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代表发言 > [物理生成性课堂实例及反思]物理应用实例

[物理生成性课堂实例及反思]物理应用实例

来源:代表发言 时间:2019-11-02 07:54:18 点击:

物理生成性课堂实例及反思

物理生成性课堂实例及反思 【案例背景】 长期以来,由于物理抽象难学的特点,物理教师更注重 教材的把握与过程的预设,以精心预设的课堂取得教学的精 彩是许多教师的目标.然而,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案单向传授知识,而应是根据教学 活动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真实的教学情景是具体的、 动态生成的和不确定的,学生的思维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才能 呈现出来,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要求更具合理性.在动态生 成的课堂中,由学生激发的超越预设的精彩常常会不约而至, 我们的教学也会在动态中得到完善和发展. 【案例描述】 在“动态生成”教学观念指导下,笔者重新研究教学方 法、特点和规律,总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教 学理论方面有了新的感悟,让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现将 生成课堂教学下的一个案例与大家分享,请同行指正. 在2013年高三复习时,通过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我捕 获了一个特别的案例,现与同行们分享.高三第一轮复习先 学后教的过程中,电场章节训练时一道电场题很多学生不会做,这道题也成为了学生小组选教的内容,题目如下. 如图1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方向平行于坐标 平面的匀强电场,其中坐标原点O处的电势为0 V,点A处的 电势为6 V,点B处的电势为3 V,则电场强度的大小 学生甲代表所在的小组选了这道题目,并上台教同学们, 他是这样讲的. 学生甲:由于φA=6 V、φB=3 V、φO=0 V,利用匀强 电场中的一个推论,在匀强电场中沿任意一条直线,经过相 等距离电势升降的相等,故OA的中点电势与B点等电势(图2), 设该点为C,则点C(3,0)处的电势为3 V.则连接BC为3 V 等势面,匀强电场的方向垂直于点C与B点的连线,由几何关 系可得直角三角形BOC中∠BCO=30°,再过O作BC的垂线,方 向指向O,设垂足为D,UDO=3 V,OD=OCsin30°=1.5 cm, 故 场强E=UDO/OD=200 V/m,答案A. 点评 这道题其实是2012年安徽高考第18题,练习册上 并未标明,学生并不知道,但学生甲研究给出的解答过程与 高考给出的标准答案基本一致.这道题考查的是匀强电场场 强和电势差的关系及等势面的知识,需要学生有一个知识积 累.它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如“等势面”是2012年《考试说明》新增内容,“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由 过去的Ⅰ级要求改为当年年的Ⅱ级要求;
此题注重基本概念 基本公式的理解,[HJ1.55mm]尤其是公式中d的理解,对学 生的基本功要求都比较高.学生的解答基本也就是老师想讲 的,能让学生把老师该讲的讲出来,我当时认为已经足够了, 这也是我预期达到的效果.但我还是习惯性的问学生,还有 没有其他的办法,因为物理教学一题多解的特点与动态生成 课堂非常契合,习惯的追问也成为一种潜意识. 学生乙站起来说,老师我有不同的办法.我鼓励学生积 极思考,但当时我自认为学生甲给出的过程已经比较标准了, 学生乙不可能有很大的创新,学生乙是这样讲的. 点评 学生乙讲完后,我当时惊呆了,完全被震憾了.学 生乙的讲法与高考给出的标准答案完全不同,与高考标准答 案相比要简单太多了,原来高考题还有这种解法.学生乙给 出的解答过程不需要作图,也不需要利用推论,不需要利用 几何知识,几乎不需要计算,这种解答方法只用到了匀强电 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及矢量合成的知识.这种方法 完全颠覆了电学题目的常规思维,一道电学题几乎完全被学 生用力学思维解答,一道中等难度的高考选择题被学生乙变 成一道简单的口算题了,真是让人太惊喜了.通过这道题解 答,教师和学生都感受到物理的精妙,都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关联,感受到课堂生成的妙处,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高效课 堂教学境界.这道题是2012年安徽高考物理试卷的第18题, 但时至今日,各地试题选编附带的答案仍是复杂的第一种. 【案例反思】 WWw.dYlw.net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