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婚礼 > 【真情唤醒引导自育以疏导社交焦虑儿童的交往个案为例】社交焦虑是啥

【真情唤醒引导自育以疏导社交焦虑儿童的交往个案为例】社交焦虑是啥

来源:婚礼 时间:2019-10-03 07:54:54 点击:

真情唤醒引导自育以疏导社交焦虑儿童的交往个案为例

真情唤醒引导自育以疏导社交焦虑儿童的交往个案为例 小T是个转学生,长相清秀,身高比同龄人矮半头。也 许是刚从老家转到陌生环境的原因,她始终不愿意主动和同 学交往。刚开始,我以为她只是刚到新环境不适应,但一学 期下来,她连班级的集体活动都不主动参加,春游、秋游, 课间活动、伙伴游戏……总是离大家远远的,一个人待在教 室里看书。对待小伙伴的邀请,总是“纹丝不动”。

小T的行为引起了我的关注。

义卖节那天,其他同学都在热火朝天地参与活动,只有 小T安静地坐在座位上。我轻轻坐到她身边,问道:“你怎 么没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义卖活动呀?”小T压根没抬起头, “专注”地看着书。从她紧捏书角的手指,我感受到了她的 紧张。

发现她没有翻动书本,我知道她在听,于是又试探性地 问:“如果你害羞,老师可以陪你下楼,和大家一起参加活 动。”她反复抠着书角,但仍然没有响应,看来还在“纠结”。

我不忍心看她受煎熬,便决定暂时“放弃”。

我和小T是有缘的。一天下班,我在学校旁边的巷子口 遇到了她。正准备和她聊两句,她却一溜烟跑了。之后的几 次相遇,只要一看到我,她还是溜走。再后来,我发现她会 停在院子门口偷偷瞄我,等我看到她了,她又像闪电一样消 失了。她就住在学校旁边的小区,经过她家院子时,我总会 下意识地看一眼,有几次都看到了她探出的小脑袋。就这样,我始终在这场“相遇”中扮演“守护者”的角 色。如果她看我,我就回她一个微笑;
如果她放慢脚步,我 也调整步伐,决不超越她,也不去喊她,更不去追她。

终于有一次,她从校门口的冷饮店走出来和我撞了个满 怀。我顺势摸了摸她满是汗水的小脑袋,她竟然没有避开。

“热坏了吧?老师给你擦擦。”我拿出纸巾,一边走一边给 她擦汗。临别时,又把剩下的纸巾递给她。四目相对时,我 认真地说:“小T不用紧张,老师只是想跟你交朋友。以后 见到老师,你可以向老师打个招呼!” 新学期,我接手三年级的信息技术课,常和小T“相遇” 在课堂上。我们不再陌生。“老师知道你喜欢看书,这套《发 现最好的自己》借给你吧。” 小T迫不及待地打开书。“现 在就想读吗?”她点头。“那我们一起读吧!一人一句,好 吗?”见她没反对,我心中窃喜。这是一则关于小黄莺克服 同伴“嘲笑”的小故事…… 故事读完了,我和小T的对话也开始了:“你看书里的 小黄莺多勇敢呀!面对其他小动物的嘲笑,她没有逃避,而 是相信自己很有用。”小T点点头,用手反复摸着书的封面:
“我怕自己说话同学听不懂,会有人笑我。” 我轻抚她的 头:“我猜这就是你喜欢一个人待着的原因。对吗?” 小T 默认,并告诉我,每当遇到集体活动,她就会觉得大家都在 盯着她看,议论她。

原来,小T并不是因为和同伴相处这件事而恐慌,而是因为害怕被人审视,害怕暴露在同伴面前,从而产生了无谓 的烦恼和困扰。我告诉小T:“被人审视没什么好害怕的, 与人交往这是难免的,但总要学着交往。如果不愿意与人直 接打招呼,可以先通过目光接触传达喜好。但如果连目光接 触都没有,那也许人们会觉得你很害羞,甚至会认为你是个 不讲礼貌的人。就比如上课时,老师看到你自信的目光,说 明你胸有成竹,就会给你回答的机会;
但如果你总低着头, 那即使你全都学会了,我也没有办法知道呀!这样,我们先 从主动向陌生人微笑做起好不好?”小T同意了。

之后,我特意为她设计了一张“我能主动向陌生人微笑 了”的观察表,请她做好记录,从第一天向1个陌生人微笑 做起,到第二天向两个陌生人微笑,以此类推,训练一周。

另外,她还要每天要记录完成“作业”的情况,如微笑时眼 睛是否看向对方,是否真诚等;
地点可以是校园,也可以是 公共场所。

在之后的几周里,我和小T在课堂上有过几次眼神的交 流,她不仅没有回避,而且还透出些许自信的光芒。下课护 导时,我也会偶尔看到她在走廊上探出小脑袋向楼下张望, 看到奔跑玩耍的小伙伴们,眼神里开始有了向往的光芒。

这一天,我出门较早,第一次在上班路上碰到了小T。

她坐在爸爸的自行车后,一出院门,就看到了我。相距3米, 我自然地冲她笑了笑,准备看她远去的背影。没想到,小T 竟然在快要转身的那一刻朝我挥了挥手,还喊了声“老师早!”这是真的吗?她在主动问候我呀!我喜出望外。

“趁热打铁”,我赶紧与小T的家长取得联系,在详细 沟通了小T在校与同伴相处的细节以及她与家人、亲戚相处 的状况后,我们共同为小T设计了“我能主动说出问候语了” 的观察表,鼓励小T逐步迈出与人打招呼的步伐。同样,她 需要记录相关情况,如主动问候别人时的问候语、问候对象 的姓名以及被问候人的反馈。

“小T这段时间的进步真大!看到熟悉的同学和老师都 会主动打招呼了,下课也会走出教室和同学们一起玩耍了。

老师要给你点赞!”再次和小T交流时,我对她的赞扬溢于 言表。之后话锋一转,“那你觉得勇敢地在课堂上举手发言, 要不要表扬?”敏感的小T迟迟不肯表态。“老师知道,你 内心一定也觉得这是个优点,只是暂时还无法做到,对吗?” “嗯。我答错了就一定会出丑。” 我轻抚了一下小T的肩膀:“那如果我问‘1+1等于几’ 你会答错吗?”小T看着我摇摇头,“这说明,你害怕是因 为你有这样的想法,而并不是因为事情真的是这样。你觉得 我说得对吗?”“嗯,可我就是做不到。”“那就从我的信 息课做起,老师提一个对其他人都保密的练习方案,你看能 不能接受。每周信息课上老师提问时,只要你觉得自己知道 答案,就举手;
如果你确定自己能答对某道题时,可以采用 伸直手臂的举手方式示意我,我就会把回答的机会给你。如 果每周课堂上你主动举手一次,老师就奖励你1个印章;
如果你能成功发言1次,无论对错,老师都会奖励你2个印章;

如果本周你1次都没举手或发言,反过来就要被扣掉2个印 章。” 听着这个挺有“诱惑力”的约定,小T答应了。

在执行“约定”的初始阶段,也有过几次失败。起初是 小T座位离我较远,我无法正确判断她是否举手了,而她下 课也没有主动来找我兑换印章。于是,我将小T的座位调到 讲台附近,以便于观察。接下来就顺利了很多,她也越来越 有信心。没想到,虽然也有被扣掉印章的时候,一学期下来, 小T竟然集到了21个印章,并如愿得到了一本《闪亮的时刻》。

又是一年校园义卖节。烈日下,娇小的小T选择了一个 离班级集体摊位不算太远的角落,安静地拿出两件玩具和三 本成色还算新的课外读物。我在不远处静静地关注着她,暗 暗为她勇敢迈出的这一步送上了热烈的掌声。刚开始几分钟, 小T一直低着头,默默地等待客户上门,所以始终没有“生 意”。看来,还需要我去鼓励一下。

于是我走到她身边,轻声问:“咱们事先准备好的‘台 词’还记得吗?”小T点点头。“我先喊第一遍,接下来你 来喊。咱俩一人一遍。好吗?”…… 10分钟后,我们终于成功卖掉了为数不多的“货物”。

小T告诉我,她想用赚来的钱买点东西,希望我陪她一起。

“老师为你今天的表现鼓掌!”我向她伸出了大拇指。

“只是老师马上得去开会,必须离开,你一个人肯定能做好 这件事的,老师相信你!”在我鼓励的眼神中,小T走进了“交易”的人潮。

开完会,已是中午12点。回到办公室,发现电脑键盘上 摆着个爱心形状的钥匙扣,同事跟我说是小T送来的,“小 姑娘挺有礼貌的,进门喊了报告。走的时候还说了再见。” 我抚摸着那颗红色的爱心,轻轻打开黏在扣环上一张对折的 小纸条:“老师,谢谢您。”那一刻,我的心被融化了。

放学时,我提前到教学楼下等小T。排在路队里的她也 一眼看到了我。她读懂了我的眼神,羞涩地走到我身边。“谢 谢你的礼物!”我俯下身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并面带微 笑真诚地祝福她:“祝贺你找到了‘阳光交往’的金钥匙!” 此时我看到,她腼腆的笑和眼中闪出了泪花。

“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 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也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作 为一名学校心理咨询员,遇到社交焦虑儿童时,很有必要主 动去“唤醒”。

第一,主动关注,积极发现问题。

费乐斯腾说:“对于教师而言,适应学生的多样性是一 项额外的任务,同时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学生的个性存 在多样性,教师只有对学生的言行和日常表现保持持续的关 注、分析与判断,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多 样问题。

上述案例中,一开始小T的情绪常被自卑和无助控制, 而这种自卑与无助并非源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害羞”,而是源于她对社会交往存在错误的认知,甚至扭曲地认为“躲藏 自己”“保持沉默”等行为可以避免让自己暴露在陌生的情 境中。患有社交焦虑的儿童,无论是在想象中,还是在真实 存在的社交场合中,往往会显现出一系列的社交焦虑危险信 号,最显著的就是想要隐藏自己的行为。对此,我采取主动 关注、静静守候和慢慢接近的方式,给予双方彼此了解的时 间和空间,并耐心等待机会,积极寻求有利因素,最终走进 并温暖了小T的心扉。

第二,换位理解,鼓励内化体验。

李政涛老师曾指出:“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 个体遇到困境是社会互动内化 和体验的结果。学生在从一个熟悉的环境进入陌生的环境时, 要接触很多陌生的教师和同学,要建立新的关系圈,要学会 学习与竞争等,难免会有不适应。随着其身心的成长,养成 各种自我意识也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教师作为他们成长中 的重要“他人”,需要站在他们的角度,以积极的正向态度, 帮助和鼓励儿童内化体验,唤醒和激发其正确自我构建的意 识。

上述案例中,面对一开始小T的一言不发,我没有轻言 放弃,而是站在她的角度,放低姿态,慢慢接近她。在与小 T进行交往的过程中,我用真诚的态度与坦诚的语言与她对 话,采用各种方式帮助她释放“恐惧”,主动“担当”,同 时引导她剖析与改变内心认知,最终,在赢得小T认同和信任的同时,促发了她的积极成长。

第三,真情唤醒,引导自我教育。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 的教育。” 针对社交焦虑儿童,教师必须真情投入,从小 处着想,针对不同学生的行为特征,制订正确、适合、渐进 式的引导措施,给予儿童及时的干预和正向的指导,帮助儿 童在学校环境里、在同伴身边进行社交互动体验,从而构建 正确的自我意识,形成合理的认知信念。具体来说,有两个 重点策略:一是强化正向引导,实施“认知-行为疗法”;

二是强化尝试体验,实施“社交互动练习”。

对待类似小T这样患有社交焦虑的儿童,往往需要特别 “真情”投入,才能唤醒其正视自我、相信自我的意识。小 T身上存在许多被普遍认可的品质:上进心强、喜欢看书。

我真心真意地投入感情,通过“正强化疗法”“制订观察表 法”等行为治疗法,积极肯定其正向行为,同时帮助调整转 化小T的认知结构,有效引导小T改变焦虑情绪,从而使得小 T在积极树立自信的过程中实现了情绪由内心逐步强化到自 我行为的调适。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 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儿童社会性发展 问题的预防与矫正,需要过程性的研究实践,需要个性化的 策略探索与定制,需要发展性的持续干预和提升,更需要教 师、学生、家长、社会相关人士等用真情去“唤醒”,进而引导患有社交焦虑的儿童逐步走向自我教育,探寻与同伴阳 光交往的密码。如此,才能“让自我教育在以学校教育为主 导,以家庭、社会教育为辅助的环境下,成为教育的关键内 在动力。”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教 师‘小课题俱乐部’校本研修方式的创新研究”(课题批准 号:B-b/2011/02/10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苏联】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 陈永华,徐云.教师如何观察学生行为[J].人民 教育,2009(8). [3] 李政涛.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7). [4] 【美】塔玛.琼斯基.让孩子远离焦虑[M].吴苑 蒙译.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5] 【德】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 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6] 贺乐凡,周韫玉,黄泰山.自我教育——教育的 至高境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