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课标指出:“数学建模为我们提供了将数学与生活实 际相联系的机会,提供了运用数学的机会,数学建模的过程, 就是将数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过程。……”因而引 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数学建模的意识,真正提高学生的 创新能力,就显得犹为重要。
数学建模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学 习能力为目标来组织教学工作。数学建模以学生为主体,教 师利用一些事先设计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查阅文献 资料和学习新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讨论,培养学生主动 探索,努力进取的学风,培养学生初步研究的能力,培养学 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和气氛,教学 过程的重点就是创造一个环境去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 他们的自学能力,增强他们的数学素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提高他们数学素质,强调的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解决问 题的过程,而不是知识与结果。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 数学建模的意识,方可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
要真正构建学生数学建模的意识,那就要求教师在重视 课本知识的同时,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落实 到教学过程中,现在初中生社会阅历比较差,无法把实际问 题与数学原理进行联系。许多实际题目学生连看都看不懂, 因而无法成功建模。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建模,就必须从一些 学生比较熟悉的实际问题出发,让他们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转化问题的能力。
从课本的内容出发,联系实际,以教材为载体,拟编与教材 有关的建模问题或把课本的例题、习题改编成应用性问题, 逐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比如:
我县出租车的收 费标准为2千米以内收3元,2千米外每增加1 千米收1.2元(不 足1千米按四舍五入计算),某人有现钱11元,他最多可乘多 远路的车? 这就是与一次函数内容相匹配的一个数学建模。它与实 际问题密不可分,但更要求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创造性。我 们一定不能将构建数学建模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割裂开来, 须知构建数学建模意识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 维过程必须辨证的统一,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 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众所周知:数学史上不少的数学发现都是来自于直觉思 维,如笛卡尔坐标系、歌德巴赫猜想等。应该说他们不是任 何逻辑思维的产物,而是数学家通过观察、比较、领悟、突发灵感发现的。通过数学教学建模教学,使学生有独到的见 解和与众不同的思考方法,如善于发现问题,沟通各类知识 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核心。构建数学建 模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引和转换能力,因为数学建 模是把实际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因此我们在中学数学教育 中要注重思维的转化,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灵活性、创造 性及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此外,以构造为 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个好的数学家”与一个蹩 脚的数学家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前者有许多具体的例子,而 后者只有抽象的理论。我们知道:“建模”就是构造模型, 但模型的构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又需要有足够的构造能 力,而学生构造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 基础,造性地使用已知条件,创造性地应用教学知识。数学 建模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从数学建模的教学内 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原则都围绕着一个培养创新人才的 主题内容而进行,其内容取材于实际、方法结合于实际、结 果应用于实际。通过数学建模教学和培训,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觉察能力和科研能力等,这些都是创 新人才所必备的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构建学生建模意识与素质教学所需 要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光凭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能脱离学生搞一些不切实际的建模教学,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以调动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出发点,引导学 生自主活动,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构建数学建模意识,只有 这样才能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长足的进步,也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学到有用的 数学。
在新课程“目标教学”的同时,积极渗透“数学建模” 的思想,必将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开辟一条新路,也必将 为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提供一个全新的空间。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