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微博 负面影响 干预 一、 微博作为思政工作载体的必要性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自2006年美国TWITTER 第一 微博网站建立始,以其140字的短篇幅,传播链的超迅捷, 形式的多样化而迅速串红,至2011年,其独立用户数达1亿 之多,其中年龄以18-30岁年轻用户为主,占总人数67%,其 中大学生成为其中的主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发布最新调查查数据,截至2009年底,我国25周岁以下的青 少年手机网民达1.44亿人,相对于2008年同比增长了73.5%, 其中大学生网民中的手机网民占比最高,达85.7%。[1]这些 数据已经表明,微博正在大学校园普及。而大学生原有的参 与网络的主要形式如校园BBS论坛逐渐冷寂,通过旧有网络 渠道如在校园BBS上潜水,发布信息,跟踪信息走向等获取 学生信息已收效甚微,微博正已迅猛的态势取代旧有的网络 工具。二、微博风靡校园的原因 微博在大学生当中迅速普及,除了大学生崇尚新潮,追 求新奇以外,微博本身提供的课余休闲的便捷场所、自我张 扬的有效平台、信息获取的实用通道是最重要的原因所在。
平等开放,方便快捷,形式多样等诸多元素将吸引着是规模 越来越庞大的大学生群体加入到微博的队伍中来。
1、课余休闲的便捷场所 大学生活节奏快,课业和学生活动挤占大量时间。学 生很难有大块完整的时间写作,而微博篇幅短小,显然容易 为学生接受。同时,微博终端形式多样,除了电脑,还有手 机可以随时登陆,不受时空限制,即时更新,迎合了大学生 随时随地记录随想的需求,等车或是排队的间隙,就是微博 大行其道之时,既能打发时间,又能获取信息。
2、自我张扬的有效平台 青年学生在大学阶段自我意识逐渐发展,对自我评价, 社会评价更加敏感,渴望在所处环境中表现自我,吸引他人 的注意力,成为关注的焦点。微博的信息传递正是通过虚拟 的"关注"模式实现,将需要"关注"的对象添加到自己的微博 中,将接收到被"关注"对象所有的微博信息,大学生对于社 会现象的评述,对于周遭际遇的记录,将以广播的形式,向 外辐射,同时又以同等速度得到反馈,这种无限传递的传播 链将无限满足希望被关注,希望表达,希望被认同的心理。
3、信息获取的实用通道目前大学生竞争压力大,升学就业需要获取多方面信 息,包括知识,人际资源,资讯,实用信息等,微博的超链 接功能,将提供无限增长的海量信息,拓展无限的人脉资源, 这对于大学生这个对信息最敏感的群体将产生巨大的吸引 力。三、微博对大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 在大学校园里我们随处可见学生在谈论微博,使用微 博,"今天你"围脖"了吗?"成为大学校园的流行语,微博产 生的巨大正面效应有目共睹,但其潜在的负面影响同样不容 忽视。
1.微博依赖症。大学生的自控能力弱,容易沉湎于人机 互动模式,许多学生无时无刻不挂念着微博的更新情况,甚 至在上课时也频繁掏出手机,查看微博信息,等待回应,也 就是所谓的"微博"依赖症。对于微博的依赖如果成为生活的 常态,将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为高校课堂无形 中增添了监管盲区。
2.沉湎于封闭的自我空间。90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依赖性较强,心理承受能力弱,自我调节能力差,现实交往 能力不强,而微博"关注"下产生的人际互动较之现实,更加 简单,迅捷,对时间紧张,生活节奏快的当代大学生而言, 微博显然是最佳的情感宣泄的渠道,"蓝皮书"显示,微博用 户上微博,表达自我感情的占74.3%、记录生活的占59%,分 享观点的占55.7%、搜集资讯的占47%,了解朋友状态的占 41.6%。【2】微博所营造的虚拟的人际环境容易将使大学生忽略现实生活中的人际情感交流,而沉迷于自我经营的虚拟 世界之中,无形中降低了大学生现实交往能力,不利于大学 生的社会化发展,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3.人格变异。微博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每个人都能产生 大量信息,同时缺乏相应的审核功能,换句话说,即是微博 里将产生如暴力,淫秽等诸多不良信息,同时个人无法监控, 其传播速度极快,这些负面信息将对大学生产生不良诱导, 人性的阴暗面极易被开掘。同时,一些非主流文化倾入,对 新文化具有敏锐嗅觉的学生一族而言,极有可能盲目反传统, 反主流,追求异化个性,将另类视作个性张扬,久而久之, 人格异化或形成多重人格特征。例如,大学生中使用微博的 传播功能,对同学进行谩骂式的人生攻击,变相造谣,制造 舆论等。
四、 如何干预微博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心理效应 1. 建立微博互动平台,有效关注大学生心理动向 2. 建立微博干预机制,引导大学生的积极情绪 3. 架接微博与现实的桥梁,防止大学生沉湎封闭的自 我空间 注释: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2009中国互联网研究 报告系列之"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 "[EB/OL].http://research.cnnic.cn/html1272258870d21 05.html,2009-04-26. 转引自以微博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方宏建 杜亮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1年01期 [2] 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曾军 顺 学理论 2011/20 [3] 微博里的社会心理学 王煜全 互联网周刊 2011/05 参考文献:
1、"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生成与干预机制研究 杜坤林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6 2、从SNS和微博的流行谈网络圈子对大学生的影响 王 玮 北京教育·德育2011.05总第568期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