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学视野审视社会变迁,我们则会发现,体育既是一种 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同时,其教育本身又是传承人类运动 文明。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的学校体育既要注重其引导高 职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基本职能,又要传授其正确运动 方式方法,传递并传承人类优秀运动文化,两者可以兼而有 之。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门职业从业人员的教育场所,其体 育教育则还应充分考虑其职业能力的发展。近年来,国内诸 多学者提出了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应着力发展学生职业体适 能的观点,得到了普遍认同。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 组成部分理应受到重视,因此,要想让体育在社会广阔的背 景下融合起来,高职院校体育老师必须要从工学结合的角度 开始教学工作。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 意见》中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 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的重要切入点,带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2]。这既 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一次创新,又是职高院校体育教育发展的新契机。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逐步浮出水面,逐步走进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所谓“工学结 合”即是将学习与工作有机相结合,形成一种适合职业教育 的新教育模式,其主体仍为高职学生,以学校所针对的职业 培养为导向,对学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善加利用,从而把 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职 场工作有机衔接,贯穿于高职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工学结 合”更容易使得高职教育学以致用,使得学生在校园内无处 无时不在接受职业教育、塑造职业能力,因此,这代表着职 业教育的一种新发展趋势。而要实现这一以职业教育为先导 的高职院校学校体育,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工作亟待实现四 个转变。
2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四个转变 2.1实现体育教师素质的转变 “工学结合”能否实行,提高教师素质是前提。教育效 应的掌控关键在于提高教师品质与职业素养、职业道德与责 任心。面对全新的教育理念,实施以职业教育为先导的高职 体育教育改革,需要教师群体在其素质方面做出必要的提升。
2.1.1高尚的思想品德 在“工学结合”背景下对师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 体育教师的思想境界、道德品质、行为表现对高职生的思想 道德和世界观的形成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3]。所以,具 备高尚的思想是首要条件。首先,应具有较高的社会觉悟。坚定和正确的政治观点和较高的思想觉悟,是人民教师的必 备条件。体育教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任,必 须具备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次,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待 工作,体育教师应具有治学严谨、刻苦钻研和勇于改革探索 的精神。对自己的行为要有责任感,坚毅、勇敢、顽强、有 信心、有进取心,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第 三,具有良好的生活旨趣和认知风格。生活旨趣就是在日常 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个人生活主旨和趣味,反映着他的人生观、 世界观、理想、兴趣、爱好等。而认知风格,就是一个人所 具有的,在认知活动中相对稳定的特点,这些特点包括客观 性、独立性、全面性、概括性和敏捷性等等。如果一位高职 体育教师有高尚的生活旨趣和良好的认知风格,那么,其言 传身教就能深入高职生心灵,引起高职生强烈的情绪体验, 使高职生确信教师的教育,并转化为自我要求,这样就能更 好的完成“工学结合”的教学。
2.1.2先进的教学理念 在“工学结合”背景下先进的教学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教学理念就是指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对学校教育实际的 认识,对高职生心理的了解以及处理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育教师应了解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目标,能够将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学校体育方方面面作完美对接,这其中 包括了职高学校体育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职 业院校实施的体育教育中依然需要突出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即是目前职业院校的教育特色之一。在体育课教学中充 分发挥高职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探索开放 式教学模式,努力丰富教学内容,大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段 和空间,努力营造高职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氛围。努 力做到“三结合”:健身性和娱乐性相结合、选择性和实效 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提高高职生的自身能 力和参与的积极性,发挥高职生的创造性,培养高职生良好 的心理素质,促进高职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增强高职生 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给高职生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打下良 好的基础,利于完成“工学结合”的目标。
2.1.3较高的现代化教学运用水平 在“工学结合”背景下,现代化教学运用水平的高低代 表着一个体育老师的综合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可供体育教学选择的现代教学方法零零总总,诸如多媒体教 学、最新职业体能开发等。新教育技术的充实,往往带来教 育效果的改进提高。目前,网络技术的应用比比皆是,体育 教育也概莫能外,如何搭上网络这一高速列车,充实自身体 育课的内涵,与时俱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进而吸引学生, 这是一个横亘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面前的难题。
2.1.4广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在“工学结合”背景下体育老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基 础知识是关键。当今社会的信息化使得高职生获得体育知识 的途径十分宽广,信息量激增,许多体育知识还没有在课堂上讲授,高职生已经从其他传媒中有所了解,许多热点问题 都可能在学校和课堂上反映出来,使教师面临的专业问题增 多了。高职体育教师对高职生的影响决不限于本专业领域, 体育教师对高职生的影响是全面的,这就要求教师拥有更为 广阔的知识,也就是说具有比较广博的基础知识。基本文化 素质,既是生活的必须,又有助于教师的全面发展,是必要 的自我完善,加之当前各学科间的互相渗透与综合的发展趋 势,就更要求教师不仅要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动态,而且 必须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广泛地涉猎邻近学科的知 识,以适合教育发展的要求。博学是当代体育教师建立威信、 改善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教师开拓高职生的科学 视野、激发高职生的求知欲、鼓励高职生创造性思维的基本 条件,给高职生养成积极思考探索的能力,这是“工学结合” 的初衷。
2.2实现体育教育理念的转变 以职业教育为先导的“工学结合”其特点在于注重学校 体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如何将学校体育内容与学 生将来的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 展需求,这突出了现象职业教育新的价值取向,相应地会带 来学校体育工作中多重教育理念的转变。
2.2.1认识观的转变 体育的功能具有多因素,如健身、健美、医疗保健、延 年益寿的生物功能和教育、政治、经济的社会功能。其价值不仅是为了健康、娱乐,或为升学、就业作准备,而是为了 人的一生作准备。因此,应根据体育学科特点,从知识、技 术的传授,身体素质的锻炼以及情感教育入手,采取科学的 方法对高职生进行教育。在教学中,不但要强化体育知识, 还要注意社会知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使高职生的知识 达到广、博、精、深,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不仅 要锻炼高职生的身体,还要发展高职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非 智力因素;不仅要教会高职生学会知识、技术、技能,还要 教会高职生会学习;不仅要教会高职生怎样做人,还要教会 高职生如何生存。要注意培养“学是为了用”的观点,努力 创设高职生动脑、观察、练习、创造的机会,充分发挥体育 多功能的作用。
2.2.2教育环境的转变 要意识到“工学结合”模式下体育教育环境已由原来单 一的教育环境发生了转变。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职业 性、社会性、实践性。为了凸显高职教育的特色,必须强调 以技能为主线,以职业为导向,通过生产实践、技术开发、 与行业企业合作、为社区经济服务,来优化高职生的职业素 质和职业能力。随着高职教育不断向前发展和推进,要打破 高职生培养局限在校园内的封闭办学传统模式,扩大人才培 养的半径和空间,将高职人才培养的触角延伸到企业、社会 更广阔的领域去,扩展到实验室、工厂、车间、生产线、办 公室等各种实践场所。高职生参加实践性的实验、实训、实习增多,空间与环境的变化要求体育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形 式更加多样。体育教育工作必须尽快适应这种复杂多变的教 育环境,改变过去单一的教育模式和方法。转变教育理念, 树立“工学结合”下的新体育教育理念。
2.2.3社会环境的转变 要充分意识到社会环境对人才要求综合性的需要。高职 体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与人的体育生涯 和生活方式紧密联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 善的今天,高职体育与社会的发展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当前 高职体育发展的基本思想是把发展问题放在优先考虑的位 置,实现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相结合、局部发展与整体相合 并。新时期,高职体育教育需要实现如下教育转型或转变: 体育功能多元化为基础的体育教育向大众休闲文化及职业 能力辅助开发兼顾转变;以人的个性化发展为目标,实现“人 本化”和“生活化”体育转变,使得体育成为学生个体生活 方式之不可或缺的固有成份,成为个体生活之必需;围绕现 代消费观念转变,将体育由“竞技化”向“娱乐化”、“休 闲化”转变;而整体的高职体育教育则由“社会本位”向“个 体本位”转变,成为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环节重要一环。
2.3实现体育教育模式的转变 2.3.1体育课程结构模式 传统体育教学是以锻炼身体、传授技术为主。体育课的 结构多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一味追求时间在各个部分的合理分 配,以达到整节课在结构上的平衡,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束 缚了老师的思维与行动,也束缚了高职生的思维与行动,对 高职生参与体育活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5]。因此, 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为此,实现体育教育模式的转 变应突出以下重点:首先,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转变,在内 容上改变重传统、轻时尚,重形式、轻实用,重技术、轻理 论的倾向。坚持以高职生为本,培养高职生个性发展为根本, 把培养高职生体育锻炼、体育学习习惯、提高高职生体育鉴 赏能力和解读能力相结合。在课程设置上,虽然一些院校在 课程设置上作了调整,但大都滞后于高职生对体育的需求, 对课程设置的前瞻性考虑仍显不足,与高职生需求还有差距。
因此,有必要根据社会需要增设新的课程项目,比如轮滑、 拓展、街舞等受高职生欢迎的课程。适当增加理论教学,改 变过去那种技术讲解等理论性太强的方式,教会高职生理解 体育、欣赏解读体育的能力。其次,建立切合实际的体育教 学模式。主动向课外延伸,打破原有固定时间的常规教学形 式,要根据高职生专业理论、实践教学、空余时间安排体育 教学。依据职业岗位对身体素质的要求,适当在课程中增加 与专业相适应的身体素质要求的练习项目。
2.3.2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模式是在某种体育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建 立起来的体育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 设计和实施上。对于“工学结合”下高职生的体育课程教学 模式应做以下调整:首先是快乐体育的“目标学习”教学模 式,它是针对高职生的厌学体育的现状,并为实现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与终生体育的连接而提出的。快乐体育依据游戏理 论,主要依据体育活动中体验运动乐趣的规律而设计的, “目标学习”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让高职生掌握运动技能 和身体锻炼的同时,能够体验到运动和体育学习的乐趣,从 而为高职生终身参加体育实践的志向服务。其次是发现式的 体育教学模式,该内教学是主要遵循在体育教学中高职生的 认知规律来考虑的教学过程。它是指以发展高职生创造性思 维为目标,以提高高职生解决问题能力,让高职生通过自己 获取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体验,掌握学习和思考方法为主要 目的的体育教学过程。
2.3.3体育课程学习模式 “工学结合”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学习模式分为:研究 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1)就研究性学习而言 在目前的实践中,主要是指高职生在体育教师指导下,以类 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其主 要目的是培养高职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到此目的,要求高职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学会利 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 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在实践中体会和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使高职 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2)就 自主性学习而言是指无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能够根据 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 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性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 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旨 在培养高职生懂得学习是一个人终生获得知识,取得经验, 转化为行为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充实生活,发展身心,促使 个人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要学习好,就得讲究科学的学 习方法,所谓学习方法,就是人们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手 段和途径,它包括知识的方法、学习技能的方法、发展智力 与培养能力的方法,这样就使高职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养成会 学习的好处。(3)就合作性学习指有指导地使用小组教学, 让高职生们在一起学习,使所有高职生的学习效果最大化的 教学方法。宗旨是倡导高职生主动去构建知识体系,不仅从 教师那里获取知识,还从同学那里获取知识,并在合作交流 中运用技能。通过高职生的互帮互学来提高高职生学习主动 性,提高学习的质量,这种教学模式充分考虑了体育教学中 的集体形成和人际交流的规律性来设计教学过程的[6]。
这给高职生在工作中有了互相合作的意图从而更好的完成 任务。
2.4实现体育教育职能的转变 现代体育除了固有的强身健体的职能之外,作为一种文化而被人们愈来愈加重视。如其它文化一样,体育具有重要 的教育职能,这种教育职能不仅在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培 养方面表现得非常突出,而且在一个人意志品质的形成过程 中产生深刻的影响。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一直沿用 过去传统的竞技体育教学内容,限制了高职生兴趣发展,压 抑高职生个性发展,束缚了高职生个性发展空间,也背离了 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要求,在“工学结合”下必须实现体 育教育职能上的转变。
2.4.1指导思想上的转变 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个有章可循的社会活动,它对培养 高职生遵守社会公德和生活准则是一个很好的强化,已成为 新时期对高职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载体”,这就是 “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身体活动之中,为教师对高职生进行 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方式[7]。体育运动不仅强健 体质,更容易培养高职生的集体主义感和大局为怀、善于处 理人际关系的优良品德。因此“工学结合”下体育教育指导 思想一定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 任务。要将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质融入到体育教 育中,重视培养高职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等 综合素质,培养高职生的社会适应性,树立终身体育学习理 念,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的技能型人才。
2.4.2服务职能上的转变高职大高职生的体育教育中,要为今后从事职业做好服 务职能,体育教育工作要从高职生成长成才的根本利益出发, 强化为高职生服务的意识,要深入了解高职大高职生对体育 的实际需求,挖掘高职生自身的志趣、特长、和组织能力, 培养高职生积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人格,为今后从事职业 打好身体基础[8]。实现“服务”职能方法上的转变,改 变过去那种单一单项的体育教育形式,向多样化教学转变, 不断拓展高职生体育教育的渠道和空间,采用体育教育模式 多样化、上课时间灵活化、理论教学网络化等多渠道多形式 开展体育教育,就是要针对“工学结合”下的为高职生体育 需求服务,形成一个管理与服务交融的体育教育工作体系。
2.4.3体育指导职能转变 以职业教育为先导的“工学结合”能否落到实处,转变 教育机制是关键。因此,应把握高职生体育需求,不断适应 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实现教育机制有效转变。(1)必须建 立科学有效的领导新机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涉及 面广而大,体育教育要统一思想,在学校党政统一领导下, 建立和完善既有纵向支撑,又有横向连接、统一协调、规划 与布局的领导协调机构。(2)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在“工学结 合”模式下体育教育工作的保障作用。加强制度建设,以制 度管人,建立与“工学结合”职业教育相适应的体育教育教 学管理制度,真正构建符合“工学结合”特点的体育创新教 育机制,使制度建设成为“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体育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3)建立完善评价机制。积极建立一整套“工 学结合”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和对高职生综合动态 的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中,要以高职生过程学习为重要支 撑点,规范课内考核标准,以高职生主动参与体育竞赛、身 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体育技能辅导、体育社团的活 动、早锻炼等课外体育活动为依据。建立以体育过程学习为 基础、课内课外相结合,主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为参照的合 理的、规范的动态评价体系,通过有效地评价机制,促进高 职院校体育教育健康的发展。
3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现代化建设相适 应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因此,对高职生进 行技能训练是职业教育办学的特色所在,而体育教育涉及到 全体高职生的学习和身体利益,必须考虑到其普实性、多样 性等特点,同时又要兼顾专业教学的需要,特别是在当前工 学结合的教学改革形势下,如何加快体育教学的改革,更是 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更需要我们一起来交流探索。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