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哲学课的教学,涉及对哲学经典文本的诠释、对哲学自身逻 辑结构的揭示、对哲学在面向人类社会发展和科学革命的开放性中所具有的生命 力的发掘,诸如此类的教学目标如何能够与广大学生的内在需要达成真正契合是 我们在哲学课堂上所必然面临的深度课题。解决这类深度课题,除了要求具备基 本的哲学立场和水平外,还要求哲学课教师不断探讨和运用科学创新的教学法, 在教学中要有自觉反思的意识和反思能力,面对学生努力做到理解、宽容、平等 对话,在具体操作上对教学手段、教学实施过程等进行动态反思和创新。为此, 本文从认知主体(受众需求)、主题凸现、手段更新、课外调研和学生自为几个方 面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整体实施创新方案,促进哲学教学目的的实现,并 使教师和学生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一、经验型教学方法的弊端及其消极效应 人们习惯运用的教学方法,是一种经验型教学法,教师通常凭有限的 经验进行简单重复的概念考证、思路追踪等教学实践,学生一方常常被看成一种 纯粹的客体、一种被动的受众。在信息时代日渐开放的处境下,如果教师不去考 虑学生的主体性变化,因循守旧,其教学效果必然会与整个哲学的教学目标相去 甚远。改革经验型教学,需要认清这种方法的缺憾或弊端,厘定其消极后果。
第一,教师讲授内容平铺直叙,忽视对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探讨, 对重点和难点问题在不同的章节中所具有的提纲挈领、统摄全局的作用缺乏明确 的意识。这样的教师缺乏对学生心灵的启迪,只是满足做一个搬运知识的教书匠, 当然他们无法从深度上感染学生。第二,教师在教学上不作细致的调查研究,不 注意关注教学对象的具体特点,忽视教学双方的互动,这种井水不犯河水的做法, 不可能实现知己知彼、具体施教、促进教学互动、突出教学针对性的重大意义。
第三,忽视哲学教学的开放性,忽视对周围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的关注和了解,割 断理论与社会生活和现实实践的关联性,使课堂教学内容缺乏应有的现实向度。
第四,一言堂式的灌输,忽视课堂讨论和学生的参与,忽视对学生主体性的调动,不知道学生的思考、提问和讨论恰恰是哲学课中教育主体智慧升华和知识获取的 重要源泉。第五,把学生当做吸纳教科书的容器,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忽视学生的能动性、自主创新能力正是实现哲学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上述诸种 做法并非问题的全部,也并非在所有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但无论如何会最 终导致流行的俗见对哲学形象有这样或那样的贬损。
其一,认为哲学是空的,哲学是说教,是远离生活和现实的大道理, 是派不上实际用场的抽象术语的堆砌,因而是无价值的、无意义的。
其二,认为哲学是不成形的,其内容是陈旧的、过时的,没有科学体 系,不能自圆其说,是生拼硬凑的拼盘和大杂烩,哲学教师被看作是没有什么学 问的所谓“杂家”,哲学是任何人都可以教的流行话语,因而是幼稚的、没有说服 力的。
其三,认为哲学家的思想是特定个人的心路历程,不具有启迪意义;
哲学家的话语是哲学家本人自说自话的私人语言,不足以用于大众的价值示范;
哲学家的心态囊括宇宙,对日常琐事却无能为力。
事实证明,如果教师不注意改进哲学的教学方法,不注意探索哲学独 有的教学规律和科学方法,不仅会使哲学的外在形象受到贬损,而且还会使哲学 应有的明理、启思、反省、导行、批判、整合、创造等内在功能受到削弱,所以 教师要努力成为反思型的教师。所谓反思型教师,是那些能积极地研究课堂中的 信息和问题的人,其运用的教学法是一种注重信息互动、问题求解、思想对话的 反思型方法。
二、反思型教学法的探索和动态运用 要使哲学的功能真正发挥出来,还需要严肃认真地探讨哲学在新形势 下新的教学方法。笔者依据近几年的探索,在反思型教学意识的引导下,使教学 朝以下方向努力:“一是比较充分地反思学生的个别差异,把课程与学生的需要、 自信心、能力联系起来;二是注意学生过去的经验,使课程彰显学生日常生活的 意义;三是课程呈现出与社会世界有关的解释和工具性说明;四是课程能激发学生 的创造性,将学生的认知和情意关系展现出来;五是课程能顾及学生的思想道德、 价值观念等的最大程度的展开。”[1]笔者具体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型教学法 的运用。1.设计问卷,开展课堂调查,依据学生的真实需要和思想问题组织教 学,突出哲学教学的针对性。近几年来,笔者已对三个年级文理科不同专业的学 生进行过问卷调查,被调查对象达1200多人次,回收问卷有效率达95%。问卷涉 及有关哲学教学的方方面面,表达出学生的种种需求。在进行问卷分析后,调整 备课内容,重新制定备课方案,以对同学们的各种要求做出积极回应。
2.联系理论和现实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讲授,突出哲学教学 内容的主题性和重点性。近几年,适应文科同学的需要,已讲授了中国哲学与西 方哲学对比研究;哲学辩证法与当代中国改革实践的关系;哲学的时代性与人类性 的关系;用哲学评析后现代主义;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新变化和新问题的文本分析;
新自由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的演进;从“第三条道路”与西方政党制度的更新看社 会主义的价值;宗教与邪教的区别;哲学、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等。适应理科同学的 要求,讲授了大爆炸宇宙理论与时空有限无限辩证关系分析;从哲学看生物学革 命和克隆人问题;信息革命与网络文化中的话语霸权研究;科学技术革命及其对人 类的双重影响;科学精神与科学知识的区别;人工智能中的哲学问题探讨;科学与 宗教的关系等。在这些主题讲授和重点问题的探讨中,要运用哲学的基本原理, 要运用哲学的辩证法,贯彻和突现哲学的方法论精髓。
3.设计课题,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校园文化调研和社会实践,突出 哲学教学的开放性。在校园文化调研方面,主要调查题目有:大学生价值观的现 状与特点(以问卷形式进行);网络对生活的影响及网络文化中的深度问题;校园文 化与家乡本土文化、都市生活与乡村生活的区别;学业、就业与人生社会化问题 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涉及哲学原理的应用能力,涉及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的培养。因此,一般安排为学生的平时作业,利用课外时间完成。组织学生 参加社会实践,到科技工业园、汽车城和郊区乡镇接触社会,请有关人士介绍改 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介绍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整个社会现代化的重大成就。
由于课题设计得当,加上教师的敦促落实,很多同学纷纷将自己的调 研成果和参观感想加工成高质量的作品在一些报刊上发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 应。
三、落实反思型教学法的综合意义 上述三个方面,并非哲学反思型教学法的全部内容,但真正落实这三 个方面的做法,对实现哲学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思想导向和信念建构,则无疑具 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哲学教学法的创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促进教 师自身素质的完善。教师形象是塑造课程形象的关键,教师素质决定教师形象。
哲学的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理论水平、道德水准以及较高的教学 能力。第一,教师要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各方面丰 富知识的人。第二,教师应该掌握必备的教育科学理论,应该掌握必要的心理学 知识,“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 以及他们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2]。第三, 教师要注重个人的品德修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审美情操。“研究材 料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 师的热心和同情;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2]。第四,教师要不断努力 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化、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对教学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不断增 强信息处理能力、应变能力、交往等能力。
第二,对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利于促进教材建设的特色化和 现代化。教科书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定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 书,它是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进行教学的实际依据和重要蓝本,是 实现教育任务的有效工具,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内容,是教学成绩考核评估的 主要标准。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教科书的使用。事实上,最近几年开始发行国 家权威部门出面组织编写的教材,虽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但也存在一 些问题,比如,有些观点和提法没有能够及时跟上发展变化的形势,给人老一套 的感觉。针对诸如此类的问题,今后的工作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和精练有关教材, 特别是要及时吸收现阶段党中央提出的重要方针政策,吸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 件下哲学理论课研究的新成果、实践的新经验,提高有关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理 解和处理水平。此外,还有注意克服教材建设上的纯学术现象,即片面追求教材 理论体系的完整,而忽略对现实问题的关注。这也应该成为树立哲学良好形象在 教材方面要做的重要工作。
第三,对学生的要求更全面、更具体,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和 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观在很大程度上会 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效果。高校哲学课的改革使“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 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3]。改革哲学的教学方法, 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潜在的创造优势,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在以往的学 习中,就已经获得了某些经验,获得了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判断。而改 革后的哲学课学习,使他们活跃于课堂内外,在大量接纳、运用知识中迅速成长,为他们尽快成为“创造型”人才,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改革 哲学教学方法,有利于解决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状况,进一步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树立良好教风学风。此外,改革哲学 教学方法,有利于打通学习与研究长期隔绝的通道,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有利 于促成学生尽快转化知识,多出快出成果,从而在广泛层面达到成才、成果这一 教育的最终目的。
综上所述,在反思哲学之传统教学法的弊端之后,笔者提出应从哲学 内容的针对性、主题重点性、手段现代性、课堂开放性和主体实效性诸方面实施 动态的创新教学法,这是搞好哲学教学的关键。创新教学法有利于促进教学双方 的互动,通过相互促进,最终实现哲学在培养高素质人才过程中的应有价值。
作者:杨乐强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49期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