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婚礼 > 作风建设论文 [十八大作风建设论文共2篇]

作风建设论文 [十八大作风建设论文共2篇]

来源:婚礼 时间:2019-11-14 07:55:54 点击:

十八大作风建设论文共2篇

十八大作风建设论文共2篇 第一篇 一、作风建设在思想理论上的新观点 (一)党的作风关系到人心向背、生死存亡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通过千千万万名党员的实际工作 来贯彻落实的。人民群众从党员的言行举止、党组织的工作 作风上,就能够“做出对党的朴素而真实的判断”②,党的 作风直接映射着党的性质,展示着党的形象,连接着社会风 气,影响着人民群众对党的态度,关系着党的事业的成败。

从现实情况来看,党员的作风的确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比较突出,严重 影响了党的形象,损害着党与群众的血肉关系。习近平指出, “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 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 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③, 必须“从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以强烈的历史责任 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顽强的意志品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和反腐败斗争”④。他要求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 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不断解决作风问题,始终植根人民、造 福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 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二)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精神之钙 人体缺钙就会站不住,摔跟头。人的思想缺少信仰如同人体缺钙,精神支柱必然坍塌。对于共产党人来说,理想信 念是党员的精神之钙。纵观党的历史我们看到,在革命时期 总有部分落伍者、背叛者,在建设改革时期也有一批贪污腐 败分子、腐化堕落分子,这主要是源于他们信仰丢失、信念 动摇。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上丢失了“钙”,必然导致思想 颓废、信仰迷茫、道德败坏、腐化堕落。习近平严肃指出: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 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 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 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 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 ‘缺钙’,就会得‘软骨病’。”⑤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 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 义,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决同一切消极腐败现 象作斗争,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事 业而奋斗。

(三)作风问题根本上是党性问题 党性是党的性质、目标、宗旨、作风、纪律等各方面的 综合反映,“体现为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观察问题、处理 问题中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种立场、观点和方法融 汇成一种稳定的、人格化的特征和力量,就是作风”①。党 性是作风的内在根据,作风是党性的外在体现。作风强烈而鲜明地反映了党的理论、党的旗帜、党的目标以及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反映了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必须把加强 党性修养作为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的根本之策。习近平指出: “改进作风要举一反三,透过作风看党性,在解决作风问题 的基础上解决好党性问题。领导干部要把深入改进作风与加 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襟怀 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对党忠诚老实,对 群众忠诚老实,做到台上台下一种表现,任何时候、任何情 况下都不越界、越轨。”② (四)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是立党之本、执 政之基、力量之源。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决定了维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改进作风建设的核 心内容,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标志,也是 党成立90多年来的宝贵经验。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党的最 大危险是脱离人民群众。习近平强调:“作风问题,核心是 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根本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 血肉联系。”③在工作中,一方面要把满足群众需求、解决 群众反映的问题、让群众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 脚点。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事业成功的关键就是始终保持 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所以党 的重大工作和重大决策必须识民情、接地气,“以人民群众 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 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 民怨、暖民心,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④。另一方面, 要紧密团结群众,全力依靠群众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主 体力量,“要紧紧依靠人民,从人民中吸取智慧,从人民中 凝聚力量”⑤。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着前所未 有的困难和复杂局面,更加需要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积极 参与,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充 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五)用制度来保证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形成一种优良作风不可 能一蹴而就,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邓小平指出: “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⑥改 进工作作风必须注重制度建设,将作风建设的成果制度化, 形成规章制度,发挥制度的刚性约束作用,这样才能减少作 风问题反弹。习近平指出,要“横下一条心纠正‘四风’, 常抓抓出习惯、抓出长效,在坚持中见常态,向制度建设要 长效”⑦,党员干部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把作风建设 的宝贵经验和有效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注重从制度 机制上解决问题,树立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实现抓作风 建设的制度化、常态化。在加强制度建设方面,习近平提出 了明确要求,一是完善制度,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习近平强调:“把中央要求、群众期盼、实际需要、新鲜经 验结合起来,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以刚性的制度 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 效化,切实防止“四风”问题反弹”①,“扎紧扎密制度的 笼子,构筑作风建设的根本保障”②。二是严格落实制度。

制度不落实只会是一纸空文。习近平强调:“制度一经形成, 就要严格遵守,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 外。”③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一手立规矩、定制度,一 手抓整改、抓落实,把作风建设的标准、要求等指标化,纳 入到目标管理、党风廉政责任制等考核体系,与干部业绩评 定、提拔任用等工作互融互动,保证各项制度落实到位。三 是抓常、抓细、抓长,建立制度长效化机制。作风建设是攻 坚战,也是持久战。习近平要求,作风建设已经采取的措施、 形成的机制要扎根落地,已经取得的成效要巩固发展,关键 是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抓常,就是要把作风建 设时刻摆上位置、有机融入日常工作,做到管事就管人,管 人就管思想、管作风。抓细,就是要对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 群众反映的作风问题一一回应、具体解决。抓长,就是要反 复抓,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集中抓的时候雷霆万钧, 平时放任自流。要认真落实作风建设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必 循、违规必究。要通过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层面进一步破 题,为作风建设确立起长效化保障体系。(六)人民满意是作 风建设的衡量标准标准决定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衡量作风的好坏,决不能听党员干部自说自话、自弹自唱, 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必须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评价。

人民满意了,作风建设才是真有实效。习近平强调:“作风 是否确实好转,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和建议,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④“始终把人民 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 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坚决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⑤。

二、作风建设在实践中的新举措 (一)以落实“八项规定”为切入点 改进工作作风绝不能大而空,华而不实,必须从实际出 发,做具体、讲落实、重实效,才能抓得住、抓得牢,才能 循序渐进,扎实推进。习近平立足实际出实招,把出台关于 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作为加强作风 建设的切入点,并以此推动作风深层次问题的解决。会风、 文风、接待等虽是小事,但反映了一些党员干部高高在上、 攀比摆阔、脱离群众的态度。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不满意 的地方改起,出台“八项规定”狠刹歪风、邪风,满足了人 民群众的要求,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同时,“八项 规定”还把广大干部从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集 中精力做好工作,带来政风的好转。“八项规定”抓得准、 抓得实、抓住了作风建设的“牛鼻子”,为作风建设的开展开好了头,起稳了步。

(二)聚焦“四风”,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为抓手 人民群众对党的作风的不满之处,最突出的是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这是损害党 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因此,党中央把开展以“为民、务 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改进作风的 有力抓手,聚焦“四风”问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 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积弊进行 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克 服“四风”沉疴积弊。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党中央把消除“四 风”内化为领导干部的精神追求和生活习惯,作为党员领导 干部党性党纪的政治要求,强化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坚持不懈反对“四风”问题抓住 了群众反映问题的关键,工作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赢得了 群众的拥护。

(三)突出问题导向,倡导真抓实干 首先,树立真抓实干的工作和用人导向。在现实生活中, 群众评价党员干部,“主要看其能不能办实事、敢不敢解难 题、有没有求实效”②。工作中,党组织关心、培养和重用 办实事、解难题、求实效的干部,形成实干者、老实人不吃 亏的用人导向,让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干部得到了重用、 充分施展才华,让作风飘浮、哗众取宠的干部无以表功、受到贬责。其次,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 传统美德,是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本色,改进工作作风,必 须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艰 苦奋斗精神,需要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真抓才能攻坚克难, 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党中央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 良好风尚,要求党员干部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既要 锐意创新,又要防止急功近利,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 华名,不兴伪事。

(四)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邓小平指出:“群众对干部总是要听其言、观其行的。” ③领导干部的作风决定和影响着下级党员干部的作风。正人 必先正己,正己才能正人。党中央把领导带头、发挥党员队 伍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改进作风的关键环节。在日常工作中, 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做到,承诺的兑现, 把示范带头作用体现到工作的全过程,为全党同志树立了爱 党爱民、勤政敬业、廉洁奉公的榜样。各级领导干部从具体 实在的问题抓起改起,定了规矩就要照着办,要求别人做到 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一步一个 脚印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实践证明,各级领导干部敢于拿 自己开刀,解决问题才能势如破竹,改进工作才能立竿见影。

(五)解决好“三观”这个“总开关” 抓作风建设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要求全体党员 坚定理想信念,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习近平指出:“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 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 修养。”④党员干部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第一位,以马克思 主义政治观对照自己、改造自己、提高自己;加强对马克思 主义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 发展观的学习,把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加强思想武装, 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做到公私分 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其次,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强 化理想信念教育。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需要 不断的学习积累。领导干部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系 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 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坚定理想信念。

(六)建立健全监督体系 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和惩处机制,是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 保障。针对当前监督体系相对欠缺的实际,习近平抓了几项 工作,一是加强群众监督、群众评价。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群众的意见是党员最好的镜子,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作风问 题,人民群众看得最清楚,把握得最准确,最有发言权。党 中央不断健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织 密群众监督之网,开启全天候探照灯,让“隐身人”无处藏 身。二是强化内部监督。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着力改进 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行使权力的监督,落实党委的主体 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不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三是完善监督平台。完善监督制度、搭建监督 平台,保障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健全网络等新媒体举报平台, 建立新闻媒体定期通报情况制度、反馈制度,让群众的监督 有制度遵循,有平台可用。上述一系列作风建设的新举措, 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新成效,产生了显著效果。一是改进了 工作作风,激发了组织活力。经过作风建设的洗礼,群众反 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尤其是“四风”问题刹住 了蔓延势头,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党员干事创 业有了和谐稳定的氛围,整个党组织运转高效,充满活力。

二是提升了党员素质,强健了组织肌体。党员是党的肌体的 细胞,党员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党组织的战斗力。改进作风给 广大党员干部精神上补了“钙”,治好了“亚健康”,进一 步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了党性原则,强化了宗旨意 识,提高了化解矛盾、解决难题的本领。三是密切了党群关 系,巩固了组织根基。党群关系是作风建设的核心,也是维 系党组织的根基。作风建设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回应群众关 切问题,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形成了 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的良好导向。对 十八大以来的作风建设,群众充分认同,党内外积极评价, 党群关系进一步改善,党组织获取了源源不断的力量支持, 进一步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

三、作风建设的鲜明特点 (一)在内容构成上,全面深刻有新意习近平关于作风建设的论述,一是内容丰富,当选为总 书记后他在各种场合的讲话,公开见报340余篇,其中涉及 到作风建设的讲话110余篇,把作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的讲 话就十几次,包括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地位作用、核心内 容、基本保障、重要方式、关键环节、衡量标准、着力点等 内容;二是寓意深刻,许多论断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看待问题精辟深刻、立意深邃,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点中要 害,解决问题务实有效、注重长远,如“打铁还需自身硬”、 “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作风问题 根本上是党性问题”、“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 成真”等;三是富有新意,他从更高的位置、全新的角度认 识作风问题,解决作风问题的措施实用有效,树立的衡量尺 度详细深刻,抓作风建设的力度前所未有,作风建设的成效 耳目一新,无论是理论观点还是实践结果都新意不断,清新 拂面。

(二)在语言风格上,活泼生动接地气 习近平在语言表达方面“使用了许多新概念,形成了独 特的风格”①。一是引经据典,文采彰显。他善用古今中外 的优秀文化元素广征博引、纵横捭阖,特别是对一些经典的 古诗词运用驾轻就熟、画龙点睛,使论述更加形象生动。例 如,他引用“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说明生活奢侈糜烂就 会导致危急败亡;引用“观于明镜,则瑕疵不滞于躯;听于直 言,则过行不累乎身”,提醒党员干部经常用明镜照照自己,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虚心接受批评。二是贯穿俗语,活泼 生动。习近平善于引用大家耳熟能详的民间俗语、谚语、歇 后语、网络用语、形象化的比喻,去阐述深刻的道理。他引 用“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强调作风建设必须突出重 点、聚焦问题;用“一张报纸一包烟,优哉游哉过一天”来 描述部分干部的作风散漫;用“风来一阵雨,雨过地皮湿” 警示作风建设必须抓常抓细抓长;用“牛栏关猫是不行的”, 强调必须改进制度疏漏、规章笼统、纪律松弛等问题。这些 话语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增强了感染力、说服力、吸引力。

三是通俗易懂接地气。习近平关于作风建设的讲话非常平和、 朴实,善于用大白话、大实话和群众语言深入浅出、解惑释 疑,干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用“打 铁还需自身硬”说明正人先正己;用“缺钙”“软骨病”来 比喻理想信念的缺失;用“墙头草”“推拉门”来描述干部 队伍中的好人主义等。这些语句口语化味道浓,对接大众话 语体系,轻松自然、通俗易懂。

(三)在路径选择上,科学务实抓要害 面对作风建设的严峻形势,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期 待,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显示出改进作风的决心信心,明 晰了作风建设实践路径的特点:科学务实抓要害。科学体现 为领导带头。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 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的走向具有重要影响。好作风的形成, 要靠各级领导干部去带动、去树立。领导干部带头执行“八项规定”,率先自我剖析反“四风”,为全党同志树立了爱 党爱民、勤政敬业、廉洁奉公的榜样。在领导的带动影响下, 党员对照要求查问题,紧跟领导改作风,党的整体作风有了 明显改观。务实体现为真抓实干。作风建设必须言必信,行 必果,把抓落实贯彻始终。党员干部出实策、鼓实劲、办实 事,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政绩,真正让群众获得利益、得到实 惠。抓要害表现为反“四风”。作风建设从反对吃喝住行等 生活细节抓起,以解决“四风”问题开局亮相、以正风肃纪 先声夺人、以专项整治寻求突破。反“四风”从内容上抓住 了作风建设的关键点,打中了蛇的“七寸”,做到了釜底抽 薪。这种“大处着眼、细节入手”的形式,连接了群众,接 入了地气,增添了力量,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了作风的变化。

(四)在运行机制上,强基固本重长远 当前,党的作风有了明显改进,社会高度评价,但作风 具有反复性,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为确保作风建设形成常 态化、保持长效,党中央形成了一套行得通、指导力强、能 长期管用的制度,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 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把目前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 使作风建设要求真正落地生根。从运行机制上看,作风建设 的另一鲜明特点是强基固本重长远,强基固本就是注重制度 建设,在长效机制的建立上花力气、下功夫;重长远就是正 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强化监督。制度建设是基础, 具有夯基、固本、清源的属性和作用,是从根本上解决作风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党中央一方面对于不切实际的制度坚决 剔除,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制度,如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央批准发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中国 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等,不断完善制度 体系。另一方面,把好的制度扎扎实实落到实处,不让制度 躺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留在会上,对行之有效的 制度坚持不懈地抓好落实,确保有令必行,违者必究,体现 制度的权威性和约束作用。在完善制度建设的同时,习近平 更注重监督。一是加强党外监督,让群众依法行使知情权、 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把党员干部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 保证办事依法、公开、公平和公正;进一步加强法律监督, 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全方位地推动作 风建设。二是加强党内监督。建立健全党内自我约束、自我 完善、自我监督的制度,真正做到人人在制度之中,事事在 管理之内。总之,十八大以来的作风建设特点鲜明、成效显 著,是党的建设规律的新探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 进一步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作风建设是党 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决不能前热后冷、前紧后松,面对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作风建设任重道远,没有 止境,永远在路上。

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第二篇 一、对党的作风建设具体形式的阐释二、党的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 当前国内国外环境复杂,党的作风面临严峻挑战。学术 界普遍认同作风问题主要包括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 风、生活作风、学风问题五大方面的问题。虽然不同的作风 问题在具体实践中有不同的表现,但这几种作风之间存在联 系,不可分割,且“这五个方面的作风或多或少都与公共权 力有关”��w。总体而言这几个方面的作风问题都脱离不开 党中央强调的“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 义和奢靡之风。

1.思想作风问题,主要表现为不解放思想,脱离实际 2.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问题,主要表现为官僚主义、形 式主义盛行,缺乏纪律性和原则性 3.生活作风问题,主要表现为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生活作风问题也是党在作风建设问题中遇到的重要问 题。如果说在工作中还有党的纪律监督,那么在八小时之外 的生活,党对党员的监督力度就小了很多,存在的问题也十 分明显。总的来说,我国当前党的生活作风建设主要存在的 问题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部分党的干部在生活中道德败 坏,不重视学习,而将工作之外的时间用于享受玩乐,同时 为了一己之私,大行裙带关系和人际关系,纵容亲属从事应 该规避的行业,谋取不正当利益。在生活中放纵自身要求, 对金钱挥霍无度,导致“生活庸俗化,家庭生活逐利化”���。

有的学者指出,生活作风问题在一些职位相对较高的领导身上表现更加明显,“‘四风’在一些高级领导干部中的表现 是追求享乐、享受,生活作风腐朽低级、低下问题严重,在 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在纪律上的放松自我”���。

4.学风问题,主要表现是经验主义、本本主义和教条主 义 三、党的作风问题的原因研究 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存在内在的和外在的原因。党的 作风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是学术界必须重视的重要问题,总体 而言,学者们主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包括 从党员个人素质、党内制度和社会环境几个方面入手探讨影 响党的作风建设的因素。

1.党性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偏低 党员个人的素质问题无疑是造成作风问题的重要原因。

如有的学者指出“,理想信念动摇,人生观价值观偏差”��� 是作风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某些干部对改革开放和共同富 裕的信心不足,导致理想动摇,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生观、价值观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如果理想理念不够 坚定,容易导致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滋生,最终导致道德失 范、行为失当。有的研究者认为缺乏群众观念是作风问题的 重要原因,“干部生活作风正不正,关键是群众观念强不强” ���。如果党员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意识,就容易受到 周围歪风邪气的影响,生活上的作风不正,导致在工作中背 离人民,最终走向党和人民的对立面。2.党内监督机制不完善 3.社会环境复杂 四、继续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研究 如何更好地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十八大以来学术界研 究的重点。有的学者侧重对党的优良传统的阐述,强调紧抓 密切联系群众这一核心内容;
有的研究者重视党内制度和机 制的建立健全,有的学者主张增强个人修养,加强思想作风 建设;
有的研究者强调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总体而言,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不可一蹴而就,需要全 面推进。

1.继续把思想作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加强党员干部的 理念信念和德性修养 2.紧抓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核心,充分发扬党 的作风的优良传统 3.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制度化为根本,建立健全长效 机制 4.重视领导带头作用,把领导带头作为改进作风的关键 环节 有的研究者认为,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作风决定和影 响着下级机关和普通干部队伍的作风,作为领导,要“做到 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带头严格落实改进作风的各项规定, 才能形成带动广大干部改进作风的正能量。要带头接受党内 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让人民群众来评价、来检验我们的作风是否好转。”���同时,有的研究者指 出,领导带头在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改进中起着关键作用,尤 其是八项规定以来,更加重视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强调“各 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带头遵守中央八项规定,时时处处用八项 规定对照自己、检查自己、修正自己,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 首先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 自己坚决不做。同时要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 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殊、耍特权,要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 一级带一级,形成表率和示范效应”���。郭学德也强调 “改进工作作风,最重要的是领导干部要做到以身作则、率 先垂范,发挥好示范作用”���。

五、十八大以来党的作风建设研究的评价 1.十八大以来党的作风建设研究的新发展 国内学术界对于党的作风建设问题的研究,目的在于改 进党的作风、完善党的形象、缓解干群矛盾,践行“以人为 本”的发展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十八大以来,学界对 于党的作风建设的研究的贡献有以下方面。第一,丰富了党 的作风建设的研究内容。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重视 党的作风建设,因此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也由来已久。十 八大后,党的作风建设被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一度成为学术 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因此学术界将 对作风建设的研究与中国不断发展的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作风建设的研究内容也愈加丰富起来。如当前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在作风上的享乐主 义和奢靡之风持不断上涨趋势,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发展艰苦 奋斗的优良传统,同时注重在新时期下对党的德性和自身修 养的提升,坚决抵制不良风气。第二,开启了党的作风建设 研究的新局面。尽管国内学术界对党的作风建设问题的研究 出现时间较早,但是,当前党中央对此问题的重视前所未有, 尤其是十八大之后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反四风” 作为全党全民积极参与的一场政治运动,这也使得目前学术 界对作风问题的研究达到高潮。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 进和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复杂化,这些研究通过批判当前党的 作风存在的各种问题,挖掘作风问题产生的各类原因,为进 一步改善党的作风建设打下基础,开启了学术界对作风建设 的研究的新局面。第三,构筑了不断推进作风建设的理论支 撑。当前学术界的研究为党的作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学术氛 围和社会环境。当前学术界将作风建设问题与其他各项问题 联系起来,如将作风建设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联系起来,强 调当前我国需要“探索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来巩固和推进党 的作风建设之路”���。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 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后,这种研究就为 不断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普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供了理论 支撑。

2.十八大以来党的作风建设研究的不足之处 对于当前学术界来说,作风建设研究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课题,但也正因其研究时间长,容易受限于以往的研究经验 和研究视角等因素,其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深 化。第一,研究视角有待进一步拓展。党的作风建设是一个 与党的执政和国家兴衰有着重大联系的问题,涉及诸多学科 领域。十八大以来对党的作风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党的建 设和政治学领域,尤其是对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研究较多, 而且很多研究出自某些政府部门或者某些企业的党委,学术 性相对来说较差。但实际上,作风问题的研究不仅涉及政治 学,还涉及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诸多不同的学 科。如党的作风建设上存在的各种问题,无一不是与马克思 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关联的问题,但是目前很少有专 门针对这一问题的哲学研究。同时,党的作风建设的最终目 的是为了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必定有其伦理价值方面 的诉求,当前学术界也鲜有相应的专题论述。这些都是由于 十八大以来,对党的作风建设研究领域、研究视角较为狭隘 所造成的。第二,研究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入。作风建设问题 作为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其涉及的研究面很广。就目前而言, 对其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于作风建设面临的问题、如何进一 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等方面。对我国作风建设问题研究的内 容还需要进一步丰富。一是要加强对作风建设的内涵研究。

要想深入推进作风建设的研究,必须科学地界定党的作风建 设的内涵,尤其是时代的进步所赋予的新的内涵,这是理论 研究的出发点和基础工作。十八大以来,虽然在研究中涉及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