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善于设计演示实验,创设情境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 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物教学中若能辅之以设计合理的小实验,将更容易达到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学习“食物的消化”时,区分酶的催化和胆汁 的乳化有一定难度,教师不妨一试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和思维。教师可以随手将一个小粉笔头捏成粉末状,并烧一 张小纸片,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分析及讨论这个实验的现象 和成分的变化,在教师的指点下,酶的催化和胆汁的乳化就 容易分辨和掌握了。这样一来,无疑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实验态度对于生物实验,大多数学生仅仅是出于“好玩”的心理, 只关心生物实验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而不注重探究实验背 后最本质的理论知识。因此,在进行生物实验时,教师就要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思考。比如,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 叶表皮细胞时,学生发现有的细胞重叠在一起,看不清每个 细胞的形态,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析可能是哪个步骤出现了 错误。通过仔细分析,学生得出结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可能有两个:一是洋葱鳞片叶表皮在水中没有展平;
二是制 片过程中压片没压好。在同一实验中细胞有时会出现颜色过 浅的情况,学生通过分析得出可能是染色时间短所致的结论。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通过 在实验中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引 导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课堂中所学的知识。
长此以往,可以帮助学生摆脱仅仅是出于“好玩”的实验心 态,形成主动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三、突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 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和 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因此,衡量“师生互动”是否成 功主要是看学生是否进行了积极思维。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求知欲,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体验,提高自身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 状态之中去。
例如,在学习“伸肘和屈肘”时,教师可事先要求学生 制作“肘关节模型”。课堂上,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先 展示挂图和模型,同时演示自己的上肢,让学生一边实验一 边分析,进而产生共鸣。教师还可以综合运用情境激发、师 生互动、直观演示等方式,将模型、挂图及自己的上肢对照 起来,逐一指出肘关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尺骨、桡骨 等各个结构的位置及名称,再演示各个部分的作用,让学生 仔细观察和探讨,从而了解伸肘和屈肘动作完成的整个过程。
这种开放性的课堂,学生兴趣高涨,师生积极互动,促使学 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完成认识上的飞跃。在这样高昂的情 绪下,教师让学生分析健康体育课上的引体向上、俯卧撑等 动作的完成过程也就轻而易举了。
四、突出情感调节,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情感往往直接影响认知水平。一个人在愉快时,更容易 通过感知觉接受外界信息,一个人在忧郁苦闷时,往往不能 接受外界信息,会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情形。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应用情感调节的作用,充分利用正面情 绪来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例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时,关于细胞核、染色体、 DNA、基因的知识,学生觉得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
在讲该部分知识之前,教师可以先讲个故事或谚语,如“龙 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克隆”技术、“一 母生九子,母子十个样”等,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愉 快、兴奋的正面情绪状态。此时,教师再画出若干个体现从 属关系的包涵图表来解释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 系,学生就会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五、练习要有广度、梯度和深度 在课堂时间允许的范围内,教师对所学课本知识进行全 面的检测会更好,即为有广度;
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教师 设计的题目要么针对重难点,要么是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或 者是对知识的实践应用,即为有深度。教师设计的练习题目 要有易有难有梯度,能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检测。比如“健 康的生活”“生物圈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和“生物和生物圈” 这三个单元的内容较少,练习时间宽裕,考查的内容可以全 面一些,题目设置要有技巧性,可以多一些归类、对比的练 习;
“生物圈中的人”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点较多,练习题目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和深度,既 能照顾到大多数同学,又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俗话说的“梨树砍三刀,树枝压弯腰”,是指在果树 的“坐果”期,果农给果树的茎做半环状剥皮,以增加坐果 量。“半环状剥皮”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在植物的主干基 部进行环割,可导致树木死亡,其原因是什么?这两个题目 放在一起能考查出学生对树皮内侧部分韧皮部的筛管具有 向下运输有机物的作用和茎的基部不能环割这两个知识点 的掌握程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的各 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