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开幕式 > 基础教育的基本特征_浅析将来基础教育学校的模式特征

基础教育的基本特征_浅析将来基础教育学校的模式特征

来源:开幕式 时间:2019-12-01 07:52:52 点击:

浅析将来基础教育学校的模式特征

浅析将来基础教育学校的模式特征 一、社区:一个教育学意蕴的社会学概念 要探索未来基础教育学校的变革方向,厘清学校和社区 间的关系是首要问题。事实上,作为一个经典社会学概念, “社区”具有丰富的教育学内涵,教育界对此也有一致的认 识。作为一个经典社会学概念,“社区”最早由滕尼斯提出。

在滕尼斯看来,“社区”是进行社会学分析的理想概念。社 区并非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它主要用来描述一种基于协作 关系的有机组织形式。可见,社区概念的提出,“它不仅表 征着一种空间的地域特征,更主要是强调它是一种由共享的 价值利益和共同的道德承诺结合在一起的社会共同体或社 群。”[3]当前,社区一词的内涵已经大大延伸。例如,“社 区”的另一种译文“共同体”已经成为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研 究热点。作为一个强调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相互理 解、通力合作、彼此负责的社会学概念,它为建立一种适应 不断分化的现代社会发展的新的有机联结机制提供了可能。

作为一个教育学概念,社区是“学习共同体”“学习型社会” 与“实践共同体”等现代教育理念的理论前导。将“社区” 抑或“共同体”的思想引入学校教育,杜威是先行者。杜威 认为:“现在教育上许多方面的失败,是由于它忽视了把学 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这一基本原则。

现代教育把学校当作一个传授某些知识、学习某些课业 或养成某些习惯的场所……结果是,它们并不能成为儿童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因而并不真正具有教育作用。”[4]由 此,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儿童要积极地融入社区。目前, 学校和社区之间的关系研究已成为国际教育研究的热点。在 一项报告中,美国教育家厄内斯特•博耶尔 (E.Boye)r 分 析了发达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新动向和未来趋势。他认为, 基础教育学校的未来形态是处在社区之中的,社区与学校合 作是建立学习化社区的步骤之一,在未来的“学习的共同体” 抑或“学习化的社区大家庭”中,学校和社区都是基础教育 职能的承担者。[5]佐藤学认为:“作为这种学习共同体的 学校的构想,是展望 21 世纪学校未来的产物……基于这种 构想的学校改革作为一种静悄悄的革命,将会形成本世纪教 育改革的一大潮流。”[6]澄清教育学意蕴的社区概念,可 为我们探索未来基础教育学校的形态特征提供理论基础。可 以说,我国基础教育的未来发展和学校形态变革,必然涉及 社区、家庭和学校等多个层面。这也意味着,封闭的基础教 育学校必须走向开放,以实现学校和社区之间教育功能的整 合。社区概念所具有的教育学意蕴,为我们思考未来基础教 育学校和社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三个重要的视角。一是功能 的视角。

未来基础教育学校和社区之间要建构一个功能综合体。

从学校角度出发,社区是一种有价值的“教育影响”。因此, 无论是以学校为主的教育还是以社区影响为主的教育,它们 都作为一种互动关系体,深刻影响学生的教育生活。同时,从社区的角度出发,学校是社区的“精神寓所”。对社区居 民而言,学校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也是社区居民共同生 活的中心,是居民精神的寄托。特别是对于广大农村地区, 学校不仅是传播正规知识体系与孕育乡村民俗文化的场所, 也是社区成员凝聚的纽带与社区文化的中心,学校在社区中 具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二是关系的视角。未来基础教育学 校和社区之间要建立一种双向互动关系。已有研究者关注到 了两者的互动关系,“一方面,要使社区,包括成员、机构、 组织理解、支持和帮助学校,以便有效地实施教育目标;
另 一方面,学校应该支持社区、面向社区,向社区开放、服务 社区。形成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双向建立良好关系,常需要 形成两种有效的传播渠道:即从学校到社区和从社区到学校 的传播渠道”[7]。三是组织的视角。未来基础教育学校和 社区要建设成学习共同体。学校和社区将成为一个新型的学 习共同体,在这个组织中,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彼此沟通、 交流与分享,共同完成育人目的。因此,打破学校教育主宰 一切的局面,实现学校、家庭与社区之间教育功能的整合已 成为基础教育未来发展方向。

二、社区中的学校: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实践与启示 如何促进学校和社区的融合?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城 市已经有不少学校开始尝试学校与社区联合办学。但从实际 情况来看,办学模式还不成熟。一些主要西方国家在 20 世 纪 60 年代就已经启动了社区与学校的相关互动研究。“阿尔伯塔学校改进计划” (Alberta Initia-tive for School Improvement project,AIS)I 由加拿大阿尔伯塔省于 1999 年发起,目前项目还在实施之中。AISI 项目旨在通过鼓励 学校和家庭、社区间进行横向合作,共同来解决学生的学习 问题,并由此实现学校的发展和改进。在项目实施的十几年 中,阿尔伯塔省的大部分基础教育学校都参与到项目中来。

根据 AISI 官方网站的数据统计,项目实施过程中衍生出 2000 多个学校和社区合作项目,这些项目有效提高了学生 的学业成绩,实现了学校发展与改进的目标。[8]AISI 取得 成功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学校与社区之间紧密的合作关系。在 AISI 实施的十几年间,不少学校专门从社区成员和家长队 伍当中聘请学校发展与改进的协助人员,并通过他们实现学 校与社区、家庭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地方教育当局也采 取了相关的措施,将三方的合作关系制度化。

具体而言,在学校和社区互动策略方面,AISI 主要采 取以下四个方面措施。第一,进行教育活动利益相关者分析, 寻找学校发展与改进的社区参与者。学校与多方面人员接触, 包括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家长、专业研究者和社区 其他成员,如当地社区的官员、企业、民间组织和研究机构 等,所有人员都被视为学校改进计划的利益相关者,并在利 益相关者分析和协调的基础上制定学校改进计划。通过利益 相关者分析,基础教育学校把社区所有成员都纳入学校改进 的过程中来,并将社区的智力资源、人力资源和其他潜在资源都引入学校改进计划之中。由此,寻找社区参与者为组建 学校改进的社区合作组织提供了可能。第二,建立学校改进 组织,设定符合社区利益的学校发展目标。有效的学校改进 是基于校长、教师、学校委员会、家长和其他社区成员的共 同努力,学校改进活动需要建立一个优秀的合作团队,并设 置合理的组织目标,评估可能的实施策略。AISI 的成功要 素之一就在于它改变了学校和社区合作的传统模式,即把社 区成员和家长从学校发展的“局外人”角色转变为“局内人”。

AISI 从一开始就把学校的发展和社区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而不仅是把学校改进的目标设定在学校范围之内。第三,明 确学校改进的周期性内容,确保社区成员的深度参与。学校 改进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而在每一个阶段,学校改进合作组 织需要所有成员分享彼此的经验。经验的分享可以围绕若干 主题展开,如社区的文化多样性能够为学校教育提供何种课 程资源;
社区需要参与学校教育的哪些核心项目以确保教育 效果;
实施哪些项目或者提供何种帮助,社区才能有效支持 学生学习和学校改进;
学校在社区之中的角色定位和未来发 展形态是什么;
学校和社区之间资源整合的可能形式是什 么;
等等。通过相关主题的研讨,社区成员能够及时关注学 校改进,实现真正的发展参与。第四,建立从松散性到制度 化的社区参与机制。阿尔伯塔大学教授班尼 (S.L.Bonnie) 在 AISI实施的后续研究和效果评估中认为,AISI 中社区和 学校之间的合作模式存在松散性特征,而这种合作的松散性源于制度约束的缺失。在学校和社区的合作中,制度化的约 束更多依靠社区成员的教育共识,而非组织强制性。班尼教 授建议,学校应该打开校门,邀请社区成员进入学校,展现 学校教育的吸引力。[9]因为“社区中的学校”体现了社区 的发展利益,所以社区参与源于吸引力而非强制性。虽然 AISI 项目的实施是由阿尔伯塔省的教育状况决定的,其经 验不能直接移植到我国,但AISI 项目强调社区和学校之间 紧密合作的理念,为未来我国基础教育学校的变革提供了一 个指引。对于如何在基础教育阶段建构“社区中的学校”, 阿尔伯塔省的实践至少给了我们三个启示。

在理念层面,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需要从“传统型”走向 “现代化”。在我国,传统的社区与学校互动,主要集中在 人、财、物方面;
而现代意义的社区与学校融合互动,已经 逐步开始由人财物方面的互相支持,扩展到对办学精神、课 程教学资源、培养目标等深层面的问题,社区的角色已经由 传统的辅助性角色转变为重要的教育影响力量。两者互动的 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共生”,以使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彼此 融合。在组织层面,健全的组织和制度是学校和社区互动的 保障。在我国,家长、社区参与学校教育的行为普遍存在偶 然性特征,缺乏长效性与制度化。以“家长会”为例,它的 功能多局限在讨论学生的成绩方面,往往集中在考试之后召 开,家长会成为考试总结会与反思会,家长会并没有成为沟 通家校合作事务的中介。在未来,基础教育学校和家庭之间需要建立更为制度化的合作模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把握 双向性是学校和社区互动的关键。学校和社区的互动不仅要 强调社区为学校服务或学校为社区服务,而且要求学校联系 社区、社区参与学校。具体而言,学校联系社区可有若干基 本内容,如学校向社区开放基本设施;
学校为家长提供家庭 教育辅导;
开展校园开放日活动
等等。社区参与学校,则 可以通过参与学校课程、参与课堂教学、参与学校决策、参 与学校改进项目等形式实现。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