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从众心理;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从众心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它是指个体由于受到群体压力, 调整改变自身判断、直觉、信仰或行为,使之与群体中的大多数个体保持—致的 —种心理倾向。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从众心理较为普遍,这不仅对大学生自身的发 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会带来挑战。分析大学生的从 众心理的表现及影响因素,把握与利用大学生的从众心理,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的长足健康发展。
一、大学生从众心理的表现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生活在校园之中,心理 相似,年龄相仿,在思想观念与行为表现上极易相互学习与模仿,进而产生从众 心理与从众行为。大学生的从众心理与从众行为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呈现 出多样化。大学生的从众行为主要表现为学习从众、恋爱从众、择业从众及消费 从众等几个主要方面。
1、学习从众 学习从众是大学生群体当中较为普遍常见的从众行为。大学生与同宿 舍舍友、身边的同学朋友长期相处,他们之间会相互模仿、相互学习。大学生的 学习从众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当身边的同学朋友努力学习、积极进取 时,大学生个体往往会积极效仿他们,例如当今大学生校园里经常出现的的“考 研寝”、“考证寝”等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另一方面,有些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 不思进取,沉迷于网络世界之中,尊崇“六十分万岁”,再者,由于受到社会不良 风气的影响,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显现,这同样也会引起部分大学生的从众,对 大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2、恋爱从众 在大学生校园里,情侣们手挽着手漫步于美丽的校园里的风景并不鲜 见,甚至部分大学生以为在大学阶段,不挂科、不谈恋爱不是真正的大学生活, 他们标榜在大学里不谈恋爱的人生是不完满的人生。由于大学生群居在大学校园 里,他们的校园恋爱极具传染力与感染性,很容易出现跟风谈恋爱的现象。大学 阶段,大学生的心理正处于发展阶段,他们的婚恋观尚未成熟。同时,由于大学 生从高中进入大学以后,时间相对充裕,他们向往接触异性,渴望拥有爱情,易 出现恋爱从众。
3、就业从众 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数量的增多,致使他们的就业竞争与就业压 力越来越大,部分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表现出功利化倾向。他们在就业时,将经 济利益放在首位,“铁饭碗”和“大城市”情节严重,就业时只考虑经济发展水平高 的地区。例如,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仍有很多就业岗位,但是有些大学生认为西 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他们宁愿挤在竞争激烈的大城 市,也不愿意去中小城市就业,这是大学生就业从众的体现。另外,部分大学生 不能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盲目跟风考研究生、考公务员,随波逐流,没有理性 地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失去了许多提升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
4、消费从众 消费从众也是大学生群体中一个较为普遍的从众行为。在当今的大学 校园里,大学生消费从众的现象随处可见。例如,他们经常穿着款式、颜色相同 的衣服,他们追求时尚,追求与众不同。大学生的超前消费和攀比消费现象也逐 渐凸显,部分大学生不能从自身的经济能力出发,盲目追求时髦,追赶潮流,这 无疑会增加自己的家庭经济负担,甚至有些学生为了所谓的面子,走上了违法犯 罪的道路。
二、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的从众心理受大学生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及传 统文化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
1、自身因素从众心理与从众行为在大学生群体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虽然当 今的大学生在生理上已经达到了成年人的水平,但他们的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仍 然处于发展阶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仍处于塑造过程中。大学生的 自我认知水平不高,自我评价能力较低,这就导致了他们在思想观念上具有不成 熟性,在行为处事上具有冲动性。在面临问题时,一方面,他们极易表现为优柔 寡断,犹豫不决,思考问题不够全面辩证;
另一方面,他们在行动上也容易表现 出不顾一切,易受他人左右,盲目跟风随大流,缺乏自己的主见,依赖思想严重, 从而产生从众行为。首先,避免犯错与向往安全的心理会引发大学生的从众心理 与从众行为。人人都有希望得到赞赏,避免遭受惩罚的心理。因为“法不责众”, 从众往往意味着安全,众人参与会使责任分散,个体就较为容易地逃避责任,免 受惩罚。其次,大学生面临的学业及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也会导致他们的从众行 为。大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加之他们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有 限,极易为了缓解自身压力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从众,寻求某种归属感与安慰。
2、家庭因素 首先,家长为了保护孩子,会教育孩子遇到事情、面临问题时不要先 出头,导致孩子在发展自身个性的时候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思想和行为的独立 性不足。尽管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90后”的大学生看似个性突出,有自己的想 法,但在他们的心理上,依然存在很大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也表现在方方面面。
例如: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独立生活能力不足,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就 要依赖于身边的同学和朋友,盲目跟风。其次,随着改革开放,西方社会的一些 思想逐渐传入我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一些家长,使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态 度及方式上产生一些从众行为。一些家长很容易将自己的子女与周围的同事朋友 的子女进行比较,将他人的子女作为参照,家长之间相互从众、攀比,这对子女 会产生影响,引发子女的从众行为。再次,当今校园里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 女,他们做惯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过着饭来 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只要他们向父母提出要求,父母就会尽力满足,这就使 得他们在接触新事物和新思想时,缺乏理性思考和独立判断,盲目追风。例如, 很多大学生盲目崇拜明星偶像,一味模仿明星的言谈举止,这对于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尚处于发展成熟阶段的大学生来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社会环境因素 首先,大学生所处的群体对其思想观念及行为表现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高校中不乏各种类型的群体,大学生个体身处其中必然会受到影响。人的本 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体对于其所处的群体都会产生归属感 的需求,所以,为了被群体接纳,个体会在群体压力面前,顺应群体中大多数个 体的意见,这就是从众。其次,伴随着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 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不可否认,我 们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现象滋 生,道德失范行为屡见不鲜,诚信缺失、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等不利于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建设的现象越来越多,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大学生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加之当今社会网络发达,人际关系复杂,这 些都会对大学生的从众心理产生影响。
4、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 我国的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从众心理也产生了一定影响。首先,受传 统文化的影响,多数家长都希冀子女能够有幸福美满的生活,能够积极进取,有 所作为。但家长的这种希望里存在着一个潜在的动机就是希望子女光宗耀祖,能 够扬眉吐气。受这种动机的驱使,家长会主观地、片面地对子女施加他们认为有 用的思想与事物,而忽视了子女的实际条件及想法,使子女失去了很多广泛接触 新事物、践行新想法的机会,无法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自己,没有树立起独 立于他人的思想与人格,缺乏独立探索与创新的精神。其次,在我国的传统文化 里,缺乏危机意识,进取精神薄弱,当遇到问题时,他们更倾向于借鉴周围人的 做法,而非通过自己独立思考与创新解决问题,这也是从众心理的一种表现。
三、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有积极影响,又会带来消极影响。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首先,从众心理有助于大学生健康思想的内化和外化并有利于其良好 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大学生而言,在群体的影响及群体舆论的压力下,积极健 康的思想易受到他们的认可,从而会自觉地内化为自身行为处事的准则,进而外 化为行为习惯。其次,有利于大学生良好行为的发扬与传播。大学生面临着较大 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对他们而言,机遇与挑战同样存在。如果他们所在的群 体有较强的群体凝聚力和向心力,就会引发群体成员积极地从众,增加个体对群体的认可与信任,在群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推动群体目标更好地实现。大学生 身边不乏正面典型的事例,通过从众心理引导他们对榜样的学习,有助于其良好 生活作风的培养。再次,有助于防止和抑制大学生不良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发 生。当大学生意识到其自身的某种思想观念或者是行为方式在其所处的群体中得 不到一定的认可、理解或者是肯定的时候,他们常常会对这种思想观念或行为方 式加以有意识地或者是无意识地克制。当不良的思想观念或行为方式产生时,如 果无法得到群体的认可与肯定,就会很难流行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从众 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大学生不良思想观念及行为习惯的发生,这对于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同样也会带来积极影响。
2、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首先,从众心理不利于大学生社会道德责任意识的培养。道德在本质 上是指个体在合理、科学、有效地掌握人生与社会发展的规律的前提下,对自己 作为一个“人”的理性认识,对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的理性解析,对自身所处的人 际关系的理性维护。当大学生所处的群体的思想道德发展水平较高时,他们的从 众会带来积极的效果。反之,当大学生所处的群体思想道德发展水平较低时,他 们的从众会产生消极的效果,这不利于他们社会道德责任意识的培养,甚至在他 们以后的人生当中,也会做出偏离社会道德规范的事情。其次,从众心理会抑制 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大学生的从众心理与从众行为是一种被动适应社会的行为, 这种心理与行为使大学生缺乏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对大学生个体的生存与发展 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再次,大学生的被动从众会诱发心理障碍。从众心理产生于 群体压力之下,如果大学生一味盲目从众就极易产生心理障碍,使得从众者心理 状况失衡,精神压力增大,导致自我心理的缺失及真实个性、性格的退化。
四、利用从众心理,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 教育者应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培养大学生正确、积极、 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的从众心理,使其尽量地作 用于正确的方向;
同时要注意疏通引导,避免从众心理作用于错误的方向。
1、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抗挫能力 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更加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了培养与增强大学 生抵抗挫折的能力,教育者可以利用大学生的从众心理创设一些挫折情境,使经受过类似挫折情境的大学生达成共同的从众目标,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演练中来。
在情境中锻炼大学生的坚强意志,形成对事物的判断力与认知力,提升心理素质, 增强抗挫折能力。
2、加强思想道德培养,培育责任品质 对大学生道德培养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越来越 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要抓住大学生对中华美德、传 统道德、社会公德的情感认同,利用主流网站、经典事例、宣传片等方式,进一 步加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使大学生从思想和情感上引起共鸣,产生正确的 心理导向,形成积极向上的集体意识,运用这种集体意识引导大学生理性从众。
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培养的过程中利用从众心理意识,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 培养责任品质,加强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大学生在遇到责任 问题时,要勇于承担责任,树立正确的责任观念。
3、重视群体教育导向,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群体教育必不可少。从众的 实质是通过群体来影响和改变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因此,教育者要抓住大学生在 群体教育中的相互模仿、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的从众心理,注重群体教育导向, 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班风、和谐的院风。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 求,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断深入挖掘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将理论与实践相 结合,不断探索新的教育途径和方法,为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 好的教育环境,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独立思考、积极开拓创新的意识,使之理性 从众,成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