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被封平通侯,当时在朝庭中做郎官的人,贿赂之风极炽,有钱的 人可用钱行贿,经 常在外玩乐;无钱行贿的人,甚至一年中也没有一天休息。杨 惮作中山郎后,便把这些弊病 全部革除,满朝官员都称赞他的廉洁。
但他因少年得志,又有功劳,便产生了骄傲自满,结果与太仆长荣(长 荣是宣帝旧友, 最得信任)发生意见。
有一次,杨惮听见匈奴降汉的人说匈奴的领袖单于被人杀了,杨惮便 说:“遇到一个这 样不好的君王,他的大臣给他拟好治国的策略而不用,使自己 自白送了命,就像我国秦朝时 的君王一样,专门信任小人,杀害忠贞的大臣, 结果国亡了。如果当年秦朝不如此,可能到 现在国家还存在。从古到今的君王 都是信任小人的,真像同一山丘出产的貉一样,毫无差别 呀!”就这样,杨惮被 免职了。
自古君王勇于改过,不信馋言者能有几人,杨惮仅被勉职,已是不幸 申之大幸了。唉! “前汉书”:“杨惮传”的原文是“古与今,如一丘之貂。”丘,土 阜也,四边高,中央低 的土堆;貉,音鹤,俗称树貉,状似狐小,毛黄褐色,深 厚而温滑,可做皮袍。后来的人将 这两句话引申成“一丘之貂”一句成语,来此 喻同类没有差别,像在同一个山丘里生长的貂 一样,形体都是相同的。
这成语在应用时,都是用来形容反面的事物,即使是形容否定的事物;
含有不屑一谈和 讥诮的口吻。例如说有一群人专门造谣生事,无事生非,故意 与人为难,他们中间没有一个 是好人,就可说:这批东西都是“一丘之貉”,那 有一个是好人呢!源于语言故事的成语:一窍不通 殷纣王,是商朗的末代帝王,是一个被老百姓所怨恨的暴君。
他整日胡作非为,并不尽心朝政,沉湎于酒色,轻信宠纪担己的谗言, 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
纣王有一个臣子叫比干,是一位忠心的良臣。他看到纣王如此昏庸, 心中十分着急,多次苦口婆心劝谏纣王改邪归正,为民多做好事。
有一次,纣王听信了妲己的话,下令杀害了无辜的梅伯,并要把梅伯 剁成肉酱。比干知道此事后,又急忙劝谏纣王,希望他不要听信妲己的谗言,错 杀无辜,并说这样下去是要亡国的。比干一连几天极力劝谏纣王,引起了纣王的 极大不满。
纣王愤怒地嚷道:“我早就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我要把他杀了,取 出心来看个究竟!”纣王果真杀了比干,并挖出了他的心。孔子说起这件事,感叹 道:“纣王心窍不通,如果通了一窍,那么比干就不会被杀害了!” 源于语言故事的成语: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 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 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 这时敬慕季布为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 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 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 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 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
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 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名声传扬在梁、 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 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
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李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