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代表发言 > 教师在小学教育中的思想引领:小学教育是小学教师吗

教师在小学教育中的思想引领:小学教育是小学教师吗

来源:代表发言 时间:2019-11-13 08:52:43 点击:

教师在小学教育中的思想引领

教师在小学教育中的思想引领 杜威把教师比喻为上帝的代言人、天国的引路人。当代哲学家周国平也说, 教师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影响是在精神上,因此,他自己必须有崇高的精 神境界。

——题记 教师这个行业,曾有许多诗人、哲人给以无限的赞美,比如“太阳底 下最光辉的职业”、“春蚕到死丝方尽”等,但那仿佛已离现在非常久远,只成为 现代人口中的顺口溜了。在这里,我不想把教师这个行业赞美得多么神圣而遥不 可及,我想说的是,在当今这个与国际接轨、经济转型期的开放的社会形式下, 我们做教师的即使知道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在减弱,但仍要保持内在的精神高贵, 仍要抱着一滴水滋润一朵花的踏实态度,仍要坚定地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唯 有如此,才能在我们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寻出意义,才能在我们更有限的教学生涯 中得到慰藉。

那么,何谓内在的精神高贵,又如何引领孩子积极健康的思想呢根据 我的理解,它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事求是的精神 把实事求是比喻为心理健康肥沃的土壤,一点也不过分。如果没有这 四个字的培植,那么所谓的自信、友善、理解、宽容、奉献等心理之花将无法绽 放。正如尹建莉老师所说:没有实事求是精神的人,即使他很精明,也往往目光 短浅;即使他很努力,也总是后继乏力;即使他很自大,也暗中没有底气;即使他想 要去爱,也不会好好把握。他既缺少平和与宁静,做不成一个平凡而幸福的人;
也缺少个性和创造力,很难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

一方面,这里的“实事求是”有别于马列主义的唯物论观点,我们取它 字面的意思理解: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心里的恶念(善 意的谎言除外);另一方面,思想、言行要统一,不搞投机倒把、坑蒙拐骗的行为, 尤其不从虚荣、浮躁的行为。如此说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一种实事求是。我 们做教师的不过分关注孩子的分数,不剥夺孩子的玩耍时间,尤其不过分虚荣地 关注自己的职称荣誉,则是更现实意义上的实事求是。

我们非常容易做到的,是从理论上告知学生要“实事求是”,比如考试要独立完成试题呀,学期末评优要公平呀,做错事情要勇于认错呀等。但我们同 样非常容易犯下的错误是,在不经意间的言行不统一。比如,我们一方面提倡孩 子要全面发展,德育为先,多才多艺,另一方面却布置给孩子一大堆试题和作业, 还 “苦口婆心”地说:孩子们,小学阶段一定要打好基础知识的底子,不然上了 中学咋办呀我们可谓是天底下最不能忍受浪费时间的人了(前提是,我们把孩子 们在外玩耍看作是浪费时间),我们就这样错误地认为“一切为了孩子”。可事实 是“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的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 更远。”这种现实,值得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深思。

因此,教师的确要践行实事求是的精神内涵,就是要引导孩子实事求 是地接纳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实事求是地发展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实事求是地通 过努力获取成绩,实事求是地关爱理解他人;就是要关注自己所有的教育行为, 使之不偏离这个中心,更不掺杂急功近利的伪善。我想,这是我们在写好课堂教 学反思之前的心灵反思。唯有如此,才能把我们连同孩子引领到健康、智慧的思 想领地。

二、用心去评价每一个孩子 一个评价,说小它很小,说大它大得无边。作家三毛曾因老师不当甚 至带有侮辱性的评价而产生了抑郁、厌学,终至辍学的后果。虽然后来她在写作 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但当时的那件事却在她一生的心路旅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 的阴影是不可否定的。再看我们当今社会,亦有某些人(更多的是未成年人)因为 别人对他的简单、粗鲁甚至不当的评价而寻求了某种极端的方式,或结束宝贵的 生命或对他人实施攻击的现象存在。

我们做教师的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小学阶段的儿童在心理上会 把我们老师作为他们崇拜、模仿的对象,我们在他们心中拥有至高无上的掌权者 的地位。他们甚至不听从爸爸妈妈的劝导,而来听取我们老师的教训。这一特点 让我更加唏嘘,如何才能有效合理地引领我们的孩子,不让他们蒙受心灵创伤, 能够积极健康地成长和发展,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不是 为了区分优劣,也不是为了筛选。我们教师不仅能客观地看到儿童不同的发展水 平和学习状态,更重要的是,能看到各个儿童的个性特点、学习特点、发展优势 或进步,并以此为基础,教师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 帮助儿童不断地积累成功的经验,健康自信地成长。三、回归心灵的安宁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曾说:“从整体上看,宁静的生活是伟大的特征。

忍受单调生活的能力,应当从小培养。过多的旅行,过于繁杂的印象,对孩子是 不利的,因为这会使他们长大以后不能忍受那种易出成果的单调生活。”周国平 教授也认为:“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只有安静下来,人的心灵和感观 才是真正开放的,从而变得敏锐。”如此看来,能否回归心灵的安宁,不仅决定 了一个人的生活乃至生命的品质,更决定了他的事业乃至人生所能达到的高度。

回归心灵的安宁,尤其在我们当今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抵制虚荣、浮躁的心理状态,更能使我们每一个普普通通的凡 人过上一种在地如在天的神仙日子。

仰望星空,在浩渺的宇宙面前,我们是何等的渺小;在地动山摇的大 灾难面前,我们又是何等的不堪一击。即使不跟这令人生畏的大自然相比,我们 人与人之间,也呈现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情景,因此,我们每个人没有理 由不谦卑。如此看来,那些多少取得了一点成绩就骄傲,多少获取了一点知识就 自以为是,多少赚得了一点小钱就目空一切的人,是何等的可笑复可怜。

因此,我特别地看重心灵的宁静,这并不是说拒绝一切社交活动,更 不是让大家闷在家里当“宅男宅女”,而是主张大家在工作、生活之余尽量给自己 的心灵留出独处的空间,通过阅读或反思或写作等方式来过一种心智生活,其实, 这样更有助于我们生活的高品质,因为幸福归根结底是一个精神层面的概念。需 要说明的是,说了这么多,大家不要误以为我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了,可以超凡 脱俗了,其实我也只是尝到了心灵安宁的甜头,而且在努力的践行当中。我想, 这是需要持续进行并形成习惯的。

我也正竭尽全力地在教育教学当中,引导孩子们能够真正静下来学习 和做事。这方面的书籍给学生推荐了不少。另外,我还见缝插针地给孩子阅读触 动我心灵的那些个句段,并与他们分享我的感受,也请他们谈谈自己的认识。每 当此时,孩子们的眼睛瞪得大大的,脖子伸得长长的,好似唯恐漏掉智慧的每一 个果子,真是令人欣慰。除此以外,我也会采取召开主题班会或是找个别学生谈 心的方式,渗透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现在基本上看不到那些一会儿拿这本书看 看,放下,一会儿又拿起另一本书翻翻,又扔下的忙乱现象;也看不到在自习课 上,看到别人干什么他就干什么的无主见现象;更看不到那些攀比吃穿、自私嫉妒的无聊现象。

不管怎样,如果能让我的学生在小学这个人生的最初阶段就内化了一 些有意义的人生真理,那么,我这个做教师的也就能问心无愧了,也就能每夜安 然入睡了,进而也就脱离了教书匠的层次了。我因此而感到无比自豪。

让我们重温当代学者周国平的话:“人类历史上一切伟大的成功者都 出自精神上优秀的人之中,不管在哪一个领域,包括创造财富的领域,做成伟大 事业的绝非钻营之徒,而必是拥有伟大人格和智慧的人。”伟大的成功不敢说, 但精神优秀和高贵,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够做到——只要你愿意,愿意提高自 我的生命品质。

作者:杜金凤 来源: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4年9期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