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客观方面。
随着社会进步,青少年的眼界骤然开阔,通过书籍、影 视歌曲等各种途径不断获取信息。随着思想的活跃,他们喜 欢推崇、猎奇,越是认为新鲜、神秘的东西越要知晓,而经 常的事与愿违又使他们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再加上许多青 少年的家庭环境较为优越,与学校紧张的生活,严格的纪律 不相适应,面对新的教育方式、方法与要求,很多学生会产生一种“怀旧”情绪,他们常以沉默或公开对立发泄自己的 情感要求;
此时,老师如不采取有效措施给予相应的关怀和 照顾,必然会导致逆反心理的形成。
教师方面。美国教育家吉诺特指出:“作为教师必须要 重视与学生的关系,要能夺取每个学生的心。”这就 要求 教师通过各种途径与学生沟通内心世界,懂得他们 的喜怒 哀乐,理解他们的情感要求,真正走近青少年的心灵。在现 实中,不少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着情感不融 洽现象,这是 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除性别、年龄、情绪差 异外,教师教 育方式方法不当是主要原因。大多数学生 面对教师的冷峻 面孔、高声呵斥、滥下结论和盲目泄愤 的行为,都会产生 一种消极抵触情绪,继之对教师产生 厌倦、反感心理,甚 至以言行为发泄自己心理上的郁闷, 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 隔阂,在心理上则有了逆反情绪。
二、对策探究 我们具体分析了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后,就可以对症下 药,通过适当手段来培养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消除学生的 逆反心理,进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功效。
1.充分利用“期待效应”。
“期待”是师生双向体验的反应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式 或教学艺术,更反应了老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皮格马利 翁”效应证实了教师真挚、热情的期待可以成为信息的媒介 传递给学生潜在的力量,调动起他们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哪怕是-句鼓励的话语,对一个心灵纯洁的孩子也是大有鼓舞 作用的。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心理要强,应用期待艺术要高, 这样,就会使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认识、奋发向上的主动 性增强。随着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增强,教师的期待心理 将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逐步沿着教师期待的目标 去努力,自然而然,逆反心理就消除了。
2.充分利用“暗示”效应。
“暗示”是指权威者通过语言、行为、环境对人的心理 上的影响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 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教育的意图,他就越能消除他们学习过 程的逆反心理”在应用时,教师对学生要坚持“三多三少:
即多表扬、少批评;
多鼓励,少指责;
多帮助,少埋怨。教 师要善于通过语言进行暗示,可以有步骤地向学生提供有关 新知识,启发学生思考,设置悬念,展现情景,激发情感, 通过表情进行暗示。可以对学生行为用微笑、赞许、微怒、 沉默、欣赏等神态动作补充和加强言语情感,这既能起到此 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还能照顾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要善 于通过环境进行暗示,把教育教学内容寓于形式多样的活动 中和各类环境布置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赏心的环境 中不知不觉地获取知识。
3.充分利用“爱心”效应。
教师对学生的感情集中到一点,就是爱心。它是教师高 尚情感的结晶,体现了教师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平日要多与学生多接触、谈心、辅导,学习上、生 活上多关心、多鼓励、多表扬,多吸收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参 加集体活动。诚心心实意的爱会使学生形成一种强大的内驱 力,促使其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另外,教师还要不断修炼 自身素养,使自己成为一个品格高尚、尊重学生、治学严谨、 精通专业、教学得法的“德高望重”的教师,赢得学生的尊 敬和信服,以利减少师生间的矛盾,建立起良好的师生情感。
4、充分利用要发挥班集体效应。
任何群体都会对个体产生一种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可以 说是一种生存、生长环境对人的压力作用。因此,教师要努 力创建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班集体规范和正确舆论的教 育作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
5、要充分发挥家长配合教育的效应。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 育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特别是对于有“逆反心理的学生”, 学校更应与家长密切配合进行教育。如果家长缺乏教育的常 识和方法,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请教老师或有经验的家长介 绍成功的教育经验等。只有家庭与学校齐抓共管,家庭教育 与学校教育协调进行,才能为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形成创设良 好的条件,巩固教育矫正的成果。
善于“利用”逆反心理。小学生的逆反心理具有双重性, 作为教育者,既要看到它消极的一面,也要看到它积极的一 面。如果我们对逆反心理善加 “利用”,就可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好胜心,引发儿童的求知欲望,帮助他们创造生 活中的奇迹。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