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把教师主体的发展与学生主体的发展有机地在教育过 程中统一起来,才能使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 挥出来,同时体验到学习工作更有价值和更有尊严,从而提 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开拓广 阔的前景。为此,近年来,我校在主体教育理念指导下,努 力探索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向管理要质量,逐步形成了 学校主体教育办学格局。
一、主体教育学校管理的意义 现代学校管理及新课程改革都突出了对学生主体或教 师主体的关注和尊重,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学校管理发生相应 变革。主体教育的管理模式应该是创立“以人为中心”的学 校管理,充分发挥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和 创造性,以发展每一个师生的主体性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主 线,加大自我教育力度,促进师资队伍管理的现代化,开放 教育资源,追求学校教育的整体发展。因此,主体教育的学 校管理的意义主要突出三个方面:
1.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主体教育作为一种培育人的活动,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 得到充分健康发展,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而高 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主体教育理念打破了“所有 学生齐步走”的格局,提高课堂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真正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 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目标。
2.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主体教育更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过去比较多地关注 “师德、教学基本功、分析教材的能力”等,已经转移到现 在的“学历层次的提高、反思能力、科研能力、心理健康、 情感状况、情绪意志”等方面,重视教育思想的改变,教育 理念的更新,重视专业知识结构的完善,重视教育教学科研 能力的提高,重视教育教学风格的形成等。
3.促使办学特色的形成。
主体教育的学校管理能根据师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学 校教育资源和学校优势,来确立本校的特色、办学目标和策 略,最终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二、主体教育的学校管理原则 1.人格化管理原则。
人格化的学校管理注重以人为本,是建立在管理者与被 管理者在价值观念、生活情趣和生命意义等多层次共同追求 的基础之上的。人格化的学校管理,视学校为学校领导、教 师和学生共同获得发展、提升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的 场所。
2.教育性管理原则。
学校的管理是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需要进行重建,倡 导人人都是管理者,都是重大决策参与者、执行者。教育性 管理是柔性的、开放的,重在引导、促进和激励,更重视人 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更重视精神、情感与文化氛围建设, 营造和谐、友善、亲切、融洽的氛围,形成“学校无小事、 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的教育情境。
3.互动式管理原则。
新课程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强调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 过程的主体,都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互动式管理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它关注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中具有能动性的 “人”,学校管理是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人治”管理。
4.个性化管理原则。
学校课程的开发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 点问题。由于学校课程的开发,多样化课程、个性化的教育 观将使办学特色得以凸显。个性化管理要求学校管理者从本 校实际出发,尽可能考虑不同教师、学生的差异性,充分挖 掘和利用当地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尽量满足师生的个性发展 需要,让个性鲜活起来,让学校的特色凸显出来。
三、主体教育的学校管理策略 1.尊重师生,让他们学会自我尊重。
关注人是主体教育的核心理念,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 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尤其是尊重学业成绩 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和自己 意见不一致的学生。提倡蹲下来的教育方式,提倡对学生的 赏识和激励。在学校管理中,要尊重教师的人格、工作及合 理需要,关心每一位教师的价值和奉献。此外,我们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从关注人生命的整体出发去尊重师生的个 性,把尊重、发展师生的个性作为学校管理的一个基本理念。
2.发现优点,让师生学会自我发现。
主体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发现每一个人的独特的 价值,发现每一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和不同点,然后进行激励、 弘扬。因此,我们在管理工作中不断地发现学生和教师的兴 趣、需要、优势和长处,积极调整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创造 相应的条件,营造适宜学生和教师发展的空间和氛围,关注 师生的优势,让师生感到工作学习的愉快,真正让学习和工 作变成一种快活、愉悦的过程。在主体教育的学校管理中, 学校领导真正成为教师创新的发现者、教师开展探索活动的 支持者、排难者。主体教育的学校管理的目的是促进师生学 会发现,发现他人的优长,在比较中提高,发现自己的优长, 树立自信,不断进步和完善自己。
3.激励师生,让他们学会自我激励。
主体教育的学校管理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 人的发展为宗旨,激励的过程是我们常常说的调动人的积极 性的过程。首先,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 氛围,致力于师生价值观的形成、文化管理特色。其次,满足师生的合理需求,激发师生工作和学习的动力。再次,在 激励的环境中,让师生学会自我激励。这种激励能满足师生 的成就需要、自尊需要、发展需要等,从而产生追求更大成 功的强烈愿望。所以,在学校管理中,通过制订高质量的学 校发展规划为教师提供发挥作用的舞台,让他们发挥自己的 优长和潜能,从而促使教师自我发现、自我发展,建立积极 的、持久的内部动力机制。
四、主体教育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1.构建师生主体性发展的学校文化。
在学校的发展中,我们深感规模的扩大不等于质量的提 高,质量的攀升必须依托高品质的学校文化。富有内涵的学 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只有当人们从文化视角思考教育 问题时,才有可能摆脱急功近利,立足长远,心平气和地思 考教育的本质和学校的发展。
(1)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一所学校的灵 魂。我校通过对主体教育实践的思考,重新对建校以来的优 秀思想进行了归纳整理。一是注重构建先进的文化体系。从 宏观和微观层面上整体规划设计和着力实施,包括办学理念、教育思想、校训校歌、校园布局和环境设施建设。二是实行 学校文化的引导强化。通过制度规范约束,引导师生行为符 合学校文化的要求,使全体成员明确学校崇尚的教育理念与 育人要求,进而形成良好的文化行为习惯。三是尊重生命共 育和谐精神。理想的学校应该是师生的精神家园,为此,要 建立领导与被领导间、师生间、家校间、学校与社会间的长 效沟通机制。充分发扬民主作风,发挥师生主体作用,共育 学校精神。
(2)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是指在学校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具体体现 出来的学校管理的独特风格,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 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我们不断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并与教师 的绩效工资考核挂钩。同时,坚持不断提高制度的文化力, 充分发挥制度的执行力,形成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 教师从教和学生从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我校一直坚持以教代会为学校制度生成的平台,充分体 现了教师在制度建设上的主体地位。学校制度的设立和变更 必须进行充分酝酿、集体讨论、反复论证、形成共识、教代 会表决通过等环节后才能实施。学校组织教职工对学校的各 项规章制度进行清理、修改、重构,重新编制了《静海二中规章制度汇编》等一系列章程。在操作上,我们通过加强制 度的执行力,推进学校管理制度化,以此约束人、激励人、 造就人。
(3)行为文化建设。
在制度文化的规范下,学校理念被普遍认同,成为群体 的价值观,内化为个体的思想,逐步形成的学校的行为文化。
在行为文化建设中,通过日常行为的制度化管理,不断矫正 师生的失范行为,始终让学生的言行浸润在学校文化中,健 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4)物质文化建设。
近年来,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提升,为学校主体教育管理 实践工作提供了坚实物质保证,我们根据主体教育理念对学 校进行了全面的物质文化建设。
一是学校围绕办学理念系统,对校园进行统一布置。通 过让学校办学理念上墙入地,在醒目位置安排文化标识牌, 用师生作品装饰教学楼走廊,对全校的植物统一挂牌等方式, 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二是对教师办公室、行政科室、教室和各种功能专业室 进行文化布置,通过门牌、标语、文化建设栏等将学校文化 逐一体现,凸显文化内涵。
三是完善“校园广播站”的建设,重新设计校园网站, 展现师生风貌,通过校刊、校报、师生证卡、校庆活动等方 式和途径营造学校文化氛围。
四是在整个学校文化物化过程中,全体教师广泛参与, 精心策划,从美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角度体现将办学理念 入脑入心。
2.构建主体教育管理的操作体系。
通过主体教育管理实践研究,主体教育思想逐渐渗透到 学校工作中,获得广大师生的认同,并引发再思考,构建起 主体教育管理体系。
(1)教育体系。
我校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径,抓常规、促养成、探新 路、强管理,以创建“德育示范学校”为目标,以环境教育 为依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目标,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为重点,以“五个教育”为核心,辅之以公民道 德教育、养成教育等基本内容,使德育工作有计划、有措施、 有序地开展。
学校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 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认真贯彻执行《中小学德育 纲要》,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 生在校一日常规》《学生在校礼仪常规》和《仪容仪表规范》 为标准,学校德育管理有章可循,学生行为有规可依,按照 《学校班级管理考核方案》实施班级常规管理和考核,培养 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学校创新形式,齐抓共管,初步形成了“学校、家庭、 社会、个人”立体化的育人格局。一是强化德育主渠道作用, 发挥学校全方位育人功能。各班严格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实 施班级管理。发挥团队组织的德育阵地功能,体现了团队在 “五个教育”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任课教师认真挖掘课程 蕴藏的德育因素,寻找突破点,达成德育目标。二是坚持家 校共建,形成教育合力。定期举行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 活动,召开了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师生代表座谈会,推进 学校民主管理、开放办学。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注重与家长沟 通联系,使学生的教育不存在“真空”和“盲区”。三是发 挥校外德育阵地作用,强化社会德育功能。学校成立了家委会,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清明节组织学生扫墓活动,慰问老 战士,学习烈士先进事迹,到静海区看守所接受警示教育, 师生分期分批赴静海区素质教育基地参加培训活动,举办各 种演讲会等,加强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法纪安全和传 统美德教育。四是发挥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协同 教育。学校开展主体性德育研究,培训学生干部,学校、年 级和班级都组建了文明监督岗,全体学生都轮流参与学校、 年级和班级管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 理意识和能力。期末时,各班评选各类优秀学生,发挥榜样 的激励和潜移默化作用。
(2)教学体系。
我校在主体教育实践过程中,结合对主体性教学研究的 思考,积极探索校本教研的新路子,选择了以课堂教学改革 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 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在校本教研中 重点抓“加强集体教研备课、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指导主体 参与互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进行课后总结反思、实施课 堂教学评价”六大环节,逐渐形成“以人为本、主体参与、 互动合作、探索总结、拓展提高”的课堂教学理念,逐步深 化业已成型的“学、讲、练、思——主体和谐高效课堂教学 模式”,构建了有效的教学操作流程。(3)社团体系。
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开发29种校本课程,并组建了学 生社团和活动小组,大力开辟第二课堂,搞好主体性社团活 动。发挥其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实践和教育的功能,为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广阔的舞台,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 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促进其全面发展。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