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
主要内容:企业文化已是被人们用烂的字眼,但是很多企业并不明却什么是企业文化,更不知道什么企业文化建设。本文主要阐述企业文化及企业文化建设的概念,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建设的阶段步骤以及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误区。关键词: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建设目标企业文化建设阶段
正文: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概述
1、企业文化概述
2、企业文化建设概述
3、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以人为本
1、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科学涵义
2、“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原则构成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
3、企业文化的主体性原则的现实意义
4、企业文化建设的阶段与步骤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阶段与步骤
1、企业文化建设的阶段
2、企业文化建设的步骤
四、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误区
企业文化建设
主要内容:企业文化已是被人们用烂的字眼,但是很多企业并不明却什么是企业文化,更不知道什么企业文化建设。本文主要阐述企业文化及企业文化建设的概念,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建设的阶段步骤以及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误区。
关键词: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建设目标企业文化建设阶段
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概述
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从企业管理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理论,是从泰罗的科学管理到行为科学、以及现代管理的一场新的管理革命,是当代管理发展的一种新趋势,被人们广泛称为是企业经营成功之道,目前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然而为数众多的企业在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上满足于几条新颖的口号,一份声明或者什么宣言等等。他们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看得过于简单。企业文化不是一杯随时可以解渴的水,企业是树,文化是根,企业文化指的是企业员工在从事商品经营活动中所共同具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外显于厂风长貌,内显于员工心灵中的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种意识形态。而且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不是纸上的行为规范,它随着建设自然步入更高的层次。
企业文化自从其被人们所认识就为企业带来各方面的利益,其作用为人们认知。首先,企业文化能将员工的目标引导至于企业目标统一,因此它具有导向的作用;其次,它能形成成文的或约定俗成的厂规厂风对员工的思想、行为都起到很大的约束作用还能用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信念使整个企业上下团结;再次,能对员工潜移默化,使之自然地融合到群体中去;最后,还能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实企业文化的作用远不止这些,它是无形的为企业提高竞争力、增强其活力、延长其生命周期。根据对世界500强企业的调查表明,这些企业出类拔萃的关键是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它们令人注目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根植于其优秀而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它们位列500强而闻名于世的根本原因。由此看出企业文化为企业带来的利益以及在成功企业中的作用是值得我们深思和重视的。
二、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对企业来说不是一杯可以随时解渴的水,它需要长期的培育和建设。企业领导者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上必须身体力行,通过各种方式灌输到员工的日常行为中去,日积月累才能逐步形成。由于企业文化本身的无形性,因此即使建立起了一定的企业文化它也是相当脆弱的,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经不起一丝考验,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利益,还会使企业内部员工形成混乱、外部企业形象受到损害。这时对于管理者来说是个考验,必须抓住企业文化的无形性,不断地提升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自然地步入更高的层次,形成一种自发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而不是被动的。这种企业文化的建设才会成功,才能使企业文化发挥其作用。另外,当企业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时必须根据自己的现状、面临的国内外竞争环境、自己的发展战略等,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使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一致,并通过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目标,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需要有阶段性,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时,就可以稳步推进,层层深入,目标明确,收到斐然的效果。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为企业的生存、竞争、发展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要使企业具有行之有效、成功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它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成败、企业文化将发挥的作用、企业文化是否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而且对于一个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也是必须的。在如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中国加入WTO后,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中稳操胜券,取得成功,除了靠产品质量优良、品种多
样、价格适中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靠人才的竞争、形象竞争。而人才和形象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的竞争上。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就举足轻重。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以人为本
一、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科学涵义
企业文化从被人们认之到成为一种新型管理哲学并非偶然,而是有其自身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的可行性。在西方,它起源于泰罗的“科学管理”,经过梅奥的行为科学管理阶段和现代的“管理科学”阶段,如今进入它的第四阶段——企业文化管理理论阶段。企业文化为什么会如此顺利的登上历史舞台其原因在于:企业管理要重视人,强调人,把人真正看作是企业的主体和主人,建立“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原则,实现“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管理。所谓“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其核心即通常所说的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关心人,把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工作和整个过程都纳入以人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始终坚持人是企业的主体和财富的主人翁地位。这就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科学涵义。具体地说,可从以下三点来理解。
1、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人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目的与手段,在传统意义上是被分割开来的。而作为新型管理理论的企业文化则不然,它对待企业中的人不仅是从经济角度,从经营目的和经营手段及其主次关系上去考察,而且是从政治、经济、文化及道德等各个角度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的考察。因为人是具有社会性和复杂性的高级思维动物。他们既要衣食住行、要生活,又要根据自身的能力进行实践和创造,同时他们还是有血肉之躯富于情感的人,因而他们自然就要求并希望能在一种和谐愉快而又富有朝气的环境中进行工作和经营。只有重视人的这些基本需求,并竭尽使之得到满足,才能实现人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目的与手段相统一的文化管理。
2、人本与人力的统一。传统管理理论重物不重人,将人视为能为其带来利润和财富的“工具人”、“经济人”和“社会人”。人在那里没有也不可能被看作是企业的主体和主人,而仅仅被看成是“劳动力”或“人力”。而作为新型管理哲学的企业文化,它强调“以人为中心”,不是把人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和经营管理角度来看待,也不是不承认“人力”在企业中的作用,而是把人看作企业的主体和主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主张重人又重物,实现人本与人力的内在统一。
3、赢利与奉献的统一。如前所述,建设企业文化要“以人为中心”,以人本文化开发为其主线。但这里的“人”,是具有多元价值取向的“人”。因而作为企业主体的人就不再是单纯为企业追求赢利和物质财富而工作,同时还有比之更高的追求目的,即还要为企业创造社会价值和社会财富。因此,企业既要抓赢利,同时又要抓对社会的奉献,从而实现经济与文化、赢利与奉献的科学统一。
二、“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原则构成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哲学具有多个特征,而其中最重要特征则在于人本性,即“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原则,它构成企业文化的最本质特征。这从以下三点即可表现出来:
1、从体系结构的内容来看。企业文化中既有硬件因素、又有软件因素,既有硬文化、又有软文化。企业的硬文化是指企业的物质形式,即企业的科技水平和效益水平,通常表现为企业的机器、厂房、设备、产品及其质量等,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其主体是物。企业的软文化则是指企业在其长期发展中所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意识、观念形式等群体意识和行为模式,其主体是人。而企业的硬文化与软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则在于:前者是后者的外显形式和物化形式,是后者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而后者则是前者的精髓与核心,并构成企业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因素。而这却是由企业的主体人来表现的,人是企业的根本。
2、从管理模式的转变来看。传统的管理模式多半从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等硬件因素来探讨企业的经营管理,这仅仅是从物的因素来着眼的。而作为新型管理哲学的企业文化则不但强调注重硬件建设,而且更注重软件建设,硬件与软件的结合才是理想的现代管理模式。而这种现代管理模式则势必要求管理的中心从物转变到人,从“以物为本”转变到“以人为本”的轨道上来。
3、从管理发展的趋势来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最重要的本质,就在于尊重人、理解人、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唤起企业人员主体意识的基础上,形成企业向心凝聚的企业价值和企业目标,以达到管理和被管理的科学统一。享誉全球的美国IBM公司所以能领导世界潮流,最根本的经验在于:始终坚持三大基本信念:尊重个人,顾客至上,追求卓越。而日本企业注重人的因素和人本文化并使之构成其制胜的重要机制,由此可见,人的作用和人的因素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价值是何等重要。
三、企业文化的主体性原则的现实意义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舶来品”,在我国的引进和应用尚处于初始阶段,然而它对于我国当代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却是极其重要的。
1、企业文化的“人本性”与我国传统文化的“人文性”的有效统一.中国系属东方文化体系,在这种文化传统中产生形成的企业经营管理本身就具有“人文性”特征。文化治国古已有之,对企业经营管理亦复如此。而片面强调硬性管理、忽视软性管理则不符合我国的优良管理传统。硬性管理往往只能赢得人的服从而不能赢得人心,这也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之大忌。因而如何将企业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有效地嫁接起来,这已不能不构成我国当代企业文化建设乃至整个经济建设的重大课题。我们要发扬五、六十年代所形成的鞍钢“孟泰精神“和大庆“铁人精神”,将企业文化的“人本性”与我国传统文化的“人文性”科学有效地统一起来。
2、企业文化的人本性特征对我国当代企业经营管理具有现实可行性。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也不断向纵深发展。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顺应时代潮流的企业文化对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同样具有现实可行性。毫无疑问,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将企业由生产型逐渐而彻底地转变为生产经营型,并把企业建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实行自主经营和自主管理。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突破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旧思想和旧观念,用新型的经营管理哲学(企业文化)来调节和充实企业人员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使企业员工和企业领导都能自觉地意识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价值。这样既可以使企业员工作为经营主体有效地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经营活动,也可以使企业领导或企业家作为经营者而有效地行使其自身的经营权和管理权。从而既可以改变过去那种“做企业主人翁”仅仅挂在口头上的形式主义,也可以使企业领导与企业员工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经营行为,并从传统的生产管理型转变为生产经营管理型,以灵活地适应外部环境,进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持续成功。
3、企业文化的主体性原则对我国当代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积极影响。当代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管理哲学最成功地被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当首推日本和美国。日本企业文化以塑造家族式群体协作精神为核心特点。美国企业文化则以鼓励个人奋斗精神为突出特征。二者虽鲜明对照,然大有异曲同功之妙,即都注重人和关心人,都把人看作是企业当仁不让的主体。正如美国泰利弗来克斯公司哲学思想所述:企业最关键之处就是突出人的作用。而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就更应把人放在首位。因而如何提高人的素质不仅构成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根本内容,而且也构成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内容。不错,我国企业人员素质还不高,文化科学水准和现代意识同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这样的人员素质非但不能有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而且也有碍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然而,令人欣喜的是,党和政府已深深地认识到这点,并正在下大气力提高企业人员的文化科学素质,增强其现代意识,从而使其逐步适应并走向市场经济的企业经营管理轨道。
企业文化建设的阶段与步骤
企业文化建设操作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准备阶段、调研阶段、分析诊断阶段、提炼设计阶段、推广实施阶段。准备阶段:主要是分析客观形势的发展趋势,掌握本企业的文化现状,初步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在企业领导班子中统一认识,在职工中做好思想酝酿。刚刚起步的企业需要对分散在职工中的、隐藏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里的优良传统发掘出来,作为提炼设计的基础和依据。调研阶段:主要是对与企业文化有关的方面进行调查,包括,企业发展过程、经营思想、领导决策、职工素质、规章制度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现状等,做到心中有数。调研方式包括,查阅企业资料:召开不同方面(领导骨干、员工、客户、协作单位)人员代表座谈会,听取意见。分析诊断阶段:主要是分析客观形势的发展,企业文化现状,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找出差距和不足,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步骤。提炼设计阶段:根据形势的发展,从企业历史和现状出发,结合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提炼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企业精神等,进行视别系统的设计。推广实施阶段:主要是在企业内部,把广泛宣传和深入细致的工作相结合。
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误区
现阶段,在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中,塑造企业精神,建设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已成为许多企业强化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可是我们必须充分地注意到,无论在企业文化的认识上,还是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都存在有许多误区,如果这些误区不及时的指出,并得以纠正,就可能使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步入歧途,成为形式、走过场,这对企业的发展并无任何好处。我认为,企业文化认识和建设上的误区有以下几方面:
一、“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精神,没有什么新意可说”。我国素有培养企业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管理好的企业在这方面更有深切的体会。可是也有一些企业受精神无用论的影响加上对企业文化缺少深切的理解,认为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没有什么区别,从而在企业文化建设上不积极。有时为了应付有关方面的评比检查和装扮门面,也抓一下,实际上没有什么作用。从企业的实践和管理理论的发展考查,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是有联系,但又有区别。企业文化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优于企业精神。尽管现今人们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还不一致,例如,有人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的综合。也有人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者组成的一个层次结构。还有人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十分丰富、广阔的文化复合体,它表现为一切经验、知识、感知、科学、技术、价值观、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管理方式、行为方式、论理方式、道德规范、企业形象等等。
二、误认为企业文化形同企业管理,什么管理都可以往里面装。我们说有广义的企业文化,但不是说企业文化就等同于企业管理,现在有些企业看到文化热,不管管理中的一些具体内容与文化建设有无关系,都向企业文化建设靠,以为这样作可以显出他们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或者成绩显赫,其实适得其反。企业文化建设是从文化的深层面来探索企业管理和企业经营成功之道的。因为企业文化是与企业共存的一种客观存在,有什么性质的企业,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我们常说,企业中存在文化,文化中存在力量。建设企业文化就是加强对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技术、文化与管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关系的研究,以充分发挥文化对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力。为什么有的企业视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同样呢,这主要是受传统管理不良行为的影响,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回想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有时强调全面质量管理,有的企业就把它等同于企业管理,有时强调经济责任制,就用它替代一切管理。现在人们都说,企业文化重要,它又成为企业管理的一切。企业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数,它内涵人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多个方面,具有各种管理职能,才能够促进企业全面发展。有时需要针对某一薄弱环节重点突破,例如,集中一定时间搞企业文化建设,但也必需与其他管理相结合,全面推进。企业文化不是某个具体的专业管理,而是指导企业各种管理活动的理念与行为规范,要渗透到管理的方方面面。那种把企业文化泛化,把企业文化当作筐,什么都往里装的认识和作法,不但搞不好企业文化建设,有时还会影响其他管理职能的发挥。
三、误认为企业文化主要是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忽视价值观的树立。如果说上述是把企业文化泛化,那么把企业文化主要看作是开展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则是对企业文化的一种狭隘的理解。我们经常在有关报刊上看到,说某个企业开展了影评、剧评、书评;成立了阅览室、文化室;组织了郊游等野外活动;进行了文艺、体育等比赛活动,等等,以显示这个企业文化搞的好,很富有特色。其实这样的理解是很不全面的。我认为,企业开展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它的全部内容,更不是它的唯一内容,它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外在表现。因为通过谈、拉、说、唱等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以这些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形式,可以陶冶职工的情操,培养职工的集体主义精神,还可以通过这些活动,用文化活动颂扬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当然这些有益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群体的价值观。它是职工对企业生存发展和自己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有效性的认识。它包含着职工为人处事的哲理。我国有名的中华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从培养“中华人”出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体系,即卓越观、职责观、绩效观、品质观、创意观、实务观。由于这些观念是企业活动中日复一日、一再重复的警句和格言,它能为职工所接受,成为职工的座右铭,并给他们以心理上的约束和行为上的规范。因此,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群体价值观为核心的,包含与价值观体系相适应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内在本质,而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只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
四、把企业文化视为洋货,没有必要和不好学习。我们在企业调查,经常有人提出,我国企业素有培养企业精神的优良传统,我们和其他国家社会制度不同,生产科学技术可以学习,而企业文化不可以吸纳借鉴。由于他们持这种认识,因而在文化建设中,往往困扰在原来传统的认识和作法上,思路不开阔,效果不显著,对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信心和勇气。我们认为通过文化的交流和认同,无形中缩短了各国职工之间的距离,使各国企业在一些问题上比较容易取得共识。我国企业要挤身于世界经济,在向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等领域开拓的过程中,积极吸收世界国际文化的精华和国外企业建设文化的经验,而借用企业文化的概念,以发展自己的精神文化,促进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共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应当积极提倡。
五、使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在内容提炼上的雷同化,缺乏自身的个性。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性质的企业文化,既有其共同性,也应当具有自己的个体特征。如果千百万个企业的文化都是一个面目或一个模式,那么五彩缤纷的企业文化,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我们在调查时发现,一些企业在文化热的引导下,不是在总结继承自己优良文化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再结合时代的需要和环境的变化,进行文化创新,突出自己文化的个性,而是盲目效法照搬其他企业文化的内容。一些企业的文化多为团结、求实、求是、严实、严细、务实、进取、开拓、创新、奋发、奉献等不同内容的组合。至于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振兴中华、互助合作等为内容的企业文化,更是比比皆是。企业文化建设要做到在共性中突出个性,一是应考虑行业特点。作为高技术产业、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企业文化,就有很大的不同。高技术产业常以技术求精,质量求高为特色,而交通运输服务产业,则以安全第一,文明服务为上策。二是产品的性质。作为生产资料和作为生活消费品的企业文化,也应当有所区别。一些生产机器设备的企业在自己文化的建设中,提出24小时服务到厂,一些生产药品的企业,注意到好药治病、坏药致命的特点,把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百分之百正确,作为建设自己文化的出发点。这些都是突出文化个性的表现。三是管理的传统风格与习惯。考虑到这些,就有利于职工对企业文化从服从、认知到内化为自觉的意识与行动。实践还证明,就是同行业、同性质产品的企业,其文化的内容也是能够有所区别的。都是商业企业,王府井百货大楼文化的核心是有名的“一团火”精神;蓝岛大厦则以“情义取胜”赢得了经营的成功;长安商场的“以诚对待顾客”而闻名京城。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注重突出自己的个性,使人们一看一听就能知道本企业与其他企业的不同,这样的企业文化,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六、企业文化运作上的形式主义,只注重外包装的一哄而起。企业文化是一个内隐含义和外显形式相统一的综合体。企业文化的内隐,是指对职工和企业行为发生作用的经营宗旨、价值观体系、道德行为规范,为广大职工所认同和接受,并深深扎根在职工的心灵深处,这是企业文化的本质所在,企业文化的外显,是体现企业文化本质的外在活动或映象。现在我们有些企业在建设自己的文化时,往往只注重广告、厂区文明等外表形象,而不注重内在本质的建设。也有的企业看到领导提倡建设企业文化,人们着重企业文化,一些检查评比少不了企业文化,也就一哄而起大搞文化建设。我们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如果只是注重在形式上提几句口号、几条标语,而没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并加以精心的培育和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它就会失去真正存在的价值。
除上面所说的各种误区以外,还有很多无法从表面剖析的。如领导与职工的关系、企业文化建设不全面等。只有避免企业文化建设的各种误区,才能建立起与企业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