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课间活动 魅力 学习 提升 课堂教学是课改的主阵地,大家都把目光投向课内教学, 很少有人会顾及课间活动这个不起眼的角落。然而,正是这 个不起眼的角落,对小学生来说,是最不容忽视,也是最具 魅力的。一下课,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跑出教室,玩起了各 色各样的游戏,背三角包、玩纸飞机、滚弹珠、卡通玩具、 卡片、悠悠球……真可谓是层出不穷,花样百出,永无止境。
如果你站在“发明”游戏的角度审视他们,一定会为他们的 创造力惊叹不已! 课间活动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学生的学 习能力,不仅要搞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 要积极开展课间活动。它对于巩固、扩大课堂教学的成果, 加速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对于激发和培 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发挥他们学习的自觉能动性;
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想、发展智力;
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 学习习惯,锻炼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毅力;
对于发现人才, 使有才能,有特长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 更新观念,倡导“活动”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试问古今中外,谁不喜欢 “玩”?然而,在我们看来,似乎“学”和“玩”是完全对 立的。其一,由于玩得尽兴,往往会给环境等造成不良后果。
其二,因为课间活动是小学生自发进行的身体活动,凡身体 活动特别是多人之间进行的身体接触必然伴随一定的危险 性,而小学生又不能意识到这种危险性,所以极易发生校园 伤害问题。其三,学生一旦出了问题,因为是在学校,当然 要找学校承担责任。所以我们往往吝啬把玩的时间给他们, 也因此对学生的游戏加以禁止。然而被迫抛弃了“玩”的学 习方式后,学习就逐步变成了纯粹的责任和沉重的负担,我 们相当多“好玩”的学生就慢慢开始厌学,开始逃避。而且 正如所谓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一部分调皮学生你 越是禁止,他就越是表现出了对游戏更大的兴趣,而且把相 当部分的精力用来追寻那些在学校被严令禁止而在社会上 却畅通无阻、销路强劲的众多与学习毫无关系的游戏。真可 谓是得不偿失。
课间活动是学习过程中的加油站。每一节课小学生都承 担着过度的心理和生理压力,首先是生理上,小学生课堂学 习主要以坐势为主, 40分钟的长时间学习,学生身体上已经感觉疲劳了;
其次是心理上,全神贯注地学习对精力的消 耗,汲取知识时伴随的情感的体验、升华和思想的斗争。所 以一堂课的效率越高,学生所承受的压力也就越大。而缺乏 课间活动则往往是压力产生的最主要原因,从心理学的角度 来讲,学生在课堂上面临着相当大的压力,如果没有休息, 青少年必定会有“逆反”心理,变得烦躁不安,产生厌学情 绪,甚至具有攻击性。课间活动是调节学生生理、心理的必 要手段,充分利用有限的课间时间进行放松和调节对于青少 年的身心是大有裨益的。我们要从根本上扭转观念,倡导学 生积极参加课间活动。
二、积极引导,合理“活动” 教育的祖师孔子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学生对游戏活动“好之、乐之”,说明游戏具 有独有的魅力。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我们的教育教学 工作中,我们不能一味放任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因为那 样容易养成散漫的习惯,但我们也不能不假思索地拒绝他们 合理的请求和需要,遏制他们的喜好。为了让游戏真正发挥 其在学习上的功效,我们要投学生所好,在正确引导学生该 学习时要认认真真地学,该玩的时候才能开开心心地玩。要 养成按时完成作业,专心听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课间活动 要适量,不能影响学习。在这样的前提下,鼓励学生人人参 与游戏。只有分配好学与玩的时间,把握好活动与学习的平 衡,活动的效果才会事半功倍。三、着眼全局,创新“活动”。
孩子所玩的一些游戏项目,其实也可说是社会问题和生 活问题在某方面的缩影,或是一个侧面的反映。当前,小学 生的课间游戏活动基本上是自发性的,显得有些杂乱无序, 如在学生中流传的“飞卡片”,“滚弹子”,“跨脚步”, “跳牛皮筋”等一些传统游戏项目,近期流行的悠悠球也属 于学生自发的一种游戏。从学校的管理角度考虑,我们要引 导小学生开展健康的、安全的、适合孩子们的益智游戏,来 替代“追逐打闹”,从根本上规范小学生的课间行为。从活 动的意义方面考虑,在小学生群体中流传的课余游戏活动, 大多是内容单一、狭窄,形式机械、呆板,教师应该依据学 生的活动内容、过程、步骤适当地进行调整,充实和完善, 并积极鼓励他们自己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地创新改革, 推陈出新,使活动内容更加具体、规范、有意义。如开展班 级《游戏大全》的创编活动,同学们将自己创编的游戏署上 名字,粘贴在班级的展示窗上,然后利用课余时间向全班同 学宣传介绍自己发明的游戏,邀请同学课间尝试参加游戏, 最后向全班同学申请入编《游戏大全》的资格。苏霍姆林斯 基认为:“劳动不仅是一些实际技能和技巧,而首先是一种 智力发展,是一种思维和言语的素养。”对于儿童来说,游 戏就是一种“劳动”,而且是一种利于形成实践能力和技巧 的劳动,是一种有利于孩子智力发展、提高思维和语言素养 的劳动,也是促进孩子们互相交流,培养创新能力的科技教育。
四、教师参与,指导“活动” 课间活动一般都是学生之间的自由活动,教师极少参与, 最多由值日教师负责巡视、监督,确保学生活动时的安全。
因为我们大多从习惯上认为:老师一节课下来确实很辛苦, 课间也需要休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下课时间也让教师 去看管学生。再说下课时学生很分散,活动也不统一,教师 无法进行指导。其实不然,我们教师和学生一样,一节课的 紧张劳动后,更需要进行体力上的活动,和学生作游戏无疑 是一种极好的休息,使自己在身体上和心理上都得到放松。
同时,教师参与其中,带给学生的决不仅仅是游戏活动多了 一个人,它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规范学生活动 的游戏规则,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品质。小学生 特别是低年纪学生非常喜欢游戏活动。但游戏中常常会出现 只顾自己不顾别人,抢占游戏器械等不遵守游戏规则的情况 导致学生不欢而散甚至发生矛盾,严重影响游戏的质量,损 坏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为了让学生有意义地参与活动,我们 教师可提供一个游戏的情景,指导学生遵循游戏规则,并引 导他们掌握用“眼耳鼻舌手”等认真观察,用心体验的习惯。
例:“比手劲”游戏过程指导 游戏规则说明。
活动:同学们把袖子撸得高高,一个个摩拳檫掌,就等 我下令开始。我喊“一!”时,同学们架起了小手,屏住了气息。我 喊“二!”时,全班同学已经是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的架势。
大家就等着我喊这个“三!”字了。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料到, 我吸了口气,大声喊出的却是一个“停——”大家一下子泄 了气,愕然地看着我。我说:“比赛要想赢得胜利,我们必 须知己知彼,要密切注视交战双方的情况。就是衣着、表情 也很重要,你注意了吗?” 学生开始注意衣着和表情。于是,我再一次请大家预备 比赛,同学们再一次相互握紧了右手,听我口令。“一!” “二!”等到应该喊“三!”的地方,我又喊了声“停——” 这回同学们大笑起来,我大声说道:“仅注意衣着、表情是 不够的,还要注意什么?”(“动作!”“心理活动!”“手 感!”等)只要学生说出一种,我就开始喊预备,只要没有 说全面,“三!”就又变“停——”,直到注意点说得差不 多了,才开始正式比赛。
五、利用日记,表达“活动” 为了挖掘游戏中蕴藏的积极因素,将之运用于教育教学 之中,达到“玩物而不丧志”的效果,我为孩子们创造了一 个提升习作的平台。对于中段小学生来说,作文是他们深感 困惑和为难的。不仅因为“无米难炊”,还因为“有米也难 炊”。惟有多读多写才能逐步掌握。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为日记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使之“有米可炊”;
教师参与活 动的过程中,“诱导”他们加强观察、认真体验的过程,为学生解决了“有米也难炊”的难题。所以学生的日记就水到 渠成,习作水平也不断提高。
例:学生日记 3月21日 星期五 晴 丢手绢? 今天上午大课间活动,老师带我们到操场去尝试由周圆 编创的丢手绢游戏。来到操场上,我们围成一个圈子原地坐 下。老师让周圆先丢。周圆站起来,向大家扮了个鬼脸,眼 睛滴溜溜地转,似乎在思考把手绢扔在谁背后。他轻手轻脚 地来到全灵敏的身后,把手一撒,将手绢悄悄地放在了全灵 敏的身后,然后向大家挤了挤眼,示意大家不要提醒全灵敏, 然后若无其事地向前走。坐在全灵敏身边的吴玉琴忍不住笑 了起来,全灵敏察觉不对劲,一扭头看到身后的手绢,于是 抓起手绢就追周圆,顿时气氛紧张起来。大家伸着、扭着脖 子看着这场激烈的你追我赶。全灵敏不愧为我们班上的"短 跑健将",一眨眼功夫就追上周圆了。周圆成了全灵敏的俘 虏,耷拉着脑袋,刚才那副得意的神情早没了,只好走进圈 里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丢手绢的游戏可真是有趣啊! ???? 这篇日记按玩游戏的顺序,先介绍游戏的时间和 地点及游戏名称,再介绍做游戏的过程,把周圆的神态,动 作描绘得十分生动,具体,再现了当时做游戏的情景。还通 过描写“大家”的神态,来渲染游戏的气氛,充分体现了游 戏的趣味性。?最后用一句话把游戏的结果一笔带过 ,详略恰当。
六、交流评价,提升“活动”。
要使游戏发挥其最大限度的教书育人功效,运用和评价 日记一环节不可或缺。日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学生的内心 世界,反映他们对问题的处理观点,利用评价日记一环,不 仅能促进学生写日记的热情,提高习作水平,还能引导学生 正确掌握人生观、学习观,在学校教育中起到以点带面的育 人效果。
在教学过程当中,只要我们多动脑筋,融孩子的游戏于 学习中,与孩子一起步入“游戏旅程”,科学地引导他们游 戏、学习,相信我们的孩子们会在这最具魅力的学习空间, 更好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