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剪彩 > 教师成为研究者_教师如何成为教学研究者

教师成为研究者_教师如何成为教学研究者

来源:剪彩 时间:2019-10-27 07:55:10 点击:

教师如何成为教学研究者

教师如何成为教学研究者 “教师即研究者”已是大家普遍认同的理念和共同追求 的目标。教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困难,进行有效教学, 教师要实现专业化,成为幸福的教师,必须进行教育教学研 究。不断学习,注重实质积累;
积极反思,从小处入手;
相 互协作,团队合作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有效途径。

摘 要:
教师;
教学研究;
有效途径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发展对教育教学的 要求提高,特别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中对教师专 业化问题高度的关注,“教师即研究者”也成为教育界乃至 全社会普遍认同的理念和努力追求的目标。教师要解决教学 实践中的困惑与困难,进行有效教学,教师要实现专业化, 成为幸福的教师,就必须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1、首先,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是教师进 行教学研究的最基本任务。教师从事教学研究主要是解决教 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研究者是专家、学者,目的在于揭示教 学规律的研究教学不同,教学研究是一种行动研究,教师既 是研究者又是自己研究的对象(运用反思手法),教学研究 的目的在于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研究功能的侧重点在于应用。

实际上,教师的教学中之所以出现困惑与问题,是自己缺乏 反思与追问;
之所以教师的教学变得机械、乏味,是因为我 们的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之所以教学工作成了负担,不能使自己体验到工作的乐趣,也是我们缺少对教学更 深的理解和探索。长期以来,教育教学被看成是一个知识的 传授系统,教师所关心的是,把别人给定的内容完好无缺地 给学生。教学中,教师只须照本宣科,不必思考和改进;
只 须墨守成规,不必实验新教法;
只须接受别人产生的知识, 不必有个人创造。这种机械、僵化、缺少创新的课堂教学, 存在着形式化和低效化的问题,而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实施 这个关键层面成败是整个课程改革成败存亡的命脉,课堂教 学这个层面能不能进行下去,能够进行到什么程度,就取决 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 共同追求。改革也是针对传统的低效和无效而开展的。进行 教学研究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通过积极有效 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高课程实施和教学实践质量。

2、教学研究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

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和我们的日常观察都发现,中 小学教师很难将学术界的教育理论运用到自己的日常教育 教学实践中。他们即使通过培训或读书,在概念上理解甚至 在理念上认同了这些理论,但是在工作中通常不能运用。[1] 为什么教师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呢?主要是学术理论没 有真正成为教师的内在需要,更准确的说是教师没有真切感 受到学术理论的作用。我们知道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 自己独特的实践理论,这种潜在的、笼统的、不清晰的实践 理论需要被发觉和提升,在自己实践性理论的基础上与学术理论展开对话,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思维和行动品质,进而 促进教师个体和集体的专业发展。而进行教学研究则是理论 与实践结合的做好途径。教师本人不应将自己置身于教学理 论与教学研究之外,而应该根据实际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积 极投身到教育教学研究中,形成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理论 反思,通过反思不断地改进与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同时不 断形成对已有教育理论的再思考,不断发现其现有理论的不 足,并通过必要的教育教学研究,善于不但总结发现新的东 西,为创造与形成新的教育理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2] 3、进行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化的有效路径 教师的工作是一项专业工作,教师是专业技术人员,这 一点世界各国不仅达成共识,而且都已写进了法律。1994年 1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是履 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我国第一次从法律的角度 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既然教师工作是一项专业工作,就 有专业化的要求。教师专业化指教师职业从非专业或半专业 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专业的过程。教师专业化的要义有二,一 是教师工作具有不可替代性,不是人皆可师,人易成师;
二 是这种专业必须经过不断地成长与发展。社会职业有一条铁 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

如果一个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

教师如果没有社会地位,教师的职业不被社会尊重,那么这 个社会的教育大厦就会倒塌,这个社会也就不会进步。[3]要使教师不可替代,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要使教 师不断发展,必须通过研究,促进学习、思考、探索和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的工作应该实现由“教书”向“育人” 的转变,从“教会知识”转变为使学生“学会学习”,使学 生“接受”转变为“创造”。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需要 的是研究型教师,或 者说,只有研究型教师才能实现教师工作的上述转变, 才能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换言之,时代需要研究 型教师。[4] 4、成为幸福教师的必要条件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的目标,作为凡夫俗子的教师自然 也不例外。而教师的幸福生活是与学生的成长、发展紧密联 系在一起的。当教师的最大幸福就是看到自己所教的学生学 业上取得进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长大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师要使学生有发展,形成正 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首先自己情感状态是积极的,自己的 学习、工作是内心情愿的、享受到劳动快乐的,这样才会不 仅自己能感受到幸福,也能给学生以幸福。

如果教师本人没有对所教学科的挚爱甚至痴迷、执著的 情感,没有经常性的对胜任该学科教学的自我肯定的积极体 验,不但自己是走不远,而且也无法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 值观。如果教师的角色定位在既定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程序的 执行者,而不是灵性、有创意的工作,教学也就变成了例行公事。所以积极主动地开展教学研究是教师得以从日复一日 的重复、被动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把单调、乏味的工作变得 充满期待、挑战,有成就感和荣誉感。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 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劳动能给教师一些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引导每 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只有充分认识到教学研究对解决教学中存在问题,对自 己个人专业发展,甚至对个人幸福生活的重要意义,把教学 研究变成自己内在的需要,从被动、自然状态转变为自愿、 自觉的行为,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学研究,我 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的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才能最终实 现。

目前教师教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 类:
1、把教学研究当成一种负担,缺乏研究意识。教师的 工作负担重是不争的事实,许多教师认为自己整天忙于备课、 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和处理各种事务,从早到晚,疲 于奔命,哪里有时间去搞科研?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教 好书,上好课,搞研究是教研员、大学教授专家的事,自己 无时间、无精力去做教学研究,把进行教学研究看成额外的 负担,缺乏进行教学研究的动力。这是因为对教学研究的意 义缺乏足够的认识,也与学校、社会、家长最关注的是学生 考试成绩,用考试成绩来说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大环境有关。

2、把教学研究神秘化,对教学研究信心不足,认为自 己自身水平有限,无法做到,难以胜任。长期以来,我国实 行国家统一的课程管理,使用统一教材,中小学教师在课程 实施过程中,只是扮演着执行的角色,他们必须严格按照教 材和教学参考书的要求开展教学,丝毫没有发挥主动性、创 造性的空间。因此,绝大多数教师自然形成了一种依赖性和 惰性,面对教学研究有畏难心态。

3、教学研究出现了形式化、甚至异化现象。近些年, 在新课程的推进过程中,伴随着人们对教学研究的重要性和 迫切性的认识,我国中小学开展了大量的教学研究,涌现出 了许多新理论、新思想、新模式、新方法,呈现出一片繁荣 的景象。但在这一过程中,却隐藏着令人担忧、值得深思的 现象:一是过分追求课题立项,似乎只有承担课题才能叫做 研究,“重申请课题”轻“实际研究”。[5]二是过分追求 论文发表,把教学研究简单的认为是写文章,重“成果发表” 轻“推广应用”。三是过分追求理论建构,重“理论问题” 轻“问题解决”。这些形式化、异化的教学研究,背离了一 线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教师如何成为教学研究者 1、不断学习,注重实质积累。

教师教学研究首先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当教师对教 育教学感到力不从心,当教师抱怨自己工作负担重、压力大时,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教师工作中学习的缺失,正因为教师 工作缺乏了学习的支撑,所以工作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无法解 决。《礼记?学习》中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 之;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在知识经济和信 息化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变得越来越短,教师必须不断更 新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同时学生获得知识的途 径增多,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教师在某些方面“后学”甚 至不如学生的情况已屡见不鲜。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在知识结 构,思维方式,教学能力以及手段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 标准和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不 断为自己“充电”。当然教学研究则是一种有针对性、有目 的、解决问题的学习,这种学习效率最高,最有成就感,教 师解决了所思的困惑、所教的问题,尝到甜头,教师学习、 教研的劲头才更足。在不断地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 的理论水平不断提升,看待和思考问题的更有高度和深度。

2、积极反思,小处见大。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 业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不 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 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反思本身就具有研究的 性质。[6]教师的教学研究就是反思行动,在教学实践中通 过进行自我对话,不断提升“自我”,不断完善“自我”, 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效能和素养。教师的自我反思可以从教学实践、理论学习、相互借鉴三个层面展开。中小学教师 长期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在被动的、周而复始、机 械重复的繁重教学任务更替中,许多教师的研究兴趣和热情 被压抑,研究意识淡薄,一方面不愿意反思,因为任何反思 都可能诱发痛苦和挫败感、意味着“自己和自己过不去”。

鉴于此,教师应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如每一堂 课结束后,反思那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那些突发 问题让自己措手不及,哪些环节教学有待改进等。认真思考 记录,寻找对策。先解决“如何教”的问题,进而在理论学 习、相互借鉴中对 “为什么教”、“教什么”等问题进行 追问,从“立法者”转换为“阐释者”,增强对自身价值感 和成就感的认识。当教师以反思行动者的心态置身教学情境, 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学理论与现实问题时,自身的 发思意识和能力、专业意识和能力会得以确认和发展。[7] 最终成为一名研究者。

3、相互协作、团队合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当今社会,交往、合作、互动 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在信息化时代,教师教学活动不 再是一种个体化的活动,教师也不能闭门造车的进行教学研 究,而应以开放的姿态,团队协作精神。当前由于教师工作 任务繁重,竞争激烈,教师间人际关系日趋冷漠、紧张。据 调查,教师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忧郁化以及偏执倾向都 比一般人群高,具体表现为一些教师有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与人交往不自在、容易猜疑等。而学校是一个知识的场 所,文化的场所,思想的场所。需要知识的交流,思想的碰 撞,文化的沟通,这些不仅发生在教师与学生的层面上,也 发生在教师的层面上。如果教师间缺乏真诚的沟通、帮助, 缺乏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很难想象会对学校发展、教师发 展、学生发展产生多大负面影响。学校应创设良好的进取合 作氛围,以真心诚意的宽容和谅解,努力培植一种讲真话、 讲实话、不讲套话的风气。学校处处体现关爱学生以及各成 员之间相互信任、关心、了解、接纳的氛围,每个成员的心 扉就是在这种人际氛围中打开的。学校要善于为教师营造合 作氛围,搭建合作平台,提供合作机会,要善于以多赢共生 凝聚人,以诚信美德引领人,并制定出有利于提高教师合作 协调能力的评价制度,这样才能最终实现教师团队共同的专 业成长和精神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向明. 理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J]. 北 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 (1). [2] 繆玉选. 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途径[J]. 经济师, 20119. (8). [3] 顾明远. 教师的职业特点与教师专业化[3]. 教师 教育研究, 2004.(11). [4] 陆有铨. 时代呼唤研究型教师[J]. 杭州师范学院 学报, 2002. (1).[5]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教育学基础 [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229. [6] 余文森. 有效教学十讲[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 2009 .2. [7] 刘旭东. 教师知识的批判与重建[J]. 当代教师教 育, 2008. (3).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