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效应论述 1研究结果与分析 1.1SCL-90测评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宁波市大学 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宁波市大学生 在SCL-90量表的各因子均分普遍高于全国成人常模, 只有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因子均分低于全国成人常模,经 统计检验得知: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偏执等因子 上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精神病性因 子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躯体化、 强迫症状、抑郁、敌对等因子上两者之间存在无显著性差异 (P>0.05)。通过对宁波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结 果显示有22.36%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 题,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分析得知宁波市大学生SCL-9 0量表的各因子均分偏高,恐怖、强迫、焦虑,敌对、精神 病性等症状相对比较突出,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明显低于全国 成年人群,心理健康状况亟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调查发现 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障碍,涉及的成 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受我国传统应试
教育模式的影响,造成 人生价值观理解上的心理思维定势和心理素质先天不足,缺 乏对社会的认知、适应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当自身基本要求 得不到满足时,致使他们感觉生活自卑、压抑、空虚、无聊, 易产生紧张情绪和消极心理,导致心理失衡,就容易产生情 感困惑和心理危机,造成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1.2干预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对宁波市大学生心理健 康实施体育锻炼干预的实验,被试产生了干预实验前后心理 健康状况的对照结果,以及干预后与全国常模的心理健康状 况对照结果。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结果。通过对 干预对象实施体育锻炼干预的前后比较来看(见表2),结 果显示干预对象的SCL-90量表各因子均分明显低于 干预前,干预效果显著。经统计检验得知:在躯体化、抑郁、 焦虑、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上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 <0.05),其它各因子上两者之间存在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经过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实施体育锻炼干预后, 干预对象的SCL-90量表各因子间均分相比分差明显, 经过对比分析各因子均分明显低于干预前,整体心理健康状 况得到明显改善。并且,对于有着明显心理疾病症状的学生 干预效果显著,达到实施体育锻炼干预的预期心理效果。可 见,实施有效的体育锻炼干预能够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整体 水平,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干预手段和介入措 施。干预后与全国常模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结果。通过对干 预对象实施体育锻炼干预后,结果显示干预对象的SCL- 90量表各因子均分明显低于全国成人常模(见表3)。经 统计检验得知:在焦虑、敌对、偏执等因子上两者之间存在 着显著差异(P<0.05),其它各因子上两者之间存在 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体育锻炼干预措施获 得明显的心理效应,干预效果显著。2讨论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受到自我、家庭、学校和 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当复杂的现实社会矛盾与大学生单纯、 理想化的思想产生冲突是,就会促使他们产生一定程度的沉 闷、消极的情绪,造成心理障碍和疾病,是导致大学生心理 困惑和障碍的诱因。而大学生的负性认知和负性情绪互相加 强,形成恶性循环,使得心理问题和躯体健康问题持续加重 [1]。经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干预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 康水平。
2.1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学校未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检查、心理评估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如果学校缺 少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与教育服务,那么学生所引发的消 极情绪和心理障碍得不到有效疏导和正确引导,就会严重影 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2体育锻炼具有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功能,能够有 效刺激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干预 实验,获得良好的心理健康效应,能够确保大学生身心健康 发展。体育锻炼干预的心理效应受诸多因数的影响,在选用 体育锻炼干预手段时,应以学生感兴趣和有助于积极心境变 化的内容为主,对体育锻炼干预实施中应控制好中等强度的 运动量和营造体育运动环境,反之,就会适得其反。
3结论与建议 3.1宁波市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统计发现有22.36%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亟待改善和 提高。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根据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要症状体现在强迫症状、 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方面,通过适当的体 育锻炼进行干预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整体水平得到有效的改 善,有效的体育介入可获得显著的心理干预效果和健康效益。
3.2高校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并把体育 锻炼作为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措施,在实施体育教 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利用有效的体育锻炼干预手段 促进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和承受能力的提高,改善大学生身 体和心理健康整体状况,促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3贯彻落实对大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检查和心理评估 工作,创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和心理健康监管机制,拓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咨询方式与教育平台。建立长效的心理疾 病预警和干预机制,形成大学生群体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 体系。对于个别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应及时跟家 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参与辅导和干预工作,给予正确的引导, 促使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3.4高校要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计划大纲,增 加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投入。加强心理辅导员的师资培训,成 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辅导和咨询等有关的心理 健康教育组织和机构,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和管理体 制,构建实效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3.5系统开展和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开设心 理健康专题报告,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社会认知 和社交技能,强化体育锻炼的健心功能,促使大学生树立正 确的导向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意识。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和锻炼氛围,创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以校园体育文 化为载体,依托体育锻炼预防和干预心理疾病的效能,促进 大学生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