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会议 > [校园文化视阈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 为什么要有社会责任感

[校园文化视阈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 为什么要有社会责任感

来源:会议 时间:2019-10-05 08:00:57 点击:

校园文化视阈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

校园文化视阈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 大学是传播先进文化、培养优秀人才、追求学术创新与 卓越的最高殿堂,其所蕴含的校园文化肩负着弘扬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度社会责任感、实现高校“育人” 本真的崇高使命。因此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凝聚师生 共识、引领社会风尚的主要途径,而且能够且理应成为培育 和践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一个重要平台。从宏观上来讲, 大学校园文化是依据一所高校所特有的发展理念、办学特色、 传统习俗、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式等方面所淬炼出的 精神特质与价值共识;
从微观上来讲,大学校园文化主要包 含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与行为文化四个维度,四 个维度之间亦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辩证统一。因此笔者 认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与践行的关键在于一方面要善 于继承、利用与发扬大学的文化精髓与优良传统,从中汲取 彰显责任担当的文化气质与历史底蕴;
另一方面,要以大学 校园文化建设为培育与实践契机,并将其贯穿于校园文化四 个维度的建设始终。

一、精神文化建设: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价值引领 一所大学的精神文化包含其所秉承的办学理念、校风校 训、历史习俗等精神凝结,同时也蕴含着那些师生高度共识 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与发展愿景。因此将大学生社会责任 感教育作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能够最大程度赢 得师生的认同。1.将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意识形态工作相契合。

一国意识形态工作,简言之是要使主流价值观念能够深入、 凝聚人心,并形成最大范围共识。正如政治学家迈克尔.G. 罗斯金所言,“意识形态实际是一种信念,即事物能够比现 在更好,当信念变得更加实用、更为现实,意识形态就成为 一个重要的凝合剂”。一方面,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 点是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信仰 和道德风尚,并内化为其思想与行动上的内在自觉,进而激 发现实中的主观能动性来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另一方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如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的表述是对个体社会责任的精神引领和内在要 求;
而反过来个体如果能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勇于奉献担 当,亦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行为上的贯彻落实。通 过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社会责任的教育与引导,使大学生受 到润物无声的精神强化,并外化为行动实践,有利于大学生 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情怀,更 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 高校意识形态阵地。

2.将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校风校训校歌相融合。

校风校训校歌集中反映一所大学的核心价值、精神风貌、人 文气息与共同愿景,承载着为高校师生所高度认同的精神文 化精髓。校风是学校在长期的发展积淀过程中形成的道德风 气与行为风尚,是学校精神与灵魂之所在,应将社会责任感教育融入学校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教师的教风建设和学生 的学风建设,使社会责任感最终能够内化为师生的高度共识 与行为自觉。校训是师生共同遵循的治校理念与道德准则, 体现高校师生的精神风貌与气质。通过校训将社会责任以高 度凝练、富有感召的字面形式体现出来并结合校园物质文化 建设在学校主要场所、文化产品、重要活动中予以反复强化, 将对师生精神行为产生良好的鼓励与导向作用。校歌则是能 够体现学校成长历程、发展愿景和师生心声的一系列音符组 合。古希腊人常将各种美德都归之于音乐,认为音乐有一种 感召心灵的神奇威力。在校歌歌词中融入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感的内容,配以激昂向上、催人奋进的音乐曲调,对于培养 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来说是一种有效的精神正强 化。

3.将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学校历史传承相结合。

一所大学的历史无不蕴含其成长与进步过程中的艰辛和曲 折,在大学的发展变迁中也孕育出许多为学校建设兢兢业业、 锐意进取的模范师生。这些是一所高校历经岁月变迁却历久 弥新的宝贵精神财富和资源,也是高校师生勇于肩负历史责 任与担当最为生动的体现,对于高校大学生有着很好的示范 作用。一方面,可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聆听校史讲解 促进他们了解学校发展历程以及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以增强 他们对母校和社会的责任感、归属感与认同感;
另一方面, 要充分挖掘和发挥模范榜样作用,邀请那些为国家、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校友进校园,与大学生分享、交流他们的 成长经验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以此来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 任自觉,将履行社会责任、肩负历史担当的奉献精神内化于 心、外化于行。

二、制度文化建设: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刚性约束 正如马克思所言,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 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因 此,这其中存在一种人与社会之间近似相互依存的辩证契约 关系:即个体发展必须依赖一定社会条件,否则个体将失去 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物质与环境资源;
同时个人作为社会关 系的存在,也必须向社会承担一定的责任,以完成此种契约 关系。这种契约关系我们可将其视为一种带有约束性质的制 度安排,而在大学生群体中,这种制度性安排显得尤为重要, 它意味着高校必须将培育与践行大学生社会责任纳入校园 制度文化范畴,并以一种“刚性”形式来规范大学生的具体 行为。

1.大学章程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提供制度支撑。

大学章程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保障,是大学永恒价值 的制度化体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是高校履行人才培 养和社会服务职能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意义甚至关乎今后中 国社会的道德水平,从这点上来讲,将关于培育大学生社会 责任感的相关文字条款写入大学章程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 情。经笔者查阅,如复旦大学章程中的“学校始终秉持团结、服务与牺牲的精神,强调学校、师生的社会责任和国家使 命”;
吉林大学章程中的“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依法履行公 共职能,推进教育国际化”等均将师生履行社会责任纳入章 程之中。因此,未来大学章程的制定与修改,应当将提升大 学生社会责任感作为正式章程条款列入其中,使大学生社会 责任感的培育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充分彰显一所大学作为 培养社会优秀人才、提供优质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所必须具 备的公共精神和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

2.校规校纪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提供具体规范。

高校校规校纪相比大学章程来讲,是范围更小、内容更细的 “刚性”制度规范。校规校纪一般具有以下四种功能:一是 习惯养成功能,如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文明举止;

二是正面强化功能:即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示范引领 作用;
三是目标导向功能,是将大学生应当具有的政治立场、 道德素养、责任担当作出清晰表达,以形成具体规范细则予 以实施;
四是负面惩戒功能:对于大学生违反学校规章制度、 存在不良行为举止的现象进行相应惩罚与告诫。因此,校规 校纪同样肩负着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 感、形成当代大学生良好精神风貌的具体职责。应将乐于奉 献、关爱他人、团队精神、举止文明等责任理念转化为条例 细则纳入校规校纪。

三、活动文化建设: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实践平台 校园活动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的校 园活动能够帮助大学生开拓思路思维、提升实践能力、培养 团队精神、凝聚集体共识,从而有效激发大学生潜在的集体 荣誉感与社会责任感。笔者认为,高校校园活动文化建设应 注重以下三种平台的搭建与完善。

1.党团活动文化平台。党团活动是高校各级党团组织 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校园活动 文化形式。其主要功能是使党建与思政教育内容以学生喜闻 乐见的形式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总体来讲,大学生自 身社会责任感可以通过党团活动所特有的内容与形式两个 方面得以培育和提升。从内容上来讲,当前高校党团活动要 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来开展,其中许多内容是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 优秀素材,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合格党员所必须具备的“四 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针对广大青年所提出的“八个担当”总要求等,对于强化大 学生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具有极强的引导与促进作用;
从形 式上来讲,党团活动大都属于集体活动范畴,需要大学生们 集体协作、共同参与到活动策划、组织实施、协调沟通、评 价反馈等每一个环节中来。在此过程中,大学生们会将实现 活动目标所体现出的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结合起来并自觉 产生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奉献与责任情感。

2.社团活动文化平台。所谓“隐性课程”实质是统治阶级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将主流意识形态与价值观 念传递给学生群体。大学生社团正是一种典型且有效的“隐 性课程”载体,由具备共同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的成员自发、 自愿组成,因此大学生社团活动具有很强的参与性与互动性, 无疑能够成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优良平台。一方面, 将大学生所应具备的担当精神、奉献精神融人各类活动主题 设计之中,通过公益爱心活动、青年志愿服务等形式彰显当 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团活动 的凝聚力,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提升与大学生的兴趣爱好、 个人特长结合起来,以激发他们参与其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使他们在社团活动中既能够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成就感, 也能够在社团活动共同目标的驱使下,找到个人价值与集体 和社会价值的共通之处。在此过程中,大学生的思想将深为 集体与社会责任精神所浸染,行为上亦会形成相应的行动自 觉。

3.寝室活动文化平台。寝室是大学生之间生活联系最 为紧密、沟通交流最为频繁的活动场所。应充分运用学生寝 室这个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优质平台,通过组织内容健 康向上,形式丰富多样且富含集体正能量的寝室活动来有效 提升大学生自身的集体意识、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例如, 可以开展“文明寝室”“和谐寝室”评比挂牌活动等选树先 进典型,定期组织寝室成员选择一些弘扬社会责任担当的经 典著作或是畅销书籍来进行读书交流活动、集体活动,唤醒大学生内心对他人、对集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以达到个人 责任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的高度融合。

四、物质文化建设: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有形载体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以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形 式向师生、向社会传递着高校所秉承的人文与科学精神。相 比以上三种校园文化建设形式,物质文化建设能够给予人们 更为直观、更为深刻的感受。身处校园中的人们也易被校园 物质文化传递出的价值观念所感染和影响。因此通过校园物 质文化载体向大学生传播社会责任感与社会情怀,并深刻影 响他们的日常行为无疑是一种现实可行的路径选择。笔者认 为,当前高校物质文化建设主要分为校园建筑与人文景观建 设两大类。在校园建筑方面,一是要重点在大学生常用场所, 如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寝室等建筑中大 量设置彰显社会责任的教育素材,例如知名校友或先进模范 作为素材制作成历史墙、事迹展板、名人塑像,激励大学生 励志向上、勇于担当。二是要加强校史馆、文化馆等具有专 用教育功能的场所建设,大量收集展现各类先进人物砥砺前 行、无私奉献的优质素材,结合国庆日、校庆日、党团日活 动,不断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在人文景观 方面,要注重建设一些有利于大学生集体、团体活动的人文 景观场所,应考虑这些场所建设的结构合理性、视觉柔美性 和功能多元性。如可在校园内建造一些主题文化活动长廊, 也可在校园花草景观中或溪流湖水边建造读书角、晨读亭,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感受集体与自然生态之美,在集体活动 中体验到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的深度融合,在自然生态中体 会出入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共生。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