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相传台江县的革一地区,有一个苗族大寨,寨子里的男子们每年 都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打猎,很久很久都不回来。寨子里还有众多的妇女孩子 和七十个如花似玉的姊妹。妇女们劳动回来就养儿育女,过着她们永远也过不完 的日子。姊妹们上山摘果与下田劳作,在家姊妹们还纺纱织布织锦与挑花刺锈, 他们织出来的布箱子都装不完,他们织出来的彩锦啊,比天上的彩霞还美;他们 绣出来的花,蜜蜂蝴蝶都飞来驻留,可是七十姊妹们总还觉得缺少了什么,心里 总是畅快不起来,因为她们已经到了豆蔻之年了。于是姊妹们又相邀去开田,她 们选择了一个水源丰富的地方,把心思转移到开荒造田方面来,开啊开啊,开出 了一块好大的田,从这边田胜望不到那边田胜了。于是她们在田里放养了很多很 多的鱼,春天来了,他们在田里播了糯米种子,秋天到了,她们打下的糯谷装满 了一仓又一仓,酿出了一缸又一缸的糯米酒。吃喝穿戴都有了,可姊妹们总还觉 得缺少了什么,很少有歌声笑语。老人们看出了姊妹们的心思,想出了一个好办 法,建议她们把吃不完的糯米和喝不完的糯米酒保存起来,待来年春暖花开的时 候,用精米制成糯饭,再到田里捉来鱼虾壳螺蛳设宴,招呼远方的青年男子前来 吃姊妹饭喝酒跳舞交谊择偶。第二年确实通过这种形式,有部分妹妹还选上了如 意情侣而高高兴兴地嫁出去了。以后吃姊妹饭便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节日。
2、相传苗族从前居住在遥远的东方。后来由于人口增多生活困难和 灾荒战乱,被迫不断往西方迁徙,而每逢到一个地方居住一段时间,就有一部分 姊妹要嫁出去,再次迁徙嫁出去的姊妹就回不到家了。相见时难别亦难啊,于是 他们决定在春暖花开的时节里,到田里捉来鱼虾,相邀已嫁出去的妹妹们回来和 未嫁姊妹们相聚一起,吃一餐姊妹饭相诉衷肠,然后依依惜别,这样相习成了一 年一度的姊妹节,俗语:吃了一餐姊妹饭,了却一年相思情。
姊蛛节前几天,姊妹们就到山野里,采来南烛木叶。姊巅、蜜蒙花等 各色花草,分别用冷水浸渍和用水煮的方法,制成黑红黄绿各种花草汁液。然后 用这些汁液分别浸泡糯米。一两天后,这些汁液完全渗透了糯米,再取出分别过滤,再用清水冲洗去表百多余的色彩汁液,然后将这些分别浸泡好各色糯米调匀, 上甑蒸熟,就成了晶亮芬香的五彩姊妹饭。这种用各种野花草清对取色制作的姊 妹饭,不但色彩缤纷、芳香可口,而且久放不便不坏。还具有明目健身,滋补强 身功效,是节日期间与亲朋好友共享与相赠的特殊食品。
明光市司巷北有一座山叫大金山(今属五河县),在大金山的东山坡处 有片坟地,其中有两座较大的墓葬,一座是何老太爷之墓,另一座是何家老太太 之墓。这何老太爷是光绪皇帝的众多老师之一。这皇师怎么会在死后从千里之外 的北京将灵柩送来此安葬的呢这里有许多蹊跷的故事。
据说,甲午战争以后,一批著书立说的学子,变法维新的思潮,迅速 形成具有一群众性的变法维新政治运动。1888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
当时正值中法战争结束不久,他痛感民族危机深重,满怀爱国热情,写了五千余 字的上皇帝书,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项建议。1895年5月康有为又 邀请十八省举人在松场庵集会,宣传由他起草的上皇帝万言书,在万言书上签名 的有1300多人。万言书上递到都察院,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同年5月6日, 康有为又连续两次上书光绪皇帝。光绪皇帝读到了第三次上书,感到康有为的变 法主张对挽救清朝统治危机十分有用,非常重视,命令抄送慈禧太后、军机处和 各省督抚。从此,维新派开始取得皇帝的支持;同时也受到了清廷保守派的抵制 与打击。维新派和守旧派的斗争十分激烈,最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将光 绪囚禁在中南海的瀛台,重新"训政"并下令搜捕维新派。戊戍维新运动失败了。
大批参与维新运动的人士被逮捕、杀头、坐牢、免官。在这些人中有一位何老先 生,他曾远洋留英,对改革君王制方面有一些较先进的主张。光绪帝在百日维新 之始将何老先生招进宫,拜何为师。短短百日维新失败,何老先生遭受牵连,被 打入囚牢,当时被关押在芜湖官牢。
何老先生被关押期间,因光绪帝只是被软禁,所以芜湖官牢的牢头和 牢卒对光绪帝的先生也不敢得罪,因说不定哪天又得势了呢这何家当时也是京城 知名富商,开有洋火厂(火柴厂)、洋胰子厂(肥皂厂)等数间大工厂和几间较大的 洋货商行,日进金以斗量。何先生被关押在芜湖,何家子弟少不了上下花钱打点。
牢中上下因都收到何家的好处,对何先生也特别的关照。一日牢头与何先生饮酒 时,给出了个主意,让何家花钱找一和老先生相貌相似的人代为坐牢。经牢头这 一点拨,何先生之子人称何扁头,便下功夫四处寻找。这日,何扁头从芜湖探狱 返京,在凤阳府临淮关遇一酒鬼因在饭店饮酒后无钱付帐,正和店小二撕扯争吵。
何扁头见此人身高、胖瘦、面貌均和父亲有点相像。于是何扁头代付了所欠酒钱,并拉他到一旁详细询问。原来此人叫陈子衡,五河县司巷(今明光司巷)人,因做 小生意亏了本,回家又怕家人奚落,已流浪多日。何扁头把自己的想法详细和陈 子衡一说,谁知陈子衡满口答应。于是陈子衡成了何先生,入了芜湖大牢。
转眼间三年过去了。陈子衡在狱中除了行动不自由外,一日三餐两餐 有酒,当然这都是何家人花钱打点的。由于何先生在维新运动中是个擦边角色, 三年后被释放出来。陈子衡从狱中出来,回到司巷老家,一见房子、院子里外一 新,心中有数。家人看到陈子衡回来了,欢呼雀跃。其妻责怪道:"死鬼你还知 道回来,三年来你每隔半年派人送一次银子,鬼怪得很呢,不肯说在哪发财。依 你的德行我料想你肯定在外又养了小的了。今怎不一块带回来让我这做大的看看, 她是不比我多长了两个奶子。"陈子衡被一阵连珠炮轰得有口难辩,只得将实情 一五一十如数道来。夫人听了更是鼻涕一把泪一把的数落个没完。
京城何先生知道陈子衡出狱回家,为表感谢特派人送来500两银票, 以补三年牢狱之苦。陈子衡本来就不是安分有,有了钱就作怪了,很快被人引诱 进了烟馆。没到两年,何先生所赠银两已所剩无几。一日先生之子何扁头南下做 一笔大生意,途经凤阳县,专程去司巷看望陈子衡,一见陈子衡染上了毒瘾,连 连摇头叹息,不该只赠银两,应教其经营,赠其生财之道。
何扁头返京后思考再三,决定到凤阳一带办个洋火厂,赠与陈家,这 样日有进帐,可免陈家老小再跟着受苦,二来何家对陈家已尽心尽责了。
何扁头选择了水陆交通便利,离司巷又近一点的临淮关,投资办起了 洋火厂。开始时派专人带着陈家人从进货到生产、管理、销售,一点点的带着干, 上路子后,何家才撤走来人,临走时来人交了一封信给陈子衡,陈一见是何老先 生亲笔,全部内容除表示感激外,就是要陈子衡走正道,好好经营洋火厂,若再 把那厂子搞败了,从此何、陈两家恩断义绝。洋洋千字书,句句肺腑言,陈子衡 感动得热泪盈眶。从那以后死命戒了烟,一心办厂。一个洋火厂被管理的像模像 样,并逐步扩大。由于买家大部分是水陆大码头蚌埠,后将洋火厂迁址到蚌埠。
很快陈子衡成了淮河岸边有名大富商。陈子衡为了感谢何家,每年春 节都要选一些特产,送一些金银去京城。每次何家除收下一些特产外,所送金银 全数退回,并捎来话说:"送金送银到何家就好比往河里倒水。"陈子衡犯了愁, 最后他想了个歪主意,修书一封送给何老先生,书中说:"子衡自幼拜名师学看 风水,现司巷的北大金山有一处风水宝地,坐西北朝东南,型同太师椅,若做棺 地,那是头枕大金山,左手扶岗,右手搭岭,脚蹬池河,目视五百里。"陈子衡本是想以赠地表忠心,料想何老先生不会从千里之外到这穷山僻岭来的。谁知何 先生年岁已高,久居京城,目睹风云变幻,马嘶人噪,人心莫测,是是非非,本 来就想在百年后去一安静之处,不让白骨再染污尘,因此接信后十分感兴趣,并 专程派人前来看地。
这陈子衡可慌了手脚。他家在大金山根本没有什么坟地,那太师椅宝 地硬是他胡编的。但来人已抵到家,不看也得看了。陈子衡雇了两顶轿子陪来人 一起前往大金山,谁知来人看风水确有一套,上了大金山一眼就看中了一块地方, 和陈子衡信中所说的一模一样。来人赞赏陈子衡颇通阴阳术,陈也乘机故弄玄虚 大侃特侃。来人高高兴兴返京复命。
来人走后,陈子衡打听了那块岗地原来是他一个远房叔子家的。陈子 衡亲自找到门上提出要用岗下自家5亩冲地换他家岗上那块兔子不拉屎的沙石地。
陈子衡的这位远房叔子开始还以为他这位富侄拿他开涮,可他看陈子衡是一本正 经的,不像开玩笑,内心自然非常乐意,就这样歪打正着,陈子衡送了一块"太 师椅"形的风水宝地。
几年后,何先生仙逝,按他临终遗言,将他的灵柩从京城运到司巷北 的大金山安葬。相隔几年后的1911年,何老夫人过世,其灵柩也被送往此处安葬。
1973年此墓被挖掘。
贵州民间故事:龙妻 有个孤儿,不晓得叫那样名字,没田没地,没依没靠,寡钓鱼过日子, 有一顿没一顿的怪造孽。
有一回,孤儿去钓鱼,老半天了,一条鱼都没钓得,只钓到个螺蛳, 冒火甩下河去;有掉到那个螺蛳,又甩下河去;再钓,还是掉到那个螺蛳,回回都 是这样。孤儿心想:“往天,哪一回都钓得鱼勒,多少总有点,这回咋弄古怪呢, 老是钓得这个螺蛳!哎!恐怕是有缘分吧!一颗螺蛳打九锅汤,拿回去打汤喝也要 得。” 这就拿回家去了,先放在水缸头养起。
第二天,孤儿去钓鱼,这回可是钓得不少,换了两升米回来。没想到 一进屋,就见桌上摆得有鱼有肉,热气腾腾;桌下有锅煮好的糯米饭,也是热气 腾腾的,满屋子香完,叫人直吞口水。再下细看屋头收拾得干干净净的。这是谁搞的啊怕 是寨邻哪个好心的嫂子,见他造孽来帮忙的。他去感谢寨邻嫂子,人 些都没得哪个开腔,都说不晓得这个是勒。没人晓得就算了,饿了就吃,他就吃, 吃了也没碍那样事。
以后孤儿还是天天去钓鱼;还是天天有人给他烧饭弄菜收拾家务。他 又去感谢寨邻嫂子们。人些都跟他说:“我们没得帮你做那样,你莫感谢我们。
若要晓得是哪个帮烧饭弄菜你也不难;明天,你假巴意思出去钓鱼,走起半路, 就悄悄打转回来,躲在门外,从门缝往里布,就看到是哪个了嘛!” 当真,孤儿就弄个干。第二天,他假巴意思出去钓鱼,走起半路转回 来,眼睛逗到门缝往里布。一哈哈儿,听见水缸里响,就见那螺蛳爬出来,喔唷, 她在地上打了个滚,变成个女子,老实标致好看,漂亮得很。收拾家务,整归一 了,就烧饭弄菜,动作熟刷老火!孤儿高兴昏完,一发势冲进去,抱住那女子, 女子就喊;
“快放开我!弄个搂起,像个哪样子嘛!” 孤儿说:“我一松手,你就跑了咋个做” 女子说:“没跑!我是龙女,看到你造孽,霸意来痛你做一家的嘛!” 孤儿松开手,他俩就做了夫妻,就摆饭吃。
吃过饭,龙女就对孤儿说:“你这个草棚棚好漏哟,咋能住嘛!今晚些, 我来修一下子。一刚,你就到对门坡上去,到处把草标插起,回来就睡吧!要是 听到响大雷,下大雨,刮大风,你都莫害怕,只管睡你的瞌睡就好了。” 当真,孤儿睡齐半夜醒来,听见外面大雷大雨,大风刮得凶。他一点 都不怕得,只管睡自己的。第二天起来一看,哎呀!他那个草棚不见了,换成了 高大瓦房,修得老实好,三合头四合头天井,走马转阁楼;两边厢房吊脚楼。安 逸老火,孤儿高兴昏完。
龙女说:“你再看看对门坡哈。” 孤儿抬头一看,喔唷,原来那个荒草坡坡上,他插过草标的地方,都 变成了水汪汪的梯田。这会儿孤儿有房屋,有田地了。一发势富豪起来了!莫提 高兴死罗!龙女痛孤儿过了一年,生了个崽,夫妻二人,男耕女织,日子越过越 富足。孩子慢慢长大了,一家人乐呵呵,比哪个都安逸。
你日子好过,就有人眼红,就要捣你的鬼。
一天,孤儿上山犁田去了,龙女在屋里睡觉,俗语说:“熟睡如龙”, 当真,她的瞌睡老实大,一睡下去,任你咋个吵闹都不会醒的。那些眼红的,不 安逸孤儿过好日子的人,趁龙女熟睡时,拿鸡血,鸭血敷在她嘴上;拿鸡毛鸭毛 粘在她嘴边;床下还搁一大堆。整归一了,就呼喊呐叫跑上山去吼孤儿,说:“哎 呀呀!不得了啦!不得了!你还在这点犁田呀!你那个婆娘是筒妖怪勒!偷吃了我们 家好多鸡鸭哟!你还不快点回家把她撵走!” 孤儿说:“乱讲!屁都不信!哪有这种事哟!” “乱讲老子们怕是吃多了!”坏人些说,“不信,跟老子们回去看看嘛!” 这就吆起一路回来,孤儿进屋一看,龙女还在呼呼大睡。当真,她嘴上硬是有鸡 鸭血和鸡鸭毛勒,床脚也有一大堆。孤儿傻眼了,没话可说了。
坏人些说:“这筒妖怪,你不撵走,二天鸡鸭吃完了,她就要吃人了 勒!” 孤儿答应把她撵走。
龙女睡齐天黑才醒来,见孤儿日眉鼓眼地对着她,觉得不对头,就问:
“你为啥子这样看着我嘛” 孤儿说:“你是个妖怪,我不要你了,你各走吧,由哪里来,回哪里 去!” “你疯了呀!我咋个是妖怪嘛!” “你看看你自己嘛!嘴上粘的鸡鸭血和鸡鸭毛,床下还摞一大堆,你偷 吃了人家的鸡鸭,不是妖怪是什么” 龙女摸了一把自己的嘴,是有鸡鸭血和毛勒!她明白自己睡得太死了, 遭坏人些整了,任咋个说,孤儿还是不相信她,红黑要撵她走。
龙女说:“你还是要想一想勒,我走了讪,你父子俩要受苦勒!”孤儿说:“你走你的,没啥子幺你了台!不用你操心,我们不会受苦的。” 龙女没办法,这就走了。
走了一段,龙女又对孤儿说:“还是不要撵我走吧!我走了,你父子俩 当真要受苦呀!” 孤儿还是不听,就吼:“走!走!走!快走!少罗嗦!” 走齐河边,龙女又说:“还是不要撵我走吧!我走了,你父子俩硬是要 受苦勒!” 孤儿还是不耳她,更大声吼:“去你的吧!我们不用你操心!” 龙女跳进河里,就喊:“我的田地,我的房屋,我的牲畜些,统统随 我走!”她这一喊,田地,房屋一发势都不见了,只是孤儿从前的那个草棚棚还在;
鸡鸭牛羊纷纷往河里跑去。孤儿只抓住羊子的两只角,羊角都拧歪了,所以,现 在的羊角,才是那个样子。
龙女走了,孤儿一发势又变回了穷光蛋,他再去钓鱼,屁都钓不到一 个,没得法子,就天天去挖荒。
一天,孤儿在挖荒,又热又累,渴得要命,就叫孩子拎个葫芦下河去 打水来喝。
孩子到河边去打水,就想起妈妈来,他把葫芦摁进河里,水从葫芦口 进去时,就“乓乓噗噗”和“逗喽嘡啷”地响着,孩子就唱:
“乓乓噗噗,我妈水上冒! 妈妈回来哟,回来把我瞧! 逗喽嘡啷,我妈冒水上! 妈妈回来哟,回来把我望” 龙女听见了,就从水里冒出来,给孩子梳头,捉虱子,一边梳一边哭, 叫孩子拿葫芦接她的眼泪带回去给他爸爸喝。孤儿喝了龙女的眼泪,又凉又甜,就问孩子说:“你是从哪里打来的 水,弄个好吃法往天你打的水,不是这个味道嘛!” 孩子就老打老实地跟他说了。
孤儿听了,就教孩子说:“你明天去打水,要这样要那样把你妈妈哄 回来哈。” 第二天,孩子又去河边,又“乓乓噗噗”地唱那个歌。龙女又从水里出 来,又哭着给孩子梳头,捉虱子,孩子又用葫芦接妈妈的眼泪。
母子俩要分手了。孩子就哭:“妈妈呀!我一个人回去好怕哟,你送我 一段路吧!” 龙女就送他走了一段。
孩子又说:“妈妈呀!你再送我走齐那棵枫树脚嘛!” 龙女又送他,刚走拢枫树下,孤儿就跳出来,一发势就抱住龙女不放, 向她认错,求她跟他回去。
龙女说:“我回不去了,你们那个人间,有坏人在,好人就不得安生, 你父子俩也莫回去了,离开那个人间吧!龙宫我也不想回去了,你要愿意,我们 就在这河坎住下,永不分离,你看要得不” 孤儿说:“只要你不离开我,往哪堂都要得;我们就在这里安家,永不 分离。” 龙女听了,就哈了一口气,夫妻俩一发势就变成河坎上的两株柳树, 一株在东,一株在西;他们的孩子就变成只水鸟,常年在两株柳树上飞来飞去的 叫着;
“吱吱东, 吱吱西, 谁是我阿爸,谁是我阿妈, 吱吱南, 吱吱北, 阿爸在这里! 阿妈在这里!” 贵州版的田螺姑娘,有很多贵州地区方言,用方言讲起来是很有味道 的!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