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把握儿童思维和认知的特点,通过 各种方法点燃儿童心中探求的火花,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 激发他们的主观探究欲望,形成一定的实践认知活动。
一、善于观察,在一日活动中寻找教育契机 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幼儿园数学教育应注重启蒙性、 生活化,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 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所以我们在教幼儿学数学时要立足于从 幼儿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创设幼儿熟悉的生活情 景,引导幼儿从实际生活中感知,从中体验数学知识的乐趣。
幼儿喝水、洗手、入厕时经常出现推拉、拥挤等混乱现象的 问题,请幼儿为老师想办法,怎样解决这些不推挤的问题, 幼儿踊跃发表意见,有说一组一组去的,有的说男孩、女孩 分开去,还有说要互相谦让的。其中有几名幼儿说出了:排 好队,一个接一个去的好办法。教师肯定了幼儿的想法,特 别表扬了说出排队办法的幼儿。紧接着教师又提出了生活中 什么场合要排队、家里的东西哪些可以排队等与数有关的问 题。同时请幼儿回家找可以排队的物品,看谁找得多,并且 带来幼儿园,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排队游戏。不能带的物品 可以画下来讲给小朋友们听。这样从帮助解决问题引出情境, 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激发了幼儿积极探索和学习 的愿望。类似这样的问题情景就发生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细小环节中,说明幼儿生活中确实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教育时 机和内容,只要教师心中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有对数学学科 的了解,善于观察和思考,就能抓住教育的时机,支持并创 造条件让幼儿大胆猜想、探索,幼儿就可以学会解决问题, 获得主动发展。
二、创设教育的情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 特定的环境可使人产生相应的态度、情绪或情感。将抽 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游戏情境结合起来,可以将数学教育 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孩子易于接受。《纲要》指出“应 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因此,教师须巧用语言、巧设环境,适时适度地把幼儿带入 他们感兴趣的特定情景。
1.情境创设的游戏性为了按物体的不同特征分类,我 在活动中增设了的游戏内容“找朋友”,分别在每个幼儿手 背上贴一个图形片片,这些图形大小、颜色、形状不同,我 随意举出一种到三种图形标记,如大标记、圆形标记、红色 标记,有该图形特征的幼儿就站起来换位置,其他的幼儿不 动,趁幼儿换位置的时候,抢到一个位置坐下,此时有一位 幼儿没有位置坐,便继续找朋友,游戏继续开始。幼儿在游 戏中轻松、自主的掌握了按不同特征条件进行分类的目标, 在游戏的情境中幼儿喜欢数学、探究数学、学习数学。
2.情境创设的生活性我们设计的数学活动也应该从幼 儿熟悉的生活中入手,创设生活化情境提高幼儿对数学探究的自主性,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去感知在我们身边数学无处 不在。例如,《自动取款机》的活动中,为了让幼儿体验7 元货币的等价兑换,我设计一个与幼儿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 超市购物,在活动前师幼共同为各种玩具粘贴价格―――幼 儿拿着7元钱进行购物―――请幼儿说说买了什么?7元钱全 买完可以怎么买?买了几样东西?让幼儿在生活化的亲身购 物中真正去体验钱币的含义与作用。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 在现实的情境中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从而增强幼儿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丰富活动的形式,在游戏中建构数学经验 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幼儿建构和 积累数学经验的良好途径,因为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游戏 中,数学问题都是幼儿不断接触并经常遇到的。利用游戏形 式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 兴趣,提高幼儿思维的积极性。我们更应该通过各种途径组 织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通过游戏活动把“玩”还给幼儿, 将幼儿的兴趣和潜能充分地激发、释放出来,让幼儿从数学 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感悟。如在“抢椅子”的游戏中, 将本班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三组,小椅子也分成三组,但小 椅子比幼儿人数少1张,幼儿听音乐围着小椅子转,当音乐 停止时,幼儿进行抢椅子,结果每次都是一个答案:总有一 个没有抢到椅子。师问:“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会有人没椅 子坐呢?”其中一名较聪明的幼儿回答:“我发现人多椅子少”。那么到底是不是呢?让他们试着数一数各组人数和各组椅子 数,终于明白:人数比椅子数多1个,小椅子数比人数少1张。
而后逐步引导孩子说出4比3多1,3比4少1的数学术语。紧接 着,我又提出问题:如果把各组调换一下位置,那么人数和 椅子数还是不是一样多呢?经过幼儿再次点数,从而发现:无 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自然数中相邻两数间是少1或多1 的规律。通过创造性游戏,幼儿轻松、自主地掌握了数学知 识,从而喜欢数学、探究数学、学习数学,让幼儿真切地体 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 密结合起来,学习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样的, 不仅是游戏,在幼儿的生活中也有各种数学教育的契机。
四、投放适宜的材料,在操作中发展思维能力 教师所提供的操作材料必须有助于幼儿思考教师提出 的问题。有助于幼儿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学习和讨论,有助于 幼儿发展数学概念和理解数学关系。
1.教师应提供便于幼儿操作、有利于幼儿智力发展的 材料如大班数学“漂亮的马甲”,主要是让幼儿学习多角度 分类,我提供给幼儿的马甲图片包含大小不同、颜色不同、 形状不同、材料不同、等多种因素,看一看、比一比谁分的 方法多。这类游戏的探索性很强,它使幼儿变被动为主动发 现,调动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 变通性。
2.提供丰富而有层次的真实材料,让每个幼儿都得到发展在测量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工具:绳子、卷 尺、大小串链、纸条和扭扭棒,让他们自己选择工具。幼儿 要用不同的工具测量物体的粗细。对大班幼儿来说,有些工 具是他们熟悉的、曾经使用过的,如卷尺和串链;有些工具 是他们从未使用过的,如纸条和绳子,这些工具的操作难度 就相对大一些。为幼儿提供操作难度不同的材料,就能让不 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从而顺利地完成测 量任务,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教师要会智慧地教,才能让幼儿快乐地学,让每 个孩子成为思维与身心都全面发展的完整的儿童。让孩子们 在新课程的教与学中,既快乐地学习,又能获得有意义的发 展。数学认知能力得到不断发展,并且产生数学学习兴趣, 体验数学学习的愉悦情绪,进而形成积极的数学价值观。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