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对音乐 的兴趣,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那么,在教育活 动中,如何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呢?下面是我的一些看 法:
1.从情趣出发,让幼儿得到美的启蒙 幼儿刚刚开始接触基本音阶时,我把七个音符都书写出 来,让幼儿能直接地看到,然后再逐个音符教幼儿认识,可 以用琴伴奏,幼儿随着唱,一段时间过后,幼儿自然能记清 各音符的唱名。但是,音准问题还是掌握不好,再用这种教唱的方法自然不会引起幼儿的兴趣,这个时候,我就会用 “听”为主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具体做法是:把幼儿分成两 组,一组幼儿拍一下手喊3,另一组幼儿跺一下脚唱mi;
再 拍一下手喊6,另一组就唱la;
再拍一下喊7,另一组就唱xi ……,经过这样反复的练习,既有音名、音准的变化,又有 一问一答式的游戏,既训练了幼儿的音准感,又培养了幼儿 的注意力,足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2.灵活、多样的教学法 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 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幼儿在 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体验:寻找音乐——感受 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的全历程。
如:在给幼儿园中班幼儿上音乐活动《走路》时,可用儿歌 朗读和打击出象征小兔、小鹿、小鸭走路的声音,让幼儿很 快掌握了切分音的基本节奏。还有在《打电话》的这个活动 中,可运用扮演角色的形式,来引发幼儿学习齐唱、分组唱 的歌唱方法,让大部分的幼儿当打电话的娃娃,而另一部分 得幼儿当接电话的娃娃,配上道具"电话",幼儿很容易在感 兴趣的氛围中学会这种歌唱的方法。幼儿园的孩子特别好动, 如果整个活动,让孩子们坐着不动,她们会坐不住的,所以 当孩子对一首歌曲能唱之后,就要选择适当的动作进行配合。我在教大班幼儿唱歌曲《看看谁的本领大》时,歌词是:“警 察警察真威风,维持秩序管交通,护士护士多爱心,耐心细 致照顾病人……”幼儿基本会唱以后,可以让孩子离开自己 的座位,模仿警察、护士的动作,同时在做动作的时候,孩 子们自然会表现出歌曲的强弱,因为警察的动作威风有力, 护士的动作优美轻柔,这样就可以一举两得,既巩固了歌曲 的演唱又找到了歌曲的强弱规律。所以,作为素质教育的音 乐教育,特别是对幼儿来说,必须舍弃一些单调、枯燥、没 有吸引力的东西,最好是让幼儿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氛围 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接受。
3.选择不同的音乐素材提高幼儿分辨音乐的能力 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音乐 欣赏活动的兴趣。选材应注意幼儿的可接受性、可接纳性。
不同的音乐会带给幼儿不同的感受。如:在音乐活动中,我 让幼儿欣赏《鸟儿飞来》这首曲子,幼儿都说很好听,是小 鸟飞来了,而且立刻做出了鳥飞的动作,而且动作优美,当 幼儿男孩子在乱蹦乱跳时,有的女孩就会说:"不能这样, 小鸟要飞的更漂亮的,要轻轻的";
当我放到热情奔放的音 乐时,幼儿个个扭头扭腰,跳起了欢快的动作,而且还在大 声说笑,尽情发泄,就连平时不怎么说话的田子涵,杨润等 小朋友也在活动室中间蹦跳起来……。当幼儿听到《我是小海军》的音乐时,立刻做出了小海军的动作,敬着军礼,很 神气的走着,嘴里还不时的说着:"我是小海军"。虽然他们 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是在他们的动作、表情中我完全能感 受到他们对音乐性质的理解和表现。当然,音乐的选材是很 重要的,要能吸引幼儿。有一次,我让幼儿欣赏一首钢琴曲, 幼儿根本不感兴趣,因此只顾做自己的事,对音乐置之不理。
可见,音乐的选材一定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要能让幼儿 有切身的体验,他们才能对音乐产生表现,喜欢的欲望。
4.设计好教学语,增添音乐特有的情趣 活动组织的音乐教学语,是指在音乐活动中点缀性的音 乐语言,如:在活动前后教师与幼儿问好等常规,就可用音 乐的形式来表现,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幼儿做律动,表示音 乐活动开始了,既可突出音乐活动的特点,又可激发幼儿的 兴趣,还可间接的传授知识。节奏语,既要用拍击身体动作 来表示用在活动中,又可以使幼儿感受音乐速度、力度等, 培养幼儿节奏感,这对歌曲进行打击乐能发挥较大的作用。
如在打击乐《瑶族舞曲》中主要节奏型是X XX,变化节奏是 XX,XX,结束句的加强节奏为XX,教师可分别编上拍腿、拍 肩、拍手和碰手指的动作,以拍手代表共同演奏的节奏。手 势语,即要用老师的手势代替语言,它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 声的效果,如:在小班的音乐活动中可结合所演唱的有鲜明形象的动物歌曲,通过手势形象地模仿出各种动物姿态,便 能很好地把幼儿的情绪激发出来,特别是在指挥分,合唱和 打击乐时,通过手势可以更加容易和直接地向幼儿及时传递 和表达出内心的情感以入歌曲的内涵,因此,简明的手势(包 括指挥)能启迪、激发出小朋友的情感,使其节奏统一、速 度统一,从而引起老师和小朋友间的情感共鸣。体态语,体 态语通过教师的动作表情传递给小朋友,能起到"心有灵犀 一点通"的效应来,一般来讲,主要是眼睛和脸部的各种神 态和表情,它能以无声的语言向幼儿表露和传递内心的情感, 炯炯有神的,坚定的目光和洋溢欢快的笑脸,能使幼儿情绪 激昂,精神饱满,如:在欣赏歌曲《狮王进行曲》时,教师 明亮有神的目光和神采飞扬的姿态,可以很快地感染幼儿, 使他们充分感受狮王的神态,姿态;
《摇篮曲》等较为柔和 和抒情色彩较浓的歌曲,教师应注意运用亲切、自然的眼神 和表情来教唱,而且要能把幼儿的情感带入如诗如画般温柔 的意境中去。还有如:在唱《大公鸡》和《郊游》等轻快活 泼的歌曲时,教师要运用充满稚气天真的笑脸和眼神,就更 能激发小朋友的内在情感,并且能和老师的情感相融合,有 表情地去进行唱歌和随着音乐节奏去进行律动表演,这样便 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5.注重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进行自我表达和表现 幼儿教育的全部艺术就在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只有当幼儿需要的时候,教师的给 予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教师往往忽 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 过分注重技巧的训练。如在学律动时,老师一遍又一遍教舞 蹈动作,幼儿机械地重复学,使本来很好的音乐活动变成枯 燥无味的动作训练,幼儿的兴趣随着一遍一遍的"不对", “再来”声递减。其实,在教学中,只要充分调动幼儿的表 现欲望,让他们在自编、自创,自演中探索,产生动力和自 信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得到了更 好的发展。
6.提供让幼儿展示个人音乐见解的舞台,提高幼儿的音 乐表现能力 喜欢音乐的孩子们特别喜欢表演,为此,我经常为幼儿 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音乐中,在广阔的音乐舞 台上展示自己。如在游戏中为幼儿开辟一块自由表现的舞台, 为幼儿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幼儿就会在这片舞台上自由自 在的表现自己。孩子们年纪小,对音乐也有自己的见解,他 们会相互交流,还能向我征询意见。如:李悦轩小朋友就会 对我说:"老师我要听《小熊跳舞》我要跳舞的……" 我问 她:"为什么要听这首歌啊?"她说:"我喜欢这首歌,我会 跳舞的",孩子的言语是稚嫩的,但却反映了她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当然,音乐的表现手法还有很多,唱歌、朗诵、绘 画、舞蹈等。音乐欣赏能激发幼儿的创新欲望和兴趣,针对 不同的音乐选择不同的表现方法。从而更好的发展了幼儿的 创新能力进行节奏训练,培养音乐情趣。总之,我们要不断 提高幼儿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深厚的感情,通过音乐 的艺术形象激发幼儿的美感,让他们喜欢,喜爱音乐,融入 音乐,让我们共同探索,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有功能,促 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进行节奏训练,培养音乐情趣 幼儿艺术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是在充 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参加无数次的艺术活动中得到发展的。
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针对这一特点,一方面通过 拍手、拍腿、拍肩,踏脚的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 是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 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同时 在活动室内,布置音乐表演区,引导幼儿自己摆弄节奏乐器, 熟悉节奏乐器的音质、音色,帮助幼儿自己从敲打节奏乐器 的活动中辨别各种乐器声音的特色和性能,引导幼儿自己去 探索,敲打节奏。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乐器, 喜欢什么样的节奏和声音,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使用各种节奏 乐器,鼓励他们多听、多练、多感受。如:在学习《什么乐器在歌唱》时,准备小铃、小锣、小喇叭、小鼓,让幼儿用 这些乐器进行节奏练习,通过练习让幼儿感受到各种乐器的 音质、音色,通过有节奏的训练,联系这些乐器的特点,特 征,培养他们对音乐节奏活动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兴趣爱好。
如:在学习歌曲《大鼓小鼓》,准备一个大鼓,一个小鼓, 让幼儿用大鼓和小鼓做节奏练习。通过练习,让幼儿感受到 两个鼓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大鼓的声音大而强,小鼓的声 音小而弱,大鼓小鼓的音色也不相同。通过有节奏的训练, 联系大鼓小鼓的音色,强弱特点,培养他们对音乐节奏活动 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兴趣爱好。
音乐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对幼儿的发展也起着积极 的作用,我们要让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如:在音乐活动 《大雨小雨》中,能让幼儿认识一些乐器,如串铃、铃鼓、 鼓、沙鼓,让幼儿选择适合大雨和小雨相匹配的乐器,这样 不仅让孩子通过歌声和小乐器表现了对大雨和小雨的感受, 同时在探索中学习了不同乐器的敲击方法。
(三) 联系与歌曲内容相关的知识,培养幼儿动手动 脑的能力,提高唱歌的兴趣 幼儿歌曲来自幼儿的生活,反映幼儿的生活。引导幼儿 了解与歌曲内容的知识,不仅可以拓宽幼儿的知识面,结合歌曲内容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还有助于对歌曲内容情 绪的理解和感受,提高歌唱者的兴趣性和表现力。如:我在 教幼儿唱《不倒翁》这首歌之前,教师为幼儿准备了蛋形塑 料糖盒,橡皮泥,教师在唱这首歌的时候拿出了一个做好的 不倒翁,并放在了桌上,教师轻轻的推了一下不倒翁,但不 倒翁马上又立了起来,这时幼儿很惊讶的表情都表现在了脸 上,都想来玩玩,体验之后都想自己能拥有一个。教师心灵 深处感应到孩子们的渴望,于是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道具让孩 子们自己去体验制作不倒翁的乐趣。通过对这首歌的学习, 不仅拓宽了知识,而且感受到了自己动手做玩具的成就感, 这样,应用多种手段有机的结合,互相渗透,提高了幼儿对 音乐的兴趣,使幼儿多方受益。
二、语言是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 音乐和语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首活泼、动听的歌 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儿歌、诗歌;
一首首优美、诙谐的乐 曲都在讲述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音乐教学不仅能培养幼儿 的音乐素质,而且能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和协发展。其中,语 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是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 我们应该寓语言于音乐教育之中。
首先,我們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在幼儿听完一首歌曲或乐曲后,教师应及时鼓 励幼儿读者讲讲自己的感受和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这样, 既增加了幼儿表达的机会,又满足了他们对表达的愿望,提 高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其次,就是要把握好尺度,即在进行 音乐教学活动时,要正确处理好音乐与语言的关系。如:在 教歌曲《小树叶》时,先和幼儿玩一个语言游戏,让幼儿扮 成一片片小树叶,教师扮成"秋风",教师说:“秋风一吹, 树叶就要到处的飘呀飘,”当风停止时,让幼儿说一说,这 么多片小树叶离开树叶妈妈后会飘到了哪里呢?有的说,我 飘到了小河里,有的说我飘到了房子上,有的说我飘到了草 地上……这个游戏是为学唱歌曲服务的,因此玩的次数要恰 到好处,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再次,要做到有机结合,要 努力将发展语言 能力有机地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如:在欣 赏二胡曲《赛马》时,当幼儿初步感受了音乐所描绘的节日 赛马欢快、热烈的景象后,让幼儿根据音乐进行自编故事, 互相讲述,这就给幼儿创造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和说话的语境, 幼儿可以凭借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 验和已有经验,编出了自己喜欢的小故事,这使幼儿享受到 了表现自我的乐趣,同时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总之,幼 儿园的音乐教育不应局限于音乐课中,应渗透于日常生活中。
教师应当为幼儿创造多样化的环境,使幼儿的生活、游戏、 劳动,学习都有优美的音乐伴随,美化幼儿的生活,美化幼 儿的心灵。三、运用多种方法使教学丰富而生动 (一)多媒体技术与欣赏教学有效整合, 使教学丰富 而生动 音乐艺术是以声音为形象塑造载体,它需要欣赏者具备 各方面的知识,在聆听音乐时自发地产生一种联想。由于幼 儿的生活、知识经验有限,所以在幼儿园里,音乐欣赏过程 中那些无法捉摸的音乐形象经常令老师尽管费尽口舌,小朋 友听起来也如坠入云雾之中。而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便可 将欣赏时所需要的图像、声音、色彩等信息更好地结合在一 起。使幼儿在特定画面的引导下来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无 穷魅力。如:在欣赏《卡门序曲》时,音乐作品中所塑造的 威武的斗牛士的形象对孩子们来说,还是比较陌生和遥远的。
于是,笔者制作了西班牙马德里斗牛场的课件,帮助幼儿理 解音乐作品的背景,当马德里斗牛场的画面一出现时,孩子 们都不禁被斗牛场雄伟、奇特的建筑所感染,“哇”的一声 惊叹起来。而当斗牛士开始斗牛时的精彩镜头合着音乐播放 出来时,孩子们变得跃跃欲试,不由自主地随着震撼的音乐 跟着视频模仿起来。于是威武的斗牛士的形象在幼儿面前一 下子变得清晰、直观起来,抽象的、难于理解的内容变得生 动而有趣。
(二)将“道具”与欣赏教学有效结合, 帮助幼儿感 受音乐意境 爱玩是每个幼儿的天性,一样物品在大人手中也许不觉得有趣,但到了幼儿手中,便如同一件宝贝,能变出不少的 玩法来。采用合适的“道具”帮助幼儿感受音乐,也不失为 一种化抽象为直观的好办法。如:在欣赏贝多芬的《月光奏 鸣曲》第一乐章时,为了让孩子们感受体验音乐连绵不断的、 轻柔的、抒情的意境,我给每个幼儿提供了一条彩带,鼓励 幼儿自由地尽情地挥舞纱巾,引导他们一边倾听音乐,一边 观察彩带飘落的形态。在音乐声中幼儿们创造性的玩着彩带, 有的向上抛,有的旋转甩……玩得不亦乐乎。我又加以语言 进行引导:“让我们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在月光下跳舞是很 美的……”,幼儿们挥舞纱巾的动作变得越来越轻柔,与音 乐也越来越和谐。看得出幼儿已沉醉在音乐中,他们已体会 到音乐中延绵不断的、轻柔的美;
又如:在欣赏德立勃的《拨 弦》时,我事先和幼儿一起利用小纸盒、橡皮筋制作了简单 的“六弦琴”,在欣赏音乐时,幼儿合着音乐兴致勃勃地有 节奏地拨动自己的“弦乐器”,享受着音乐带来的快乐。正 是这小小的“道具”,帮助幼儿理解了弦乐器中的拨弦技巧, 引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无限的遐想,开启了幼儿想象的 闸门。
(三)将色彩与欣赏教学有效结合, 帮助幼儿感知音 乐情绪 音乐与色彩在人们的感觉上的联系是多方面的,除了音 色与颜色之间的联系之外,还有曲调、和声、节奏、调性、 音区等。它们都能使人与各种色彩联系起来。在历史上就曾有人把不同风格的作曲家的作品与色彩联系起来,有人说莫 扎特的音乐是蓝色的,肖邦的音乐是绿色的,瓦格纳的音乐 则闪烁着不同的色彩。在欣赏活动中,我尝试通过将色彩与 音乐对应,来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的情绪,根据蒙古民歌改编 的管弦乐《森吉德玛》,具有诗画一般的气质,由于对同一 旋律在速度、力度、配器上做了不同的处理,便表现出了两 种截然不同的情绪。第一段音乐淡雅、柔和绵长;
第二段音 乐明朗、热烈,于是我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浅蓝和红色 两种色纸,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选颜色,在听音选色的过程 中,幼儿选择了将浅蓝来对应第一段音乐,将红色对应第二 段音乐,颜色的暗示使幼儿很快感受到了乐曲的两种不同的 情绪。
四、教学过程的重新认识 经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一次音乐活动下来,幼儿还不 记得歌词,更不用说什么有表情,有感情了。其实,这是我 们老师太重视我们的教学结果了,记住歌词在歌唱中的确是 关键的一步,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地让幼儿记歌词, 而没有帮助孩子去理解这首歌的性质,没有教给幼儿怎样唱 好它的方法,那么歌唱有何意义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 们采用了多通道参与的乐教模式,多形式组织,充分调动幼 儿的各种感官,并与文学、美术作品相结合,以培养幼儿的 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而这些能力恰恰是创新人才 的必备素质。我们还应注重在我们教学中发展了幼儿什么能力,锻炼了幼儿什么技能,使幼儿获得了什么情感,形成了 什么态度,并以此用来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我们不难 发现,幼儿特别爱唱流行歌曲,而且唱得有板有眼。像近期 的《最炫民族风》的歌曲,哪个幼儿不会哼上几句?尽管我 们知道这类歌曲不适宜幼儿,但能制止得了吗?这种现象是 普遍客观地存在着,仔细寻求原因,却对我们的歌唱教学有 一定的启发,幼儿其实并非真的喜欢唱这些歌曲,因为他们 连其中的歌词的意思都不了解,会唱这些歌并非一日之功, 一来是这些歌曲的确非常的动听,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唱;
二 来是受周围成人及媒体的影响、渲染,而且这些流行歌曲在 某一段时间几乎天天回荡在大街小巷,所谓冰冻三尺,非一 日之寒,在这种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幼儿会唱这些歌也就顺 理成章了;
三来就是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相模仿学习。我们 幼儿唱歌时如果记不住歌词,但只要老师把握好教学过程, 使幼儿掌握歌唱的方法,就应该是成功的。在歌唱活动结束 后,如果幼儿还不记得歌词,可以把这首歌的录音经常性地 播放给幼儿听,使幼儿在无意中记住了歌词。其实,我们忘 了还有最好的老师就是幼儿。有时,一首歌教下来,只有个 别几个幼儿会唱,等过了一段时间我们会发现,已有一大部 分幼儿会唱了。那是因为幼儿生活在一个大集体中,他们在 相互交往中会互相学习、模仿,那就是“幼儿教幼儿”,它 是成人教幼儿的有益补充,随时可教,随处可教,有时比教 师教的更有效。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學过程中,应更注重教与学的相互协调,重视幼儿学习的过程。急于求成往往会与我 们的教育目标背道而驰。
有位教育家曾言:“学会创造, 是培养现代人才的重要内容,教育有着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 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江泽民总书记也说过:“创新 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我们歌唱教学中,不光强调歌唱的 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创造 能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因为模仿是最初的学习方法。我们 知道,“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声音”。我们教师首先要引导 孩子大胆地创新,独立地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现在 提供给幼儿学习的歌曲一般都是开放性的,都留有给孩子探 索创编的余地,比如创编歌词、根据歌曲创编动作、用不同 的形式、感情、速度演唱歌曲等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幼 儿创造性的发展。对于幼儿的创造行为,我们应该给予充分 的肯定。但用以上的歌唱方法来,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我 认为还不够,幼儿身上还有许多创造的潜能没有被挖掘。在 幼儿已有的创造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应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 创造和表现的机会,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向更深层发展,激 励幼儿从自身的感受、体验出发,通过努力,充分展示自己 的创造力,让幼儿的创造上一个台阶。记得在我小的时侯, 最喜欢哼着完全是由自己编的不成调的歌,也就是成人认为 的“瞎唱”,我想,现在的孩子接触的歌曲更多,那么尝试 唱完全由自己编的歌曲的愿望会更大。俗话说:“不让下田, 怎会耕田。”不让孩子去尝试、实践,怎么会知道孩子有这方面的愿望和能力,虽然孩子们不会作词,谱曲,但他们能 说,会唱,那就行了。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