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在保证外语学习多样化的同时也重视母语的地位。
《澳大利亚语言规划简述》和《国家语言政策》明确地记在 澳大利亚的国语和官方语言为英语;
法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 久的国家,其外语教育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而 得到重视的;
法国一贯主张“文化多元化”,从上世纪80年 代开始,“外语教育多元化”逐渐被纳入这一体系。为鼓励 多元化,法国采取了政策干预的策略。法国外语教育在保证 语种的多元化、保障教学有效性的指导思想下要求所有年轻 人都掌握至少两门外语,同时要向其他的文化开放,发觉国 内方言宝库;
德国外语教育政策的核心目标是为了学习者更 好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从而获得个人的终身发展。德国外语教育政策特别指出外语教学应促进学习者的独立成长,增 加跨文化伊始和加强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德国外语教学提倡 多文化教育的理念。语言对于德意志民族的意义是延续民族 及国家文化的命脉,祖先语言之重要性是任何事情都无法比 拟的。因此德国一直积极争取德语在欧盟的地位,并且为外 来移民提供学习德语的机会,把德国社会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作为教育的一种财富;
东亚各个国家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被西 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国门,因而被迫放弃闭门锁国国策的 历史。东亚各个国家总体来说经历了一种从保守到慢慢适应 时代发展的过程,从而谋求国家和教育的现代转型。东亚各 国确立的外语教育政策是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逐步转为 向西方国家学习,谋求强国之路。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 国的外语教育政策的认识起步较晚,在制定过程中走过许多 弯路。纵向看我国外语教育发展史,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 俄语教学一枝独秀的政策到60年代外语教育的低谷阶段,再 到70年代后确立以英语为第一外语多语种全面协调的发展 政策,每个阶段的外语教育都与当时的国家政治经济紧密相 关。但是,不同于美国等国家,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并没有以 法律形式对语言教育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是以以教育行政 部门下发的文件形式出现。同时,长远的整体的外语教育规 划也处缺失状态。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在不同时期对于外语教 育都有政策性的指示和部署,对于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起了 重大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一直没有相关的部门制定外语教育政策和长期的规划,唯一较长期的规划是1964年 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的《外语教育七年规划》(胡文仲, 2009)。现有的外语教育政策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全 球化的今天,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地位的不断提升,有必要 根据国家软实力和外语教育的需要,制定长期的规划和策略。
二、面对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我国外语教育实践中存在 的问题 外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外语教育 中,文化安全的内涵体现在在传播外国语言文化知识的同时 能沟通保护和发扬我国的语言文化,从而捍卫我国的文化主 权和文化利益,强化国家文化安全战略意识。然而,我们的 外语教育实践在维护和提升国家文化安全方面仍然存在一 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长期以来,大学外语教学强调实 现跨文化交际为目的,培养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技能。但 是,高等教育外语教学仍没有摆脱“应试教育”和“证书教 育”,因而文化素质教育仍得不到实现。特别是,本民族传 统文化的教育在外语教学中被忽视。即使在一些高校中已设 置了中国传统文化或中西文化对比的课程,但是,在实际的 外语教育中并没有将中西文化很好的融会贯通,做到知己知 彼,师夷长技。当前,高校学生缺乏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 同感和自豪感,缺乏对外来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念的抵制 力。外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的导入业已成为教学界的共 识。但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传统文化输出的“失语”现象却暴露出我国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内容的缺失。实际上, 外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因素在实现外语教学的宏观目标、 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方面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 在外语教学中树立知己知彼的文化观,才能使外语教学真正 成为传承中外优秀文化、沟通中国和世界的桥梁和纽带。就 此,国内不少学者撰文提出,我国外语教学不能仅局限于对 “目的语文化”的重视。一旦母语文化“失语”,中外文化 交流中就会出现“投之以木桃”却无以“报之以琼瑶”的尴 尬局面。实际上,在与英美国家的人士进行的跨文化交际中, 对方不仅需要我们理解英美文化,而且更希望了解中国文化。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国家来说,外语教育中的文 化教育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面对外部 世界、反思民族传统,从而实现个人素质的综合提高。而人 的素质的综合提高则是促进经济现代化的深层动力。在教育 部2003年“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中曾明确指 出,外语教学的目标不仅仅只是学会一门“工具”,还是“传 承中外优秀文化,增加人文和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的一个重要途径。“母语文化”在培养外语学习者“综合素 养”方面应与“目的语文化”处于同等的地位。第二,在全 球化、国际化的环境下,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很多国人的母 语意识不强,在语言态度上表现为重外文轻母语。我国基础 教育阶段过早过度强化外语教学,一些学校每周开设的外语 课的时间超出教学大纲的规定,与汉语课平分秋色。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在校的外语学习时间要远远超过汉语学习。
从而导致学生怠慢了母语的学习,对母语文化的精髓浅尝辄 止。事实上,母语教育的忽视已经严重影响了外语水平和能 力,其中最突出的反映就是翻译能力的低下(佟晓梅,2010)。
因而,在培养外语专业人才或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各 领域人才过程中,母语语言、文化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第 三,外语教学中语种单一化,过于重注英语,忽视了其他语 种。在我国高等院校中,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外语教学主 要是英语,而俄语、日语、德语、法语等语种的教学只针对 专业外语学生。面对其他专业学生的此类语种教学在不断萎 缩的状态。比起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等外语教育多 元化的国家,我国的这种外语教育政策不利于维护国家的文 化安全。第四,紧缺具有了解中外历史、文化、文学素养的 高水平专业外语人才。目前也没有相关培养这方面人才的规 划。我国目前培养的外语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已经有相当的 数量,博士生层次主要培养高校师资和研究人才,但是,国 家领导人的翻译、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国际组织的工作人 员、经典著作和文学名著的翻译等高水平的外语人才仍然紧 缺。这类人才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外语,同时还必须有中外历 史、文化、文学的深厚学养,具备科技、经济、金融等方面 的基础知识以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 升,这方面的需要将更加急迫。
三、建立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外教教育规划与策略四、结语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以经济全球化为主导的全球化趋 势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它极大地带动了文化全球化 的发展。但“文化全球化”并非“文化一体化”,而是一种 多元文化并立存在、相互渗透、互为补充的动态平衡。正如 国学大师张岱年指出的:“经济趋于全球化,但是各个民族 必然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文化的丰富多彩是世界文化发 展的前景”。2004国际大学协会(IAU)等四个机构共同起 草了《分享优质的跨国界高等教育》其中关注4个方面,之 一就是在高等教育中保持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在世界经济 走向全球化、政治趋于多极化的背景下,和平与发展已成为 世界的主题,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应充分发掘以中国优秀传统 文化为代表的“软实力”。因此,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 下,外语教学不但要树立“知彼”的文化观,更要培养“知 己”的文化意识。只有这样,我国外语教学才能够真正成为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沟通中国和世界的桥梁和纽带。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