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西方文化思潮;
影响;
应对;
大学生思想;
思想政治理 论课 如何充分发挥大学两课教学的思想堡垒作用,是当 前大学思想政治理论(以下简称: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普遍 面临的课题。尽管在各高校党委主抓共建的基础上,政治理 论课程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手段上都呈现出可喜的局面。然 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西方文化思潮难免会对我国 大学生产生或多或少的消极影响。在“欧洲中心论”的我向 思维下,西方政客乃至学者、艺术家通过不同途径向我国兜 售着西方普适价值观。
面对以上挑战如何改观现有政治理论课教学,已成为高 校课程体系建设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正因如此,笔者将结合 工作体会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一、西方文化思潮在我国的影响综述 近年来我国有识之士大力呼吁,提升国学在大学生文化 素质培养中的地位。然而,在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干扰下,从 地位重塑的结果上看效果并不理想。从而不难发现,商品经 济发展中所呈现出的消极影响,不仅深刻影响到我国广大民 众的价值判断,也在外部影响下使得部分大学生迷失的人生 方向。
具体而言,西方文化思潮在我国的影响如下所述:
??(一)文化传承的弱化 ○1舒建军.“欧洲中心论”的破除与世界史的成立[N]. 光明日报,2006年8月. 自20世纪80、90年代以来,西方文化理论、文化学说、 文化观点、文化人物在中国轮番粉墨登场,并经中国文化界 推波助澜,不时掀起一点浪潮,其影响着大众对文化的理解、 释义,改变着大众的文化观念。2003年,有机构组织了中国 现代十大文化名人评选,其结果改变了我们意识中多年来已 稳定构成的序列:鲁迅、金庸、钱锺书、巴金、老舍、钱学 森、张国荣、雷锋、梅兰芳、王菲。鲁迅长期以来一直是我 们思想界、文化界的旗帜,钱锺书等现代中国最著名的文学 艺术家、科学家的思想、作品及其他们的个人品质、民族性 格都是毋庸质疑的;
雷锋是我们时代公而忘私的楷模。大众 的这种选择说明他们的价值坐标的主体方向尚没有出现严 重倾斜。但张国荣、王菲是当代港台娱乐界人物,选择他们作为中国现代文化名人,说明大众的价值评判标准、文化追 求出现了重要的重组。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西方文化思潮 涌动下大众观念分化的基本面貌。
(二)文化自信的削弱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思潮以其政治、经济的绝对优势, 在开放的互联网中传播西方思想,扩大西方影响。因特网技 术将西方文化思潮中的价值观念、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通过 虚拟的空间潜移默化地渗入大众的心灵。大众在学习吸纳西 方文化的过程中,往往易被其所感染,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发 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现实生活和物质利益。这些务实而 功利的价值理想,常常会使他们用挑剔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 的民族,放大社会的问题和不足,这种现象如得不到正面的 教育与引导,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大众价值观的构建,使自 己的青年不认同自己的文化,缺乏文化自信,甚至在多元文 化的冲突中丧失基本的价值判断能力,是非不辨,美丑不分, 一味崇拜西方文化,甚至把西方的价值观、民主观、自由观 不加取舍地内存,并从行动中释放出来。
二、思潮影响下对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分析 由综述部分不难知晓,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并不是偶然 的现象;
而是在全球一体化趋势下,并在我国大力发展市场 经济体制的背景下逐渐产生的。伴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同时, 我国社会必然存有多元化的价值取向。这种取向又在家庭、 学校氛围的影响下,塑造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具体而言,大学生思想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存在着不同思想意识下的个体冲击 大学生个体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建立的 关键时期。在过去十多年的中小学教育中,他们几乎没有认 真思考过“我是谁、我要做什么”这样的哲学命题。然而, 在大学阶段他们不仅在政治理论课学习中,还是在与同学间 的交流互动中,都无法回避包括上述命题在内的哲学考问;
与此同时,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轰炸下,在他们的思想意识 中时常存在着个体冲击。
(二)存在着不同思想意识下的群体冲突 不可否认,大学生思想特点还受到生长环境的影响。
生长环境包括:居住区位、家庭环境,以及求学经历等要件。
在强调西方文化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的同时,还应明确一点:
处于不同生长环境下的大学生,其受西方思潮影响的程度却 不一样。根据笔者的体会,城市生源强于农村生源;
东部生 源强于中西部生源。由此,在大学生群体中便存在着显著的 多元价值取向。
(三)存在着不同思想意识下的自我强化 之所以将大学生群体看作是青年人中的先进代表,不仅 在于他们的知识文化水平,还在于因知识文化水平的积累而 显现的意识独立性。这种独立性表现在独立思考、独立做出 判断等方面。这就意味着,尽管存在着个体冲击和群体冲突, 但在大学生个体意识逐渐独立的情形下,社会思潮将在他们的自我选择中被慢慢强化。最终,构成他们走向社会、进入 岗位的思想指向。关于这一点,是增强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 实效性的关键之处,也是占领大学生思想意识高地的原因所 在。
三、大学生思想特点下的教学反思 正如上文提到的,当前各高校在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都 不断融入新形式、新手段;
并且,也定期委派两课教师外出 学习、考察。尽管如此,为何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 状仍不乐观呢;
那么,应如何改观这一现状呢。这两个疑问 便构成了反思的主线。
(一)目前政治理论课教学反思 正如上文提到的,尽管各高职院校非常重视两课教学, 并结合当前时政组织教师们集体学习,或委派他们出去考察 调研来获得第一手资料。然而,在将时政和资料转换为课程 教学内容时,则显得较为书面化。书面化的特征就导致政治 理论教学,存在着形式说教、内容空泛等不足。这样一来, 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二)改观目前教学现状的反思 高校现行的政治理论课教学仍然定位于必修课,并被纳 入期末考试范畴。这样的制度安排就增强了该课程的应试色 彩,而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导向。鉴于这一现状,学 院党委、教务处应基于该课程的特殊性,尝试在考试形式上 给予创新或优化。惟有在这种倒逼机制下,才能促使教师更加重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当前,应充分挖掘专业教学中的 思想政治要素。[2][3] 从而,通过反思便为应对不良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提 供了基本着眼点。
四、反思基础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要求 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要求:
(一)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适应性构建 目前政治理论课体系包括:思想道德、法律基础,以及 中国现代史等三大版块。鉴于该课程的特殊性,在维持现有 体例的基础上应在教学内容、案例方面进行适应性构建。具 体而言,其构建思路在于将中国国学的优秀思想、文本材料, 以及在社会现实中的表现,切当植入到教学内容和案例中来。
如,将儒家文化所提倡的“和合、互惠、中庸”等思想,通 过引入到思想道德修养的素材之中,便能使学生在现实情景 中感受到上述思想在为人处世中的积极意义。[4] (二)课后思想引导的针对性构建 课后思想引导需要借助特定的校园文化来进行。而这种 校园文化应包含了中国传统优良文化传统的诸多要件。惟有 在这种环境下,才能使得学生形成趋近的心理素质。在此基 础上,针对性的设计班会活动的主题,并通过讨论、演讲、 心得报告等形式给予呈现。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 将以上活动的成果量化作为学生的操行分,或是政治理论课 教学的平时成绩参考。[5](三)学院各级部门联动机制构建 大学党委、教务处有必要对政治理论课考试模式进行调 整和优化。理由在于促进教师对教学实效性的关注。与此同 时,学院党委还应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责成相关部门在校 园文化建设、社团活动开展,以及社会实践主题设计等方面 给予岗位意识驱动。从而,形成全方位岗位意识驱动下的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如,在增强工科学生在未来岗位上的 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而削弱西方极端个人主义思潮的干扰, 大学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系(院)应建立帮扶计划,通过生 活帮扶、学习帮扶来使得大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6]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从要求 中不难发现,其并不拘泥于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教学环节,而 是将教学进行了延伸;
并且,也强调了大学各职能部门的共 同参与。可以预想,通过将政治理论课教学覆盖到课堂和课 后领域,将有效抵御西方不良文化思潮的侵袭。
五、总结 在“欧洲中心论”的我向思维下,西方政客乃至学者、 艺术家通过不同途径向我国兜售着西方普适价值观。这种价 值观念天然与商品经济相融合,从而便能迎合部分青年人的 口味。作为青年人中先进代表的大学生群体,必然在自我价 值取向逐步建立的同时,而在思想领域被无形的侵蚀。其导 致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呈现出:个体冲击、群体冲突、自我强 化的特点。在应对这一现状时,应通过将政治理论课教学覆盖到课堂和课后领域,将有效抵御西方不良文化思潮的侵袭。
具体为,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适应性构建;
课后思想引导 的针对性构建;
学院各级部门联动机制构建。
参考文献:
[1]余青明.大学生政治理论课教学探析[J]. 中国成 人教育,2006(4). [2]倪斌.创新大学生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探析[J].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5(3). [3]李学勇.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 究[J]. 黄河科技大学学,2012年(1). [4]翟庆海.高校思想政治课应引入《弟子规》教育[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B版,2011(12). [5]张大权.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 新性研究[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2(2). [6]尹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中的功能[J]. 经济研究导刊, 2012(6).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