为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公众 自身的知识背景不同、使用的互联网终端不同、对网络的熟悉程度不同、年龄结 构不同等原因,获取知识渠道千差万别,同时互联网企业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获取 平台,例如知乎、百度百科、互动百科、搜狗百科、MBA智库百科、维基百科、 中国知网百科等知识传播类网站/APP,而这些网站/APP中知识传播者有可能分 属不同的利益阵营,以至于有意无意的致使同一知识或知识的解释有着明显的差 异,知识多元性显著,这使得网络中,尤其是在社会化媒体中,当面对突发安全 事件时,公众信息传播形态并非呈现为“沉默的螺旋”,而是各种观点的互相竞争, 这种竞争导致讨论被不断刷新,反而提升了事件的热度,加剧了从风险到危机的 转变。
2、传播过程中参与度高,互动性强,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到风险传播 的全过程。网络与信息突发安全事件大多关系到国计民生,通常涉及到的多元利 益相关者往往会早早地加入到风险传播过程中。以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为例, 电影是艺术作品,对现实问题有所加工,此电影影射了基层信访的部分问题,一 经上映,便有众多基层公务员广泛参与到相关话题的讨论。尤其在微信群和微信 朋友圈中,不少基层公务员频繁发表自己的观点,讲述自己的故事,与网友积极 互动,这些互动使得相关话题由原本的隐性转化为显性,对社会稳定产生负面效 果。
3、传播过程中,信息易失真畸变,衍生风险层出不穷。网络信息形 式呈现的新闻报道,相对于传统媒体,其信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持久性强,受众有较大几率获得信息中的其他细节,但往往是负面的。例如,近期“校园贷” 事件,原本是教育引导规范大学生生活的新闻报道,但由于这些事件其信息内容 的特殊性,引起了公众的其他兴趣,加上当下公众价值观的多元性因素,反而产 生了其他关于信息安全方面的负面风险。
4、网络与信息的技术性风险易转化为社会风险。技术性风险在一定 条件下可转化为社会性风险,从而危及正常的社会秩序。近期有媒体报道,黑客 利用“撞库”、“肉鸡”等网络作弊技术,在某影评网站进行“刷分”,严重地破坏了 中国电影的生态环境。此外,还有的黑客通过技术性手段,获取政府部门官方网 站、政务微博、微信等政务公开平台的权限,发布色情、反动等负面信息,引发、 激化社会矛盾,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二、加强网络空间风险治理建议 (一)建立风险预警系统,优化突发事件下的知识传播。在网络空间, 知识传播的多样性体现为知识的共享性、非线性、交互性、即时性等特性,通过 技术性手段可以剖析网络空间中知识共享、交互、扩散的路径,对知识传播进行 优化,从而降低网络与信息突发安全事件的风险。建立由大数据、云计算提供技 术支持的预警系统,可以在突发事件发酵期及时对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进行研判, 及时对突发安全事件可能涉及到的知识做必要的更新或屏蔽,减少由于同一知识 的差异所产生的不必要的观点竞争,减少议题刷新,以达到降低事件热度的目的。
同时,还可以对知识引入溯源机制,对知识提供、更新、分享进行记录,为突发 安全事件责任追究提供依据。
(二)规范、引导传播主体的参与行为,适当占领“互动区”。网络与 信息突发安全事件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衍生事件多,这些衍生事件往往是由于 公众或个别媒体广泛参与、积极互动,所形成的新议题。网友们常说“评论更好 看”,他们对“互动区”的观点和见解同样投入了极大的热情。这就需要政府或企 业在面对网络与信息突发安全事件时,及时占领“互动区”,通过互动来进行舆论 引导。以百度贴吧为例,未登录用户只能看到帖子首页的前30个回帖、回帖中的 前5个“回复”,所以面对网络与信息突发安全事件,可以采取发帖与回帖并行策 略,对于有可能导致危机的帖子,应及时占领回帖区首页,在回帖中应及时占领 “回复”。而对于微博,微博具有评论与点赞的功能,点赞数量较多的评论会自动 按数量大小进行排序置顶,发表有助于自身的正面评论并组织点赞,会是在微博 上应对突发事件不错的选择。(三)加强传播空间治理,提升网络信息综合管理水平。一是政府层 面可以开展各类净网行动,对传播过程正面引导,清理不良传播示范,依法惩治 网络违法犯罪行为,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
二是完善网络信息有效登记和各 类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实名认证,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三是合理地控制 负面信息分布,例如可以在一些社会化媒体布局“特殊板块”放松负面信息发布的 管制,这样便于负面信息的集中,有助于控制负面信息的分布,同时,要严格控 制“特殊板块”与其他平台的连通,对进入“特殊板块”的传播主体进行网络追踪, 并限制其传播行为;
四是加强专业教育培训,提高各级干部懂网、用网、管网水 平,善于运用网络走群众路线,有效应对突发舆情,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五是健 全网络与信息突发安全事件应急机制,建立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