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现实生活为源泉,优选教学任务 在教学中,学习任务的选择至关重要。Epstei提出了一 个TARGET模式,该模式代表了教师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六个 方面,其中的第一个方面就是任务,他认为在教学中应当尽 量多地引入真实性任务。所谓真实性任务是学生在课堂以外 将要面对的与现实生活有关的问题。就低年级学生的行为习 惯养成教育而言,学生面临的真实性任务较多,那么哪些是 低年级儿童亟待养成的行为习惯?哪些行为的训练应当成 为我们的教学任务呢?课题组决定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 选择教学任务。
1.观察与调查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现状 我校位于城乡结合部,农村留守儿童较多。为了细致、 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现状,我们采用了观察与调查相结合的方 式进行。一方面,要求教师对所带班级的学生进行认真观察,与之交流,掌握学生的行为特点,及时进行记录整理。另一 方面,课题组制定了一份“行为习惯调查问卷”,让家长如 实填写。问卷共分为“您认为哪些习惯对孩子来讲很重要?” “您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养成了哪些好习惯?”“对培养好 习惯,您有什么建议?”等九大方面的内容。通过观察和问 卷调查,对孩子的行为表现有了较为细致全面的了解,同时 也了解了家长的想法,使得任务的选择更符合实际需要,也 让行为训练教学工作得到家长的认可和配合。
2.从细处和实处着手,确定年级教学任务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强调养成教育要从细处、实处着手, 营造德育氛围。针对学生的行为现状、心智水平和家长的建 议,我们将训练内容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和整理,安排到不同 的年级和学期进行教学。按照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一种行为 重复21天就能够初步养成一个习惯。如此计算,一学期大约 可以进行6个行为习惯的教学。所以,我们对教学任务做了 安排,具体见表1。
二、以生活情境为载体,习得行为方式 李吉林老师认为,对儿童来说,情感是他们思想意识、 道德行为强有力的发动者和鼓舞者。而情境的创设能够将情 与理交融在一起,使德育真正走进儿童的情感世界。而回归 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所以,我们在行为训练课的 教学时需要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回忆生活”或“模拟 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学习,有效习得正确的行为方式。1.再现生活场景,激起情感共鸣 在“文明礼仪伴我行”行为训练课中,有一个教学重点 就是进行升国旗的行为训练,以下为其中的一段教学实录。
师:五星红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你在哪里看到过国旗 呢? 生1:我看见宇航员叔叔在太空挥舞着国旗。
生2:我看见在奥运会的赛场上飘扬着鲜艳的国旗。
师:五星红旗是我们祖国的象征,在重大节日的时候, 天安门广场上都会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小朋友想不想看看 国庆60周年时天安门前的升旗仪式? (播放国庆60周年升旗仪式的视频) 师:这情景多么令人激动、多么令人兴奋啊!不管是谁, 都在向着国旗肃立、行注目礼和军礼。此时此刻,你知道我 们少先队员应该怎样做吗? 生:我们也应该向国旗敬礼。
师:对了,《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的第一条中是这 样要求我们的:“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 奏唱国歌时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师:你知道怎样行一个标准的队礼吗? (指导学生行队礼,全班一起练习) 儿童的道德行为更多的是被情感而不是被理性所驱使。
所以,道德行为的形成,需要道德认识的提高,更需要道德 情感的激发。人的情感具有情景性的特点,它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通过 播放国庆60周年升旗仪式的视频,再现升旗时神圣庄严的场 面,使得学生的心中升腾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国旗、对 国家的热爱。在迅速升温的情感驱使下,学生的行为训练由 被动变为主动,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完成了自我心灵的塑 造。
2.模拟生活情境,强化行为训练 春游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为了让春游成为一次快 乐之旅,同时也是一次文明之旅,我们开设了“我要去春游” 的行为训练课。通过这一课的教学,让学生知道如何文明乘 车,如何在公园内观光游览,如何文明野餐。以下是其中的 一段教学实录。
师:现在,讲台就是明亮的车厢,旁边就是汽车门,我 们该怎样上车呢? 生:我们要做到排好队,依次上车,不拥挤。
师:哪几个小朋友愿意先来上车试一试? (指名学生上讲台,在车门前排队,依次上车) 师:在公交车上,有空座位,我们就坐下,没有空座位 就站着。不过,我听说这位小朋友经常晕车,我们该怎么办 呢? 生:给他让出靠前的位置,因为公交车的前半部分在行 驶过程中比较平稳。
(播放提示音:各位旅客,汽车马上就要开动了,请抓好扶手) 师:汽车要开动了。听了刚才的提示,大家知道该怎么 做了吗?做做看! (学生练习) 师:现在我要请他们下车,回到小伙伴儿中间去。谁来 说说,下车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低头看台阶,左右看车辆。
师:有时车辆不能紧靠站台停车,有些电瓶车就会从缝 隙里穿过,这样很危险。所以我们要低头看台阶,左右看车 辆。好,我们小朋友现在全体起立!一起来做做看! (学生一起练习)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创设了上下车的模拟生活情境, 在这种贴近生活的情境中,教师边指导边示范,学生既学方 法又练习操作,教者轻松自然,学生学得有滋有味。同时, 组织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练习,也很容易形成实际生活 中的迁移和运用。
三、以真实生活为归宿,养成良好习惯 鲁洁教授在《 再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向 生活世界的回归 》一文中指出:回归生活世界还包括另一 个方面的教学内涵,那就是我们的课程、教材、教学还要以 生活世界为其归宿。也就是说,要使学生通过教材、教学所 学得的一切能回到他们自己的生活中去,用以解决他们生活 中的问题,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态度、价值观等。
在行为训练课堂上,教师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指导,帮助 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行为方式。而要使学生将习得的方式变成 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必须将行为训练融入儿童实实在在的生 活之中,在生活实践中践行。
1.家庭学校联动,构建教育网络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的作用不可小视。家 庭是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 及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又使家庭教育更具有亲和性和权威 性,同时也具有先入性、基础性的特点。所以,我们与家长 进行了沟通,并且发放作业单,请家长配合打分。例如,在 教学了《 学会打电话 》一课之后,发放了以下作业单。
今天我最棒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学习怎样打电话,你的收 获一定不小。在家中,请爸爸妈妈与你合作,挑选课堂中的 一个场景演一演,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棒! 小朋友,你会打电话吗?做到了,请在(笑脸)上打 “√”,如果没有,请在(握拳)上打“√”,加油! 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行为训练延伸到家庭,让家长帮助和 督促孩子进行训练,能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
2.开展多彩活动,拓展教育空间 李吉林老师说:“活动是最能调动孩子情绪,最能激发 他们主体性的,也是最具有综合性的教育形式。”在丰富的活动中,孩子们对行为规范进行检验,学会独立思考,解决 实际问题,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队活动。例如,可在班级内设置“一人一岗”,如“桌 长”“玻璃清洁员”“图书管理员”“粉笔小管家”等,让 学生自主认领岗位,明确各自职责。教师通过行为训练课帮 助学生练习操作要领,熟悉自己岗位的义务和责任。“一人 一岗”给孩子创设了激发潜能的机会,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 台,让他们在管理班级的同时实践着自我管理和约束,不断 增强集体观念和责任意识。
社会实践活动。如“我为队旗添光彩”“与文明同行” “自主天地展风采”“环保卫士在行动”“我给妈妈献份爱” 等主题活动,强化“为集体争光”“做文明少年”“保护环 境”“关心他人”等责任意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 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 它的利息。”小学起始阶段正是一个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 关键时期。让我们重视行为训练工作,从小处着眼,细微处 着手,让德育工作贴着地面行走,成为最贴近儿童的教育, 成为最有效的德育,为儿童的生命成长奠基。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