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竞聘 > 新媒体时代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研究|德育现状

新媒体时代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研究|德育现状

来源:竞聘 时间:2019-11-13 09:02:51 点击:

新媒体时代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时代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新兴媒体的日益盛行,道德缺失问题日益突显, 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剖析新媒体时代德育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 强化德育工作的导向性、提升德育环境的育人功能、增进德育与教育管理的全面 融合等方面加强建设,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随着经济繁荣、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尤其是伴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的 日益盛行,道德危机事件频频发生。从食品安全到学术造假,从电话诈骗到恶意 欠费,社会道德的基石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就连一向平静的校园也受到了 波及。屡禁不止的考试作弊、作业抄袭……道德问题层出不穷,新形势下德育工 作面临着全所未有的冲击。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提出:“德育是一切教 育的根本,教育首先是一项道德养成事业,因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 目标,是做人的根本。

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越大,为非作恶愈大。”近年来党中央、国务 院下发的教育文件中多次强调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德育工作已受到教育工作者的 高度重视。在新形势下,依托新媒体开展德育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正在积极探索 和尝试的新课题。

一、新媒体时代德育教育面临的挑战 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来看,传统道德教育领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 是道德教育重理论说教、轻实践引导,停留在认知层面的教育方式难以内化为学 生道德领域的内在需要;二是道德教育与学生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脱节的,两者 结合得不够紧密,道德层面的要求还没能贯穿学生教育管理的全过程;三是德育 教育方式方法创新不足,传统教育手段和载体仍占据主要地位,创新改革的教学 模式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运用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还远远不足,新媒体领 域的运用更是微乎其微。新媒体的出现,对德育教育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1.新媒体弱化了教师实施德育教育的权威性。数字技术、网络技术、 移动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新媒体技术以其传播覆盖面广、更新速度迅捷、内容形 式丰富等特点影响着越来越多人。据统计,截止2014年12月底,中国的网民规模 已达6.49亿,其中手机网民5.57亿,青少年网民2.77亿。面对新媒体迅捷的发布速度,教师和学生处于资源获取的平等地位,有的学生因关注及时而优先获取相 关资讯,在道德教育层面上涉猎较广,对社会道德要求、自身道德建设有独到见 地,改变了传统德育模式中德育理念主要来源于教师和德育教科书的状况。此外, 新媒体时代带来的信息大爆炸,使网络上各种“声音”并存。多元的观点、言论鱼 龙混杂,真假难辨,不少学生极易对虚假或不良信息产生兴趣,一些错误的价值 观会误导学生,使他们在不同程度上产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缺失、诚信意 识淡漠、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严重挑战了教师实施德育教育的权威性。

2.新媒体冲击着道德教育的教学模式。传统道德教育的模式以灌输为 主要形式,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使德育教育呈现单向传播的特点,以“书” 为本的教学内容常常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缺乏积极主动参与而被动接受德育 教育的状态使德育教育流于形式,教育影响难以深入人心,教育者也常常感受到 德育教育的苍白无力而将德育教育让位于学生的课程学习。新媒体的诞生推动了 德育教育模式的改变,这种变革促使教育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去更加关注学生的生 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学习实际,主动逢迎时代特征和学生味口,在现实世界与虚 拟世界的有效结合中积极探寻学生自身道德发展需要和人生长远发展相一致的 契合点。

3.新媒体增加了德育教育效果的不确定性。新媒体交互平台已成为各 种意识形态、价值观传播和斗争的新阵地。在无边无际的信息网络中,各类信息 内容丰富繁多却又良莠不齐。各种思想频繁在网络空间里交融交锋,不同的意识 形态、价值观念在这里汇聚碰撞,形形色色的主义、信仰在这里交织激荡。新媒 体平台所具备的独特的开放性和交互性,给予学生在网络空间里充分的表达权, 而教育者对德育教育的把关功能在新媒体平台上的运用难度日益增加,功能逐渐 削弱甚至丧失。由于新媒体时代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发表的真实想法、各种思想动 态都具有隐匿性,教育者在面临学生非理性非道德言论、行为时手足无措,难以 准确把握学生思想状况进而实施教育影响,严重削弱了德育教育的导向功能和育 人效果。

二、新媒体时代德育教育面临的新机遇 1.有利于强化学生德育教育的主体地位。新媒体技术的运用,颠覆了 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者施加影响,改造受教育者”的模式。教师不再充当权 威教育角色,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当前,学生群体自主意识强,独立 思考研判的能力不断提升,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已无法适应当下德育教育实际。

事实表明,德育教育如果缺乏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其教育的收效甚微。在新媒体平台的推动下,学生作为主动参与教学、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体地位日益被 重视,自我教育的成效逐渐显现。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道德认知水 平、学习方式和接受程度,运用图片、视频、互动等新媒体技术拓展教育方式和 内容,充分发挥学生加强道德教育、参与道德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有利于彰显德育教育强大的生命活力。新媒体覆盖面广、传播速度 快、形象生动、声像并茂,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灵活性,能多途径、全方位、互 动式地呈现教育内容……这些优势都是传统德育教育手段所不能及的。QQ、微 信、微博等新媒体及时传达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实现师生间平等对话的需求,各 种思潮在平台上碰撞交锋,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互动为一体的新媒体教 育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在视听震撼的教育场域中增强了教育的鲜活性, 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了学生的关注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此外,线上的交流有利于改变“你说我听”的传统教育模 式,克服传统教学课堂上师生面对面的心理压力,在内容上既能延续现实教育资 源,也能集结网络资源,在时间上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使学生在点 滴碎片时间也能参与到德育教育的学习和讨论中来,为德育教育的不断延续和拓 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协同育人。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 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在学生道德教育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三位 一体”地协同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履行着道德教育的功能。德育教育领域 中新媒体平台的广泛运用,不仅有利于学生快捷便利地获取各类教育素材,充分 挖掘道德教育的优质资源,也有利于全方位互动性地呈现教育影响,充分彰显德 育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教育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德育教育全面深入有效地推进。

三、新媒体时代加强德育教育的对策研究 1.弘扬主旋律,强化学生德育教育的导向性。第一,德育教育要坚持 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正确把握德育教育的政治导向,用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引导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才。第二,要着力提升师生的媒介 素养。媒体素养(Media Liter-acy)是指在各类处境中存取、理解及产制媒体信息 的能力。媒体素养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具备信息辨别能力和正向传播能力。对教 育者而言,要主动熟悉新媒体技术,学会高效正确使用新媒体开展教育引导的基 本技能。教育者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网络空间正确归位,坚持真理,明辨是非, 树立自律意识,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解读和传播媒体信息,在网络空间里积极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2.营造德育氛围,彰显环境育人的影响力。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环 境的产物。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开展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学 生价值观塑造的重要场域。建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新媒体文化,是深化校园德育建 设、优化德育环境的重要保障。第一,要结合道德教育实际,深入挖掘时代、校 园、身边的道德元素,不断推进道德教育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水平。在网络 平台上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内涵的学习,进一步挖掘校 史、校训、校情中的道德教育元素并在网络平台中加以宣传,在学生中树立道德 典范,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人、激励人、带动人。

第二,要从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满足其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角度出发,开展丰富 多彩且富有实效性的德育主题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德育文化活动、加强自身德育 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开展道德标语征集、道德行为的网 络点赞等活动,引导学生就诚信问题开展大讨论,就“道德靠自律还是他律”进行 辩论,抛出学生关心的社会生活、校园文化热点话题,使学生在自由的网络环境 中产生思想碰撞的火花。

3.促进德育教育与学生管理的全方位“融合”。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德 育教育内容和要求应成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融入校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 各个方面。重视将思想政治课上的集中教学和日常教育过程中的点滴渗透相结 合;在强化学生道德认知的同时,重视培育道德观念和积极的道德情感,进而引 导道德行为实践,鼓励学生争做知行合一的道德青年;教育工作者应着力完善校 园道德体系建设,重视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和使用,为道德教育注入实质性内容, 运用动态、全面的档案载体引导学生谨言慎行,促进学生道德水平从道德他律向 道德自律转变。此外,要将学生的道德品质考核与学生发展入团、各类评奖评优 相结合,实行道德品质问题一票否决制,运用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将道德规范和 具体要求落到实处。

作者:张昊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5期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