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开学 > [运用教师课程领导理论促进通用技课程建设]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运用教师课程领导理论促进通用技课程建设]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来源:开学 时间:2019-10-14 07:55:07 点击:

运用教师课程领导理论促进通用技课程建设

运用教师课程领导理论促进通用技课程建设 一、教师课程领导理论 (一)分布式领导理论 澳大利亚学者加布雷利·莱柯姆斯基概括了分布式领导 理论,它是指领导及领导的影响是分布于有结构的组织关系 之中的,是以组织中种种联合力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分布 式领导核心是倡导权力共享与团队合作,缓解校长的压力, 扩大教师的决策参与权,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对我国中小 学学校管理体制的变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分布式领导理 论是教师课程领导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它通过赋权方式使 教师更大程度地参与课程领导工作,它更加注重团队合作, 凝聚团队的智慧,将教师人力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把权力 分布与责任分担有机结合,倡导共享团队成果、共同进步、 不让一个教师掉队的文化。

(二)教师课程领导的含义 教师课程领导是指教师需要参与考虑学校不同课程类 型的整体均衡协调、优先顺序安排、循序改进方案;
参与决 定哪些课程应该保持、改善、重开、停止;
参与完善基于内 在动机的课程教学评估机制。也包括教师在动态的课程与教 学过程中阐明个人对课程的理解,共同建构学校课程的意义, 形成教师赋权承责、不断合作改进的组织文化。教师课程领 导以教师作为课程发展的领导者,教师不但要在班级层面将 课程加以运作,还要在教师群体中带领教师共同向前。同样,教师要承担课程领导责任,还需具备一定的潜在特质。

二、教师课程领导的现状 教师的课程领导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之一,是课程实 施从统一的国家课程走向“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的 需要。通过文献综述,我发现,目前教师的课程领导意识普 遍不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的行政化学校管理 体制还没有打破。目前,大部分学校的管理还停留在简单的 科层式、制度化的管理上,自上而下的行政手段仍然是学校 运行的机制,教研组长角色固化,大部分教师没有权利和机 会扮演领导角色。(2)校长的教育理念没有真正更新。尽管 新课程方案已经出台十几年了,但高考这个指挥棒没有变, 许多校长仍把升学率作为最高目标,应试文化根深蒂固,导 致新的课程理念不能落到实处。一些学校按照上级的要求开 发了一些课程,但这些课程未必适合学生的需要,质量也不 高,或只是为了装点门面。(3)教师参与课程领导的意识不 强烈。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多数教师只有教 学意识,往往缺乏课程意识,习惯于以高考为纲按部就班地 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教学,缺乏根据学情、校情参与开发课程 的意识;
习惯于服从上级领导,缺乏参与课程的领导意识。

这正是我国目前基础教育的真实写照,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 教师们背负着沉重的工作压力和负担,逐渐产生了职业倦怠, 没有心情和时间参与课程领导。

三、运用教师课程领导理论促进通用技术课程建设的策略 (一)通用技术课程建设需要教师课程领导 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课程领导。2003年起实施的新课改 在高中取消了劳动技术改为通用技术,并与信息技术并列为 “技术”领域中的学科。作为一个以信息学、设计学和实践 操作为主要特征的国家必修课程领域,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 识和实践能力上是不可缺失的。学生需要综合应用科学课程 等知识在技术课堂上学习创新设计、程序设计并加工制作出 来,真正实现了手脑并用,学以致用,有效消除了多年来基 础教育中学生“只会考试做题,很少会实际应用,更难以创 新”的弊端。由于不是高考科目,国家只要求学生通过会考 合格即可,没有设定高限。而北京市第八十中的学生达到底 线很容易,关键是要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未来的学生培养更 倾向于厚基础、宽领域、有观点、爱传统、能综合的会解决 问题的创新型学生,比如学化学但不是要培养化学家,真能 成为化学家的是极少数,关键是核心素养。

然而现有课程无法满足我校学生学习的需求,更不要说 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1)教材缺乏时代感也忽视了传统 技术文化,同时教学模式陈旧,导致学生创新意识激发不 足;
(2)课外校外的实践活动较少,学生没有机会接触科学 家、工程师,学不到批判思维,没有自己的观点,缺乏培养 创新精神的环境;
(3)课程结构单一,缺乏与其他学科的渗 透整合,基础不够厚实,涉猎领域不够宽泛,学科分立隔离现实世界,导致学生创新能力提升不高;
(4)实践性特点不 突出,实验室管理落后,评价方式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的 创新行为。这些课程实施中的问题都需要通过教师的课程领 导加以改进。

(二)具体策略 1.校长给教师课程领导赋权 (1)赋课改自主权 通用技术是国家课程,有会考作为国家层面的检测手段, 但是会考对于学生来说过于简单,不能满足学生对技术创新 课程的学习需求。我校校长确定了课程校本化的发展方向, 赋予我课程改革的自主权,按照学校育人目标大胆吸收借鉴 国内外优秀技术创新课程成果和理念,我们开发了“四位一 体”的通用技术课程结构,丰富了课程资源,满足了学生的 学习需求。

(2)赋实验免责权 课改实验必然会面临一定风险,教师根据校情、学情开 发课程资源进行课改实验需要得到校长的理解和支持,既然 是实验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校长要赋予教师在课程领导过程 中一定的免责权。在我们进行通用技术课程建设的初始两年, 确实走过弯路,但是校长不但没有指责我们,反而帮助我们 耐心分析,将问题转化为动力,没有苛责一线教师,提高了 教师进行课程领导的意愿。

(3)赋财政资助权课改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包括查找文献资料、外出培 训、请专家指导、印刷校本教材等。学校专门购买了中国知 网账号供教师下载学习文献,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培训开阔视 野,邀请知名专家进校讲座指导分析课程改革现状,提供资 金印刷教师开发的校本教材用于课改实验,物化了成果又让 课改真正实施在教学一线,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赋培训选择权 以往的区级或学校培训往往由学校决定,不能由教师自 己选择,培训内容或方式或多或少并不适合每个教师,教师 参与继续教育等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效果不好。学校从2015 年起决定,老师可以自己根据课程领导的情况自己找系统内 或系统外的培训,只要是有利于教师课程建设的培训都可以 提前申报批准后报销培训费并计人继续教育学分,老师们的 培训积极性高了,效果变好了。

2.提升教师课程领导能力 (1)教师课程领导能力 教师进行课程领导所需要的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 方面是课程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不仅仅包括课程理论知识 与实际操作能力,还包括关于教师教学方面的“教”的专业 知识和实际能力。另一方面则是教师要具备的领导能力,包 括教师的自省和批判反思能力、做决策的能力、终身学习的 能力、有效利用时间和规划的能力、会倾听的能力、有效交 流的能力、人际关系协调的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合作的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处理各种冲突和事务的能力、评估和 判断各种目标及资源的优先顺序的能力等。

(2)建设学习型教师团队 通用技术学科是个新学科,教师多来自其他学科。我校 通用技术教研组有5名教师,均是26至40岁的青年教师,我 们就采用分布式领导的方式进行团队建设。分布式领导强调 个体的专业领导角色,强调合作、分享与赋权。教研组每周 都安排备课活动,从整个学期系统安排由不同的老师主讲备 课内容,因涉及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每个教师各有自己擅 长的领域(模块),都有机会担任课程领导角色并平等民主 地参与课程决策。

(3)走出去,请进来 我们实施教师课程领导进行课程建设以来,共邀请北京 教育学院、中央教科所、北京教科院、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 劳动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区课程中心、区教科所等10余位 专家到校召开专家座谈会具体指导课程建设工作,承办多项 市区教研活动。我们走出去到北京电子职业学院、清华附中、 北京中学参观,赴昆明、苏州、上海、天津学习先进的课改 经验。

(4)课题研究 我们陆续申报了教育部重点课题、朝阳区规划课题,通 过课题研究的方式,落实教师课程领导,细化子课题与每个 教师的特长领域相契合,实现了民主分工、合作共赢。3.加强教师课程领导的执行力 积极进行通用技术校本课程体系的规划,结合学校育人 目标提出学科校本育人目标,开发契合校情学情、融合国家 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四位一体”通用技术体系架构,我们形 成了研究与教学联动的机制,如采用校本教材的“编写、使 用、反馈、再版”的滚动策略,每个教师各负责一个模块, 发挥各自特长,边研究、边实践、边反思,从单张的实验报 告纸到成册的校本教材,不断修订改进。老师们前后共编写 了校本教材7本,改版两次。

4.优化教师课程领导的环境。

(1)建立物质精神激励环境 学校对教师课程领导表现突出的老师给予全校表彰奖 励,并给予一定的奖金,与职称评定和评优评奖挂钩等,对 教师有所补偿和回报,以鼓励教师实施课程领导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

(2)建立鲲鹏网络学习环境 为了方便老师们突破时空限制进行课程建设研讨,学校 特别搭建了鲲鹏网络学习平台,教师可以随时把自己的教育 故事、教学资源与教师进行分享。

(3)建立学术氛围浓厚的硬件环境 学校投入资金改造建立了供教师分享交流的菊英书屋, 购买了大量书籍放在书屋中供老师们阅读。学校利用市区财 政经费按照老师们讨论设计的图纸建设了新型通用技术创新实践室,老师们看到了自己进行课程领导的成果,极大地 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学校认可,工作的动力提升明显。

(4)打造教师领导课程的组织环境 学校成立了入职O—3年的新教师培训班、人职3~6年的 青年教师研究院、入职6年以上的教师自主发展中心。不同 教龄的教师都找到与自已教龄相近的教师组织,更有利于教 师们交流分享经验,互相沟通课程领导的经验和体会。

参考文献:
[1]冯大鸣.美、英、澳教育管理前沿图景[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陈珍容.分布式领导与学校管理变革[J].中国教育 技术装备,2006(6)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