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剪彩 > 【名人创业成功小故事】 成功创业者的故事

【名人创业成功小故事】 成功创业者的故事

来源:剪彩 时间:2019-08-03 15:33:24 点击:

名人创业成功小故事

名人创业成功小故事 名人们创业成功是因为他们知道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 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名人 创业成功小故事。

名人创业成功小故事1:43岁创业 为观念而战斗的硬汉 1987年,43岁的任正非集资2.1万元,在深圳创立了华为公司;次年, 任正非出任华为公司总裁。随后28年间,任正非凭借持续创新创业的精神,引领 华为不断创造商业奇迹,并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如今,华为从一家立足于中国 深圳特区的民营企业,稳健成长为年销售规模超过2880亿元人民币的世界500强 公司。华为的电信网络设备、IT设备和解决方案以及智能终端已应用于全球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成为中国杰出的企业家之一,曾两度登上美 国《时代》杂志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时代周刊》曾这样评价他:
“任正非是一个为了观念而战斗的硬汉。” 年逾不惑的创业者 有句话说,“25岁到35岁为创业最佳期,40岁已经相当迟,40岁以后 则是例外中的例外。”言外之意就是说,一个人创业时越年轻,也就越有更多尝 试的机会、更大的冲劲和实力。相比之下,任正非的成功更像是例外中的例外:
创业的时候,他已经43岁了。43岁从零开始,这谈何容易 但是,即使到了这个年岁,任正非依旧保持着年轻人的冲劲和锐气。

创办华为公司后不久,任正非即决定走一条自主创新之路。1991年9月,华为租 下了深圳宝安县蚝业村工业大厦三楼作为研制程控交换机的场所,50多名年轻员 工跟随任正非开始了充满艰险和未知的创业之路。虽然环境艰苦,但是大家对未 来充满信心。怀着勇往直前的干劲,任正非几乎每天都到现场检查生产及开发进 度,开会研究面临的困难,分工协调解决各类问题。

任正非就是用这种精神弥补了当时公司物质极度短缺的劣势,使得大 家都为一个美好的明天而齐心协力。10年后,华为年销售额已经达到200多亿元人民币,公司总部搬到了深圳龙岗坂田华为工业园。华为熬过了创业的艰苦岁月。

“假设”未来的思考者 在过去近30年的发展历程里,华为始终保持着快速的前进步伐,创造 着各种令人瞠目结舌的商业神话,将一个个历史悠久、资金技术实力雄厚的对手 甩在身后。华为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任正非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决定性作 用。

正是一种无时不在的危机感,默默引领着这个庞大的通讯帝国披荆斩 棘。华为内部不时传出任正非“泼冷水”的声音,比如,“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 成长”“华为的冬天”,甚至要求员工们坚持对自己、对今天、对明天作出批判以 及对批判的批判等。

“这不是危机意识,这就是假设,假设未来的方向。我们是假设个危 机来对比华为,而不是制造一种恐慌危机。”任正非曾幽默地称他在华为最大的 权力就是思想权,而思想家的作用就是假设。他进一步阐述了假设之于思想的重 要性:“只有有正确的假设,才有正确的思想;只有有正确的思想,才有正确的方 向;只有有正确的方向,才有正确的理论;只有有正确的理论,才有正确的战略 ……”这种忧患意识的假设,让华为员工戒骄戒躁,奋斗不息。

同时,华为做任何事情,都以客户为中心,全力以赴,甚至不顾个人 安危——生怕做不好让客户产生不满情绪。这种思想理念正是华为持续发展的源 头活水。“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这句广告语无形中为华为的持续高成 长做了最好注脚。

“华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并依靠点点滴滴、 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使我们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通过市场压力传递,使内 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华为不仅输出了优质产品、行业标准和先进的管理 制度,更输出了思想。事实上,任正非的企业理念在中国企业界乃至其他领域都 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任正非说,华为需要一批各方面的统帅人物,需要在管理、研发等领 域造就出一批战略家,也需要一批仰望星空、假设未来的思想家。

放眼全球的战略家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当下,互联网以其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信 息沟通、交流以及海量的信息资源传送、呈现、挖掘和共享,正在颠覆传统经营 模式,并对越来越多的行业造成巨大影响和冲击。互联网思维开始盛行,甚至颠 覆、超越以往的工业科学管理模式。

2015年10月,任正非接受了《福布斯》杂志专访,畅谈了对中国创新、 “互联网+”、“工业4.0”等热门话题的看法。任正非认为,互联网只是工具,我们 的目的是发展实业,解决人们的生存、幸福问题。实业是就业和社会稳定的基础。

这中间,保护知识产权对于创新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国家要踏踏实实迈过工业 化才行。另一方面,云计算正在摧毁基于卖产品和卖服务的传统IT业,包括软件、 硬件、网络设备和传统IT服务厂商等。云计算的颠覆性有可能是IT业有史以来最 大的一场革命。

面对这样的形势和挑战,任正非对云计算和大数据提出了富有前瞻性 的认识,并吹响了坚定的冲锋号角。“当前4K/2K/4G和企业政府对云服务的需求, 使网络及数据中心出现了战略机会。这是我们的重大机会窗,我们要敢于在这个 战略机会窗开启的时期,聚集力量,密集投资,饱和攻击。扑上去,撕开它,纵 深发展,横向扩张。我们的战略目的就是高水平地把管道平台做大、做强。”2016 年1月13日,任正非在华为市场工作大会上表示。

任正非以“纵深发展,横向扩张”为核心,分析了华为如何立足主航道, 在已发现的战略机会上聚集能量,迅速做大。他提出,终端业务要在5年内超越 100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企业业务要抓住成功的部分,先纵向发展,再横向扩张。

智慧城市、金融行业的IT正向云架构转型,电力行业转向数字化,政府和企业扩 大对云服务的需求,这些都是重要的战略机会。华为要敢于和大数据、云计算的 科技巨头博弈,以迎来新的历史转折,实现更好发展。

近年来,华为在运营商业务、终端业务和企业业务三个方面,齐头并 进,步入了有史以来最辉煌的时期。但是,对于华为来说,最大的变量,也是更 具战略性和颠覆性的,还是云计算技术,这关系到华为的立身之本以及未来生死。

这一次,任正非再次表现出高涨的创新创业热情,向世界水平高科技发起冲击。

“未来将是一个全联接的世界。”这是任正非领导下的华为孜孜以求的 信念。20多年来,华为抓住中国改革开放和ICT行业高速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 基于客户需求持续创新,赢得了客户的尊重和信赖。华为坚持聚焦战略,对电信 基础网络、云数据中心和智能终端等领域持续进行研发投入,以客户需求和前沿技术驱动创新,使公司始终处于行业前沿,引领行业的发展。华为在构建高效整 合的数字物流系统,促进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全面互联和交融等方面一马 当先,推动了行业和社会进步。

名人创业成功小故事2:我不圈钱 也不上市 2014年05月18日,快递巨头顺丰速运已正式在全国铺开名为“嘿客” 的便利店,首批共518家,从而大举杀入国内火热的O2O市场,这一模式将对国 内电商格局产生较大影响,也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

首批开业的顺丰“嘿客”总计518家,除青海、西藏以外,在全国各省 市自治区均有覆盖。“嘿客”便利店,除可以提供快递物流业务、虚拟购物外,还 具备ATM、冷链物流、团购预售、试衣间、洗衣、家电维修等多项业务。

与传统实体店不同的是,顺丰“嘿客”店内的海报、二维码墙放置虚拟 商品,顾客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选择包罗万象的各类服务,其模式与英国最大的 O2O电商Argos十分相似。“嘿客”除试穿试用的样品外,店内不设库存,极大地 节约了成本,预计将对多行业实体店均产生冲击。

商业界激烈残酷、然而日新月异的过招,已经不由得人们不去认识低 调的王卫了——顺丰快递的神秘掌门人。王卫创业18年未接受任何采访,但所有 的人都在找寻他;他低调不张扬,但却令香港狗仔队卧底数月一睹真容。他不引 入战略投资,但却令花旗银行开价1000万美元中介费用只为求得一个合作机会。

顺丰不打算上市,但众多PE与VC趋之若鹜,50万元只为和它的掌门 人王卫共进一顿晚餐。顺丰曾与电子商务保持距离,但王卫却令马云两次相约并 称为最佩服的人。顺丰快递,是仅次于EMS的全国第二大快递企业。王卫便是缔 造这个“快递王国”的掌门人。在电商与物流矛盾重重的当下,有人说:给你3年 30亿元,你也砸不出一个新的顺丰。

王卫,在外人看来似乎过于神秘。“有一次,国家邮政局领导都递话 了,他还是委婉拒绝。”一位行业报主编说。就连顺丰的企业内刊《沟通》出版7 年来,也从未出现过这位掌门人的面孔。“倒是有那么几次刊登了王卫的照片, 不过都是背影或者极其模糊的侧面照”。

迄今为止,王卫只在媒体上出现过一次。这看似是一桩充满戏剧性的 经验。2010年春天,王卫花3.5亿港币购买了香港九龙塘喇沙利道的一块地皮,自建两栋4层楼高的独立屋,附带独立泳池。这桩打破同区地产价格纪录的买卖 引起了香港《壹周刊》记者的注意。

敬业的狗仔队不仅在顺丰深圳总部的写字楼前守候王卫数日,还混进 顺丰香港的分部,做了一整天的快递员,终于拍到王卫的照片,文章以《水货佬 做到买屋仔,买757飞机》为题发表。现在,互联网上还能够搜索到这篇文章, 但是王卫的照片已经找不到了。

寻找王卫的可不只是媒体,投资银行的经理人们也在找他。他们可不 只是出于八卦或者好奇心,而是明明白白地嗅到了金钱的味道。早在2004年, FedEx策划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就曾经接触过王卫。传闻中,FedEx希望以40亿 元~50亿元价格收购顺丰,但被王卫拒绝了。那一年,顺丰的销售额是13亿人民 币。

1993年,王卫仅22岁,这位只有高中学历的上海人起初是在顺德做印 染,这时珠三角区域常常会需要香港的货物。看到这一商机的王卫做起了码头捎 货的“快递”。机会多了,顺丰就此诞生。

原始资金是王卫向父亲借款的10万元,王卫用这笔钱在香港太子兰街 租赁了一个数百平方米的地方作为公司。在市场的需求之下,很快顺丰便以顺德 为起点,将自己的触角延伸至广东各地,以合作和代理的方式开始了“快递王国” 的蓝图扩张。

在快递行业发展之初,规模的扩张,网点的建设是所有快递公司“占 领地盘”的实质。每建一个点,就注册一个新公司,分公司归当地加盟商所有, 这使得顺丰在几年的时间内,便将珠三角一带的快递市场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上。

在这样疯狂的扩张下,到1997年,王卫几乎垄断了所有的通港快件。

据悉,当时行驶在通港公路上的快件货运车有70%属于顺丰的业务。

香港回归时,海关甚至婉拒了国企中铁前来分一杯羹的请求。这时的王卫,不过 26岁。

王卫信佛,在他的办公室里面摆有6尊佛像,就连他的企业管理也渗 透着佛学理论。但他像一个矛盾的化身一般,在享受着佛学带给他的平静之外, 越野车和极限自行车运动DOWNHILL也是他的心头所好。

这样喜欢冒险的性格在其创立顺丰的历程中,也有明显的体现。1998年,顺丰在订立下差异化管理目标后,开始强势爆发,但这一不可控性的发展模 式为这个成长中的企业带来了致命性的麻烦。王卫曾提到:“一个承包网点就是 一个小王国,根治这些问题,压力非常大。” 一些顺丰的加盟商擅自在货运中夹带私货,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的王 卫从1999年开始了大力的收权行为。有传言,王卫曾经因此被香港黑社会追杀。

直到现在,如若有人有幸遇上王卫,会发现这个穿戴极其平凡的中年男人身边常 常会有4-6个彪形大汉相伴左右。2002年,王卫收权成功,顺丰顺利从加盟制转 为直营制,并在深圳设立了企业总部。

恰巧在2003年,为日后顺丰江山奠定地位的契机出现。这一年,“非 典”肆虐,王卫将眼光瞄准了因“非典”而陷入低谷的中国航空领域,与扬子江快 运航空签订了5架包机的协议,第一个将快递行业带上天空,并完成了全国200 多个网点的布局,进入了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约20年的发展,直营模式、高端 定位以及航空运输,成为了顺丰成功的三驾马车。

直到最近几年,顺丰董事长王卫才在媒体吉光片羽的专访中露出一些 端倪,王卫有段最知名的话说:“我信佛,我认为,人的成就和本事是没有关系 的,成就是与福报有关系,所以有钱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拥有本事也没有什么了 不起,赚到钱只是因缘际会而已。” “所以我认为,个人事业上的一些成绩不值得渲染。低调一点对于管 理企业也有好处,没有员工认得出你来,你才可以深入到基层去了解到最真实的 情况。我认为,做企业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我是想做成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 台我可以实现我的价值和理想。” “上市的好处无非是圈钱,获得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 但是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上市后,企业就变成一个赚钱的机器,每天股价的 变动都牵动着企业的神经,对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是不利的。” “我做企业,是想让企业长期地发展,让一批人得到有尊严的生活。

上市的话,环境将不一样了,你要为股民负责,你要保证股票不断上涨,利润将 成为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这样,企业将变得很浮躁,和当今社会一样的浮躁。” “所以,作为企业的老板,你一定要知道你为了什么而上市。否则, 就会陷入佛语说的‘背心关法,为法所困’,可以说,顺丰在短期内不可能上市,未来也不会为了上市而上市,为了圈钱而上市。” “员工是因,企业是果” 王卫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也在最近成为商业媒体上广传的内容:“在 公司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顺丰的基层管理者是需要承受很多压力的。这也对这个 岗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个合格的基层管理者,要非常理解公司的价值观 和我们所面对的就业群体以及我们所从事的这个行业。” “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个基层管理者的管理才能都是天生的,而且,公 司在发展,我们也不能等待他们慢慢成长,所以我们必须从公司层面来帮助他们 以最快的速度成长。比如我们正在努力将基层管理岗位的需求更加清晰化,并配 套设置相对应的技能培训,然后建包传授给基层管理者,包括教会他们如何驾轻 就熟地工作,如何服务好一、二线员工和客户,同时还要学会如何使用我们配套 的管理工具,并将这些知识发挥到价值最大化。” “随着我们对每个管理岗位需求了解的清晰化,一些相对应的认证和 课程会出台。到时,只要你具备了晋升的基本条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 去选择学习相对应的课程,并获得相关的管理资格认证。当你达到了岗位发展所 需要的业绩之后,公司将通过绩效面谈,考核你是否符合我们的价值观。” “结合这三方面,并根据内部不记名投票考评来衡量你是否符合你所 申请的管理岗位要求。在顺丰,个人的成长是不靠关系的,自己的命运只掌握在 自己手里。员工是因,企业是果,又有员工们成长了企业才能够成长,而在员工 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还要做到让最好的员工最快地成长。” 名人创业成功小故事3:从记者到总裁的跨越 在互联网世界,“北大帮”早就不是什么新鲜的名词和组合,难道真是 “北大精神”造就了今天如此“自由”的张向东和他的3G门户吗 张向东说起大学时期的口吻却显得轻描淡写:“我当然爱我的学校, 但是同时我也不认为它真的在某一个地方特别怎么样(优越)。我们像所有的大学 生一样,每天晃一晃、看看书、发发呆。” “我高考第一年没有考上!专科都没有考上!”张向东说,自己从小就是 一个坏学生,很调皮。母亲当时只要他“考上大学有一个工作就行了”。落榜后,张向东就想“不就是一个考试吗”,于是用了一年时间认真复习。由于他本就是提 前上学,所以那一年考上北大的张向东也只有18岁。

“你知道吗从九几年毕业的时候,就业压力就很大了,虽然还没有现 在‘房奴’这样的概念,但那个时候我就想,我在城市里面生活不是为了在这里给 自己挣一个房子,挣一个车子,像其他几千万人一样生活,我在这里应该有我的 生活,我的生活方式跟别人不同,那就可以了。”张向东说。

不是因为名校,也不是为了追求名利,张向东对他能成功走到今天的 解释是,“相信自己看到和理解的世界”,然后,遇到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朋友”似乎是张向东常常提及的两个字,说起邓裕强(3G门户网站另 一位创始人),张向东说:“虽然我一直毕业在北京,他在广州,但是我们俩一直 以来有一种默契,那就是我们将来一定可以合作做一件大事。你知道吗就像过去 枪战片那种感觉的,我俩可以背靠背拿着枪冲出去,杀出去的感觉!” 2004年初,邓裕强和张向东两人在广州天河石牌西路的一间6平方米 的小屋里,商量着建中国最大的免费手机网站。

当年3月16日,3G门户正式上线。当天的在线人数仅2人——邓裕强、 张向东。如何营销这是个大问题。没那么多钱,也没有和运营商合作的渠道,他 们想到了病毒营销:以自身为种子,一传十,十传百。

他们首先瞄准了那些尚未有互联网经验的学生群体和互联网上的手 机玩家,在各种手机论坛上发帖子,并邀请当时移动梦网论坛中的版主们到3G 门户上来做版主。这些版主也凭借着在论坛中特殊的地位,给3G门户带来了一 大批的活跃用户。

“国内互联网比较容易形成一种聚拢效应,也叫做飓风效应,即拥有 优质的信息与内容的商家,用户会主动向它去靠拢,而不是靠有钱打广告,用户 不吃这一套。”3G门户市场副总裁曹明说。

正是在这种模式下,免费WAP的出现博得了用户的支持,除了学生, 卖手机的也成了他们的宣传队。与此同时,他们还利用每一次饭局、会议、旅行 ……凡是能想到的、能参加的社交活动,他们都尽可能的参加。

3G门户在这种传播过程中成为“独立免费WAP网站”的代表,上线8个月,用户量达到100万。

有了客户,怎么赚钱 久邦科技的创始人将网站定位为“媒体”。而按照媒体的传统赢利模式, 须从广告商身上寻找商业利益。不过,在手机网站的广告运作上,张向东试图颠 覆传统广告的定义。

从2006年3月24日起,3G门户网上开始正式运营手机广告,通过一个 “玩竞猜游戏,送BENQ MP3”的链接,BENQ率先在3G门户上开了一个专区,提 供最新鲜的产品及品牌资讯。“这是免费独立WAP领域里的第一个移动营销案 例。”艾媒市场咨询集团董事长张毅告诉说。

不过,这种广告只是尝试。某品牌的营销经理表示,他对移动互联网 广告并不看好,因为受到屏幕尺寸的限制,传播效果不明显。

这种说法目前仍然不乏支持者。对此,张向东表示:“这种说法是不 专业的!”他反驳,手机广告具备比传统媒体广告更多的优势,比如它是“离人最 近的媒体”,具有融合媒体的功能,多媒体功能更加强大等等。

做过记者的张向东,对手机互联网广告的定义是:广告即内容,娱乐 即广告。2007年圣诞节,时尚品牌匡威通过赞助的“帮圣诞老人寻找麋鹿”的互动 游戏登录3G门户,做游戏图标嵌入式广告,这种方式在两个星期内吸引了超过 400万用户的点击和参与。

“传统广告给人们的不良印象之一是干扰性,强制插入的传统广告对 于新媒体影响下的用户,就像是父母对叛逆期孩子的说教。强调互动和娱乐,让 用户参与其中已经是广告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张向东表示,免费WAP上的移 动营销最好的方式就是推拉结合,先以活动来带动网友互动,再多频次地将品牌 产品植入消费者心中。

这种广告模式,创造了连续三年保持翻番的业绩。自2008年起走向成 熟,一些手机厂商,甚至移动运营商,以及九大银行都向3G门户投放广告。2009 年业绩预计突破1.5亿元,增长50%。

看到独立免费WAP模式优势的经营者不乏其人。2006年底时,国内 已经出现了几万家WAP网站,互联网的几大门户也都相继建立了WAP网站,同质化竞争严重。

此时的3G门户网面临挑战:如何将1000万用户牢牢粘住,成为忠实 用户,以应对巨头进入市场的竞争 “那时候,我们不是不能赚钱,我们更关心的还是继续圈人气。”张向 东说,那时候一天到晚琢磨的是,用怎样低成本、有意思的方式来让人们知道这 个提供免费内容的手机网站。

“我们认为,互联网上的赢利必定是以用户需求起步的,要保证大量 的用户基数,又要保证他们有含金量的需求。”邓裕强说,早在2006年,他们就 开始了布局手机客户端软件,制定了“网站+客户端”的战略。

自2004年上线开始,随时随地手机上网看资讯是个日常的应用,但如 何能让用户更省钱,更方便地打开手机获取手机网络上的服务呢客户端的响应速 度比网络显然更加重要。

“中国移动推出的套餐是5块钱30M一个月。用客户端上网,能在有限 流量里实现更多信息下载。而且,客户端的操作很容易被用户习惯化,从而粘住 客户。”IT技术出身的邓裕强,对开发客户端的理解类似于“摩尔定律”。

2006年6月,3G门户推出第一版手机流媒播放器GGTV,主要用于支 持手机电视直播、手机电影、网络视频等点播。2007年3月,GGTV每天独立活 跃用户超过50万。2007年4月,3G门户宣布推出新的播放器GGLive,安装该软件 后可点播节目,还可以随时随地收看NBA、演唱会现场等等各类直播。

将移动客户端产品直接链接到门户的论坛和新闻页面,参与互动,能 让广告覆盖的人数以倍数不断增长,从而实现广告效果。邓裕强认为,这等于“香 精”加上“粘胶”,既能招引之,又能牢牢粘住。

在公司里,张向东还有一个称呼,叫“Z”。他自己的诠释,就是zero, 零。“因为我觉得它可以提示你,所谓的总裁啊,其他的所谓的什么对你来讲, 都是可以归结为零的。” 人生的历程,被他形容为“从零到零,因为人最后会消亡,一个特立 独行的人,就是用什么风格走完自己的这一生,我觉得是最为重要的”。他和搭档邓裕强,都是根本不在乎物质享受的人,他们花一百多万买 的一辆奔驰,经常被当做货车一样运东西。

对于自己的成功,他很淡然,似乎都是随时可以抹去的东西。他说:
“我特别骄傲的一点,是和很好的朋友在一起不会说房子、车子怎么样,大家见 面是说,你最近看什么书,我看到什么好书就告诉你,有时候碰见很好的书就多 买一本给你……” 当很多人在为一套房和一辆车而劳碌奔波的时候,张向东很潇洒地旁 观着这一切。他说:“这一辈子就是买个房子、买辆车,然后上班的时候可以开 着车去,你就觉得很爽吗就值得了觉得我有财富了,我跟别人平起平坐了我觉得 这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 他说自己30岁前一点都没有物质上的负担,他也不觉得3G门户给他 的价值,就是让他变成一个千万富翁或亿万富翁。

“对,我现在是比一般的朋友们物质上会富有一点,但是我之前没多 少钱的时候,对我也没形成多么大的障碍。比如说我看书,以前没钱的时候,我 也可以做的啊,就在图书馆里看。以前我待过的所有城市的借书卡都有,我到广 州那么短时间都有广州图书馆的借书卡。创业初期的时候,我看书都在广州的书 店里看,有什么关系呢” “现在有钱了,就列个书单让秘书帮我买,或者做成电子书看,这只 是方式上的变化,但是态度不要变,态度变了就很可怕。真正的财富是不能买卖 的,它是买不来,也是你不会卖掉的东西。” 张向东说,他最想做的事是和韩寒一起写文章,和冯唐一起喝酒。

他说:“3G门户这个公司我是挺认真、用尽全力去做的,我觉得我们 做的事情带给我和同事的内在东西是圆满的,通过做这件事,我们内心更加自信、 自由,这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做成一个所谓的上市公司。” 苹果公司的乔布斯是他崇拜的偶像之一。很多年前,这个美国小伙子 和他的童年伙伴,用一个咬了一口的苹果作为自己创办的公司的LOGO,并以“活 着就为改变世界”作为人生信条。张向东和他的搭档也在理想中追逐着自己的梦 想。或许过不了多久,中国的乔布斯抑或扎克伯格,也会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中 应运而生。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