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职;
教学质量;
人才培养模式;
师生素质;
校园文化建设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的出 台极大地促进了中职学校规模的扩大,促进了中职教育事业 的发展。但在此时,也应当清楚地看到如此快速地扩大规模, 势必造成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跟不上,教学质量不能随之提 高,将会严重影响中职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影响中职教育质量的主要原因 (一)办学指导思想不够端正 有的学校认为中职教育是“次等教育”,是差生的“收 容所”,因而轻视教学质量,认为只要做好学生的在校稳定 和出口就业即可。
(二)师资队伍还不能达到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 1.“双师型”教师极缺。中等职业教育要求教师既能从 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也能担任技术指导,即“双 师型”教师,以此有效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保障职业教育质 量。目前中职学校的现任教师,绝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
即便是要求教师下企业锻炼,企业也无法提供足够的岗位来接纳教师实践,出现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尴尬局面。2. 师资队伍的稳定存在问题。大多数的中职学校(尤其是民办 学校)的教师队伍都是外聘的,有的外聘教师始终认为自己 是体制外的,在学校中是二等公民;
还有的外聘教师将学校 作为他职业生涯的一个跳板。所以部分外聘教师缺乏主人翁 意识,工作责任心不够,流动性较大。这将会影响到学校教 学质量的稳定提高,使该校很难形成一支稳定的、精干的、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三)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与市场的需求不匹配 1.职业教育培养人才,必须建立配套的专业标准和体系。
许多中职学校对专业所对接的职业需求(主要包括知识、技 能、素养需求)没能进行深入的走访和调研,对专业人才培 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培养的学生就业有很大偏差。2.课程体 系结构不合理。许多学校的课程体系仍然沿袭以学科本位课 程体系占主导,专业课程开发主体不明,并未从根本上打破 原来的结构;
有的学校过度重视专业技能课程,忽视文化基 础课;
目前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中 职教育培养急需人才的目标实现。
(四)中职生源的数量、质量不容乐观 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有两类:(1)未考上普高的初中 毕业生。(2)社会待业青年。社会和家长偏见的认为中职 教育是一种“不正规”的教育,可有可无。因此大部分的生 源都是各中职学校在没有任何生源标准的情况下各显神通,努力挖掘出来的。从质量上说,该类生源理论知识基础相当 薄弱,学习兴趣不高,目的不明确,道德行为习惯也不是很 好,影响了中职阶段教学质量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提高和保证中职教学质量的对策措施 (一)端正办学思想 1.国家领导人对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作出重要 批示强调:“切实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培 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 2.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与普通高等教育只 是类型不同而已,并无高低之分、贵贱之别。再则,每个人 的发展层次也不相同,有的能上高等教育,有的能上中职教 育,还有的直接步入社会。
(二)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和提高中职教学质量的关键 “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求教师既能完成理论教学,又能 完成实践教学等环节。对于教师队伍的稳定问题,可以采取 以下措施:(1)多渠道开拓选聘外聘教师的途径,完善兼 职教师的聘任机制。(2)增强服务意识,创建良好环境。
校领导及校内教师应在情感、生活、思想等方面多加关心, 以使其尽快适应环境,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责任心。(3) 加强对外聘教师的培训,帮助他们尽快掌握中职教育的规律 和人才培养的方法。(4)建立健全考核与激励机制,让外 聘教师在职业教育生涯中看得到自己职业发展的希望。
(三)以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为内容,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1.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企业、服务社会。
因此,人才培养目标源于企业需求。首先要进行业和企业走 访调研,了解企业和行业人才需求所对应的岗位群,针对岗 位群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对应的课程体系、实施人才培 养方案及考核方案等一系列教学工作。2.遵循国家职业教育 的指导方针,改革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基础课程以体现中 等教育属性,以“必需、够用”为度,适当增加文化课程分 量,充分体现浅显性、适用性、生活性,尽量减少其学术性, 可以避免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专业课程面向产业和职业岗位, 课程设置以“必知、必会”为度,根据学校的硬性条件或创 设必备的硬性条件,调整现有专业结构。总之,中等职业学 校只有在明确办学目的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办学的途径及方 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抓住机遇,避开威胁,持 续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兴华.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 [J].中国成人教育,2006(8). [2]周济.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 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在2004年度教育工作会 议上的讲话(摘要)[J].中国民族教育,2004(1):4-13. [3]黄尧.21世纪初中国职业教育宏观政策研究[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刘震海.浅谈职业教育教研工作的改革与创新[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4):5-7. [5]吴娜.“3+4”中职:本科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2):94-97.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