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阅读教学过多地强调教材文本的经典性,囿于“注”“疏”“解”, 仅作理解、记忆、消化,不能质疑、否定、超越。这种“伪阅读”应当受到批判。
处于21世纪的信息化社会里,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培养他们的怀疑精 神、问题意识和思辨能力,敢于挑战书本、权威,走出“文本崇拜”误区。因为批 判是读者的权利与责任,阅读倘若丧失了批判精神,读者则不可能真正平等地与 作者对话,亦不可能产生自己的真知灼见,阅读始终停留于肤浅的层次。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教学一直缺乏宝贵的理性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课堂里没有问题,没有追问,没有争辩,没有批判,静默的氛围里一个个年轻的 大脑在休息。不作思考、不会提问、不善质疑成了中国学生(包括小学生、中学 生、大学生)的通病。《上海教育》(2011年6B)发表社评《呼唤批判精神教 育》,深刻地反思:“‘缺少批判精神’已成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瓶颈。” 逻辑是批判性思维的武器,它能有效促进学生形成理性精神,是人们 学习知识、研究科学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学科分 类目录,逻辑学在七大基础科学中,位居第二(仅排在数学之后),说明它与数 学具有相同的重要性质——基础工具性。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把逻辑学列为五 大学科之首,新加坡也认识到高中生必须培养理性思维能力。
逻辑学对于高中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具有基础性意义,西方文明发展 史已经充分证明了它的价值;
我国的传统文化、现实生活中则恰恰缺乏理性精神、 逻辑思维。因此,反思我们教育教学的得失,针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欠缺,根 据一个人思维健全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让每一个公民在高中阶段学习逻辑学课 程,接受基本的逻辑知识,进行理性的思维训练。把逻辑学作为一门课程来单独 设立,这实质上是对中学逻辑学教育的定位问题,是对现代公民、创新人才素质 结构的认识问题。可能有人会说:当前高中生的学业负担已经非常繁重,为什么还要在 高中增设逻辑学课程呢?众所周知,高中生学业负担重的根本原因是高考分数的 竞争,与高中课程多少,与高考科目多少,没有必然的关系。即使仅仅开设、考 查一门学科,学生的负担能减轻吗?而且,重要的是,对于接受十二年基础教育 的学生来说,从“立人”的角度,从国家振兴的角度,中学阶段哪些课程是最基本、 最基础的?哪些素质是最根本的、必须在中学阶段培养的?我们应当站在培养具 有批判意识和理性精神的现代公民、促进民族创新能力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与思考 这个问题。
逻辑学知识虽然比较抽象,具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难道眼下高中生 的数理化作业、试题不难吗?其抽象程度不高吗?再者,千百年来欧美各国的学 生都能够接受逻辑学知识,我国的学生怎么就不行呢?“难”不是绝对的,教学可 以适当放低要求,从长计议,由浅入深,先普及再提高。
语文与逻辑有着先天的紧密联系,且不说传统的语文基础知识就包括 “语修逻”,在现行的“文选式”语文教材里,一篇篇课文从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到 思想表达,离得开逻辑的支撑吗?即便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文学艺术,也无不包 含着作者对人生、对社会、对人类的理性思考。纵观百年来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 作品,无不蕴含着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思索、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自由精神的追 问。口语交际的辩论,贯穿着逻辑,凭借逻辑立论、辩驳,运用逻辑征服对方。
议论文写作教学更是离不开逻辑,逻辑被喻为 目前,我们可以先尝试在高中语文开设逻辑学选修课程(或列为必选 的选修课),传授“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三段论”,辨析概念的内涵外延、 概念之间关系,讲解科学的判断、推理,即训练理性的、逻辑的思维方式;
运用 逻辑知识辨析、修改病句;
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质疑意识、能力,不止步于理解 性阅读,积极开展批判性阅读;
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结合逻辑思维训练。教学方 法上,理论与事例、知识与趣味、学习与运用相结合,广泛、持久地开展演讲、 辩论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认识逻辑、运用逻辑,初步掌握逻辑 学科学、严密的思维方法,为他们将来成为一名具有质疑意识、理性精神、逻辑 思维的现代公民做准备。福建省厦门一中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结合议论文写作 训练,适当讲授逻辑基本知识,效果甚好,学生作文中减少了逻辑方面的错误。
上海华东师大第二附属中学的肖家芸、葛伦芬老师,近年来已在高中开设《理性 思辨》校本选修课程,开展积极、有益的探索。
近些年来,逻辑教育问题的确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当务之急是“落实”,把“课程标准”中早已提出的逻辑专题,从文件中转化、落实为具体的课程 (而不是可有可无)。相关出版社,抓紧编辑逻辑学选修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写给中学生的逻辑学》(彭漪涟、余式厚)是一本适合中学生阅读的逻 辑学通俗读物,其体例、写法可资借鉴。师范院校的中文系、文学院要开设逻辑 学课程。教育培训部门须提早对高中语文教师进行培训,丰富完善他们的逻辑学 知识。
可以预见,逻辑学选修课的开设,将有助于促进学生培养质疑能力、 批判精神,有助于促进学生从根本上提高议论文的写作水平,有助于促进学生成 长为能够理性思考、理性表达的现代公民,也必将有助于促进真语文教育教学的 实施。
来源:语文建设 2013年9期 作者:俞发亮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